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正火, 又称常化, 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 保温一段时间后, 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 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 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 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 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 生产率较高, 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 用于低碳钢, 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 韧性也较好, 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 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 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
2、于工具钢、 轴承钢、 渗碳钢等, 能够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 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用于铸钢件, 能够细化铸态组织, 改进切削加工性能。用于大型锻件, 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 使硬度、 强度、 耐磨性得到提高, 如用于制造汽车、 拖拉机、 柴油机的曲轴、 连杆等重要零件。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 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回火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回火 英文名称: tempering 定义: 将淬火后的钢, 在AC1以下加热、 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钢的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
3、一温度, 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热处理 英文名称: heat treatment 定义: 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 保温和冷却, 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方法。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 其目的是: (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 防止变形和开裂; (b)调整工件的硬度、 强度、 塑性和韧性, 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c)稳定组织与尺寸, 保证精度; (d)改进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 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 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残留应力浇铸到铸型内的金属溶
4、液变凉变硬, 其中细的部位、 薄的部位很快变冷, 最后形成结晶。 还有即使是同一个部位, 因外侧冷却快而内部冷却慢, 因此内外侧温度不同。较晚固化的内部因冷却收缩, 但外部已经固化, 因此内部将受到外部的拉力。因铸件各部位都存在这种现象, 因此铸件外侧残留着压缩力, 内侧残留着拉力。 淬火也好, 焊接也好, 均存在这种现象。 工件经过加工或热处理后, 外部虽然没有施加力量, 但内部还残留着应力, 把这种力就叫残留应力或内应力。 举例: 切削铸件的角部余量, 有时候就会发生探出来的部位往两侧张开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切削前, 在残留应力的平衡下保持着铸件的形状, 切削引起残留应力的不平衡, 才发生了
5、上述变化。 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 因此铸件应提前进行自然时效处理, 即在常温下放置一定时间, 经过内部原子的流动, 达到内应力平衡的状态。为了消除应力, 我们人为地进行这种时效处理, 而这种处理就是回火。硬度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硬度 英文名称: grade;hardness 定义1: 表示磨粒从结合剂中完全脱离的难易程度。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 ; 磨料磨具( 二级学科) ; 磨料磨具一般名词( 三级学科) 定义2: 水沉淀肥皂的能力, 大致反映水中钙、 镁离子的含量。钙镁浓度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以每升水含碳酸钙的毫克数或毫克当量表示。 所属学科: 生态学( 一级学科) ;
6、水域生态学( 二级学科) 定义3: 固体材料对外界物体压陷、 刻划等作用的局部抵抗能力, 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 所属学科: 水利科技( 一级学科) ; 工程力学、 工程结构、 建筑材料( 二级学科) ; 工程力学( 水利) ( 三级学科) 塑性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塑性 英文名称: plastic property 定义: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黏稠、 流动、 透气等性能。 所属学科: 煤炭科技( 一级学科) ; 煤炭加工利用( 二级学科) ; 煤转化( 三级学科) (1)低温回火工件在250以下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 回火后得
7、到回火马氏体, 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 力学性能: 5864HRC,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 刃具、 量具、 模具、 滚动轴承、 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回火马氏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回火马氏体 英文名称: -martensite 定义: 淬火马氏体回火时, 碳已经部分地从固溶体中析出并形成了过渡碳化物的基体组织。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 ; 机械工程(2)_热处理( 二级学科) ; 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 三级学科) 渗碳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渗碳 英文名称: carburizing 定义: 为增加钢件表层的含碳量和形成一定的碳浓度梯度, 将钢
8、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 ; 机械工程(2)_热处理( 二级学科) ; 化学热处理( 三级学科) (2)中温回火工件在2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 适当的韧性。 预先热处理回火后得到回火托氏体, 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 或渗碳体) 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 3550HRC, 较高的弹性极限、 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 弹簧、 锻模、 冲击工具等。 铁素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铁素体 英文名称: ferrite 定义: 铁或其内固溶有一种或数种其它
9、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体心立方的固溶体。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 ; 机械工程(2)_热处理( 二级学科) ; 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 三级学科) (3)高温回火工件在500以上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强度、 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 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 包括渗碳体) 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 200350HBS, 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 如连杆、 螺栓、 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不但作最终热处理, 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
10、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 45钢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见下表所示。 45钢(20mm40mm)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 热处理方法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组织b/Mpa100Ak/JHBS正火70080015204064163220索氏体+铁素体调质75085020256496210250回火索氏体( 由于百度的表格功能太差, 因此这里不够美观) 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 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 为避免它, 一般不在250350 范围内回火。 含铬、 镍、 锰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50回火, 缓冷易产生可逆回火脆性, 为防止它, 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时快冷; 大零件可选用含钨或钼的合金
11、钢。 感应淬火感应淬火( induction hardening)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 加热速度快, 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 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 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 缺口敏感性小, 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的潜力, 节约材料消耗, 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 使用方便, 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但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编辑本段注意事项将淬火成马氏体的钢加热到临界点A1以
12、下某个温度, 保温适当时间, 再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淬火应力, 使钢的组织转变为相对稳定状态。在不降低或适当降低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改进钢的塑性和韧性, 以获得所希望的性能。中碳和高碳钢淬火后一般硬度很高, 但很脆, 一般需经回火处理才能使用。钢中的淬火马氏体, 是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结构, 其正方度c/a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c/a=1+0.045wtC)。马氏体组织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有向稳定组织过渡的趋势。许多钢淬火后还有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 也是不稳定的, 回火过程中将发生转变。因此, 回火过程本质上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粹火钢, 使钢
13、中的热力学不稳定组织结构向稳定状态过渡的复杂转变过程。转变的内容和形式则视淬火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 以及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 见马氏体相变) 二次预热。 碳钢的回火过程淬火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于各种钢来说都有代表性。回火过程包括马氏体分解, 碳化物的析出、 转化、 聚集和长大, 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 残留奥氏体分解等四类反应。低、 中碳钢回火过程中的转变示意地归纳在图1中。根据它们的反应温度, 可描述为相互交叠的四个阶段。 回火 第一阶段回火( 250以下) 马氏体在室温是不稳定的,填隙的碳原子能够在马氏体内进行缓慢的移动,产生某种程度的碳偏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 马氏体开始分解,在中
14、、 高碳钢中沉淀出-碳化物( 图2) , 马氏体的正方度减小。高碳钢在 50100回火后观察到的硬度增高现象, 就是由于-碳化物在马氏体中产生沉淀硬化的结果( 见脱溶) 。 -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 呈狭条状或细棒状, 和基体有一定的取向关系。初生的 -碳化物很可能和基体保持共格。在250回火后, 马氏体内仍保持含碳约0.25。含碳低于 0.2的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不发生-碳化物沉淀, 只有碳的偏聚, 而在更高的温度回火则直接分解出渗碳体。 回火 第二阶段回火(200300) 残留奥氏体转变。回火到200300的温度范围, 淬火钢中原来没有完全转变的残留奥氏体, 此时将会发生分解, 形成
15、贝氏体组织。在中碳和高碳钢中这个转变比较明显。含碳低于 0.4的碳钢和低合金钢, 由于残留奥氏体量很少, 因此这一转变基本上能够忽略不计。 第三阶段回火(200350) 马氏体分解完成,正方度消失。-碳化物转化为渗碳体 (Fe3C)。这一转化是经过 -碳化物的溶解和渗碳体重新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最初形成的渗碳体和基体保持严格的取向关系。渗碳体往往在-碳化物和基体的界面上、 马氏体界面上、 高碳马氏体片中的孪晶界上和原始奥氏体晶粒界上形核( 图3) 。形成的渗碳体开始时呈薄膜状, 然后逐渐球化成为颗粒状的Fe3C。 回火 第四阶段回火(350700) 渗碳体球化和长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渗碳体
16、从400开始球化, 600以后发生集聚性长大。过程进行中, 较小的渗碳体颗粒溶于基体, 而将碳输送给选择生长的较大颗粒。位于马氏体晶界和原始奥氏体晶粒间界上的碳化物颗粒球化和长大的速度最快, 因为在这些区域扩散容易得多。 铁素体在350600发生回复过程。此时在低碳和中碳钢中, 板条马氏体的板条内和板条界上的位错经过合并和重新排列, 使位错密度显著降低, 并形成和原马氏体内板条束密切关联的长条状铁素体晶粒。原始马氏体板条界可保持稳定到600; 在高碳钢中,针状马氏体内孪晶消失而形成的铁素体, 此时也依然保持其针状形貌。在600700间铁素体内发生明显的再结晶, 形成了等轴铁素体晶粒。此后, F
17、e3C颗粒不断变粗, 铁素体晶粒逐渐长大。 合金元素的影响对一般回火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硅能推迟碳化物的形核和长大,并有力地阻滞-碳化物转变为渗碳体; 钢中加入2左右硅能够使-碳化物保持到400。在碳钢中, 马氏体的正方度于300基本消失, 而含Cr、 Mo、 W、 V、 Ti和Si等元素的钢,在450甚至 500回火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正方度。说明这些元素能推迟铁碳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反之, Mn和Ni促进这个分解过程( 见合金钢) 。 合金元素对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也有很大影响。残留奥氏体围绕马氏体板条成细网络;经300回火后这些奥氏体分解, 在板条界产生渗碳体薄膜。残留奥氏体含量高时, 这种
18、连续薄膜很可能是造成回火马氏体脆性(300350)的原因之一。合金元素,特别是Cr、 Si、 W、 Mo等, 进入渗碳体结构内,把渗碳体颗粒粗化温度由350400提高到500550, 从而抑制回火软化过程,同时也阻碍铁素体的晶粒长大。 特殊碳化物和次生硬化 当钢中存在浓度足够高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时, 在温度为450650范围内, 能取代渗碳体而形成它们自己的特殊碳化物。形成特殊碳化物时需要合金元素的扩散和再分配, 而这些元素在铁中的扩散系数比C、 N等元素要低几个数量级。因此在形核长大前需要一定的温度 回火条件。基于同样理由, 这些特殊碳化物的长大速度很低。在450650形成的高度弥散的特殊碳
19、化物,即使长期回火后仍保持其弥散性。图4表明, 在450650之间合金碳化物的形成对基体产生强化作用, 使钢的硬度重新升高, 出现峰值。这一现象称为次生硬化。 回火 钢在回火后的性能淬火钢回火后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内部显微组织; 钢的显微组织又随其化学成分、 淬火工艺及回火工艺而异。碳钢在100250之间回火后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在200700之间回火后的力学性能的典型变化如图5所示。从图5能够看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 钢的抗拉强度b单调下降; 屈服强度0.3 先稍升高而后降低;断面收缩率 和伸长率 不断改进; 韧性(用断裂韧度K1c为指标)总的趋势是上升, 但在300400之间和5
20、00550之间出现两个极小值, 相应地被称为低温回火脆性与高温回火脆性。因此, 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合金结构钢往往在三个不同温度范围回火:超高强度钢约在200300; 弹簧钢在460附近; 调质钢在550650回火。碳素及合金工具钢要求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200。回火时具有次生硬化的合金结构钢、 模具钢和高速钢等都在500650范围内回火。 回火 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 许多合金钢淬火成马氏体后在250400回火中发生的脆化现象。已经发生的脆化不能用重新加热的方法消除, 因此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引起低温回火脆性的 回火软化性原因已作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 淬火钢在2
21、50400范围内回火时, 渗碳体在原奥氏体晶界或在马氏体界面上析出, 形成薄壳, 是导致低温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硅, 推迟回火时渗碳体的形成, 可提高发生低温回火脆性的温度, 因此含硅的超高强度钢可在300320回火而不发生脆化, 有利于改进综合力学性能。 高温回火脆性 许多合金钢淬火后在500550之间回火,或在600以上温度回火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经过500550区间时发生的脆化现象。如果重新加热到600以上温度后快速冷却, 能够恢复韧性,因此又称为可逆回火脆性。已经证明,钢中P、 Sn、 Sb、 As等杂质元素在500550温度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 导致高温回火脆性;Ni、
22、 Mn等元素能够和P、 Sb等杂质元素发生晶界协同偏聚(cosegregation),Cr元素则又促进这种协同偏聚, 因此这些元素都加剧钢的高温回火脆性。相反, 钼与磷交互作用, 阻碍磷在晶界的偏聚, 能够减轻高温回火脆性。稀土元素也有类似的作用。钢在 600以上温度回火后快速冷却能够抑止磷的偏析, 在热处理操作中常见来避免发生高温回火脆性。 编辑本段汽车排气管回火看赛车比赛的时候, 听到赛车在弯道减速时候有时会发出非常震耳的砰砰声, 就像放炮一样, 这是排气管回火的声音, 它的英文专业术语叫做BACKFIRE。 赛车需要的是迅猛的加速能力, 因此和普通民用车的发动机相比, 赛车引擎更多时候都
23、被设定在燃油加浓的状态, 混合比都调 的很浓, 从而让更多的燃油参加燃烧释放能量。在突然收油瞬间, 总会有一些没燃烧干净的混合气体进入到排气系统中, 被炙热的排气管再次点燃而发生爆燃( 这时候发出的巨响就是你听到的放炮声) , 另外, 为了减轻排气背压提升动力, 赛车的排气管大多是直排式的, 没有民用车哪种三元催化包和消音器, 因此就会出现这种毫无掩饰的爆燃声, 厉害时甚至能看到从排气管末端喷出火焰来, 让人感觉非常刺激。 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 那些带涡轮增压的赛车引擎更容易发生回火, 因为它们大多装备了所谓的偏时点火系统。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淬火 英文名称: hardenning, qu
24、enching 定义: 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 以获得非扩散型转变组织, 如马氏体、 贝氏体和奥氏体等的热处理工艺。 所属学科: 电力( 一级学科) ; 热工自动化、 电厂化学与金属( 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 亚共析钢) 或Ac1( 过共析钢) 以上某一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 或Ms附近等温) 进行马氏体( 或贝氏体) 转变的热处理工艺。一般也将铝合金、 铜合金、 钛合金、 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
25、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编辑本段词音: 淬火( cu hu) 编辑本段淬火目的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 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 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 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 硬度、 耐磨性、 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 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能够经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 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 化学性能。 编辑本段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冷介质有盐水、 水、 矿物油、 空气等。淬火能够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
26、模、 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 如齿轮、 轧辊、 渗碳零件等) 。经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 能够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 韧性及疲劳强度, 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 综合机械性能) 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 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见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 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 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它组织相比, 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 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
27、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 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 双介质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 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编辑本段淬火工件的硬度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 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 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 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 测试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 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 易形成冷裂纹, 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 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
28、会造成冷裂纹, 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 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 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 对于过大的零件, 淬火深度不够, 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 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表1), 故钢件淬火能够获得高硬度、 高强度。可是, 马氏体的脆性很大, 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 因而不宜直接应用, 必须进行回火。 表1钢中铁基固溶体的显微硬度值 编辑本段淬火工艺的应用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中重要零件, 特别在汽车、 飞机、 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
29、过淬火处理。为满足各种零件干差万别的技术要求, 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如, 按接受处理的部位, 有整体、 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 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 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 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 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 有分级淬火, 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工艺过程 包括加热、 保温、 冷却3个阶段。下面以钢的淬火为例, 介绍上述三个阶段工艺参数选择的原则。 淬火加热温度淬火加热温度以钢的相变临界点为依据, 加热时要形成细小、 均匀奥氏体晶粒, 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碳素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范围如图1所示。 淬火加热温度范围由本图示出的淬火温度选择原则也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 特
30、别低合金钢。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Ac3温度以上3050。从图上看, 高温下钢的状态处在单相奥氏体(A)区内, 故称为完全淬火。如亚共析钢加热温度高于Ac1、 低于Ac3温度, 则高温下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未完全转变成奥氏体, 即为不完全(或亚临界)淬火。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温度以上3050, 这温度范围处于奥氏体与渗碳体(A+C)双相区。因而过共析钢的正常的淬火仍属不完全淬火, 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渗碳体的组织。这-组织状态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于过共析钢, 若加热温度过高, 先共析渗碳体溶解过多, 甚至完全溶解, 则奥氏体晶粒将发生长大, 奥氏体碳含量也增加。淬火后, 粗大马氏体组织使
31、钢件淬火态微区内应力增加, 微裂纹增多, 零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加; 由于奥氏体碳浓度高, 马氏体点下降, 残留奥氏体量增加, 使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常见钢种淬火的温度参见表2。 表2常见钢种淬火的加热温度 实际生产中, 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亚共析钢中碳含量为下限, 当装炉量较多, 欲增加零件淬硬层深度等时可选用温度上限; 若工件形状复杂, 变形要求严格等要采用温度下限。 淬火保温淬火保温时间 由设备加热方式、 零件尺寸、 钢的成分、 装炉量和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确定。对整体淬火而言, 保温的目的是使工件内部温度均匀趋于一致。对各类淬火, 其保温时间最终取决于在要求淬火的
32、区域获得良好的淬火加热组织。 加热与保温是影响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 奥氏体化获得的组织状态直接影响淬火后的性能。-般钢件奥氏体晶粒控制在58级。 淬火冷却要使钢中高温相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低温亚稳相马氏体, 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工件在冷 淬火冷却却过程中, 淬火冷却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有-定差异, 如果这种差异足够大, 则可能造成大于临界冷却速度部分转变成马氏体, 而小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心部不能转变成马氏体的情况。为保证整个截面上都转变为马氏体需要选用冷却能力足够强的淬火介质, 以保证工件心部有足够高的冷却速度。可是冷却速度大, 工件内部由于热胀冷缩不均匀造成内应力, 可能使工
33、件变形或开裂。因而要考虑上述两种矛盾因素, 合理选择淬火介质和冷却方式。 冷却阶段不但零件获得合理的组织, 达到所需要的性能, 而且要保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是淬火工艺过程的关键环节。 编辑本段淬火方式单介质淬火工件在一种介质中冷却, 如水淬、 油淬。优点是操作简单, 易于实现机械化, 应用广 泛。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 工件容易变形开裂; 在油中淬火, 冷却速度小, 淬透直径 小, 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双介质淬火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300左右, 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 却, 如: 先水淬后油淬, 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的内应力, 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 可 用于形状
34、复杂、 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双液淬火的缺点是难以掌握双液转换的时刻, 转 换过早容易淬不硬, 转换过迟又容易淬裂。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发展了分级淬火法。 分级淬火工件在低温盐浴或碱浴炉中淬火, 盐浴或碱浴的温度在Ms点附近, 工件在这一温度停 留2min5min, 然后取出空冷, 这种冷却方式叫分级淬火。分级冷却的目的, 是为了使工 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 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 能够大大减小淬火应力, 防止变形开裂。分 级温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Ms点, 工件内外温度均匀以后进入马氏体区。现在改进为在略 低于 Ms 点的温度分级。实践表明, 在Ms 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例如, 高碳钢模具在 16
35、0的碱浴中分级淬火, 既能淬硬, 变形又小, 因此应用很广泛。 等温淬火工件在等温盐浴中淬火, 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Ms), 工件等温停留较长 时间, 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 取出空冷。等温淬火用于中碳以上的钢, 目的是为了获得下 贝氏体, 以提高强度、 硬度、 韧性和耐磨性。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 编辑本段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刚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 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经过快速加热, 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 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 实现局部淬火。 感应淬火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36、编辑本段电影淬火简介导演: 张会军 程墙 编剧: 白铁军 魏金虎 演员: 王立可 张凯喆 刘超 向进 淬火海报一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淬火海报二淬火剧情简介 4月3日, 云南某小镇。 刚刚走出公安大学校门被分配到鲁革派出所实习的罗宵, 在和李健一起值勤时, 不小心碰到一个年轻的姑娘。罗宵并没在意, 只是李健从姑娘紧张的神情中觉得有点异样。中午吃饭的时候, 上午在桥上撞上的那个姑娘因涉嫌携带高纯度海洛因被带到了派出所。尽管证据确凿, 但那个看上去清纯文静叫依香的姑娘就是三缄其口。像这种事情, 所长见多不怪, 决定移交市局, 量刑定罪。 量刑定
37、罪, 按照携带五十克海洛因就能判死刑的法律规定, 依香必死无疑。此时, 可能是所长想给罗宵一个锻炼的机会, 让罗宵去审问一次。罗宵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但坐在依香对面的罗宵用真诚打破了依香用沉默表示的抗拒。正如罗宵判断的一样, 依香是被迫的, 在依香的背后有一个叫阿辉的人, 而真正的幕后老板刘清纯是前年轰动一时的”4.15”大案主要嫌疑人。 为了抓获阿辉背后的刘清纯, 高所长和市缉毒大队谷队长商定派一个人跟依香去和省城来取货的人接头。或许是罗宵的真诚感动了依香, 依香坚持要罗宵一块去, 否则不予配合。高所和谷队顶着风险派罗宵一同前往, 将省城来的秦东东抓获后, 进而决定让罗宵假冒秦东东, 继续深
38、入。罗宵取得了阿辉的初步信任, 但躲在幕后指挥的刘清纯异常狡猾, 不但绑架了依香的弟弟岩明, 还趁着夜幕的掩护, 监视罗宵和依香。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一切准备妥当后的第二天清晨, 罗宵在依香的香烟铺发现依香不见了。担心弟弟安危的依香偷偷跑去见了阿辉, 这让躲在幕后的刘清纯嗅出了异常, 更让罗宵暴露在危险之中。然而, 机会难得, 撤回来将是三条人命, 谷队跟高所果断做出决定, 继续深入。果然, 惟利是图的刘清纯从幕后钻了出来, 胁迫依香骗出罗宵, 在小镇外一个僻静的木楼见面。 到银行取款的阿辉被抓捕, 但阿辉依然用暗语告诉刘清纯罗宵是警察。此时, 一切都晚了, 罗宵从刘清纯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
39、中察觉到发生了什么, 当刘清纯拔出枪来时, 罗宵已经从依香的包里掏出枪对准了她。高所和谷队及时赶来, 将亡命而逃的刘清纯逼到了绝路。刘清纯开枪自杀。依香从此告别梦魇一般的生活, 宁静美丽的边陲小镇又一如往日的流水潺潺, 青山依依 编辑本段精彩视点淬火的精彩之处, 应该是影片的故事和画面。故事很新颖, 公安题材的缉毒故事, 在这部小成本影片中被流畅清晰的画面, 以及云南边陲的自然风光所烘托, 虽然人物不多, 也没有激烈的打斗和火拼的场面, 但摄影师曹盾手里的镜头, 却给了观众远离尘嚣的美。奥氏体化温度是什么意思? 奥氏体化就是加热工件, 使温度达到共析温度以上, 使常温下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再转变回
40、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 常见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 将钢铁想再生成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 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退火annealing 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 保持一定时间, 随后缓慢冷却, 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与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所属学科: 电力( 一级学科) ; 热工自动化、 电厂化学与金属( 二级学科) 定义2: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 保持一定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 ;
41、机械工程(2)_热处理( 二级学科) ; 整体热处理( 三级学科) 定义3: (1)热变性核酸或蛋白质经缓慢降温后的复性过程。(2)两条单链多核苷酸经过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形成双链分子的过程。可发生在同一来源或不同来源核酸链之间, 能够形成双链DNA分子、 双链RNA或DNA-RNA杂交分子。 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持足够时间, 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一般是缓慢冷却, 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 锻轧、 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 改进塑性和韧性, 使化学成分均匀化, 去除残余应力, 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 如重结
42、晶退火、 等温退火、 均匀化退火、 球化退火、 去除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以及稳定化退火、 磁场退火等等。 1、 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 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 使缓慢冷却。退火能够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 增加可塑性。也叫焖火。 编辑本段退火的目的(1) 降低硬度, 改进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 稳定尺寸, 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3)细化晶粒, 调整组织, 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 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 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 常见的有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和去应力退火等。 编辑本段退火方法退火的一个
43、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 退火温度) , 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 图1)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 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 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 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 退火以内的某一温度。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 故称为重结晶退火, 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
44、种退火方法, 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 亚共析钢) 或Ac1(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 以上3050, 保持适当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下来。经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 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 转变为奥氏体( 第一回相变重结晶) 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 形成晶粒较细、 片层较厚、 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3以上( 亚共析钢) 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 称为完全退火, 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 过共析钢) ,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前者
45、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 锻轧件、 焊件, 以消除组织缺陷( 如魏氏组织、 带状组织等) , 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 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后者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此种锻、 轧件若锻、 轧后的冷却速度较大时, 形成的珠光体较细、 硬度较高; 若停锻、 停轧温度过低, 钢件中还有大的内应力。此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 使珠光体发生重结晶,晶粒变细, 同时也降低硬度, 消除内应力,改进被切削性。另外,退火温度在Ac1与Acm之间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重结晶退火也用于非铁合金, 例如钛合金于加热和冷却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低温为 相(密排六方结构), 高温为 相( 体心立方结构) , 其中间是”两相区, 即相变温度区间。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温稳定组织和细化晶粒, 也进行重结晶退火, 即缓慢加热到高于相变温度区间不多的温度, 保温适当时间, 使合金转变为相的细小晶粒; 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使相再转变为相或两相的细小晶粒。 等温退火应用于钢和某些非铁合金如钛合金的一种控制冷却的退火方法。对钢来说, 是缓慢加热到 Ac3( 亚共析 退火钢) 或 Ac1(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以上不多的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奥氏体化,然后迅速移入温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炉内, 等温保持直到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片层状珠光体( 亚共析钢还有先共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