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现代教育原理》部分作业答案 刘伶 作业题里的实例分析题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作业题, 能够说, 每一个题的答案都能够是一篇论文, 因此, 只提供一个要点, 同学们可结合自己想法, 充分地发挥。 ( 一) 三、 实例分析题: 1、 ”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 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 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 校长既然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 那校长理当带领全校师生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学校的义务, 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也即是说, 校长只是上级行政机关
2、或者全体师生委托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执行者, 而不是说校长就是学校里的家长、 校长依法行政的号令, 那当然要算数了; 校长的号令有违法乱纪国家的法律, 任何师或生都有抵制或控告的权利。 2、 ( 要点) ( 1) 朱教师之因此成功地将赵宁引务了正道并获得成功, 根本原因是顺应了赵宁思想性格发展的特点。( 2) 正确地激发了赵宁自身潜能的内驱力。( 3) 科学地处理了自由发展与教育引导的关系。( 4) 充分地尊重了作为”人”的各方面需求, 从页使其的到全面发展。 ( 二) 三、 实例分析题: 1、 ( P120页) ( 要点) ( 1) 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
3、 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 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 2) 有人说: ”教育是生产力”, 这一点都过分, 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 即教育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 3) 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 4)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水平的高低, 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 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2、 ( P176页) ( 要点) ( 1) 不能否认, 遗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起着重要作用。( 2) 可是, 环境教育的作用都大大的胜过了遗传的作用。( 3) 正确地做法: 尊重遗传的客观
4、性, 因材施教, 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 三) 三、 实例分析题: 1、 ( 要点) ( 1) 该案例是一则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表现( 2) 对此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的优劣( 3) 结论: ①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②直接面对社会、 自然、 知识、 开阔视野、 深入实际③培养学习的性趣④思想情操培养训练。 2、 ( 要点) ( 1) 表明观点: 不会。( 2) 阐释: ①历史发展的规律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比较, 各有其职能、 长短。③趋势: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会突现, 但三种力量的事例是努力的方向。 ( 四) 三、 实例分析题: 1、 ( 要点) ( 1) 摆出自己的观点
5、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进, 人本思想、 法制观点、 认识水平、 认同感等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起码共识。当然, 我们的学生也毫不例外, 在作为受教育者时的定位感也发生了变化。因此, 对教育、 对学校、 对老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 仅供参考) ( 2) 阐述依据( P389页) ( 3) 对策。 2、 ( P376页) ( 要点) ( 1) 这是一个对教育、 对教育对象、 对人才的认识问题、 也即是说, 不要以一种模式去看待学生, 古语有: ”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 2) ”人”的分析, 人是全面的、 多方的、 丰富的、 立体的。( 3) 社会需要的分析, 社会是丰富的、 多元的、 各行各业
6、都有需求。( 4) 结论: 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 认识教育成果, 人才就会辈出。 1. 教育 教育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 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 定义为: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 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 培养思想品德, 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经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是服务的人。 2.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
7、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 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 是指人们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 观点和看法。 5. 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 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 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 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 国家, 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7.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8、的学校系统, 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 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 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 一切表示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返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二、 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 ( 一)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 二)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 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 四)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
9、动。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年龄提前,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 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 发展继续教育。 三、 论述题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 答题注意事项: 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 必须要有”论”的内容, 也就是要展开论述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开始流行
10、于20世纪60年代。朗格朗在其论文《终身教育的展望》对终身教育的阐释和理论与实践的倡导, 引起了各国强烈反响。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国对教育作用的重视, 学习化社会的出现都必将强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教育的范畴不只局限在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的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对象能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 社会教育结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受到更高重视。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终身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注重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3.终身教育
11、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其教育内容包括各方面的知情意行的培养, 注重每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终身教育把学习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 只要有需要就能够随时接受教育。这样, 使各级教育之间联系和统一起来, 形成完整和全面的教育系统。 总之, 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与教育关系, 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与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 答题注意事项: 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 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特征包括: 1.全体发展, 即使每个
12、学生都得到发展; 2.全面发展, 即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发展; 3.主动发展, 即排除外在强迫, 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 4.和谐发展, 即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因素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 5.充分的发展, 即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 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 6.可持续发展, 即个人的现实发展既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又不会对其未来发展和潜能造成损害。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 指导学校和教师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 教学规律,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理论形态, 不具有约束力, 它只能以思想理论所具有
13、的功能力量去启迪和要求人们产生它所要求的行为。素质教育是人们在思想上真正接受它时, 才能将其落实到实践之中, 实现言行统一。 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2 一、 多项选择题 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是( A D ) 。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
14、主要有( AB ) 。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 · E. 法律制度 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CDE ) 。 A.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发展规模D. 教育结构E. 教育质量 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 。 A. 社会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 科学技术E. 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 B ) 制约的。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时代D. 社会历史形态E. 社会文化 6.
15、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BCDE ) 。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D. 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它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 前提产业, 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 ABC ) 的产业地位。 A. 基础性B. 全局性C. 先导性D. 迟效性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具有多元的目标, 其内容包括( ABCDE ) 。 A. 教育观念现代化B. 教育内容现代化C.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 教育管理现代化E. 教师素质现代化
16、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 具体表现在( ABCDE ) 等各方面。 A. 教育目的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 教学设备E. 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C ) 。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施以相应的教育, 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CE ) 。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
17、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 13. 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 说明了( B ) 。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4.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D ) 。 A. 主导作用B. 决定作用C. 不起作用D.
18、 生理前提作用 15. 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 CDE ) 。 A.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B.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E.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16. 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ABE ) 。 A. 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D. 发现学习原则E.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17.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 BCE ) 等规律。
19、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 二、 简答题 1.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比较典型的有”内法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内法论”认为,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本身, 人的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完全由机体自身的成熟机制所决定。”外铄论”一般认为,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 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矛盾所决定的,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外因经过内因起作用。首先, 人的需要是指机体因缺乏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稀缺状态或摄取状态。其次, 社会的要求和一
20、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需要形成的条件。再次, 需要作为一种欲求状态, 只是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 ( 一)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 二)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 三)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 四) 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 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2.
21、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 论述题 1.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 答题注意事项: 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 必须要有”论”的内容, 也就是要展开论述; 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 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答: 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 其一是社会用语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 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它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社会为教育的发展投入充分的人、 财、 物,
22、使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固有内涵。 教育先行的思想和命题的明确提出始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 ”现在, 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各国明智政府的一个战略选择, 甚至被作为国策加以推行, 这有其坚实的理论根据, 那就是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和先导性。20实际50年代以来,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 综合国力竞争, 已由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资源、 资本竞争演变成当今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23、 而这些竞争聚焦于一点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有限发展是现代社会, 特别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 科技发展的关键, 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将波及物质文明发展、 精神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教育优先发展, 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四、 作品题 1.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她说: ”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 设施、 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 ”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 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 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 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要点: ( 1) 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 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 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 2) 有人说: ”教育是生产力”, 这一点都过分, 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 即教育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 3) 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 4)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水平的高低, 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 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