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4.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 b不要单一地理解 c不要孤立地理解析读:1.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2.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3.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鉴赏:1.鉴赏语段的表达作用2.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3.鉴赏语段的描写
2、笔法4.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5.鉴赏语段的佳句,警句6.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7.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
3、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
4、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
5、、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6、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
7、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
8、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
9、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初三语文阅读题题型讲解,第十讲 现代
10、文阅读解题思路教学目标:1讲述文章分析的方法知识点精析: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导向。按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摒弃了那种相互割裂的、琐碎的命题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
11、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在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理、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我们在复习中,必须充分注意在课标精神指导下这一命题思路的改变。现代文阅读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一味做题。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有缺漏,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一般的复习思路是:先根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各种单元进行系统的复习,先将这些基础知识复习透,在这基础上,着重突破五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可以运用课内外典型材料对这几点进行分项训练。从应试的角度讲,这几点训练到位了,考生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考试阅读题的考查。最后再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
12、等各种文体的综合阅读训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阅读题更注重对考题;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考点透析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对作品思想的情感体验,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
13、,对作品语言的品析评点,对写作手法的鉴别欣赏等。主要考点有:1 体味作品的意境; 2 感受文章的主旨;3 体验作者的情感; 4 分析人物的形象;5 把握文章的结构; 6 品味语言的特色;7 评论作品的内容; 8 表达自己的见解;9 赏析文章的美点。知识概括1 从语言的角度:(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3)句式之美-如
14、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一般有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递进结构(论述步步深入)、总分结构(观点明确、内容具体)。3从文体知识的角度:记叙文-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材料、记叙的方法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方法小 说-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散 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韵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
15、力)特别是描写:(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还有 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一、 整体阅读,把握中心整体阅读一篇现代文,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了解一些非文本的相关信息,如文章的作者,写作的时间,及作品后面的注释等。因为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
16、细节,往往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其次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识,它包括:(一)理清文章脉络,即了解文理。做到知晓文章每一部分内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彼此照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二)在理清文脉的前提下,跳出文章之外,博观而约取,归旨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对于大阅读而言,看不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容易犯断章取义的错误。二、提取信息,综合加工(一)理解型试题其主要考查的要点是:一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题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三种情况:一是对指代作用的词语内容的理解,如“其”“这”等。对于此类试题从技
17、术层面上讲先应找到指代对象的位置、范围,再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内容;最后将答案代入原文分析是否恰当。二是对运用修辞手法词语的理解。对于此类试题先要弄清修辞手法的自身特点,然后借助原文界定其具体含义。三是对术语(概念)的理解。先要从文章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群,之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转化为通俗的文字。2. 对文句含意的理解题对文句含意的理解题往往是针对那些内涵比较丰富,主旨比较晦涩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复杂;二是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如文眼句、总括句、过渡句等。三是使用修辞手法;四是信息量比较大;五是主旨含蓄或内涵丰富,如具有潜在意、引申意、双关意、多重意的句子。对于这些语句
18、的理解都应紧密地结合语境,首先要分析文句与相邻语句之间的关系,如复指、比较、呼应、总分、分总、说明、阐述、解说等,之后结合文章的中心主旨挖掘其深层含意。(二)分析综合型试题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试题类型是根据试题要求对一些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整合的分析综合型试题。从近年来的全国试题来看,其主要考查的要点为:第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种题的实质是以信息加工为主要任务,其主要解题方法有三类:1.蚌中取珠。即答案是原文中的原句,你只要细心搜寻,将这个原生态的句子从文章中摘出来即可。2.沙里淘金。 有的答案散落在文章里,需要我们
19、在锁定阅读区间之后,从中筛选择取关键词,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紧缩、摘引、加工组合。3.百花酿蜜。 在文章中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词句进行加工时,或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或内容比较晦涩的语句,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后,再对其进行合理的转化、整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作答时应尽量使用原文原句,故而答题以前应先分清类型,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筛选引用,或摘引紧缩,或添加补充,或转化整理,要因题而异,根据字数要求及文本信息量而定。(三)鉴赏评价型试题所谓鉴赏评价型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于此类试题首先应先了解这些手法的内涵及特点,答题时应本着概念作用具体的方法解题。概念
20、即先说明文中所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法,作用即说明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具体是指这种手法在文章中使用的意义及好处,即为什么用的问题。三、 抓住重点,限字表述得到答案后不可以急于动笔,要再次注意题干要求(尤其是字数方面的要求),拟好草稿,做到文通字顺,对没有字数要求的要适当多写一些相关信息,且将重要的内容前置。另外,誊写时还要力求做到字迹美观,书写工整。1、答题思路要切题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找准 切入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挖掘文中的美点、亮点、感点、妙点来思考,再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答题格式要规范作品的赏析要讲究一定的格式,一般为:“本文(角度)很美,美在(简要阐释作用)
21、,如(举例说明)。”即先答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通过文章的内容来支撑。先总说,再分说;先概括说,再具体说。2. 拟人(亲切、有灵性、有人情味) 象征蜡烛修 排比(节奏鲜明,情感强烈,增强气势,加深情感) 对比我的叔叔于勒辞 反复(强调、突出某种意思或情感) 衬托(烘托、反衬)俗世奇人手 夸张(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法 对比(鲜明地突出、表现)3.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偶(韵律美) 借景抒情春反问(加强语气、情感强烈) 托物言志陋室铭设问(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欲扬先抑阿长与山经引用(语言生动有力) 想象联想天上的街市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故乡前后照应口技画龙点睛
22、行道树动静结合简洁凝练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准确严密 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像瑰朴实清淡 艺丽神奇.(李白、岑参)4. 亲切活泼 术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语 生动华丽 风细腻地描写现实。(杜甫、白居易)言 节奏明快 格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特 清新优美 ( 辛弃疾、苏轼)色 凝重沉郁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含蓄委婉(李清照、李煜、温庭筠、晏殊)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幽默风趣古香古色豪放激昂表现手法(描写、修辞等)5.关键词的含义 感情色彩:(步骤)和作用联系语境 结合中心三、句子的赏析1:句子主要用了什么修辞2:修辞的作用(一般来说就
23、是什么生动形象之类的套话)3:描写了对象的什么特点4: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这个有的不需要)这句话的作用,比如渲染,做铺垫,买伏笔之类的。四、句子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
24、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二、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心番薯林清玄 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走的时候还落寞地说: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 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他万万没有想到,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根本是容不下绿色的地方。 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
25、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我有一次我和几位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 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然后他用一支红笔,将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我更早的记忆,是从我会吃饭开始
26、的。我们的每餐饭中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番薯,有时吃腻了,我就抱怨起来。 听完我的抱怨,父亲就激动地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所以祖母每每把番薯煮好放着,一旦警报声响,父亲的九个兄弟姊妹就每人抱两三个番薯直奔防空壕。他的结论常常是:“那时候有番薯吃,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 父亲的番薯训诫并不是寻常都如此严肃,偶尔也会说起战前在日本人的小学堂中放屁的事。由于吃多了番薯,屁有时是忍不住的,父亲形容说:“因此一进了教室往往是战云密布,不时传来屁声。”而他说放屁是会传染的,常常一呼百应,万众皆响。有一回屁放得太厉害,全班被日本老师罚跪在窗前,即使跪着,屁声仍然不断
27、。父亲玩笑地说:“因为跪的姿势,屁声好像更响了。” 然后是一阵战乱,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时候落泪的,不是别的珍宝,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心番薯。战后返回家乡,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家前家后种满了番薯。家前种的是白瓤番薯,屋后一小片园地是红心番薯。白瓤番薯是为了预防战争逃难而准备的,红心番薯则是父亲南洋梦里的乡思。 每年父亲从南洋归来的纪念日,夜里的一餐我们通常只吃红心番薯,听着父亲诉说战争的种种。 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老人是个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城。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
28、的红额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似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想起父亲和他的南洋,他在烽火中的梦,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里吐露新芽。(选自2018年3月17日文摘报,有删改)(1)文中记述了哪些关于番薯的事情? (2)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段的表达作用。 (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说“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是啊,番薯虽普通卑微,但它是故乡的代名词,寄托着我们的乡愁。如果有
29、一天,你离开温馨的家园和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如何来描述你心中的乡愁。请你借助一种或几种事物,运用比喻的手法试着表达一下“乡愁”。(30字左右) 【答案】 (1)父亲送自己种的红心番薯给我;因我搬家,父亲无法在家种番薯,很是失望;我关于番薯的童年记忆;父亲回忆少年时吃番薯的往事;父亲在南洋战场上思念番薯;老兵坚持家乡的番薯比台湾的甜。(2)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3)这里是语言描写,描写了大陆的形状像芋头,台湾的形状像番薯,表达了父亲对大陆的思念。(4)插叙。补充叙述“我”对番薯的童年记忆,丰富故事情节,解释上文父亲为何要给“我”送番薯,为下文做铺垫。补充叙
30、述父亲对番薯的记忆,丰富故事情节,解释父亲为何对番薯有这样深刻的情感。(5)乡愁是一抹净净的黄土,风吹不走的相思。乡愁是滴在草间的露水,感念中的芜杂。乡愁是我心中思念不死的枝丫,从爱到痴,从生到死。 【解析】【分析】(1)结合“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得出:父亲送自己种的红心番薯给我;结合“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得出:因我搬家,父亲无法在家种番薯,很是失望;结合“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我有一次我和几位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
31、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得出:我关于番薯的童年记忆;结合“父亲就激动地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得出:父亲回忆少年时吃番薯的往事;结合“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时候落泪的,不是别的珍宝,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心番薯。战后返回家乡,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家前家后种满了番薯。”得出:父亲在南洋战场上思念番薯;结合“老人是个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城。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额地瓜”得出:老兵坚持家乡的番薯比台湾的甜。 (2)要求学生牢记第一人称的好处:使文章更
32、具真实性;使文章具有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带有亲切感。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3)结合第段的内容分析,“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是语言描写,通过父与子的对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大陆的形状像芋头,台湾的形状像番薯,表达了父亲对大陆的思念。 (4)结合本文分析:补充叙述“我”对番薯的童年记忆,丰富故事情节,解释上文父亲为何要给“我”送番薯,为下文做铺垫;补充叙述父亲对番薯的记忆,丰
33、富故事情节,解释父亲为何对番薯有这样深刻的情感。 (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一种或几种事物,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家乡的思念即可,注意比喻是否恰当,言之有理,句子通顺。 故答案为: 父亲送自己种的红心番薯给我;因我搬家,父亲无法在家种番薯,很是失望;我关于番薯的童年记忆;父亲回忆少年时吃番薯的往事;父亲在南洋战场上思念番薯;老兵坚持家乡的番薯比台湾的甜。 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 这里是语言描写,描写了大陆的形状像芋头,台湾的形状像番薯,表达了父亲对大陆的思念。 插叙。补充叙述“我”对番薯的童年记忆,丰富故事情节,解释上文父亲为何要给“我”送番薯,为
34、下文做铺垫。补充叙述父亲对番薯的记忆,丰富故事情节,解释父亲为何对番薯有这样深刻的情感。 乡愁是一抹净净的黄土,风吹不走的相思。乡愁是滴在草间的露水,感念中的芜杂。乡愁是我心中思念不死的枝丫,从爱到痴,从生到死。【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范围,然后找出人物、事件,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作用的能力。文章使用第一人称一般具有如下作用: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35、,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得体会作者心情;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答题时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人物描写的种类及概念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在结合句子的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本题考查理解插叙作用的能力。插叙的作用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文章结构富有
36、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插叙的作用。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3现代文阅读(2015贵州贵阳)阅读能力考查,完成1-4题。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佚名那天,我站在老邻居露丝的房间里,茫然地看着东一堆西一堆的报纸,在心中问自己:“我怎么到这里来了?”“我需要你做我的眼睛。”露丝说道,“我正在找一个笔记本,封面是个茶壶。”我紧张
37、地笑了笑:“你还记得上一次看见它的时候是在哪里吗?”“哦,不记得了。但它应该就在这里,在这些报纸当中。”她说道。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帮助一个视力糟糕的89岁的老太太寻找一本沾满灰尘的旧笔记本。上个月,我失去工作后,搬回了家。我感到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我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手工制作,但现在一点劲头也没有。妈妈让我去帮助别人,但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向别人传授失败的技巧吗?当露丝打电话到我家来,问我是否能抽出一分钟时间去帮她一个忙,妈妈几乎是把我推出了家门:“你会做得很好的。”但我在一大堆报纸中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那个笔记本。我沮丧地说:“我想我找不到它。”“别丧气,亲爱的。待会儿它会自个儿跳出来的
38、。”她说道,“它们总是这样。”她的乐观感染了我。也许在楼上?我想。随后,在楼上一个卧室的角落里,我找到了那个笔记本。“太棒了!”她欢叫道,“下周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作茶壶收藏报告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上它了。”我惊讶地看着她。她都快90岁了,但是她好像比我还忙。从此,我每周都去看望露丝几次。刚开始,我承认,我是在应付妈妈。但露丝那里总有一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一本书、一个茶杯,或者一件挂在墙上的饰品。一天,我到露丝家时,看见她正眯着眼看一张信纸。“我又需要你的眼睛了。”她说道,“你可以给我“当然可以。”我说。我在她身边坐下来。“亲爱的露丝,”我开始读道,“我们什么时候再去考古挖掘”我惊讶地看着她。“你是一
39、位考古学家?”“不。”露丝笑道,“只是爱好。”读完信,露丝说道:“谢谢你。现在我最好给她回信。”从此,几乎每天我都要去给她读信,听我读完信后她就马上回信。我还知道了,她收集了许多漂亮的茶壶,去过许多国家旅行,去过不少地方探险,结交有数以百计的朋友,养育了三个孩子,开了一个服装店。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只在我的梦中出现过。秋天过去,冬天到来。一天,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问我楚否愿意晚上到医院去陪护摔伤的露丝。当然,他们会付酬给我。想到露丝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我怎能拒绝?那个寒冷的冬夜,我来到了露丝的病房。她看起来是这么瘦小,这么无助。看到我,她挤出了一丝笑容。“我一直盼望着你来。”她说,“今天来了一封信
40、,你可以给我读读吗?”我坐在床边,迅速给她读完了信。她犹豫地看着我。“你可以帮我写一封回信吗?”她说。那一刻我几乎要流泪了。露丝需要我。这个曾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老人,现在确实需要我。我已经知道自己从今天开始应该去做什么。和其他人联系。这是露丝一直在做的。她因为伤痛而躺在这里,但她仍然想伸出手去联系她的世界。露丝离开医院后,我的陪护就结束了。然而,我不再把去看望露丝当作一项任务。几乎每天我都在想能为她做什么。但现在这些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重新开始进行我的手工制作,与朋友联系。我给露丝做了一份礼物一件刺绣。当礼物呈现在露丝面前时,她的双眼泛起了泪光。“谢谢你。”她激动地说,“真是太漂
41、亮了!在我收集的物品中,这绝对是一件珍品。 “你让我感到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她看着我,“你有这么多的精力和丰富生活,我希望我也能像你一样。”我惊讶地看着她。她说的是我吗?但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我意识到,露丝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我。只是我自己现在才发觉。坦率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新的人生了。 (文段有删改) (1)这是一篇_。(文学体裁),采用第_ 人称,主要运用了_ 这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叙写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 (2)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出“我”为露丝做的另外三件事。每周都去看望露丝_ 帮露丝写回信_帮露丝读信 (3)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人们有
42、两种观点:第一指“我”是露丝的“眼睛”,第二指露丝是“我”的“眼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二种观点的理解。 【答案】(1)小说;一;语言;心理(2)帮露丝找笔记本;到医院陪护露丝;送刺绣给露丝(或送露丝礼物)(3)插叙,主要交代“我”当下的生活状态及原因,为后文“我”发生改变做铺垫,并与后文全新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露丝是“我”的“眼睛”更多的是指在“我”疲惫、沮丧,什么都无法激起兴趣时,露丝用乐观给予“我”的感染和触动。从露丝鼓励“我”别丧气、尽管快90岁了仍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生病无力写信请“我”帮忙以及后来“我”从露丝的眼睛中发现了全新的“我”等情节中,可以看出,“我”是在露丝
43、的感染和熏陶下,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找回了生活热情,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开始了新的人生,所以露丝是“我”人生的“眼睛”。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文学体裁”“人称”“描写方法”几个答点,浏览全文,根据所学积累一一判断填答。从本文清节的叙述、人物的塑造可判断出体裁是小说。根据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来对照本文中的人物描写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人物“我”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 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溃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3.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本
44、题所示是插叙,可从推动情节和丰富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作答。4.阅读全文,了解故事l清感及露丝与“我”的关系。理解“眼睛”的含义即有“指引”“教导”“影响”的意思,根据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分析“眼睛”一词所表达的意义。【点评】读文章时必须仔细、全面,力求读懂文章,如记叙文中的人、物、中心事件、感情等就是其特定的线索,理清了思路,就能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概括时(特别是概括人物品质时)才不会出现偏离本质、似是而非的现象。答题时要顾及上下句、前后文,上下搭配,前呼后应,有时要从前文中找答案,有时要从后文中找答案,不能不看具体语境而只围绕提问去抽取片言只语或断章取义。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45、怒 绿刘心武 那绿令我震惊。 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近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
46、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