1、沈阳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难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初中文言文11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选自欧阳修笔说)(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2、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 A.涣然冰释B.如释重负C.团疑莫释(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四处) 乃 取 一 葫 芦 设 于 地 上 置 一 钱 以 勺 酌 油 沥 钱 眼 中 入 葫 芦 钱 不 湿。(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他将“_”这一动词改为“_”,然后增加了“_”
3、“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句加以解析说明。_答案:B解析: (1)B(2)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3)看;立;睨之;微颔;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更准确,因为娴熟而更随意;将“上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明确点出铜钱的位置,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徐”,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卖油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
4、,更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燕策)【注】比:副词,接连地。一旦:一天。(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知之”一句中“莫”的意思是“没有,不”。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愿意”。C.“一旦而马
5、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而”是表示顺承的连词。(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答案:B解析: (1)B(2)A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
6、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 故
7、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刘元卿南岐之人)【注】瘿:读y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焦:细瘦干枯。(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湮于沙上_转转不已_及见外方人至_焦而不吾类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
8、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答案:C解析: (1)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2)C(3)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4)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
9、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 ,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选自正午牡丹)【注】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
10、画水平的高低。姻家:儿女亲家。披哆(ch):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黑睛:瞳孔。房敛:花冠收拢。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转转不已_如是再啮_尝得一古画_善求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B.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C.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D.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答案:D解析: (1)停止;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曾经;善于、擅长(2)D(3)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猫眼瞳孔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4)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要将理论联系实践;用心思考,认真分析;积累生活经验。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12、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亦笃学如此_康肃忿然曰_徐以杓酌油沥之
13、_以我酌油知之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答案:B解析: (1)认真的;生气的样子;勺子;斟酒,这里指倒油(2)B(3)看见他射箭十次中了九次,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14、。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特别的嗜好。(4)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好学勤奋,利用闲余时间充实自己。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_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 , 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_居。及孟子长,学六艺,_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选自刘向列女传)【注】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贾(g)人:商贩。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
15、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乃/遂/卒B.乃/卒/遂C.遂/乃/卒(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答案:A解析: (1)A(2)B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
16、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17、,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 ,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干:求见。沟恤:沟渠。(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 尔辈不能究物理 _ 自谓可将十万_竟不可得_ 恒独步庭阶_(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惟此六字 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
18、)翻译下列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B解析: (1)事物的道理、规律;率领;终了,最后;经常(2)B(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有很多,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4)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
19、,不能主观臆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8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
20、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本:根。虚受:虚心接受。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可爱者甚蕃 _陶后鲜有闻_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空以体道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解析: (1)多;少;种植,栽培;体悟(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
21、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4)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虚心体道、砥砺名行。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 ,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觇(chn):察看,窥视。围:指蛇的身围。摆扑:扭动摔打。审:仔细。殊:极,很,完全,非常。攧:同“颠”,跌、摔。额()上革肉:头顶的皮肉。(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
22、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 答案:D解析: (1)D(2)久之蛇竟死视频上革肉已破裂云。(3)示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据顶上”说明螳螂很机智,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刺刀攫其首”,螳螂攻击的是蛇的要害部位,表明螳螂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攧不可去”说明螳螂的前足上的利刺刺入之深,以及螳螂杀蛇的毅力之坚定,与蛇相搏,全力以赴。 10阅读下
23、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及鲁肃过寻阳_ 即更刮目相待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
24、,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答案:C解析: (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C 1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25、,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 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
26、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列说到处劝说。沟洫(x)沟渠。(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较量,竞争;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27、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
28、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空用原文问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A解析: (1)终了,最后;(2)A(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9、,但微額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热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肅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_康肃忿然曰忿 然:_康肃笑而遣之 遣: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我亦无他,唯手熟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箭。B.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
30、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C.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D.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是陪衬。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答案:C解析: (1)放下;的样子;打发(2)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3)C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释”:放下。“遣”:打
31、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发矢”:射箭。“但”:只是。“颔”:点头。 (3)“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错。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故选C。 故答案为: 放下 ; 的样子 ; 打发 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
32、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
33、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
34、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临河干 _求石兽_转转不已 _盖石性坚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
35、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D解析: (1)水边,河岸
36、;寻找;不停止;因为(2)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D(4)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
37、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 , 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
38、以大夫礼。(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B.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 不 从 强 使 顿 之 宣 两 手 据 地 终 不 肯 俯。(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C解析: (1)C(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分析】(1)A.做,担任。
39、B.等到。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D.于是。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译为: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天子不与白衣同”: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结合下文“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等句分析,作为天子,要胸怀宽广,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还要善待像董宣这样坚守法纪的人。说明文中的皇帝是个明君。 故答案为: C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
40、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 “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为天子应
41、该具有的品行。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
42、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
43、大夫的礼节安葬他。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