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 , 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注】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南。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
2、意含蓄。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 (2)“忆君遥在
3、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注】“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
4、,上面绘有功臣图像。(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
5、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 , 为报天山行路难。【注】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春游随墨客,
6、夜宿伴潜公。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
7、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注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至人:指释迦摩尼。鼋(yu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交柯:枝叶交叉。翮(h),鸟翎的茎,即指鸟。间言:非议。(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8、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C.诗歌最后两句,苏轼赞画圣吴道子和王维之画,认为二子皆神俊,但对摩诘“敛衽无间言”,可见作者认为王维画艺更胜一筹。D.全诗富有节奏感,开始似话家常,从容而谈;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结尾余音袅袅,悠扬无尽,整体形成和谐优美之韵律。(2)结合王维、吴道子绘画作品分析二人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作者认为吴、王绘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
9、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
10、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注:骎骎(q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9阅读下
11、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注释】閟(b)宫:深闭的祠庙。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金刀:暗指刘家天下。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
12、神。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庾信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都护楼兰返 , 将军疏勒归。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注】庾信: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都护: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楼兰返: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疏勒: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
13、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楼船: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
14、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宋)蒋兴祖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雄州:今河北雄县。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
15、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簿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
17、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开头两句描写暮春景物,富有动感和意趣。夜晚寂寞多情的诗人邀请明月共聚,月亮为诗人的盛情所感。B.“褰衣”二句是说诗人揽衣举足,移步户外,踱走在花影之中,静赏眼前月光清澈如流水的夜晚景致。C.“花间”两句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D.全诗紧扣题目,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人景情相互依存,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妙趣横生。(2)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全诗,在“杏花”与“月
18、”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
19、衰的状况。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
20、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
21、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此诗是分别后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
22、得淋漓尽致。(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和杜鹃的啼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起势不凡。B.颔联从细处着墨,表现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
23、上一般。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而且征收赋税、处理讼案为李使君就任后职事,以此入诗十分贴切。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2)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注释】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杜牧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鬟空断肠。(1)首联中“参差”在诗中的意思是_,颔联中_、_等意象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 (2)
25、古人评价本诗颈联“技法高妙”,请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
26、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诗歌鉴赏1(1)C(2)此句写自己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中想象。虚实相映,寓情于景,用暗指战乱的“万里风烟”连接成两地萧森秋景。“万里风烟”句,表达了刻解析: (1)C(2)此句写自己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中想象。虚实相映,寓情于景,用暗指战乱的“万里风烟”连接成两地萧森秋景。“万里风烟”句,表达了刻骨
27、悲伤与无限惋惜之情,也隐含委婉斥责之意。 【解析】【分析】(1)C项,“颈联写的实景”错误,颈联是回忆长安当年情况。故选C。(2)此诗从内容看,由“万里风烟”和注释中的“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可知诗人的家国之悲;从手法看,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中想象,虚实相映;借“万里风烟”“萧森秋景”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属寓情于景。故答案为:C; 此句写自己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中想象。虚实相映,寓情于景,用暗指战乱的“万里风烟”连接成两地萧森秋景。“万里风烟”句,表达了刻骨悲伤与无限惋惜之情,也隐含委婉斥责之意。【点评】该题考
28、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诗句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最后分析情感。2(1)送别;秋季(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解析: (1)送别;秋季(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纳兰诗
29、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应该是秋季。(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
30、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故答案为:送别;秋季;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
31、,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就本题来说,主要考查诗歌的题材,即内容,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1)B(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解析: (1)B(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
32、成名就。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结合“汉家戚里生飞将”及注释内容分析,上阕没有作者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的表达。故选B。 (2)结合注释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形容年轻时的容貌。运用借代。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故答案为:B; 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
33、指功成名就。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
34、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即可。4(1)B(2)“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解析: (1)B(2)“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
35、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
36、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B; “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
37、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5(1)B(2)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 【解析】【分析】解析: (1)B(2)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 【解析】【分析】(1)B项,对“野性”的理解错误。“野性”在诗中的意思指喜爱自然,乐居田
38、野的心性。“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描写了书院的自然环境,“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描写的跟随墨客大德游山听讲的生活,潜公,本指晋代高僧竺道潜,以讲经著名。“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描写了既使读书,也有燕子在傍,读累了就开门望远。散帙,指打开书卷读书。全诗多处都诠释了“野性”的含意。题项中将野性理解为追求自由不驯服的心性,与全诗核心内容不一致。故选B。 (2)此题需要跳出诗文来概括。需要另辟思路,从人员、地点、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多因野性同”“潜公”“朝朝在门下”“五侯”等分析,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结合“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分析,
39、牵引一根藤条连接着树影,移放一块石头将花丛隔开来,打开书卷读书点亮灯惊动了燕子,掀开帘子望远月光带着风照进屋里。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结合“欢生礼乐中”“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等分析概括书院的生活即可,如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等。 故答案为:B; 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
40、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6(1)D(2)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解析: (1)D(2)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
41、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王诗:清且敦(形象清美、意蕴深厚):“只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鹤然独立,情态安然;后四句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人物景物于清秀中而蕴藉深远。 第二问:吴画“妙绝”于绘画技艺高超(画工),限于画面(形迹);王画“得之于象外”(意境悠远自然),超脱形迹)。【解析】【分析】(1)D项“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理解错误,诗的中间写吴道子一层,形象奇突,如峰峙涛涌,使人悚异;而写王维一层,景象清疏,如水流云在,使人意远。作为
42、诗的中心的这两层,意象情调,迥然异趣。吴道子和王维的画作风格以及意象情调是不一样的,故选D。 (2)本题中,苏轼对吴、王二人的绘画成就作了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诗歌先介绍了吴道子画作的特点。“道子实雄放”之下十句写吴道子画。“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现象尽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气势。“当其”二句是诗人从画像中所感受到的吴道子运笔时的艺术气概。“亭亭双林间”以下六句写吴画的形象,极精要地勾勒出画的内容,生动地显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竞进”者的状貌,又表现得非常情急,这一切都栩栩如生。“摩诘本
43、诗老”以下十句写王维的画。“摩诘”从王维的身份提起,寓含王维画品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画中有诗”。“佩芷”句是对王维的人品和艺术的高度赞赏,即王维的人品和诗画艺术都是芳美的。“今观”二句照应前面“诗老”句,引用人所熟知的王维的诗的成就来喻其画风。“清且敦”意谓其画亦如其诗之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祇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情态,不似吴道子画表现的强烈,而意味颇蕴蓄。后四句写画中景物,为吴画所无,俨然是一幅竹画,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诗末“吴生”六句,就对王、吴二人画的观感作总的评论,在尊重之中又对二人艺术造诣的境界,有所抑扬。对吴道子画评为“妙绝”,是对吴画中听众情
44、态毕现形象的评价,而“妙绝”仅在迹象,只是画工的高艺。诗人认为王维画“得之于象外”,如神鸟离开樊笼,超脱于形迹之外,精神自然悠远,于是心中佩服,觉得无所不足。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美学理想的又一个方面。认为绘画不能但求形似,正如赋诗不能只停在所赋事物的表面,而要在形迹之外,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启发,有所感受。 故答案为:D; 第一问:吴诗:特点:雄放:“亭亭”至“相排”六句为吴画内容,画面生动地表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相排竞进”者状貌情急,情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笔如风雨扑面而来、气势不凡。王诗:清且敦(形象清美、意蕴深厚):“只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
45、句写画中人物鹤然独立,情态安然;后四句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人物景物于清秀中而蕴藉深远。第二问:吴画“妙绝”于绘画技艺高超(画工),限于画面(形迹);王画“得之于象外”(意境悠远自然),超脱形迹)。【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都有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主要的错误是曲解诗意,内容理解错误。 (2)本题是对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概括总结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可以结合注释,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艺术特点,再结合艺术形象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内容。7(1)C(2)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颈联引典(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解析: (1)C(2)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颈联引典(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分析】(1)C项,“比如白雾昏采用了比拟手法”错误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