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 科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2015年 月 日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2014-2015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数学教学班级三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第一二三周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第四五周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六七周第三单
2、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九周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算24点第十周期中考试期中检测2014-2015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数学教学班级三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原 因第十一周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十二十三周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四周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十五十六周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2014-2015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数学教学班级三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第十七至十九周第
3、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学时间第二十周期末考试期末测试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点:1.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
4、 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4. 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难点:1. 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2. 理解末尾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
5、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1.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难点:1.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
6、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1. 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难点: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学会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书写格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2. 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
7、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4.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1.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难点:1. 探索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运算的格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2.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
8、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 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3.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4. 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1.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 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难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
9、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中的单位换算。2. 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枳,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汁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3.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10、重点:1. 面积的意义。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难点: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2.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在操作中能学会正确地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3.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
11、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点: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难点:1. 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2.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 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
12、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重点: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 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难点:1. 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 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下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2. 能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
13、展数学思考。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1. 按不同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 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3. 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难点:1.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2.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
14、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5、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1页例1。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先算9盒,再加1盒。129=108(个) 108+12=120(个)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122=24(个) 245=120(个)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125=60(个) 602=120(个)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
16、面添上1个0。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3)试一试。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2410= 2010=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指名汇报: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提问:为什么
17、要加两个0?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2.教学例2。(1)出示教材第2页例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3060=1800(千克)(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追问:
18、你想怎么估算?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19、 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口算。78+3= 66+4= 59+7=2.用竖式计算。233= 212= 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
20、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回答预设: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
21、学生。组织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 486=288(个)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列式:224=48(个) 1024=240(个)48+240=288(个)探究笔算方法。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
22、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教师板书: 2 4 1 2 4 8 2 4 2 8 8(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教学“试一试”。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
23、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
24、、 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口算。424= 727= 283=562= 474= 743=2.用竖式计算。1312= 2233=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3.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25、?指导学生列出:2453。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是求53个24是多少)2.探究算法。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算法试着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出示算式进行讲评: 2453= 2 4 5 3 7 2师:这里的72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积?(324)用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3乘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接下来应该怎么算?(用十位上的5去乘24)所得的
26、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十位)最后怎么算?(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3.归纳小结。师: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都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了,你觉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笔算时的注意事项:(1) 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2)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3)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的数相加。提醒注意: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乘后,
27、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4.检验算式。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验算2453。(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每组对应完成1小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步骤。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错例,指名上台板演,并让学生判断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判断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题按错误的原因分成几类,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以及防止错误的方法。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28、组织学生反思: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前面分析的一些防止错误的方法在这里的计算中是否得到了运用?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3.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并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4.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指名读出商品的价格及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汇报。汇报:花最少的钱选择便宜的衣服,列式:2548=1200(元);花最多的钱选择贵的衣服,列式:2564=1600(元)。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9、? 还有哪些疑问?五、教学反思练习一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出事题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说出得数。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2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乘得的结果和哪一位对齐及进位。导入
30、: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提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先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5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先估计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再算出每种球的总价,比一比,填一填。指名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和实际的计算结果。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的
31、结果写在算式的上方;再竖式计算,用估算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指名汇报,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在习题旁,并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要求卡车超载了没有,需要先求什么?(货物的总重量)让学生估一估,并说说理由。说明:超载意味着货物的总重量大于卡车的载重。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找出所求的问题。估算: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估算5辆车能坐多少人,即548,把48看成50,大约是250人,不够)提问: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2.完成
32、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出示图片,使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小组讨论:(1)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说明了什么?(2)估计哪一种砖比较合适,为什么?(3)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五、 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于他人
33、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积末尾的0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口算。630= 302= 605=3020= 1030= 2320=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口算的。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主题图。(1)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每个足球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让学生列式再汇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3230。(2)探究算法。提问:你能估一估吗?(把32
34、看成30,3030=900,大约是900)追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口算或笔算)引导: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学生交流算法。方法一:用口算。先算32乘3的积,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列式为:323=96 3230=960方法二:用竖式计算。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结果。2.优化算法。(1)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教师边讲述边板书。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
35、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3 2 3 0 9 6 0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第三步:检验。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2)(教师指着两种不同的方法)提问: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为什么?(3)小结:做计算不仅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学“试一试”。出示算式:4053=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36、4 0 5 3 5 3 4 0 1 2 2 1 2 0 2 0 2 1 2 0 师:仔细观察,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学生得出:第二种。提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两位数放在上面,整十数放在下面,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0不参加运算,有几个0落下,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教材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提问:第2小题中乘数50末尾只有一个0,而积18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让做错题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2.完成教材第10页“
37、想想做做”第3题。用课件逐题出示竖式,先让学生观察,再判断,并说说对错。3.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题。提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第一个乘数相同)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4.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 教学反思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
38、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模拟商场的场景图,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课件出示:一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小明买了
39、一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为:25=10(元)课件出示:每袋乒乓球5个,有6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6袋一共有多少个?列式为:56=30(个)2.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很多他在商场里遇到的问题,你瞧,商场里迎来了大客户,这是体育课的王老师,他想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课件出示: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王老师买了6袋乒乓球。那么他需要花多少元?二、交流共享1.组织探究: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2.汇报交流。提问: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办法?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方法一:56=30(个
40、) 302=60(元)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一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算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方法二:25=10(元) 106=60(元)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二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每袋乒乓球多少元;再根据“有6袋乒乓球”,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方法三:26=12(元) 125=60(元)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三先算假设每袋1个的情况下,6袋乒乓球多少元,再算每袋5个一共要多少元。(方法三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明列式的理由,如果学生只列式但说不出理由,
41、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由于算法比较难理解,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3.归纳反思。(1)提问: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方法一还是方法二?结果怎么样?虽然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换方法进行检验。(2)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师归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2.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演示情境图: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这幢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师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放了多少盆花”是指这幢教学楼的所有教室一共要放多少盆花?(1)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先求什么?(2)追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也可以先算出每层教室需要放多少盆花)(3)学生列式解答,交流讲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 教学反思练习二 第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