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解析:A 2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解析:B 3下列物品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A.反光镜 B.三棱镜 C.灯罩解析:B 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片中的仪器叫( )。 A.磨盘B.司南C.日晷(2)这种仪器是用来( )的。 A.指定方向B.测定时间C.记录位置(3)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是( )。 A.根据磁场指向南北B.根据风向的变化确定方向C.根据日影的变化测定时间【答案】 (1)C(2)B(3)C 【解析】【解答】(1)图片中的仪器叫日晷(2)
2、这种仪器用来测量时间,类似于古代的钟表。(3)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日影的变化测定时间。【分析】认识这种仪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用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 )。 A.长短相同B.长短不同C.方向不同【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因为照射方向相同,所以影子方向相同,因为离墙面距离不同,所以影子长短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6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B.形状不同C.方向相同【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
3、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7反射后的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折线B.直线C.曲线【答案】 B 【解析】【解答】反射后的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射的路径。8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B.太阳的像C.树叶间的空隙的像【答案】 B 【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9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
4、暗区,这就是影子。B.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C.A和B均正确【答案】 A 【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10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曲线B.直线C.波浪线【答案】B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11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 C 【解析】【解答】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都是因为光以直
5、线的形式传播。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分析】本题考查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现象。12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 A.位置保持不变B.方向保持不变C.长短、位置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答案】 C 【解析】【解答】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位置和方向都发生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3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 A.上午B.中午C.下午【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
6、律。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长短B.短长C.长短长【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解析:C 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16在用可乐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从瓶底开始B.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的部分开始C.从任意地方开始【答
7、案】 B 【解析】【解答】再用可乐瓶制作水钟,由于水钟的原理是等时性,所以各单位的距离要均匀统一,所以只能从瓶底以上的部分进行划分。 【分析】水钟利用的是等时性,所以各单位的距离要统一、均匀。17摆的次数计算方法( )。 A.摆来回摆动1次B.摆来回摆动2次C.摆来回摆动4次【答案】 A 【解析】【解答】来回摆动1次称为摆摆动一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考的是摆的计数方法。18我们从( )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 A.大树的粗壮B.大树的高度C.大树的年轮【答案】 C 【解析】【解答】大树每经过一年就会长一个年轮,所以由此可以寻找时间的痕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树木年轮
8、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19时间流逝的速度是( )。 A.白天快,晚上慢B.白天慢,晚上快C.一样快D.没有一定的规律【答案】 C 【解析】【解答】时间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掌握时间的概念。20太阳快到头顶上了,估计时间接近( )。 A.早上8点B.上午10点C.正午12点【答案】 C 【解析】【解答】A、早上八点太阳在东方,刚离开水平线没多久。不符合题意。B、上午十点太阳在东边离地平线很远,但还未到头顶上,不符合题意。C、正午12点,太阳快到头顶上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位置才会相对改变。21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
9、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B.移动的规律C.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的规律【答案】 C 【解析】【解答】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掌握日晷的制作原理和用途。22我国古代的水钟,最先是( )型的。 A.受水B.泄水C.吸水【答案】 B 【解析】【解答】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是泄水
10、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是受水型。23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 )。 A.输液装置B.饮水机C.漏斗【答案】 A 【解析】【解答】A、输液装置滴漏是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因而可以作为计时工具。符合题意。B、饮水机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C、漏斗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计时工具具有一定的运动周期。24在观察摆的活动中,我们发现( )。 A.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摆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B.摆动的幅度保持不变,摆动的速度却越来越小C.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摆动的
11、速度却保持不变D.摆动的幅度保持不变,摆动的速度也保持不变【答案】 C 【解析】【解答】我们做的摆摆动的幅度由于受空气阻力作用,越来越小,但摆动的速度却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掌握我们做的摆的特征。25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日晷-水钟-摆钟B.摆钟-日晷-水钟C.水钟-摆钟-日晷【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历史发展史实以及各种计时工具的规律可知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掌握常见计时工具以及他们的准确性。26钟摆的长度越短,摆动的速度就( )。 A.越快B.越慢C.不变【答案】 A 【解析】【解答】钟摆转动的速度快慢与摆长有
12、关,钟摆的长度越短,钟摆转动的速度就越快,反之,钟摆的长度越长,钟摆转动的速度就越慢。【分析】钟摆的长度是影响钟摆转动速度的因素,钟摆越短,速度越快。27如果漏出前10mL的水花了10秒,则漏出50mL水可能花去( )秒。A.50B.40C.70答案:C28观察下图,甲、乙、丙三个摆,测得甲每分钟摆动20下,乙每分钟摆动25下,丙每分钟可能摆动( )下。 A.27B.23C.18【答案】 B 【解析】【解答】甲的线较长,摆动一周的时间较长,每分钟摆动20下;乙的线最短,摆动一周的时间较短,每分钟摆动25下;丙的线长度在中等长,所以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在20到25之间。 【分析】钟摆每摆动一周的时间
13、长短和线的长度有关。29关于摆动次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摆动离开再回到最右侧记为一次摆动B. 摆动离开再回到最左侧记为一次摆动C. 摆动离开再回到最低点记为一次摆动答案:C30最简单的钟摆只要( )。 A.一条细绳B.一个重物C.一个重物和一条细绳【答案】 C 【解析】【解答】最简单的摆钟只需要用一条细绳,上面挂着重物即可做成。 【分析】钟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做成的。31时间越长,测得的水越多的是( )。 A.泄水型水钟B.受水型水钟【答案】 B 【解析】【解答】水钟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
14、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32有摆的挂钟产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 )发现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A.惠更斯B.伽利略C.苏颂【答案】 B 【解析】【解答】A、惠更斯在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摆,所以A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所以B符合题意;C、苏颂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摆的等时性的发现者。33下列最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的是( )。 A.日晷B.沙漏C.水
15、钟【答案】 A 【解析】【解答】A、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并不能测出一分钟的时间,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A符合题意;B、沙漏可以根据漏出来沙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B不符合题意;C、水钟可以根据漏水或者受水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计时仪器的精确性认识。34下面( )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A.B.C.【答案】 C 【解析】【解答】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的多少受摆长的影响,摆长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摆长越短,摆动的次数越
16、多。而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A选项摆长是整个绳长,摆长最长,摆动的次数最少;B选项摆长比A中的摆长稍短,摆动次数比A多;C选项摆长最短,摆动次数最多。故答案选C。【分析】本题考查摆长的定义,根据摆长的长度进行判断。35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日晷一水钟一摆钟B.摆钟一日晷一水钟C.水钟一摆钟一日晷【答案】 A 【解析】【解答】日晷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粗略知道大概时间;水钟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相对日晷来说计时较为精细;钟摆是根据单摆原理制成的,是一种较为精细的计时工具。所以,从简单到精细的计时器为日晷一水钟一摆钟
17、。故答案选A。【分析】理解各种计时器的原理及精确度。36同一只摆钟的“摆”,摆动的速度( )。 A.冬天快一些B.夏天快一些C.夏天、冬天一样快【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冬天摆绳会变短,摆的速度就会加快。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摆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37摆绳长短相同的两个摆,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绳下面拴的物体越重,摆动得越快B.摆绳下面拴的物体越轻,摆动得越快C.摆动的快慢相同,与摆绳下面拴的物体的轻重无关【答案】 C 【解析】【解答】摆速与摆锤的重量无关,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摆速只与
18、摆绳的长度有关,而与摆锤的重量无关。38不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 )。 A.水的多少B.容器的形状C.滴水的快慢D.容器的大小【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的多少会导致水受到的压力不同而滴速不同,从而影响水钟的准确性,不符合题意; B.容器的形状也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要求容器要均一,不符合题意; C.滴水的快慢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要求滴速相同,不符合题意; D.容器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3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一分钟内我们只眨一下眼睛B.古代的人们常常用日影来计时,如日晷C.
19、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答案:A40三个组的同学在做滴水计时实验时,甲组滴得最慢,可能的原因是( )。 A.滴孔最小B.水位最低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C 【解析】【解答】钟摆实验中,如果水滴过于慢,可能的原因是滴孔较小或水位过低导致。 【分析】牢记钟摆实验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三、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41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水流的作用B.冷热的作用C.风力的作用【答案】 A 【解析】【解答】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
20、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 ,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42(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B.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解析:B 43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作用 C.风的沉积作用解析:B44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B.
21、流水作用C.植物作用【答案】 A 【解析】【解答】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的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在经过火烧后再遇到冷水就会爆裂。45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沙砾一粉沙一黏土一沙B.黏土一粉沙沙一沙砾C.沙砾一沙一粉沙一黏土【答案】 B 【解析】【解答】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砂砾-沙-粉沙-黏土。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颗粒的大小,把土壤的微粒排序,最大的土壤颗粒是砾,其次是沙砾,接着是粉粒,最小的是粘粒,这些统称为土壤微粒。46通过观察
22、地形图,可以知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B.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答案】 C 【解析】【解答】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说法错误。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洼。47浙江没有的是( )地
23、形。 A.山地B.高原C.丘陵D.平原【答案】 B 【解析】【解答】浙江没有的地形是高原,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48杭州地区主要是( )地形。 A.山地B.高原C.丘陵D.平原【答案】 C 【解析】【解答】杭州主要的地形是丘陵,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 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
24、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49山上巨大岩石变成较小岩石是( )作用的结果。 A.风化B.搬运C.其他【答案】 A 【解析】【解答】山上巨大岩石变成较小岩石是风化作用的结果。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50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汶川地震B.岩石变成泥沙C.河流中鹅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答案】 B 【解析】【解答】A、汶川地震,是地壳运动。不符合题意。B、岩石变成泥沙,是风化的作用,符合题意。C
25、、河流中鹅卵石不断地向下游滚动,岩石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51土壤的成分中,( )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空气B.腐殖质C.水【答案】 B 【解析】【解答】A、空气分布比较广,不仅仅存在土壤中,不符合题意。B、腐殖质是动植物尸体腐烂后形成的,可以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符合题意。C、水不属于营养元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
26、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52在“雨水如何影响土地”的模拟实验中,( )容易被雨水冲走。A.小石子 B.细沙 C.黏土解析:C 5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答案】 C 【解析】【解答】A、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不符合题意。B、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不符合题意。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质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人为因素导致土壤
27、被破坏,我们应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54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C.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答案】 A 【解析】【解答】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出来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余无关条件都要保持一致。55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鹅卵石的河床,那么就可以判断这里可能是河的( )。 A.上游B.中游C.下游【答案】 B 【解析】【解答】A、上游主要是大石头,不符合题意。B、中游主要是鹅卵石,符合题意。C、下游主要是
28、细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56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形成在大河的( )。 A.中游B.上游C.下游【答案】 C 【解析】【解答】A、中游主要是鹅卵石,会继续随着流水进入下游,不符合题意。B、上游主要有大石头,会冲击到中游,不符合题意。C、下游细沙会逐渐沉淀下来,并形成平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57( ),就会使土
29、地被侵蚀得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答案】 C 【解析】【解答】降雨量大、坡度大能够在构造上引起侵蚀发生的可能性;没有植物覆盖会在表面上侵蚀土地。【分析】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58火山活动主要与( )。 A.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B.地幔和地核运动有关C.地壳和地核运动有关【答案】 A 【解析】【解答】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59粉沙的大小是( )。 A.直径小于 毫米B.直径小于2毫米C.
30、直径小于 毫米【答案】 C 【解析】【解答】粉砂的直径小于十六分之一毫米,体积极其微小。【分析】牢记粉砂的规模大小。60( )的地形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A.平原B.高原C.盆地【答案】 C 【解析】【解答】盆地的地貌特色是地形四周围的高度比较高,中间部分比较低。【分析】牢记各个地形地貌的特点。61取少量的土壤,放入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后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 )。 A.土壤中有空气B.土壤中有生物C.土壤中有水分【答案】 C 【解析】【分析】加热后有小水珠出现,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62地球上表面约( )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A.50%B.70%C.70%D.90%【答案】 C
31、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71%面积被水覆盖。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6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答案】 C 【解析】【解答】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的。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64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C
32、.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答案】 B 【解析】【解答】黄土高原上的泥沙被黄河都到华北平原逐渐沉积。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流在上游的速度较快,会携带泥沙到河流的下游。65土壤中的盐分其实是被水溶解的( )。 A.腐殖质B.矿物质C.沙子【答案】 B 【解析】【解答】A、腐殖质是动物腐烂时的黑色物质,不符合题意。B、矿物质溶解在水里形成了盐溶液,符合题意。C、沙子是不可溶的固体物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四、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