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61.54KB ,
资源ID:4878049      下载积分:7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780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民办进华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登上英国自然杂志的我国远古人类头骨复原图,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这种远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可推测到距今约77万年前。这种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在河姆渡遗址出图的骨耜是用来翻地的工具,上面还应该有一根木柄,根据生产常识,你认为木柄的正确安装方式是( )ABCD3“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4“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

2、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实权名存实亡B周王室实力增强C周王室中央集权加强D周朝的政局稳定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B青铜时代与西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6他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回国后发奋图强,灭掉吴国,成为霸主。下列与他有关的成语是A朝秦暮楚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7清人吴文锡描述中国古代一项水利工程“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

3、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此诗的名字应是( )A永济渠B灵渠C都江堰D大运河8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9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变迁。如下图所示,中国古代货币,其内方外圆的形态也象征着中华民族重原则、能包容的精神内涵。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都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趋同C都曾经在丝绸之路上促进中外经济交流D说明中国古代的货币铸造业领先世界10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他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

4、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上述内容反映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A秦统一中国B秦的暴政C秦始皇废除分封制D秦朝建立郡县制11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A减轻农民负担B恢复社会生产C完善地方法规D发展商业贸易1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其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13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5、)A“兼爱”“非攻”B严刑峻法C休养生息D“以德化民14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图4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1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诸侯争霸 文景之治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ABCD16司马迁在汉书张骞传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之为“凿空”,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B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C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D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1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种

6、植双季稻 粪肥得到推广 麦稻兼作ABCD18西晋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A外戚宦官专政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D淝水之战爆发19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下列成语典故与其有关的是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破釜沉舟ABCD20中国古代某书序言:“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该书是A孙子兵法B黄帝内经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平王之时,

7、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诸侯争霸有何影响?(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22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

8、徭役)。史记商君列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材料三 “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4)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材料五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汉书食货志(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3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

9、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诗中所述的秦王是谁?写出“秦王扫六合”的完成时间。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材料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哪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哪一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4)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

10、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1)请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秦始皇汉武帝政治皇帝总览大权;在中央设、太尉、御史大夫实行“”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独尊儒术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实行(2)上述表格体现出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3)请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三个政权。(4)北魏的孝文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这些

11、措施的推行,有什么影响?(总结认识)(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距今约77万年前”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故B正确;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18000年前,半坡人距今约6000多年,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2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即来),再用藤条捆绑固定。故A符合题意;B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故B不符合题意

12、;C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不是平放在骨头上面,故C不符合题意;D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不是穿进骨头里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始祖轩辕”指的是黄帝,黄帝时期采用的是禅让制,故B正确;世袭制是夏商时期才用的制度,故A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时期采用的制度,故C错误;分封制是周朝时期采用的制度,故D错误。综上故选B。4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13、B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周朝政局稳定,D排除。故选择A。5B解析B【详解】依据图片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我国的青铜时代指的是商周时期;殷墟与甲骨文是属于商朝,甲骨文是商朝文字;礼乐文明是商周时期的文化。所以,题干涉及的是在我国的夏商周时期的文明与社会发展,B正确;题干內容与秦朝、汉朝无关,A项排除;帝国的衰落与分裂指的是东汉,C排除;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指的民族大融合,出现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D排除;故选B。6C解析C【详解】根据“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回国后发奋图强,灭掉吴国,成为霸主”可得出这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有关,属于“卧薪尝胆”的典故,C项正确;朝秦暮楚讲的是

14、战国时期秦楚两国的故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退避三舍讲的是晋楚之间的故事,排除B项;纸上谈兵指的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故D项错误。故选C。7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作堰”“秦太守”,结合课本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C正确;605年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包括了永济渠等,加强了南北地

15、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AD排除;秦始皇派兵修建了灵渠,B排除;故选C。8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C正确;ABD与思想无关,排除;故选C。9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大一统政策,在货币方面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这一货币形制在后代得以延续,契丹、西夏等少数

16、民族政权也沿袭这一形制,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趋同,故B正确;A项内容属于秦统一币制的意义,与题意不符,排除;秦朝时丝绸之路尚来开通,与表述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综上答案B。10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秦朝不但实行有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还实行严厉的法律,从而体现了秦始皇的暴政,因此秦的暴政是秦未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故选B;ACD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11B解析B【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由奴婢变为平民,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材料与农民负担无关,排除A;CD项也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12A解析A【详解】这是西汉汉武

17、帝时董仲舒说的话,意思就是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不关于孔子学术的其他门派学科,都要断绝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B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武的思想,排除C项;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刚建立时,社会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兼爱”“非攻” 是墨家主张,严刑峻法是法家主张,以德化民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4B解析B【详解】根据“曹操、袁绍、以少胜多”结合所

18、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B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A排除;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C排除;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D排除。故选择B。15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的史事。因此,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诸侯争霸文景之治巨鹿之战,故正确答案为C。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发生在三国时期,都在史记记述的范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或的选项,故选C。16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的事迹主要是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故A正确;将

19、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与张骞无关,故B错误;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故选A。17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双季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故 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

20、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故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故C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专政是东汉晚期的腐败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导致大量北人南迁,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前秦的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势强,

21、宣称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但是因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的八公山上的草木,误认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前秦军在东晋军队渡河时后撤,结果自乱阵脚溃不成军。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和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因此昼夜不敢停歇,因此成语典故与其有关的是,D项符合题意;而破釜沉舟与秦末项羽有关,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0D解析D【详解】根据“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22、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二、综合题21(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解析(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

23、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诸侯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

24、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平王”指的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东周; “周室衰微”的表现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等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的霸主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他们是春秋五霸中的霸主;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

25、扩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封建亲戚”即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22(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使秦朝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或者答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鼓励耕织,生产粮食、

26、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使秦朝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或者答出“国富兵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5)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或实行盐铁专卖或平抑物价【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片是铁质农具、牛耕。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根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出反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根据材料“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可得出反映的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期

27、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商鞅变法使秦朝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4)根据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统一度量衡;根据图示可知经济方面的措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5)根据材料五“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措施。23(1)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3)赤壁

28、之战、西晋(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解析(1)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3)赤壁之战、西晋(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诗中所述的秦王是嬴政(或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完成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依据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

29、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概括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

30、,统一了全国。(4)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4(1)丞相推恩令焚书坑儒盐铁专卖(2)B(3)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三个即可)(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亦可)解析(1)丞相推恩令焚书坑儒盐铁专卖(2)B(3)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三个即可)(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亦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览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汉武帝为了解

31、决王国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立,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汉武帝为了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盐铁专卖政策,掌握了经济权力。(2)依据上述表格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汉武帝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B项是相同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北魏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孝文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例如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孝文帝统一了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我的认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