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B他们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他们种植粮食作物粟D他们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
2、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C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战争不断5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其目的是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周天子的利益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7商鞅变法中规定“勠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福役)”。大臣贾谊也曾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这
3、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思想是( )A以农为本B重商主义C自由经营D国家垄断8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9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针对材料中秦始皇所分析的天下战乱的原因,他在秦朝建立后实行了( )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统一文字和货币D县制
4、10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绿林起义B赤眉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黄巾起义11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统一文字C北击匈奴D盐铁专卖13西汉初年,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14东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
5、国家政权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这一时期各政权为争夺权力,相互间不断发生战争,强者争锋,弱者消亡,逐渐趋于统一。下列战役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ABCD15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是A贾思勰B张仲景C华佗D司马迁162020年1月6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基里巴斯总统马茂会谈后共同见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这标志着中国同所有10个建交太平洋岛国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安息大秦B长安今地区河西走廊葱岭乌孙大秦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
6、地区安息大秦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乌孙欧洲17以下图片共同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民族交融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18汉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江南水乡日渐繁荣富庶。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B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19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有( ) (1)秦朝 (2)西晋 (3)前秦 (4)北魏A(1)(3)B(2)(4)C(1)(2)D(3)(4)20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观察下面三幅图片,下列表述与图片反映的相关
7、信息不相符的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洛神赋图是东汉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孝文帝迁都后开凿的上述图片是我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社会习俗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反映ABCD二、综合题21北京人材料一 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材料二 “北京人”的化石和遗存物(下图)(1)依据材料一、二,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
8、,用文字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们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片序号即可。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2)由上述探究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新皇帝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行经济集中化。(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他在文化
9、、交通方面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3)材料二中新皇帝实行经济集中化的措施有哪些?23改革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谁?请根据材料归纳“商君”变法的一项举措?“商君”的变法对秦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 图 图 图(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哪场重大改革有关?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图、图所反映的改革内容?此次改革有何进步意义?(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24中国文明史历经近五千年的发
10、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公平无表,罚不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无私惩罚不避成势强大的贵族;类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一年后,路上没人的取遗失的东西,百娃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军事力量大增,诸侯个个提惧。)摘自战国策(1)材料一中“商君治案”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导致“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其他诸侯国的最终结局如何?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去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
11、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展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并指出该制度的开创者。材料三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回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碎低。汉初朵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3)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由此形成的盛世局面?材料四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
12、汉姓拓跋元达奚奚丘穆陵穆贺兰贺勿忸于于技拔长孙乙旃叔孙步六孤陆独孤刘尉迟尉(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其汉化政策除改汉姓外还有哪些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材料中的是北京人,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
13、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B项正确;ACD项的地点与北京人无关,排除。故选B项。2A解析A【详解】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A项错误,符合题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3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播种五谷”“养蚕缫丝”可知,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的原始农业,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
14、不符合题意;神话传说是材料的复述与问题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桀残暴导致商汤灭夏;商纣王实施暴政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幽王的暴虐无道导致西周灭亡,由此可知,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B项正确;材料与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无关,排除A项;“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是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C项;诸侯内乱,战争不断与夏、商两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商朝,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6A解析A【详解】齐桓公在召集诸侯会盟时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目的是打着这个旗号,为齐国能顺利争霸提供一个借口,减少阻力,故选A;B不是齐桓公的目的,排除;C是借口,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7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勠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福役)”、“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思想是以农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体现了农为本。故选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8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
16、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到思想上就是“百家争鸣”,D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这只是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A项;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这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排除C项。选D项。9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中“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所分析的天下战乱的原因与西周分封制有关,为此,在地方上,秦始皇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
17、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项正确;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使用小篆为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又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排除D项;故选A项。10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18、的农民战争”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阳城(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也给汉初统治者提供了教训,才出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解题关键是要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得出
19、答案。11D解析D【详解】根据图片内容 “皇帝早逝、幼帝即位、重用外戚、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依赖宦官、宦官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体现AB的内容,排除AB;图片体现母后主政,但皇帝并不是无权,排除C。故选择D。12A解析A【详解】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符合题意;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B排除;北击匈奴不是削弱诸
20、侯王势力的措施,C排除;盐铁专卖是汉武帝时期在经济上实行的措施,D排除。故选择A。13B解析B【详解】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故B正确;“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A错误;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C错误;“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14B解析B【详解】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役,东晋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胜利,故B正确;
21、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发生在秦末,故含有的ACD排除。故选B。1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诊断上要辨证施治,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故B符合题意;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故A排除;华佗擅长外科,精于手术,研制出“麻沸散”,故C排除;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故D排除。故选B。16A解析A【详解】丝绸之路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
22、西经安息到达大秦,丝绸之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安息大秦,A正确,BCD排除。故选A。17B解析B【详解】北魏时期身着汉服的文官俑和汉人吃胡食可以看出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已有融合趋势,B项正确;两图表现的是我国民族交融,而不是中外交往,排除A项;以下图片没有体现国家统一,体现的是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融合,排除C项;以下图片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8C解析C【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长江中下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小
23、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其中我国实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故(1)(2)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前秦是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故(3)(4)不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作
24、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故不正确,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在新都洛阳开凿龙门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故不正确,符合题意;齐民要术不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社会习俗等方面相互融合,故不正确,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二、综合题21(1)图一图二图四图五图三(2)化石。【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
25、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能证明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从而得出正确的解析(1)图一图二图四图五图三(2)化石。【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能证明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四图五,能证明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三,能证明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
26、着篝火分享食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类起源,神话和史书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北京人生产生活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2(1)分封制。(2)秦始皇(嬴政)。文化措施统一文字;交通措施车同轨,开灵渠。(3)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例主要诸侯国都和右图西周等级示意图。解析(1)分封制。(2)秦始皇(嬴政)。文化措施统一文字;交通措施车同轨,开灵渠。(3)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例主要诸侯国都和右图西周等级
27、示意图。可知反映的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未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依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新皇帝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开凿了灵渠。(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
28、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上,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3(1)商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解析(1)商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
29、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详解】(1)依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所以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商鞅;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和军功。其变法的影响是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如图反映的是改汉姓;图二反映的是穿
30、汉服;图三反映的是说汉语。此次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24(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解析(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服,
31、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详解】(1)根据“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可知是商鞅变法。根据“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可知是因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开创者是秦始皇。(3)根据“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可知措施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是为了推动鲜卑族的汉化。除此之外,其汉化政策还包括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作用主要是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