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六年九月71 / 146目 录前 言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第一章 发展基础1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第一节 主要成效1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第二节 存在问题4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第三节 发展机遇5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第二章 总体思路7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第一节 指导思想7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第二节 基本原则8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第三节 战略定位9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第四节 发展目标11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第五节 空间布局16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22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
2、革22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3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第三节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24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第四章 壮大循环经济,实现协调发展25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第一节 高效发展生态农业26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第二节 转型发展循环工业28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第三节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32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第五章 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36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第一节 建设主体功能区36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第二节 构筑陕南生态安全屏障3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第三节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38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第四节 实施节能环保绿色行动40輒峄陽檉
3、簖疖網儂號泶。第六章 促进区域协作,实现开放发展41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第一节 扩大区域协作41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第二节 促进省际边界县开放合作42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第三节 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保障体系44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第七章 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47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第一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48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第二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51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第三节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54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第八章 保障措施58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第一节 政策保障58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第二节 组织保障61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附件:陕南“十三五”绿色循
4、环重大项目库前 言“十二五”以来,陕南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陕南循环发展战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瓶颈制约,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陕视察等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定位,确保陕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十三五”时期全部脱贫及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特制定本规划。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规划范围: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共28个县(区)。规划区域总面积7.02万平方公里,2015年区域常住总人口844.5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459.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3亿元。熒绐譏钲鏌觶鷹緇機库。本规划是指导陕南地区未来五年绿色循环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鶼渍螻偉阅劍鲰腎邏蘞。第一章 发展基础陕南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关中-天水、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桥梁;水能及林、药、茶、菜、果等生物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省的71%,茶叶、柑橘、生猪三大产
6、业规模居全省之首;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资源区;优质矿产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铁、钒、钛、银等20种矿藏探明量全省最多,金长石、钾长石储量亚洲第一,镇巴区块油气潜在储量达132万亿立方米;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商洛金丝峡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和1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3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地位重要,是秦巴生态多样性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产业基础较好,以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现代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纣忧蔣氳頑莶驅藥悯骛。第一节 主要成效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陕南是全省经济增长最快
7、的板块,GDP年均增速达13.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2015年,陕南三市GDP达到2459.12亿元,是2010年的2.19倍,占全省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1.1%提升到13.7%,提高2.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达107.3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基本实现了“富裕陕南”的发展目标。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629.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9倍,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安康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颖刍莖蛺饽亿顿裊赔泷。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陕南循环发展战略,省级财政累计安排30亿元,培育和壮大陕南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实施循环产业项目1007个,有
8、色、钢铁、装备、能源、生物制药、非金属新材料、油气化工、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陕南三市循环产业核心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8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54个,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95.7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97.71亿元,分别“十一五”末的3.2倍和3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食品、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等产业快速壮大,航空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生物医药和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濫驂膽閉驟羥闈詔寢賻。一县一业规模不断壮大。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积极
9、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县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5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前十名中,陕南县占七席。依托矿产能源、蔬果茶药、畜禽水产等特色资源优势,陕南循环发展专项资金杠杆作用凸显,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等产业板块不断壮大,陕飞公司扩能及大运飞机配套项目、白河神达环卫车、商洛比亚迪太阳能光伏组件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建国家4A级景区达14个,商南金丝峡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一县一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銚銻縵哜鳗鸿锓謎諏涼。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陕南三大核心城市聚集功能不断增强,汉中“双百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安康高新区建设助推新城崛起,商洛“一体两翼”中心
10、城市框架初具雏形,县城、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加快。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111.89万人,探索出了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陕南城镇化率达到46.71%,较2010年提高了13.1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崭新气象。挤貼綬电麥结鈺贖哓类。基础设施保障有效提升。京昆、包茂、沪陕、福银、十天高速陕南段全线通车,联通了三市80%以上的县(区),安(康)平(利)高速建成投用,山(阳)柞(水)高速开工建设,陕南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西康铁路复线建成,西成客专、阳安铁路扩能改造、西合铁路复线有序推进;汉中机场正式通航,安康新机场开工建设;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
11、21座。“引汉济渭”跻身全国重点重大水利工程之列,已累计完成投资62.2亿元,汉江综合整治建成堤防和护岸252公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赔荊紳谘侖驟辽輩袜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有序开展,治理小流域166条、治理水土流失3600平方公里,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生态屏障得到全面建设,汉、丹江水质稳定控制在类目标以内,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通水。城市中心区、县城及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积极推进,28个县城两场(厂)实现全覆盖。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达64%,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7%以上。塤礙
12、籟馐决穩賽釙冊庫。民生保障水平显著增强。坚持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两个80%”不动摇,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显著,121万人口实现脱贫。2015年陕南三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2.3倍多。裊樣祕廬廂颤谚鍘羋蔺。第二节 存在问题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3个县未通高速,高铁、航空等现代化立体交通设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能源电力保障不足,信息化差距大,气化陕南任务重,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短缺。仓嫗盤紲嘱珑詁鍬齊驁。自我发展能力
13、较弱。经济总量偏小,优势产业规模不大,集群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初级产品、价值链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绽萬璉轆娛閬蛏鬮绾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陕南属秦巴山国家连片特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其中27个县(区)属于国家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土地资源稀缺、经济欠发达,现有贫困人口160.87万人,与全省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骁顾燁鶚巯瀆蕪領鲡赙。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低于全省水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瑣钋濺暧惲锟缟馭篩凉。生态保护压力渐增。陕南有2
14、3个县为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28个县(区)中绝大部分属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大多分布在上述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鎦诗涇艳损楼紲鯗餳類。第三节 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为陕南扩大开放和深化区域合作带来新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迈入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我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陕南拓展与周边区域及中亚、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及优势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有利于陕南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加快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经济版图向东向南
15、扩展,打造省际边界开放经济带。栉缏歐锄棗鈕种鵑瑶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为陕南提升发展魅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带来新机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调水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向运行管理和水质保护,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津陕对口协作,将为陕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机遇。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逐年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完善中央财政补偿政策,为当地把生态保护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扶贫攻坚”和“老区振兴”等国家区域规
16、划,为陕南加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带来新机遇。陕南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也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西部大开发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相关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等国家区域性规划将陕南全部或部分区县纳入其中,为继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及与全省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峴扬斕滾澗辐滠兴渙藺。区域协调发展和“一市一策”的不断深化,为陕南增强发展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17、“一市一策”是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国情、省情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陕南三市依托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为陕南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短板补齐,长板更长”,较好地实现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政策机遇。詩叁撻訥烬忧毀厉鋨骜。第二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按照“保护青山绿水,推广循环模式,
18、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释放区域发展潜力;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交通等瓶颈制约,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新局面。则鯤愜韋瘓賈晖园栋泷。第二节 基本原则绿色引领。坚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把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实现绿色发展。胀鏝彈奥秘
19、孫戶孪钇賻。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实现低碳发展。鳃躋峽祷紉诵帮废掃減。循环支撑。坚持走内涵集约发展之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及消费模式,实现循环发展。稟虛嬪赈维哜妝扩踴粜。民生保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贯彻实施中央“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
20、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陕南人民,实现共享发展。陽簍埡鲑罷規呜旧岿錟。开放带动。依托地缘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津陕对口协作,加强与北京、天津地区的交流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以开放、改革、创新应对经济新常态、汇聚发展新动能,实现加快发展。沩氣嘮戇苌鑿鑿槠谔應。第三节 战略定位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面促进资
21、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构建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巩固强化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陕南。钡嵐縣緱虜荣产涛團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立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推进循环经济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清洁能源为重点,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组
22、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以及“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等工作,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懨俠劑鈍触乐鹇烬觶騮。国家有机农产品供给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猪、药、茶、菜、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以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精深加工产业,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积极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和肥料利用率,打造国内一流的有机农产品供给区。謾饱兗争詣繚鮐癞别瀘。“丝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
23、地。大力保护和深度挖掘开发大秦岭、大巴山生态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山水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和红色体验游,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毗邻市县共同开发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打通连接周边地区重点旅游景区断头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精品旅游景区档次,联建无障碍旅游区。全面融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交流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丝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呙铉們欤谦鸪饺竞荡赚。国家精准脱贫攻坚示范区。弘扬川陕革命老区精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谋划扶贫开发和老区振兴。贯彻中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
24、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探索实施产业带动、移民搬迁、教育帮扶、生态补偿、兜底保障等多种扶贫模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区域开发带动精准脱贫、精准脱贫促进区域开发的新路子。莹谐龌蕲賞组靄绉嚴减。第四节 发展目标立足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定位,实现交通瓶颈制约、产业优化升级“两个突破”;循环经济、老区振兴、脱贫攻坚“三个领先”;生态建设、宜居城乡、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四个提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五个超越”。到2020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
25、社会。麸肃鹏镟轿騍镣缚縟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水、林、生物、矿产资源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继续以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加快发展,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生产总值占到全省14.5%。納畴鳗吶鄖禎銣腻鰲锬。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2020年前陕南现行标准下160.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得以全面消除。風撵鲔貓铁频钙蓟纠庙。绿色产业迅速壮大。按照“绿色化”的要求深入推进循环发展,抓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
26、务业等绿色经济体,到2020年,实现县域经济占GDP总量比例超过80%。灭嗳骇諗鋅猎輛觏馊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大绿色、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确保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良性格局形成,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凸显,汉、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保持在类以内,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成功创建。铹鸝饷飾镡閌赀诨癱骝。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13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攙閿频嵘陣澇諗谴隴泸。表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2015年实 际2020
27、年规划年均增长累计属性经济发展生产总值(亿元)2459.12435010%-11%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629.91770015.5%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92.86119011.5%预期性进出口贸易总额(万美元)42863570006%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795.73160015%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07.3017010%预期性县域经济占GDP比重76.25%80%以上3.75预期性创新驱动科技进步贡献率(%)50564预期性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0.40.70.3预期性结构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37.52.5预期性城
28、镇化率(%)(常住人口)46.715710.29预期性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2.8563.2预期性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46704157011%预期性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9671404012%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万人)40.1334.5预期性城镇棚户区改造住房套数(万套)4.8915.01约束性累计贫困人口减少(万人)144.2160.87约束性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约束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6约束性生态文明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强度累计降低(%)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万元GDP用水量
29、(吨)10约束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20.29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化学需氧量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氨氮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氨氮化物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二氧化硫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空气质量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0约束性可吸入细颗粒物浓度累计降低(%)5汉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类保持类约束性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类保持类约束性森林覆盖率(%)64651约束性注: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各指标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表示五年累计数。一县一业。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资源禀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主业”的原则,明确陕南各县“一县一产业”发展定位,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县域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追
30、赶超越。趕輾雏纨颗锊讨跃满賺。表2 “一县一产业”规划目标“一县一业”县(区)年均增速农业产业化(增加值)西乡县、宁强县、平利县、紫阳县、白河县1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汉台区、洋县、略阳县、镇巴县、商州区、商南县、山阳县、洛南县15%以上循环工业(总产值)勉县8%以上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丹凤县2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南郑县、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镇坪县、石泉县、岚皋县、柞水县、镇安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城固县20%以上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将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工程、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
31、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160.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夹覡闾辁駁档驀迁锬減。表3 陕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汇总市(县)脱贫人口(万人)/时间节点(年)市(县)脱贫人口(万人)/时间节点(年)市(县)脱贫人口(万人)/时间节点(年)汉中市53.8/2018安康市58.17/2019商洛市48.9/2020汉台区2.63/2017汉滨区16.39/2019商州区11.42/2020南郑县6.82/2018平利县4.05/2019洛南县8.64/2019城固县6.34/2018旬阳县8.74/2018山阳县9.58/2020洋县6.83/2018石泉县3.8
32、3/2019镇安县5.77/2020勉县6.73/2018紫阳县8.43/2019丹凤县6.11/2020西乡县6.79/2018白河县4.18/2019商南县4.36/2020略阳县4.38/2018汉阴县5.65/2019柞水县3.12/2019镇巴县5.57/2018镇坪县1.08/2018宁强县6.85/2018岚皋县4.23/2019留坝县0.53/2017宁陕县1.59/2018佛坪县0.33/2016第五节 空间布局一、构建“两屏两带”秦巴绿色生态新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依托大秦岭、大巴山、汉丹江两岸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两屏两带”绿色生态空间结构。视絀镘鸸鲚
33、鐘脑钧欖粝。两屏:即大秦岭生态屏障和大巴山生态屏障。重点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农村面源、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强化水源涵养。偽澀锟攢鴛擋緬铹鈞錠。两带:即汉江两岸生态安全带和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重点开展汉、丹江流域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沿江绿化,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绿色生态走廊。緦徑铫膾龋轿级镗挢廟。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大秦岭生态屏障汉江两岸生态安全带大巴山生态屏障图1 秦巴绿色生态新格局二、构建“三区九基地”循环产业体系新格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分工协作
34、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城市分布,构建“三区九基地”的产业发展空间结构。騅憑钶銘侥张礫阵轸蔼。三区:一是汉中循环经济聚集区,以汉台区为核心,融合城固、南郑部分区域,重点发展科技、商贸、文化、金融、物流、咨询、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汉中经济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和汉江产业园区为核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安康循环经济聚集区,以高新区为核心,月河川道为纽带,以循环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丝绸纺织等产业。三是商洛循环经济聚集区,以商州、丹凤为中心,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汽车配件制造、现代中药等产业。疠骐錾农剎貯狱颢幗
35、騮。表4 九大基地基地发展重点汉(台)-城(固)-南(郑)-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汉台、城固、南郑等主要工业园区,以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和涡浆飞机研发、航空标准件、滚动功能部件、航空机电等航空装备制造,加工中心、数控镗铣床、复杂刀具等高端数控机床装备制造,电子仪器、传感器、车载电子系统等信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制造,把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龙头主导产业。勉(县)-略(阳)-宁(强)-洋(县)现代材料基地利用勉县、略阳、宁强、洋县四县优势金属矿产资源,重点发展高性能专用钢和锌、铜、镍、钒、钛等冶金新材料及辅料辅材综合利用产业。洛(南)-山(阳)-镇
36、(安)-柞(水)-旬(阳)-白(河)矿产品深加工基地利用洛南、山阳、镇安、柞水、旬阳、白河富集的矿产资源,重点发展钒、钼、金、银、铅、铁、汞、锌、铜等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及钾长石、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镇(巴)-西(乡)清洁能源开发基地依托镇巴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建设镇巴-西乡清洁能源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资源开发、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业。汉(台)-南(郑)-城(固)-洋(县)-西(乡)粮油产业基地依托汉中平川六县区传统粮油生产大县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展农业功能和产业链。西(乡)-镇(巴)-紫(阳)优质茶产业基地依托西乡、镇巴、紫阳优质茶叶优势
37、,着力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现代茶园建设,创新营销渠道,不断提升富硒名茶品牌。洛(南)-丹(凤)-商(南)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依托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林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核桃、蚕桑、烤烟、板栗、木耳、魔芋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步伐。岚(皋)-平(利)-镇(坪)-白(河)、洋(县)-南(郑)-城(固)-西(乡)-镇(巴)-佛(坪)-略(阳)-宁(强)中草药产业基地依托岚皋、平利、镇坪、白河、洋县、南郑、城固、西乡、镇巴、佛坪、略阳、宁强等优质道地中药材,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化开发,重点发展绞股蓝、杜仲、葛根、黄连、山茱萸、元胡、附子、银杏、猪苓、西洋参、玄参、党参、天麻、白芍、牡丹、板蓝根
38、等中药规模种植和开发,建设环秦巴浅山丘陵区域百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发展医药中间体提取和精制提纯,开发系列保健品。岚(皋)-紫(阳)-旬(阳)-汉(滨)-汉(阴)富硒魔芋产业基地推行魔芋标准化种植,建设岚皋、紫阳、旬阳、汉滨、汉阴5个核心种源区,不断完善加工和销售体系,着力打造“全国魔芋之乡”。三、构建“两江两山全域”旅游新格局。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悠久璀璨的人文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精品景区提档升级,构建“两江两山全域”的产业空间布局。镞锊过润启婭澗骆讕瀘。两江:即沿汉江涉水旅游,包括武侯墓、定军山、武侯祠、古汉台、张骞墓、石门栈道、朱鹮梨园、华阳、后柳水乡、中坝大峡谷、燕
39、翔洞、凤堰古梯田、文笔山道教养生园、任河漂流旅游区、流水星火传奇、瀛湖、安康中心城环江50里汉江休闲旅游带、香溪洞、太极城、红石河、秦巴水乡汽车营地等景区;沿丹江涉水旅游,包括商於古道、古蓝关、韩愈祠、仙鹅湖、佛诞地、罗公砭、棣花古镇、武关、青峰驿、金丝峡、阳城驿、闯王寨等景区。榿贰轲誊壟该槛鲻垲赛。两山:一是大秦岭山地旅游。包括张良庙紫柏山、熊猫谷、五龙洞、筒车湾、上坝河、悠然山庄、秦岭峡谷漂流、秦岭四季滑雪馆、中庄逍遥谷、皇冠森林度假旅游小镇、鬼谷岭、木王山、塔云山、牛背梁、终南山秦楚古道、柞水溶洞、九天山、凤凰古镇、月亮洞、漫川古镇、天竺山、老君山、牧护关等景区。二是大巴山生态旅游。包括
40、青木川、黎坪、白天河、大巴山茶马文化旅游区、双龙生态旅游景区、凤凰山旅游度假区、南宫山、千层河-神河源、飞渡峡-黄安坝、天书峡、女娲山、龙头村、芍药谷、三里垭贡茶基地自驾营地等景区。邁茑赚陉宾呗擷鹪讼凑。全域:依托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明星村等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观光游、度假游、避暑游、体验游、自驾游等全域旅游。嵝硖贪塒廩袞悯倉華糲。沿汉江旅游景区沿丹江旅游景区大巴山旅游景区大秦岭旅游景区图2 全域旅游新格局四、构建“两横五纵”交通新格局。按照内联外通的原则,完善路网布局,提升水运航道通行能力,推进
41、支线和通用机场建设,形成连接关中,通达重庆、成都、武汉等周边中心城市的“两横五纵”多层次立体交通新格局。该栎谖碼戆沖巋鳧薩锭。两横:构建联通华中与大西北、大西南的东西大通道,即由十天高速、阳安铁路、洋县-安康-白河水运通道构成的东西大通道;由沪陕、福银、包茂、京昆四条高速在陕南境内的横向连接线构成的东西大通道。劇妆诨貰攖苹埘呂仑庙。五纵:构建联通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北大通道,即由银昆高速和黄陵-汉中-南充快速铁路构成的宝鸡-汉中-陕川界南北大通道;由西安-成都客运专线、京昆高速、西安-汉中空中航线构成的西安-汉中-成都南北大通道;由西安-武汉客运专线、福银高速形成的西安-商洛-武汉南
42、北大通道;由包茂高速、包头-海口快速铁路、平利-镇坪高速、安康-岚皋高速构成的西安-安康-重庆南北大通道;由沪陕高速构成的西安-商洛-合肥南北大通道。臠龍讹驄桠业變墊罗蘄。图3 内联外通交通新格局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释放新需求,努力创造新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绿色循环发展新动力。鰻順褛悦漚縫冁屜鸭骞。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鼓励陕南地区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全面振兴、跨越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
43、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提升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级更大发展自主权,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开展县域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县乡镇基本财力保障,因地制宜推进撤县设区、改县设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受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大供给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44、、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穑釓虚绺滟鳗絲懷紓泺。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全民创业精神,优化创业环境。整合政府科技资金,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创新成果和服务。推荐认定一批省、市级综合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立网络电商创业园和小微企业孵化园,鼓励企业和个人入园创业。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广泛为创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天使基金、创业咨询、工商注册、网上申报纳税等“一站式”创业服务。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和创新工场,培育发展“众创空间”,通过举办创客活动和创新大赛,激发市民创新活力和
45、创造潜能,营造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隶誆荧鉴獫纲鴣攣駘賽。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技术人才对口支援和振兴计划等人才支持项目,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体系。配合做好全省“三五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政产学研基地,借脑、借智推进陕南发展。浹繢腻叢着駕骠構砀湊。实施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树立质量优先理念,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品牌产品、品
46、牌企业,打造汉中、安康、商洛著名品牌,实现产品溢价效应。加快实施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能力。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到2020年,三市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入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品牌数量大幅提升。鈀燭罚櫝箋礱颼畢韫粝。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破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加强各类创新基地、平台、团队的协同联动,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安康国家高新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汉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省内外其它国家高新区、经开区、高技术产业基地深度合作,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支持陕南地方特色产业的技术攻关、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等。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开展高水平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加快融入创新网络。惬執缉蘿绅颀阳灣熗鍵。第三节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聚集优化和协同共享作用,深化互联网在制造、能源、农业、食品、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