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9 ,大小:312.04KB ,
资源ID:4883603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83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年-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word)1.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2-2023年-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word)1.doc

1、2022-2023年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word)1一、初中文言文2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并州有人姓纥干 , 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 , 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遂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密持斧,欲斫之。纥干云:“吾非魅。” 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饵,何意专杀我?”【注释】并州:山西太原。纥干(h gn):复姓。戏剧:开玩笑。狐魅:狐狸精。第:只,仅仅。(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好戏剧 (_) 遂缀于衣后(_)(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妻子不相信,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

2、。B.(他的)妻子不讲信用,(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C.(他的)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D.(他的)妻子不讲信用,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3)“其妻欲斫之”、“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的根本原因是“_”。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 答案:C解析: (1)喜欢、爱好;用针线缝(联结、连接)(2)C(3)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4)开玩笑不可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缀:联结、连接。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信:相信。补出省略的成分(纥干)。逐:追。故选C。 (3)根据“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 当时

3、外面正闹狐狸精,大家都很害怕,人心惶惶。 (4)纥干喜欢开玩笑,于是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加上当地的传言,引的妻子和邻人,操起斧头向他砍来,拿起刀棍追逐他。启示人们开玩笑不可以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 故答案为:喜欢、爱好;用针线缝(联结、连接) C; 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 开玩笑不可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翻译的辨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能够翻译句子,对选项要逐项对照,进行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文

4、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原文,理解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用文中的原句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通过一定的内容、情节、故事、人物等概括文意,以及感悟。【参考译文】 山西太原一带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大家都很害怕,人心惶惶。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马上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干,这仅仅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5、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 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注】黔敖:齐国的一个富人。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以待饿者而食之_从而谢焉_(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4)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这种精神?请举出一例。 解析: (1)不食嗟来之食(2)给吃;道歉(3)我就是因为不吃

6、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4)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解析】【分析】(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拟:不食嗟来之食;(2)以待饿者而食之:用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食:给吃;从而谢焉:便向饿汉赔礼道歉。歉:道歉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语有:唯、斯。译文: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联系文章的主题:骨气。可以联想到“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故答案为:不食嗟来之食

7、 给吃;道歉 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8、。考生要理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平时的积累。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王冕(mi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诸暨:地名。蹊:践踏。策,通“册”指书。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

9、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或牵牛来责蹊_ 琅琅达旦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3)选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析: (1)有人;早晨(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于是(他)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3)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牵牛来责蹊”: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有人把牛牵过来,责备说(王冕家的牛)践踏了(他的田)。或:有人。“琅琅达旦”:书声琅琅一直读到早晨(天亮)。旦:早晨。

10、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录”:收。“通儒”:博学多能的儒生。 (3)一问,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概括为放牛时溜进学舍听读书,坐在佛像的膝盖上伴长明灯夜读这两件事。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通过因听读书而丢了牛、坐佛膝上读书而不害怕等情节即可概括出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故答案为:有人;早晨;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

11、收为学生,于是(他)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

12、作答。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把牛牵过来,责备说(王冕家的牛)践踏了(他的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

13、)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B.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C.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D.执策而临之

14、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耶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伯乐不常有D.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C解析: (1)C(2)C(3)D 【解析】【分析】(1)C项错误。“策之不以其道”的“策”解释为:用马鞭驱赶,动词

15、。故选C。 (2)A项的“其”解释为:代词,指千里马/加强诘问语气;B项的“以”解释为:按照/因为;C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D项的“之”解释为:定语后置标志/主谓间;故选C。 (3)D项,错误。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故选D。 故答案为:(1) C;(2) C;(3) D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

16、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附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

17、,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罴(p):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貙(ch):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寂寂

18、:悄悄地。罂(yng):瓦罐。捽(zu)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罴之状,被发人立_伺其至,发火而射之_为鹿鸣以感其类_闻其鹿也,趋而至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1)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像人一样;等候;召唤;快速地跑(3)猎人见到軀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

19、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解析】【分析】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作者:柳宗元,年代:唐。 (1)根据句意“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貙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可知应划分为: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本题注意识记“伺(等候)、趋(快速地跑)”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人”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像人一样。 (3)本题注意以

20、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恐”,害怕;“因”,于是;“骇”,吓唬;“恃”,依靠;“食”,食物。 (4)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揭示出,主旨句是“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立足社会。 故答案为: 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 像人一样;等候;召唤;快速地跑; 猎人见到軀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

21、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

22、经历来谈。 【附参考译文】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经常伤害人。 楚国的南部有个猎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瓦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召唤鹿的同类,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箭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貙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

23、物的。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奚:怎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强_君子之学必好问_舍问,其奚决焉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4、。(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解析: (1)甘美;勉励;喜欢,喜爱;放弃,舍弃(2)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4)【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解析】【分析】(1)如“旨”:甘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好”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喜欢,喜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相辅而行

25、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译为: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三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故”:因此,所以。“困”:困惑的地方。“好”:喜欢。还有“非真能好学者也”否定的判断句的翻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的中心论点可直接提取“教学相长也”作为答案

26、;【乙】文的中心论点可直接提取“君子之学必好问”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甘美;勉励;喜欢,喜爱;放弃,舍弃;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点评】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

27、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

28、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乙】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29、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稍长,使之牧。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枣棍弃于地。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是牛也有人心焉。又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路逢白马,必立而注视,鞭策

30、不肯前。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衔勒不能止。后与原主谈及,原主曰:“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亦有人心焉。【注】薮(su):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触:抵、顶,李盛庭:人名(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出三处) 高 官 农 家 畜 一 牛 其 子 幼 时 日 与 牛 嬉 戏 攀 角 捋 尾 皆 不 动。(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志怪者也 志:_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牛或嗅儿顶 或:_鞭策不肯前 策:_(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焉”字与“是牛也有人心焉”中的“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C.是马也亦有

31、人心焉D.雕栏相望焉(核舟记)(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5)读完【乙】文,你有何感悟? 答案:B解析: (1)高 官 农 家 畜 一 牛/ 其 子 幼 时/ 日 与 牛 嬉 戏/ 攀 角 捋 尾 皆 不 动。(2)记载;气息,这里指风;有时;鞭打、鞭策(用马鞭驱赶)(3)B(4)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5)牛马这些兽类都如此重情重义,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高官的农民家里养一头牛,他儿子小时候,天天和牛玩耍,攀牛

32、角,拉牛尾,牛都不乱动。故句子划分为: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志:记载。息:气息,这里指风。或:有时。词类活用词,策名词作动词,鞭打。 (3)A项,语气词,啊。B项,与例句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的意思。C项,语气助词。放在句末。没有具体意义。D项,语气助词。放在句末。没有具体意义。故选B。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其,指代大鹏鸟。下:往下。视:看。亦:也。是:这样。时时:经常。觅:寻找。 (5)本题根据“是马也,亦有人心焉。”牛马都有人心,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启示人们要像牛马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33、故答案为:高 官 农 家 畜 一 牛 其 子 幼 时 日 与 牛 嬉 戏 攀 角 捋 尾 皆 不 动; 记载;气息,这里指风;有时;鞭打、鞭策(用马鞭驱赶); B;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 牛马这些兽类都如此重情重义,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做到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

34、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

35、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36、?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高官的农民家里养一头牛,他儿子小时候,天天和牛玩耍,攀牛角,拉牛尾,牛都不乱动。有时这头牛嗅嗅孩子的头,舐孩子的手,孩子也不怕。孩子长大了一些,家里便叫孩子去放牛。孩子出门,牛跟着出门;孩子回家,牛跟着回家;孩子走,牛就走;孩子停,牛就停;孩子睡下,牛就躺在旁边。这样子有几年了,有一天,孩子去放牛。忽然那头牛飞奔回家,牛头牛颈都沾满鲜血,又跳又叫,还用牛角撞门。孩子的父亲出来看时,牛又回头向原路跑去。孩子父亲知道一定出事了,就极力追赶。到了野外,看见孩子脑袋破裂死了。又有一个人横卧在路边,肚子开裂,肠子流出来,一根枣木棍丢在地上。仔细一看,原来

37、是三果庄的偷牛贼。(三果庄是回民聚居的地方,是沧州的强盗窝。)孩子父亲这才知道,孩子被强盗杀死,牛又把强盗顶死了。这头牛,是有人的心肠的。还有一个西北商人李盛庭,买来一匹马,十分驯良。只是在路上碰到白马,一定站下来仔细看,鞭打也不肯前进。或者远望见有白马,一定飞跑过去追上,硬拉马缰也控制不住。后来和这匹马原来主人讲到这件事,原来的主人说:“这匹马本来是白马生的,经常要寻找它的母亲。”这匹马,也是有人的心肠的。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38、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教学相长也(_) 学学半(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B.文章以比喻开篇,形象地论证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下面的论证做铺垫。C.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排比,一气呵成,文气充沛。(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39、案:D解析: (1)味美;反思;推动,促进;同“教”,教导(2)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3)D(4)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旨:味美。长:推动,促进。通假字词,学:同“教”,教导。(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3)D.排比应该三句或以上,这里不是三个。(4)教学相长的意思

40、是:教学是教育和学习的双方,相是相互,长是启发,促进增长知识,促进共同成长。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知识,共同在成长。故答案为:味美;反思;推动,促进;同“教”,教导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D;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

41、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生活的实际,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

42、,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43、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 , 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 , 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 , 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 ,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

44、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刺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心乐之_日光下澈_不里许_或投饼于左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3)【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 (1)以为乐;穿透;表示约数;有的人(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相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那些长约一尺的鱼,潜在水底,

45、看见食物也不去争抢,安闲宁静。(3)【甲】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欢乐,抒发被贬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游玩时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澈”:穿透。“或”:有的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蒙络”:覆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许”:约。“赴”,去,去争抢。 (3)【甲】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之中被表达了贬永州之后孤寂落寞的心境。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