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北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4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淮北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草案) ( 二0一0年八月三十一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城市转型,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构建和谐淮北的重要时期, 也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的重要阶段。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制定淮北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十二五”卫生规划) 。一、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 在市委、 市政府正确领导下,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
2、支持下, 我市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 卫生资源配置快速增长, 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到”十一五”未, 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862个(含诊所、 卫生所、 医务室、 村卫生室等); 职工总数达13657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03人, 平均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 其中医生2人、 护士2人) ; 病房床位增至9573张, 平均千人口拥有床位4.4张。平均每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92人,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 有床位3.5张。每个村、 居委会均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 农村患者20分钟、 城市患者10分钟, 均可得到医疗保健服务。我市卫生
3、资源人均占有量, 均高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当前, 我市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全市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28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在3410万以下; 人均期望寿命73岁。( 二) 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 投资4000多万元, 新建15600平方米的市公共卫生大厦投入使用; 投资1.2亿元, 新建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投入运营; 投资5000万元, 扩建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已经竣工; 筹资5000多万元, 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及购买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已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2家; 经过民生工程及各种渠道注入资
4、金 余万元, 新建改建农村医疗卫生用房15000多平方米, 全市18家乡镇卫生院、 307所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筹资上亿元, 购置各类先进设备仪器, 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条件, 拓展服务项目, 基本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三) 行风建设活动已见成效, 卫生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注重加强内涵建设, 在全市相继开展了”诚信医院”创立、 ”文明单位”创立、 诊所及民营医院的达标工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医院管理年”、 ”行风”排行、 ”三合理一优质”等活动, 使各医疗卫生单位行风进
5、一步好转,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质量明显进步, 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市人民医院顺利经过三级甲等医院的复审; 淮北矿业集团总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县中医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 淮北市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 市疾控中心被评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局机关等局直四家单位被评为市文明标兵单位。( 四) 基层卫生改革全面启动, 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创新。自 濉溪县、 相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到 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推开, 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定方案、 人员分流, 全员聘用, 竞争上岗, 绩效考核等机制改革, 职工待遇和工
6、作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基层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实现, ”收入两条线”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患者医药费用明显下降, 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正逐步解决, 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五) 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 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从 濉溪县新农合试点, 到 新农合在全市的全面推进; 从初期人均筹资标准30元, 到当前的人均标准150元; 从报销补偿率不足30%, 当前到最高补偿率达到75%; 从最高报销封顶线2万元, 到现在的封顶线8万元, 新农合政策已深入到千家万户, 惠及全市120多万农民。”十一五”期间, 全市共筹集新农合资金近5亿元, 农民参合率已达95%以上, 位居全省前列。( 六)
7、 公共卫生框架基本构成, 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有力。”十一五”期间,市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办公室, 对市紧急救援中心进行改造, 提高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市传染病医院完成改造任务, 日元贷款设备陆续到位, 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功能明显增强; 市中心血站经过国家标准实验室质量检测, 先后开展十项新技术, 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 始终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市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了美沙酮门诊, 建设2个计划免疫集中接种大厅, 如期完成了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规划目标, 一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已得到控制和基本消灭, 特别是战胜了甲型H1N1流感、 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 艾滋病、 结核病救治工作得到加强
8、, 法定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内; 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改造了业务用房, 认真实施”降消项目”、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免费婚前健康检查、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两癌”筛查、 增补叶酸、 免费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等公共卫生项目, 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训, 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加大基层妇幼卫生监督与指导力度,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市建立了职责明确、 行为规范、 执法有力、 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健全了对社会公共卫生、 职业卫生、 食品等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许可管理, 以及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个体诊所、 采供血机构的监管和卫生专业人员的执
9、业许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机制, 保障了食品安全, 维护社会活动中正常的卫生秩序,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 卫生监督城乡覆盖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卫生监督队伍综合执法水平有很大提高;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了公共卫生专管人员, 建立了健康档案, 设立了健康教育专栏, 不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开展健康信息咨询, 传播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倡导健康有益行为方式, 城乡居民卫生保健素养日益提高。( 七) 农村卫生体系进程加快, 乡村卫生一体化初步形成。农村卫生工作以改进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
10、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 全市每个乡镇建有1家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 每个行政村建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积极开展乡镇”文明卫生院”创立和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活动, 健全乡村卫生服务网络, 培训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认真实施城市支援农村”双百工程”, 有效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 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 农村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 八) 中医中药服务能力增强, 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显现。”十一五”期间, 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以传承、 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为主线, 以中医药特色建设为重点, 认真实施”名院、 名科、 名医”战略, 努力加强专
11、病专科建设, 不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改进中药制剂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大中医事业投入, 加强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市中医医院新建病房大楼已经竣工, 县中医医院异地扩建工程也开始启动, 中医药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县中医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 烈山区被省卫生厅评为中医药特色社区示范区,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显现, 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九) 人才科教战略继续实施, 优秀卫生人才不断涌现。 ”十一五”期间, 不断推进科教兴医战略, 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卫生系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0篇, 完成科技计划项目69项, 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30余
12、项, 引进和新开展100多种先进技术( 项目) , 有些项目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紧紧围绕吸引、 培养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 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全市共集中培训各类人才6000多人次,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坚持以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 构筑高质量、 多层次、 高效率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平台。二是坚持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 建立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的人事人才工作体制。三是坚持以集聚、 吸引人才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支撑, 营造务实效、 求创新、 求突破的学术氛围。在全市相继开展了评选淮北名医、 ”淮北名老中医”、 ”十佳护士”等活动, 王子干同志
13、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二、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市正处在城市转型时期, 市委、 市政府提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奋力争当皖北崛起排头兵”的宏大目标, 继续实施”东进南扩”发展战略, 不断加快 ”双百双宜”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争创全国文明城
14、市。这对于我市推行区域卫生规划, 实行卫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 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也是今后卫生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是机遇, 更是挑战。”十一五”期间, 卫生工作对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卫生工作者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城乡和区域之间卫生状况发展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卫生队伍庞大与尖端人才馈乏同在, 公共卫生、 农村卫生、 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还需加强, 卫生投入不足, 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看病难
15、, 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医疗卫生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工业化、 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 疾病普的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及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等, 都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因此,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居民、 人人亨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人民健康得到保障的医疗卫生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三、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教兴医, 实施人才
16、战略, 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农村卫生、 社区卫生、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逐步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努力构建和谐卫生, 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 为经济发展服务。 ( 2) 遵循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 为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 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与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 实现广覆盖、 保基本、 可持续的基本
17、要求;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促进有序竞争, 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 服务质量和水平; 坚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优化资源结构, 重点加强农村卫生、 预防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大政府投入为主, 同时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对卫生投入, 建立国家、 单位、 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 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 协调发展, 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为人民健康服务。 坚持以卫生法治为原则指导卫生改革与发展, 强化卫生法制监督, 保障各项卫生工作符合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
18、必纠的社会主义法制要求, 构建法制卫生、 和谐卫生。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一起抓, 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四、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任务( 一) 总体目标: 到 基本完成医药卫生改革目标,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逐步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大力推进卫
19、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 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 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 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控制指标: 平均千人口床位数增加15%; 平均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0%; 医疗卫生机构数在提高服务能力、 服务质量的情况下, 进行资源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原则上不再增加机构数或略有下降, 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到 达到 74岁; 新生儿死亡率: 到 下降到10以下; 婴幼儿死亡率: 到 , 控制在11以内;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到 , 降至13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 到 , 控制在3410万以下; 法定传染病甲乙类发病
20、率: 到 , 控制在300/10万以内;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全市城乡均达到95%以上。( 二) 主要任务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在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 以便民、 利民、 为民为出发点,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巩固新农合制度发展成果, 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 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 强化农合基金与定点医院监督管理, 积极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增长, 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 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 缩小保障水
21、平差距, 最终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统一。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认真落实基本药物管理、 使用和监测等制度, 加强对生产和配送企业的资格审查和监管。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在政府落实补助的同时,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其它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规定使用比例, 合理确定基本药物价格。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的指导和监管, 全面推进”规范药房”建设, 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 报销比例应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 安全性和有效性, 减轻人民群众基本用药费
22、用负担。 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不论所有制、 投资主体、 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 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准入、 统一监管。认真实施淮北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随着未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设置。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 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 使其成为对周边及皖北地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到 , 淮北市将形成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分工合理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体系, 政府举办、 企业举办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合理竞争、 互为补充,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
23、的医疗服务需求。”十二五期间”, 争取增加2-3所二甲等医院。随着城区的拓展, 在城市东部新区争取新建一所医院达并到”三级”医院标准。不断提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急危重症、 疑难病症的诊疗能力, 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和站( 村) 管理一体化建设, 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间的双向转诊、 分级医疗和技术协作机制, 真正建成”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努力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一) 促进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抓好
24、居民健康档案建档( 管理) 工作,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5%,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二) 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设置健康宣传栏,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促进公众合理营养, 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 促进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 艾滋病、 甲型H1N1流感、 鼠疫、 霍乱、 人禽流感、 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加强监测、 预警分析, 及时发现处理重大疫情, 注重重症救治, 减轻危害。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 肺结核痰涂阳治愈率达到85%以上, DOT
25、S覆盖率100%;加强艾滋病防治, 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工作, 艾滋病病人随访率达100%。( 四) 促进预防接种工作。贯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到 , 预防保健人员达到2人/万人; 以乡镇、 街道为单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合格率达95%以上。( 五) 促进儿保妇保工作。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 孕产妇筛查率、 管理率、 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继续实施”降消项目”, 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 深入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 加大落实孕期保健、 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80%, 叶酸增补率达到7
26、0%。积极推进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提高婚检率, 全市免费婚检率达90%以上。继续开展农村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六) 促进老年保健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 提供疾病预防、 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 自救等健康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定期随访、 体检, 并给予用药、 饮食、 运动、 心理等健康指导。( 七) 促进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 建立精神卫生防治防治网络。”十二五”期间, 新增病房面积 0平方米, 新增病床500张。加强对基层精神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 健全
2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精神病康复指导功能,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 提高医疗和康复水平, 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加大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咨询和干预力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 各级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 推进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监管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明确院长选拨作用和岗位规范。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探索建立多部门、 单位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监管和评价制度。 健全中医中药服务体系。认真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 研究制定淮北市人
28、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 不断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和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学科建设, 大力培养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人才, 加大对中医事业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中医传统优势, 实施名医、 名科、 名院战略和中医药进农村、 进社区、 进家庭工程。经过5年的努力, 市中医院在规模及内涵建设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并建成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三级中医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 中药房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100%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建设标准, 10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100%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务人员接受规范化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在
29、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快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在农村, 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 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鼓励城市二级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 实行收支两条线、 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总额付费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补助标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 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 激励机制
30、。转变服务方式, 乡镇卫生院要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老年和行动不便患者实行上门服务,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完善城乡应急保障体系。提升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能力及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检测水平。加强市级传染病医院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建设市级常备卫生应急综合救援队。进一步加强市县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装备建设, 努力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进一步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建立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统一急救号码、 统一调配车辆、 按需就近救治的院前急救体系; 加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建设,
31、 培训基层急救人员, 提供基层急救; 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体系, 提高全市的院前急救能力。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无偿献血组织、 动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固定采血屋, 组织千人应急供血队伍, 提高突发性事件保障供血能力。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全面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饮用水卫生以及涉水产品、 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认真履行相关职能, 积极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 ) , 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
32、度, 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 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强化医疗市场监管, 严格医疗机构执业资格和执业范围,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实施人才科教兴医战略: 努力提高办学层次, 争取把淮北卫校改建为淮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培养3-5名具有省级水平学科带头人, 完成20个重点科研课题, 推广50项先进技术。同时抓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实施淮北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20年), 市级医院各学科有硕士研究生、 重点学科有博士研究生, 县区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达80%、 护士专科培训率达100%, 乡
33、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 乡村医生中专及以上学历达100%。经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一整套符合卫生行业特点, 人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 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开创我市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推进医疗卫生法治建设。认真贯彻卫生部门各项法律法规, 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单位创立”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示范单位”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 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执法力度, 注重基层卫生执法工作, 健全市、 县( 区) 、 乡镇( 街道) 、 村( 居委会) 四级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 维护卫生法律尊严和人民群众正当权益。加强卫生普法工作, 努力打造有利
34、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完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提高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以建立居民档案为重点, 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平台;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实施远程医疗和信息咨询, 促进城市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逐步实现职工、 居民、 农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对接, 积极推广”一卡通”, 方便人民群众就医。 实施医疗卫生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 我市将要完成总目标所定10项主要反映我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发展水平的指标, 重点实施14项卫生重点工程, 即”1014健康工程”: 1、 淮北市精神病医院建
35、设工程, 建筑面积1 平方米, 总投资3000万元, 增加床位300张; 2、 淮北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 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总投资6000万元, 新增床位300张; 3、 、 淮北市人民医院东区分院建设工程, 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总投资50000万元, 新增床位1300张; 4、 淮北市第三人民医院( 传染病院) 异地建设工程, 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总投资3500万元, 计划床位150-200张, 与市人民医院东院区同步建设, 整合资源; 5、 淮北卫生学校异地建设, 并升格为医学专科学校, 建筑面积226000平方米, 总投资43000万元。6、 淮北市紧急救援中
36、心建设工程, 建设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800万元, 地点待定( 如争取中央项目即可实施) ; 7、 淮北市老年康复医院, 建设面积1 平方米, 总投资3000万元, 设置床位260张, 占地50亩( 招商引资项目) 。8、 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设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按卫生部规范建设要求, 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联网, 信息共享, 实现”医卡通”, 开始筹备建设。9、 濉溪县医院外科大楼工程, 建筑面积3 平方米, 总投资8000万元, 新增床位600张; 10、 濉溪县中医院异地建设工程, 建筑面积43000 平方米, 总投资9000万元, 计划床位460张( 新增280张) ; 11、
37、 烈山区疾控分中心及卫生监督分所选址及建设, 建设规模 平方米, 总投资380万元。12、 杜集区疾控分中心、 卫生监督分所选址及建设, 建设规模2100平方米, 总投资390万元。13、 濉溪县卫生监督所建设规模1800平方米, 总投资280万元 。14、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标准化改造50000平方米, 总投资3000万元。五、 ”十二五”卫生规划实施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思想认识。”十二五”卫生规划是未来5年我市卫生发展的宏伟蓝图, 也是今后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 将对”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 争当皖北掘起排头兵”产生积极影响。各
38、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领导, 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调动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为实现”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提供政治保障和思想保障。( 二) 加强政策研究, 细化实施计划。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关于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 政策, 把现有政策用足用活, 并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及本单位实际, 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本规划的各项措施及工作计划, 着力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撑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卫生投入, 注重协调配合。卫生事业投入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要与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协调, 原则上不低于财政
39、支出的增长幅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工作, 加强与发改委、 财政、 物价、 城建、 规划及国地资源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争取多方支持, 按照政府投入为主、 分级承担、 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 统筹安排落实规划所需经费, 合理使用, 减少浪费。( 四) 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的党风、 政风、 行风建设,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强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坚决制止和纠正收受红包、 回扣和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 强化医药收费监管, 坚决遏制乱加价、 乱收费现象, 严格整顿医疗市场,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大力开
40、展”创先争优”及”民主评议”政风、 行风活动,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端正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着重解决群众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 树立让政府满意, 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五) 加强监督检查, 进行中期评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明确职责, 严明纪律, 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年度, 分解到基层单位。市卫生部门要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成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评估小组, 适时组织对本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 着力指导规划的实施, 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从组织纪律上来保障本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