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A李大钊 B陈独秀 C恽代英 D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结合。A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 B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C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D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A中国
2、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6 2002年召开的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7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A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2005
3、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 在党的-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D十七大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2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C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确立的3-重新确立了
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4-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A胡耀邦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5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A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C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不发达D科学技术水平低6党的十七大提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7-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8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A总结长期历史经
5、验得出的基本结论B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得出的深切体会C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出的重要观点D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获得的重大收获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的性质 B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3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 D井冈山的斗争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B武装夺取政权问题C推翻帝
6、国主义压迫问题 D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动力是A工人和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C工人和农民 D工人阶级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委员会制C议会制 D政治协商制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消灭民族资本主义9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人发刊词10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坚持A党对
7、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D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D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时期2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A1952年9月 B1953年6月C1953年9月 D1952年6月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B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C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逐步
8、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D逐步消灭非社会主义因素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B自愿互利、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C阶级分析、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D阶级分析、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7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8.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人工商业实行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B
9、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采取的办法是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C四马分肥 D定息10.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A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转变C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社会主义本质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发展才是硬道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始于A毛泽东 B邓
10、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 B第一是改革,第二是开放C第一是解放思想,第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第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4、十六大以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标志是A提出了科学发展观B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提出了求真务实D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这是周恩来1956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B这是毛泽东1958年提出的著名论断C这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D这是江泽民2000年提出的著名论断6、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A1982年 B1983年C19
11、87年 D1992年7、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国提出了A人才强国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C振兴科技战略 D高校扩招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是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2、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A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C1986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3、深刻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必须A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 B进行改革开放C坚持一个中心两基
12、本点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1981年初级阶段概念提出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87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作出规范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D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提出的6、全面小康社会A是和总体小康相同的B是党和全国人民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C是党和全国人民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D是党和全国人到建国一百周年的奋斗目标7、在社会主义初级
13、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A政治体制改革是重点 B文化体制改革是重点C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D教育体制改革是重点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在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0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
14、会 D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开放 B努力加入世贸组织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是一个有点到面的过程4、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于_ 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1999年 B.2000年C.2001年 D.2002年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C.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D.
15、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
16、关系的范畴2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4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非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5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A 人才 B 科技 C 加强自主创新 D 引进技术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
17、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B 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A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C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关系 D. 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系8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促进出口增长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B建设生态文明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强水利建设1
18、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管理民主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A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A依法治国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1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7、我国大陆八个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 B在野党C参政党 D反对党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
20、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B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C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A有理想,有道德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培育“四有”公民 D树立共同理想5、胡
21、锦涛在_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A.2006年3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 B.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C.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D.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_。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2、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
22、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_作了全面部署。A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B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的政治建设C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D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3、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_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A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B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C
23、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4、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_。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B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_。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
24、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B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D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_,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马克思主义普
25、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D当代的马克思主义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_,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目标C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个大方向 D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举措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26、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就是:_。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B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9、_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
27、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_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A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B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C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D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共处五
28、项基本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 D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2、_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实现成熟的社会主义3、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实现祖国统一 B采用和平的手段实现祖国统一C一个中国 D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5、实现国家统一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_ 提出来的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C台湾问
29、题 D国家统一问题7、邓小平是在_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A.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时 B.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C.1981年讨论历史问题决议时 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8、著名的“九二共识”是A.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协议B.1992年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面对发达资
30、本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战略,我们应该A一概排斥 B一味接受 C利用资本主义来加速自身发展 D坚决抵制3、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B.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C.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 D.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结果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的决心决定的B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C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决定的D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决定的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仅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B仅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C仅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概括了
31、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6、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核心是A以军事联盟为基础 B以加强军备为手段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C.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劳动者 D.工人农民知识分子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B.第二产业
3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D.三个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均上降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少数民族A.人口共有5千万左右 B.人口共有8千万左右C.人口共有1亿左右 D.人口共有2亿左右5.按照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其中A.现代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B.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C.正规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D.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同等重要6.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7.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A.民族平等 B.民族解放C.民族独立 D.民族自
33、治8. 我国在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则是A.实行政教统一的原则 B.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C.强制放弃宗教信仰原则 D.坚决反对和取缔宗教原则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历史上的政党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是A.具有全民性质的政党 B.具有阶级性的政党C.是无阶级性的政党 D.是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政党2.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包括A.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B.改变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C.改革党的根本性质 D.改革党的领导地位3. 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B.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C.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34、的关系 D.党和军队的关系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5.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A.文化路线和组织路线 B.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C.经济路线和文化路线 D.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A.实行党政分家的政治改革 B.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C.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 D.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的纲领决定的8.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A.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35、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D.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制度二名词解释: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
36、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5、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具体化。7、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37、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三简答题:1、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
38、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反对本本主义。(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有的放矢,善于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本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本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去探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4)在实践中
39、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3、如何理解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体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定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实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2)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施求实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
40、宿;社会实践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体现(3)重要性:每次突破都伴随思想解放,实践基础不断变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4、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
4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4)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总结: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69-P75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
42、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况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43、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
44、向社会主义过渡。7、(简答)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2)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4)社主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5)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6)在一个经济文
45、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进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8、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提出: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省会注意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概括为我们真正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特征:(1)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