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2测试达标试卷一、填空题。20分1.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 现象,它的原理是光沿 。2.站在瓷砖上感觉比在毛毯上凉,是因为 的导热性能比 好。3.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 ,因为 逐渐隆起,现在仍然在升高。4.露和霜都是 遇冷凝结形成的,露是液体,霜是 。5.看到红灯等待 是做出的指令,膝跳反射是 做出的指令。二、判断题。1.只有表面光滑平整的物体才能反射光线。( )2.太阳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3.冬天,用手触摸木门和门上的把手,我们会感觉把手更冷一些,这是因为把手的温度要比木门温度低。(
2、 )4.空气的热对流形成风。( )5.地球表面在流水、风、河流、海浪的作用下会发生改变。( )6.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它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7.雨和雪都是由云形成的。( )8.冰雹是固体,不属于降水。( )9.周围神经能传递信息。( )10.渴了要喝水是一种本能反应。( )三、选择题。28分1.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小萱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黄、绿、蓝
3、 C.红、绿、蓝3.以下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汽车反光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4.笔记本电脑常常用铜条来辅助散热,这是因为( )。A.铜的导热性能很好 B.铜是热的不良导体 C.铜的价格低廉5.利用篝火取暖主要是利用了(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6.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7.页岩变质会形成(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8.观察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 )。A.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西部多丘陵,东部多平原C.西部多盆地,东部多山地9.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4、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霜是固体,雾是液体B.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C.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再凝固形成的11.降水的动力来源于( )。A.太阳 B.地球 C.月球12.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 )节气。A.白露 B.寒露 C.霜降13.右脑控制( )的运动。A.左侧身体 B.上半身 C.右侧身体14.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速度是( )。A.相同的 B.有快有慢的 C.忽快忽慢的四、画图题。发挥你大脑的推理功能,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
5、规律,在空格里画出恰当的图形。五、简答题。云和雾有什么异同? 六、实验题。18分1.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2)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2.热。不锈钢杯玻璃杯塑料杯6月1日,小刚在家找了大小一样、杯壁厚度差不多的3种杯子,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冰水。(1)一分钟后,用手摸3个杯子外壁觉得( )。A.不锈钢杯温度最低 B.玻璃杯温度最低 C.塑料杯温度最低(2)将3支温度计分别插入3个杯子中,观察一会儿后发现( )。A.不锈钢杯水温上升最快 B.不锈钢杯水温下降
6、最快C.3个杯子温度上升的速度一样(3)这是一个( )实验。A.模拟B.对比C.不能确定(4)通过这个实验小刚可以证明杯子的保温性能和( )有关。A.杯子大小 B.杯子厚度 C.杯子材料(5)实验中,热从杯子外壁传到杯子内壁的现象叫作 。(6)如果要让杯子里水的温度上升慢一些,小刚应该 。七、综合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构成。其中由固体岩层构成的是 ,岩浆的源头来自 , 是地球中心的部分,温度和压力极高。2.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A.地壳 B.地幔 C.地核3.风化作用也能改变地形地貌。(1)右面是某沙漠地区的岩石图片,形成这块岩石奇怪形状的主要
7、原因是( )。A.风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地震或火山爆发(2)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与腐殖质、水等物质混合,形成 。期末综合全练全测2卷一、1.小孔成像直线传播2.瓷砖毛毯3.汪洋大海板块碰撞4.水蒸气固体5.大脑脊髓二、1.2.3.4.5.6.7.8.9.10.三、1.C2.B3.C4.A5.C6.A7.B8.A9.C10.C11.B12.A13.A14.B四、解析:因为要画的是第1幅图,我们可以从后往前看,首先三角形的个数是发生变化的,依次是7、5、3,可以发现是从后向前依次减少2个的,所以第1幅图中应有1个三角形,其次三角形的方向也是有变化的,从后向前观察,三
8、角形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的,所以第1幅图中的三角形应向上,黑色部分在右边。五、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六、1.(1)能(2)不能(3)光沿直线传播2.(1)A(2)A(3)B(4)C(5)热传导(6)(答案不唯一)在杯子外面包上保温层七、1.地壳 地幔 地核2.A3.(1)A (2)土壤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1物体的表面越( ),反射效果越好。A光滑B粗糙C大答案:A解析:A【详解】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射物。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2把一根铅
9、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 )正确。A铅笔发生弯折了B铅笔变细了C铅笔没变化答案:A解析:A【详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在真空中偏折角度最大)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从侧面看铅笔发生弯折了。3在晴朗无风的白天,( )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A面对B背对C侧对答案:B解析:B【详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4太阳光透过什么镜可以变成七
10、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答案:C解析:C【详解】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下列不属于七色光的是( )。A红色B黑色C绿色答案:B解析:B【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根据对太阳光组成的认识,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其中没有黑色。6雨后,空中悬浮的许多小水点像( )一样将阳光分成七色光,形成彩虹。A三棱镜B平
11、面镜C凹透镜答案:A解析:A【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雨后,空中悬浮的许多小水点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成七色光,形成彩虹。7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变小B变大 C不变答案:B解析:B【详解】距离光源越近,影子的大小就越大。8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 )。A多B少C一样多答案:A解析:A【详解】当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光在镜子之间的反射次数越多,那么所形成的虚像也就越多。9七色光混合后成( )。A黄色B红色C白色D
12、紫色答案:C解析:C【详解】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10阳光射在室内的镜子上,镜子又能把光射在墙壁上,这是光的( )现象。A反射B折射C斜射答案:A解析:A【详解】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11下面不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 )。A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到墙壁上B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C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答案:A解析:A【详解】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
13、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大雨过后太阳马上就出来了、晴朗无风的天气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七色光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七色光现象。12教室里的墙涂成白色是为了( )。A干净B美观C更好地反射光线答案:C解析:C【详解】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白色物体的发光能力很强,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利于光的反射更好地反射光线。13小红距镜子2米,镜子里的像和小红相距( )。A2米B4米C5米答案:B解析:B【
14、详解】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所以B符合题意。14下面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答案:C解析:C【详解】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孔越大成像越模糊,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给出的说法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15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有( )。A月亮B镜面C萤火虫答案:C解析:C【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以上选项中的物体是光源的
15、有:萤火虫。月亮、镜面不是光源。16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 )行进的。A曲线B直线C折线答案:B解析:B【详解】光的传播速度极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小孔成像、影子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17下列光源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蜡烛B灯泡C荧火虫答案:C解析:C【详解】一般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光源,通常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18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B和光的行进无关C孔越大像越清晰答案:A解析:A【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
16、解释。【详解】A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说法正确;B和光的行进无关,说法错误,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孔越大像越清晰,说法错误,应该是孔越小像越清晰。19地球的圈层( ) 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A由里到外B由外到里C由近到远答案:A解析:A【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球的圈层由近到远 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20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 )。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答案:A
17、解析:A【详解】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是一种凹面镜,它能把灯泡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到病人的耳中,使医生能看清楚耳道中的情况。因此,额镜也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21下列物体中,( )属于是自然光源。A激光B篝火C萤火虫答案:C解析:C【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激光、篝火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22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探测地球的深度只能够达到( )千米。A14B20C24答案:A解析:A【详解】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科学家早就
18、想通过钻孔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但目前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达到 14千米,所以科学家的想法无法实现。23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中间那一层叫做( )。A地幔B地壳C地核答案:A解析:A【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点睛】掌握地球内部结构。24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幔、地壳、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答案:A解析:A【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
19、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25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2900千米B17千米C3400千米答案:B解析:B【详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十分复杂,科技家通过对于地震波的探究,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三部分。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26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可分为(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地核、地幔答案:B解析:B【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
20、幔和地核。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从地核到地幔到地壳,温度递增,密度递增,所以温度最高的是地核,密度最大的是地核。27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有著作( )。A候风地动仪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答案:C解析:C【分析】在世界的历史中存在很多著名的发明家,这些发明家的发明推动了世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详解】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28地球仪上蓝色部分表示的是( )。A冰川B海洋C平原答案:B解析:B【详解】地球仪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做的模型,事实上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
21、在的。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2%;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8%地球仪上海洋及湖泊的颜色是蓝色。29戴着蓝色眼镜的同学看到的白色瓷砖是( )。A蓝色B绿色C红色答案:A解析:A【详解】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把其他的颜色过滤掉,所以看到的白色瓷砖也是蓝色的。3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B萤火虫C拧亮的手电筒答案:C解析:C【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萤火虫都是自然界的发光体,属于自然光源。拧亮的
22、手电筒属于人造光源。31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 )现象。A直线行进B反射C折射答案:A解析:A【详解】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像是与实物相符,但像是倒立的。根据对小孔成像实验的认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2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的蜡烛B倒立的蜡烛答案:B解析:B【详解】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
23、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蜡烛。3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A【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34物体在镜子中的影像与物体是( )的。A完全一样B上下相反C左右相反答案:C解析:C【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的。3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的衣服这时看到的衣服是( )。A黑色的B红色的C白色的答案:A解析:A【详解】不透明的物
24、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的衣服,只有红光可以透过,而绿衣服只能反射绿光,所以没有光线进入眼中,看到衣服是黑色的。36生活中,镜子里的像是( )。A实像B虚像C上下相同D前后左右相反答案:A解析:A【详解】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能反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是实像。37下面是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A红橙黄绿蓝靛紫B橙红黄绿靛紫蓝C红绿橙黄靛蓝紫答案:A解析:A【详解】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光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38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实验,
25、最早是由( )完成的。A伽利略B牛顿C托勒密答案:B解析:B【详解】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利用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实验,最早是由牛顿完成的。39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答案:A解析:A【详解】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B.物体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的光
26、的颜色决定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0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 )造成的。A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B人工雕琢C酸雨的冲洗答案:A解析:A【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等。由于受雨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造成的,所以A符合题意。41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脑具有的功能是( )。A语言功能B运动功能C记忆功能【答案】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大脑是人体的 “司令
27、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说明大脑具有记忆功能。4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 )传播。A直线B折线C曲线答案:A解析:A【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43过马路时,当绿灯亮起,人体会对绿灯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其中,神经系统正确的工作过程是( )。A接受绿灯信号传入神经传输信息神经中枢作出指令一接收指令作出反应化出神经传输指令B传入神经传输信息接受绿灯信
28、号神经中枢做出指令传出神经传输指令接受指令作出反应C接受绿灯信号传入神经传输信息神经中枢做出指令传出神经传输指令接受指令作出反应【答案】C【详解】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人“看到红灯停,看到绿灯行”的反射活动过程为接受绿灯信号传入神经传输信息神经中枢做出指令传出神经传输指令接受指令作出反应。44脑的表面是( )的。A平整B有沟纹C光滑D块状【答
29、案】B【详解】人类的脑大致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个部分。其中最大的部分就是大脑,约占脑部总重量的80%。大脑呈半球状,分为两半。由上往下看,就会十分清楚,左右脑几乎是对称的。大脑的特征之一,就是表面有无数的沟槽,就是俗称的褶皱。脑的表面是灰质,即大脑皮层,其隆起的部分为脑回,凹陷的部分称沟裂。脑的表面是有沟纹,所以B符合题意。45左脑负责( )。A音乐、绘画、幻想、梦想B数学、逻辑、语言、写字C语言、写字、幻想、梦想【答案】B【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个交叉管理。人类的左脑倾向于逻辑思维、语言、逻辑分析、推理、抽象等,右脑倾向于音乐、艺术、绘画、情感等,所以B符合题意。46从脑发出的脑神经,
30、主要分布在( )。A头部、内脏B躯干、四肢C头部、四肢【答案】A【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47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 )等功能。A音乐B技艺C语言【答案】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48大脑和脊髓合称为( )。A神经中枢B脑神经C脊神经【答案】A【详解】神经系统由
31、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49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A头部和内脏B躯干和四肢C头部和四肢D内脏和四肢【答案】B【详解】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50脑神经主要分布在( )。A躯干和四肢B头部和四肢C头部和内脏【答案】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32、51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大脑 B神经 C脊髓【答案】B【详解】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的作用。52大脑重量占体重的( )。A50%B90%C80%D70%【答案】C【详解】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它能够调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等中枢;大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整个脑的重量是1400克,大脑约占脑总重量的80%,就是大约1120克。53右大脑半球控制( )的运动。A右侧身体B左侧身体C下半身【答案】B【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
33、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54大脑表面像( )一样。A苹果B核桃C草莓【答案】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55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 )A火山喷发B岩层断裂C山洪爆
34、发【答案】B【详解】略56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B地壳运动C地球内部高温【答案】B【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57下面关于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尽快跑到空旷处B从楼上往下跳C躲在桌子旁边,等第一次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D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答案】B【详解】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来临时,应该尽快
35、跑到空旷处;来不及逃生就近躲在桌子、床等比较结实的物体下面或躲入卫生间、厨房、墙角等空间较小的地方,不能都到有通气管道的地方;从楼上往下跳,那样会有生命危险。58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 )。A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B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C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答案】A【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
36、火山。【详解】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震动,然后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59火山喷发,岩浆是(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答案】C【详解】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在火
37、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60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很可能是他大脑( )出现了问题。A左半球B右半球C左右半球中间【答案】B【详解】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技艺、书写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
38、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情感等功能。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可能是他大脑的右半球出现了问题。61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 )形成的。A分离B碰撞C拉张【答案】B【详解】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621864年凡尔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 )A地壳-地核-地幔B地幔-地壳-地核C
39、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地幔-地核【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由地面直达内心的旅程要依次穿过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选D。63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B地幔C地心【答案】C【详解】略64下列不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A地壳B地皮C地幔D地核【答案】B【详解】略65220万年前,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产生了25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中的岩浆冲破地壳而产生的。A地壳B地幔C地核【答案】B【详解】火山爆发是地幔中的岩浆冲破地壳而产生的。 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6下列自然灾害是由地壳内部运动引起的是()。A台风B地震
40、C沙尘暴D旱涝【答案】B【详解】地震是由地壳内部运用引起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7人类不会改变地表的活动是_。A拦河筑坝B种植庄稼C开采矿石D围海造田【答案】B【详解】拦河筑坝、开采矿石、围海造田都会对地表造成巨大的破坏,只有种植庄稼是人类不会改变地表的活动。68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A暴雨B风化C地震【答案】C【详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暴雨、岩石风化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69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是( )。A传入神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