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思考题(参考2)1、全身的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举例说明各类骨的形态特点。答1)长骨:呈长管状,中间为骨干,中空,较细;两端为骺,膨大,上有关节面。如肱骨、股骨。2)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常常有多个关节面,多成群分布。如:各块腕骨、跗骨。3)扁骨:呈扁宽的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常围成腔支持、保护重要器官。如:额骨、顶骨、枕骨、胸骨、肋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功能多样。如各块椎骨、髋骨等。有些有含气腔,如上颌骨、筛骨。2、颅底的内、外侧面观,颅的前、侧面观。要点颅底内面:颅前窝:鸡冠、筛板、筛孔。 颅中窝:视神经管、前/后床突、鞍结节、鞍背、颈动脉沟、垂体窝、三叉神经切迹、破裂孔、圆孔、
2、卵圆孔、棘孔。 颅后窝:枕骨大孔、内耳门、鼓室盖、颈静脉孔、乙状窦沟、斜坡。颅底外面:关节结节、下颌窝、颈动脉管外口、乳突、茎突、茎乳孔、腭大孔、鼻后孔。颅前面观: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颅侧面观:颞窝(翼点)、颞下窝(翼腭窝)。3、骨性鼻腔外侧壁的主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答骨性鼻腔外侧壁的主要结构有: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偶有最上鼻甲和最上鼻道,蝶筛隐窝。中鼻道中有筛漏斗、上颌窦裂口,下鼻道中有鼻泪管开口。鼻旁窦有:额窦,位于额骨内,眉弓深方,以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多开口于中鼻道的筛漏斗;筛窦(筛小房),位于筛骨迷路内,分为前、中、后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
3、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上壁邻垂体、视交叉等,以薄骨板分为左右两腔,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借上颌窦裂孔开口于中鼻道。4、关节基本及辅助结构。肩、肘、腕、髋、膝、踝、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相关肌肉及其神经支配)。答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其中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上覆关节软骨。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辅助结构:韧带,分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关节盘,为纤维软骨板。关节唇,即附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滑膜襞和滑膜囊,滑膜襞内含脂肪时形成滑膜脂垫。肩关节: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小
4、,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的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上壁有喙肱韧带,前后壁有韧带加入,只有下壁无加强,最薄弱,易脱臼。肱二头肌的长头腱进入关节囊内。运动、相关肌肉、神经支配可做三轴运动。相关肌肉有背阔肌(胸背n.)、三角肌、小圆肌(腋n.)、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上n.)、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下n.)、肱二头肌(协助屈)、喙肱肌(肌皮n.)、肱三头肌长头(桡n.)。肘关节:组成肱骨下端、桡骨和尺骨上端,为复关节。包括肱尺(肱骨滑车、尺骨滑车切迹)、肱桡(肱骨小头、桡骨头关节凹)、桡尺近侧(桡骨环状关节面、尺骨桡切迹)三个关节。特点三关节包于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有副韧带
5、加强,桡尺易向后脱位。有桡骨环状韧带包于桡骨环状关节面周围,幼儿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运动、相关肌肉、神经支配屈伸运动、前臂旋前旋后。相关肌肉有肱二头肌、肱肌(肌皮n.)、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后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协助伸)(桡n.)、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旋前方肌(正中n.)。桡腕关节:组成桡骨腕关节面、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舟月三角骨近侧关节面。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后两侧都有韧带加强,且掌侧最坚韧,后伸受限。运动、相关肌肉、神经支配屈伸展收环转各种运动。相关肌肉有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正中n.)、尺侧腕屈肌(尺n.)、指深屈肌(正中n.和尺n.)、桡侧腕长短伸肌、指
6、伸肌、尺侧腕伸肌(桡n.)髋关节:组成髋臼、股骨头,为多轴球窝关节。特点股骨头小,髋臼大,髋臼周缘有纤维软骨的髋臼唇。关节囊坚韧致密紧张,有多条韧带加强(髂股、坐股、耻股、轮匝带等),后下方相对薄弱,股骨头易向下方脱出。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运动、相关肌肉、支配神经三轴运动,但幅度小,较稳固。相关肌肉有髂腰肌(腰丛分支)、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臀上n.)、臀大肌(臀下n.)、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骶丛分支)、闭孔外肌(闭孔n.)、缝匠肌、股四头肌(股n.)、耻骨肌、长收肌(股n.和闭孔n.)、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闭孔n.)、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坐骨n.)。膝关节:组成股骨下
7、端内外侧髁、胫骨上端内外侧髁、髌骨,是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特点关节囊薄,宽阔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固(前为髌骨、股四头肌韧带、髌韧带,两侧为胫腓侧副韧带,后为腘斜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囊内有半月板,呈“内大C、外小O”形。有滑膜囊髌上囊,滑膜襞翼状襞。运动、相关肌肉、支配神经屈伸运动,半屈位少许旋内旋外。相关肌肉有缝匠肌、股四头肌(股n.)、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坐骨n.)、小腿三头肌、腘肌(胫n.)。踝关节(距小腿关节):组成胫腓骨下端、距骨滑车,为近似单轴的屈戌关节。特点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增厚加强。运动、相关肌肉、神经支配屈伸(跖屈背曲)、内翻外翻运动。相关肌肉有胫骨前肌
8、、拇(应为“足+母”,下同)长伸肌、趾长伸肌(腓深n.)、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n.)、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胫n.)。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下颌头、颞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特点关节囊松弛,外侧有韧带加强,前部薄弱,下颌头易向前脱位。囊内有纤维软骨关节盘,前凹后凸,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运动、相关肌肉、神经支配联动关节,张口(下降下颌骨)闭口(上提下颌骨,咬肌、颞肌、翼内肌相关),前伸(翼外肌)后退(颞肌后部纤维)、向侧方运动(单侧翼外肌)。相关肌肉有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三叉n.的下颌n.)。5、骨盆的界线。坐骨大孔、坐骨小孔的构成。答骨盆的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
9、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6、椎骨的特点,椎骨间连接的结构名称、作用;参与构成椎管的韧带有哪些。答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构成,两者围成椎孔。椎体呈圆柱状。椎弓分为成对的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根上有椎上、椎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弓板在中线会合,后面正中向后或后下发出棘突,两侧各向外发出一个横突,发出横突处向上下分别发出上下关节突。各部椎骨中:颈椎椎体较小,有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其中寰椎由前后弓和侧块构成,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无椎体、棘突、关节突;枢椎椎体向上伸
10、出齿突;隆椎类似胸椎,棘突特长而不分叉。胸椎上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长,向后下呈叠瓦状。腰椎椎体大,棘突宽板状水平向后且间隙大。骶椎融合为倒三角形的骶骨。尾椎退化融合为尾骨。椎体间连结包括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作用为连结相邻椎体、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防止椎间盘向前突出。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椎弓间连结包括黄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关节突关节。黄韧带参与围成椎管,并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横突间韧带限制脊柱过度侧屈。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而项韧带还供颈部肌肉附着。关节突关节使椎骨间能够运动,其关节面
11、方向影响椎骨运动范围。参与构成椎管的韧带有后纵韧带和黄韧带。7、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及其结构;主要的呼吸肌及其作用;咀嚼肌及其作用。答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外包裹腹直肌鞘,上有34个腱划分割为多个肌腹。腹外斜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内下方,部分移行至腹直肌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至腹正中线处参与形成白线;腱膜下部形成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管浅环。腹内斜肌纤维由外下行向上内,在腹直肌外缘分为前后两层分别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前后层,至腹正中线处参与形成白线;下部参与形成腹股沟镰和提睾肌。腹横肌纤维由外侧横行向前,部分肌束参与形成提睾肌,腱膜上部参与形成腹直肌鞘
12、后层,下部参与形成腹股沟镰,腹正中线处参与形成白线。相关结构包括: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内侧端形成),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纤维形成),提睾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部肌纤维形成),腹直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层腱膜形成,后层由腹横肌、腹内斜肌后层腱膜形成,后层上有弓状线),白线(两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组成,中点处有脐环),腹股沟管(浅环在腹外斜肌腱膜,深环在腹横筋膜;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后壁为腹横筋膜、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
13、带从管中通过;髂腹股沟n.和生殖股n.的生殖支与之相关),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围成)。主要呼吸肌包括前中后斜角肌(颈椎固定时提肋以助吸气)、胸大肌(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肩胛骨固定时提肋以助吸气)、前锯肌(肩胛骨固定时提肋以助深吸气)、肋间外肌(提肋以助吸气)、膈(收缩引起吸气,舒张引起呼气)、肋间内肌(降肋以助呼气)、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降肋以助呼气)。咀嚼肌包括咬肌(上提下颌骨)、颞肌(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翼内肌(两侧同时收缩上提下颌骨并拉下颌骨向前,一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翼外肌(两侧同时收缩拉下颌骨向前,一侧收缩使
14、下颌骨向对侧运动)。8、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其导管的开口位置以及与其相关的神经核和神经。答腮腺:位置浅部上达颧弓,下抵下颌角,前至咬肌后1/3的浅面,后续深部;深部深入下颌后窝(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顶端可深达咽侧壁。导管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神经支配由延髓下泌涎核发出纤维进入舌咽n.,自舌咽n.的下神经节进入其分支鼓室n.,至终支岩小n.进入耳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随三叉n.的下颌n.的耳颞n.进入腮腺。下颌下腺:位置位于下颌三角(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内。导管开口舌下阜。神经支配由脑桥上泌涎核发出纤维进入面n.,于面神经管内进入鼓索,加入三叉n.的下颌n
15、.的舌n.,至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直接分布于腺体。舌下腺:位置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导管开口大管1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表面。神经支配同下颌下腺。9、咽峡;咽的分部及其交通。答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咽以前方的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鼻咽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下续口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鼓室相通,口的前、上、后方围有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有咽隐窝;顶壁后壁粘膜内有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附近粘膜内有咽鼓管扁桃体。口咽上续鼻咽,下通喉咽,向前经咽峡与口相通;侧壁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
16、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构成咽淋巴环。喉咽下续食管,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喉口两侧有梨状隐窝。10、食管的生理狭窄及其定位。答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为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距中切牙约40cm。11、胃的形态、分部以及营养胃的动脉及其来源。答胃完全空虚时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呈球囊形。胃分前后两壁,朝向前上、后下方。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胃小弯凹向右上。胃小弯最低点转折处为角切迹。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大弯形成贲门切迹。入口为贲
17、门在左,接食管;出口为幽门在右,接十二指肠。胃的分部:贲门附近为贲门部,界域不明;贲门切迹平面以上为胃底(胃穹隆);胃底以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大部分为胃体,在胃大弯侧无明显界标;胃体下界与幽门间为幽门部,其大弯侧有中间沟将其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胃窦),幽门管为长管状,幽门窦宽大且通常在胃最低部。胃的主要营养动脉包括:胃左a.(来自腹腔干)、胃右a.(来自腹腔干的肝总a.的肝固有a.)、胃网膜左a.(来自腹腔干的脾a.)、胃网膜右a.(来自腹腔干的肝总a.的胃十二指肠a.)、胃短a.(来自腹腔干的脾a.)。12、直肠的生理弯曲和动脉分支分布。答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生理弯曲:骶曲凸向后,
18、与骶骨弯曲一致,距肛门约79cm;会阴曲凸向前绕过尾骨尖,距肛门35cm。(冠状面上也有3个不甚恒定的侧曲,一般中间较大凸向左,上下两个凸向右)。直肠的动脉供应主要包括:直肠上a.(来自肠系膜下a.,自乙状结肠系膜内降至直肠后分两支,沿直肠两侧向下与直肠下a.和肛a.的分支吻合)、直肠下a.(来自髂内a.脏支,分布与直肠下部)、肛a.(来自髂内a.的脏支的阴部内a.,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并与直肠下a.吻合)、骶正中a.(来自腹主a.,分布于直肠后壁)。13、肝的脏面的形态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排泄途径。答肝的脏面中部有“H”形的沟。中间的横沟为肝门,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19、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淋巴管由此出入,并形成肝蒂。左侧纵沟窄深,前部为肝圆韧带裂,内有肝圆韧带;后部为静脉韧带裂,内有静脉韧带。右侧纵沟宽浅,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腔静脉沟上端处有肝左中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左侧纵沟左为左叶,右侧纵沟右为右叶,肝门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间为方叶,肝门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间为尾状叶。肝外胆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胆汁的排泄途径为: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内毛细胆管汇合进入肝左右管、肝总管,未进食时经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进食后再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排入十二指肠。14、喉软骨、喉腔的分部和交通。左右主支
20、气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答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喉腔以前庭襞、声襞分为三部分,自上而下依次是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喉前庭借喉口通喉咽,向下至前庭襞续于喉中间腔。喉中间腔向上续于喉前庭,向下至声襞续于声门下腔,两边有喉室。声门下腔向上续于喉中间腔,向下至环状软骨下缘续于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中线延长线成角较大(3536)。右主支气管粗而短,与气管中线延长线成角较小(2225),行走较陡直。其临床意义是,两侧主支气管的走行方向使得气管内异物多堕入右主支气管内。15、胸膜腔的构成,壁胸膜分部。肋膈隐窝及其临床意义。答胸膜腔是
21、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因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壁胸膜按所在部位可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呈半环形,为胸腔的最低点。其临床意义为,胸膜腔积液时首先聚积于此,在放射成像时于此处可判断积液的情况。16、试述肝蒂、肺根、精索内的主要结构。答肝蒂内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肺根内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精索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脉、神经、淋巴管及鞘韧带等。17、简述肾的冠状面结构。答在肾的冠状面上,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
22、两部分,肾实质内为空腔,即肾窦。肾皮质位于浅层,富含血管。肾皮质深入肾髓质部分称为肾柱。肾髓质位于深层,由圆锥形的肾锥体构成。肾锥体底朝皮质,尖向肾窦为肾乳头。肾乳头突入肾窦内的肾小盏内,肾小盏呈漏斗状,有78个。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成为肾盂,肾盂移行成为输尿管。18、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输精管、输卵管的分部及意义。答输尿管分为三部:腹部,自起始于肾盂至进入盆腔之前;盆部,自小骨盆入口处至膀胱底;壁内部,为斜穿膀胱壁内的一段。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左为左髂总动脉末端,右为右髂外动脉起始部)处、输尿管壁内
23、部。男性尿道分为三部:前列腺部,自尿道内口起,贯穿前列腺实质内的部分;膜部,尿道穿经尿生殖膈的部分;海绵体部,尿道穿经尿道海绵体的部分。男性尿道有三个生理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男性尿道有两个生理弯曲:尿道前列腺部、膜部、球部形成的凸向后下方的耻骨下弯;阴茎自然下垂时阴茎根、体内尿道形成的凸向前上方的耻骨前弯。输精管分为四部:睾丸部,由附睾尾上升至平睾丸上端;精索部,平睾丸上端处至腹股沟管浅环间;腹股沟管部,通过腹股沟管的部分;盆部,自腹股沟深环处至输精管壶腹末端与射精管延续。其中精索部在阴囊根部皮下易于扪及,是输精管结扎术的适宜部位;输精管壶腹的末端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输卵管分为
24、四部: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的一段;输卵管峡,短直、水平,约长23cm的一段;输卵管壶腹,粗而弯曲,长约58cm的一段;输卵管漏斗(伞端),输卵管外侧端呈漏斗状扩大的部分。其中,输卵管峡常进行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壶腹是卵子受精的部位;输卵管漏斗上的输卵管伞捕获卵巢释放的未受精卵并转送到输卵管腔内。19、膀胱三角的位置、构成及其临床意义。答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的内侧面上,是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域无粘膜下层组织,无粘膜皱襞,总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20、子宫的位置及毗邻,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结构。答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下接阴道,两
25、侧有输卵管及卵巢,腹膜覆盖其前、上、后面,并在其前、后分别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子宫的固定装置包括:盆膈(盆底肌)、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耻骨子宫韧带。21、腹膜所形成的网膜、系膜、韧带、陷凹。答网膜:大网膜,由胃的前后两层腹膜在胃大弯处下垂,至脐平面稍下反折向上,包绕横结肠并与其系膜相续,其中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前两层构成胃结肠韧带。小网膜,由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中肝门至胃小弯之间部分为肝胃韧带,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网膜囊,是位于胃后壁与小网膜后方的潜在性腔隙,并以网
26、膜孔向右通腹膜腔。系膜:肠系膜,是将空、回肠系连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肠系膜根,为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起自第二腰椎左,向右下斜跨脊柱及其前方结构,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阑尾系膜,是将阑尾系于肠系膜下方的三角形韧带,其游离缘有阑尾动脉等血管。横结肠系膜,是将横结肠系连于腹后壁的横位双层腹膜结构。乙状结肠系膜,是将乙状结肠固定于左下腹的双层腹膜结构。韧带:肝的韧带包括镰状韧带(其游离下缘肥厚,内含肝圆韧带)、冠状韧带(其左右两端处,前后两层粘合增厚,形成左、右三角韧带)、静脉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等。脾的韧带包括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偶有)等。胃的韧带包括
27、胃脾韧带、肝胃韧带(此两者已述及)、胃结肠韧带、胃膈韧带等。陷凹: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腹膜腔最低点),女性有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腔最低点)。22、心脏的外形几个心腔内的主要结构。答心脏的外形为一尖朝左下方的圆锥体,有一底(心底,向右后上方,下界为冠状沟,后面有房间沟)、一尖(心尖,向左下前方)、两面(胸肋面,中间有前室间沟;膈面,中间有后室间沟)、三缘(右缘,钝;左缘,钝;下缘,锐)。右心房内主要结构有:右心耳、界嵴、梳状肌、房间隔、卵圆窝、上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瓣、冠状窦口。右心室内主要结构有:右房室口、右房室口纤维环、三叶瓣、腱索、肉柱、隔缘肉柱(节制索)、乳头肌、室上嵴、肺动
28、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口纤维环、肺动脉瓣、肺动脉窦。左心房内主要结构有:左心耳、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心室内主要结构有:左房室口、左房室口纤维环、二叶瓣、腱索、乳头肌、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口、主动脉口纤维环、主动脉瓣、主动脉窦。23、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答左冠状动脉的分支包括前室间支(发出心室支、左圆锥支、若干室间隔支等)、旋支(发出左室后支、左缘支、窦房结支等),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右圆锥支等。左冠状动脉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前壁及右心室前壁一部分、室间隔前2/3、左心室侧壁及后壁一部分、窦房结和房室束等。右冠状动脉分
29、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壁、窦房结、房室结等。心膈面上左右冠状动脉的分布有三种类型:右优势型、均衡性、左优势型,其中右优势型占大多数,左优势型最少。24、心传导系统包括哪些结构。答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前中后)结间束、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25、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的主要分支和大体分布。答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a.、肠系膜下a.。各动脉支的主要分支见列表。腹腔干主要分布于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脾、大网膜等部位。肠系膜上a.主要分布于胰头、十二指肠至横结肠的大部分肠管(包括阑尾)等部位。肠系膜下a.主要分布于结肠左曲、降结肠、
30、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等部位。注:肠系膜上、下a.的各结肠支之间互相吻合,形成边缘a.。26、掌浅、深弓的组成和意义。答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分支主要有小指尺掌侧动脉和3条指掌侧总动脉,后者又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临床意义为:弓顶点相当于掌中纹处且位置较浅,手掌切开引流术时要避免将其损伤;其分支在25指的相对侧缘,故手指出血时可沿手指两侧压迫止血。掌深弓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约平腕掌关节处且较深,分支主要为弓的远端发出的3条掌心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27、上、下肢和头颈部主要浅静脉的起始和注入部位。答上肢:头v.桡侧手背静脉网,上行至三角胸大
31、肌间沟,穿深筋膜注入腋v.(或锁骨下v.)。贵要v.起自尺侧手背静脉网,上行至臂部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v.(或上行注入腋v.)。头v.和贵要v.之间在肘窝处有肘正中v.连通。前臂正中v.起自手掌浅静脉,上行注入肘正中v.或贵要v.,有时在肘窝远侧分叉,分别汇入头v.和贵要v.。下肢:大隐v.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v.,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5条属支:股内侧浅v.、股外侧浅v.、旋髂浅v.、腹壁浅v.、阴部外v.。小隐v.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上行至腘窝,穿深筋膜注入腘v.。头颈部:面v.起自眼内眦处的内眦v.,斜向外下
32、行,在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v.前支汇合为面总v.,越颈外动脉前面最终注入颈内v.。下颌后v.由颞浅v.(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和上颌v.(非浅静脉,来自翼静脉丛)在下颌颈深面汇合而成,下行至腮腺下端分为前、后支:前支与面v.汇合(已述),后支与耳后v.及枕v.汇合后成为颈外v.。颈外v.在耳下方由下颌后v.后支、耳后v.和枕v.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前面斜行向下,至锁骨中点上方约2cm处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v.,并有颈前v.、肩胛上v.、颈横v.等属支,其中颈前v.通常有两条且在胸骨柄上方连接为颈静脉弓。又见下表。28、肝门静脉特点、主要属支以及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答肝门v.的特点有:1)
33、肝门v.起、止端均为毛细血管。起于腹部消化管(直肠下部除外)、脾、胰和胆囊的毛细血管,止于肝窦,其中血液经两套血管的物质交换才流入下腔v.。2)肝门v.及其属支缺乏静脉瓣。肝门v.的主要属支有:肠系膜上v.、脾v.、肠系膜下v.、胃左v.、胃右v.、胆囊v.、附脐v.等。肝门v.与上、下腔v.的交通:1)胃左v.与上腔v.系的奇v.的食管v.在食管下端吻合为食管静脉丛。2)肠系膜下v.的直肠上v.与下腔v.系的(髂内v.的)直肠下v.及(髂内v.的阴部内v.的)肛v.在直肠下段吻合为直肠静脉丛。肠系膜v.和脾v.的小属支与腔静脉系的腰v.、低位肋间后v.、膈下v.、肾v.和睾丸/卵巢v.等的小
34、属支直接吻合,或通过椎静脉丛相吻合。3)附脐v.与上腔v.系的腹壁上v.、胸腹壁v.,以及下腔v.系的腹壁下v.、腹壁浅v.,在脐周吻合为脐周静脉网。(腹壁上v.胸廓内v.头臂v.上腔v.;胸腹壁v.胸外侧v.腋v.锁骨下v.头臂v.上腔v.。腹壁下v.髂外v.髂总v.下腔v.;腹壁浅v.大隐v.股v.髂外v.髂总v.下腔v.。应无需记住)29、动脉导管自股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所经过的主要结构(可用箭头表示)。答股a.髂外a.髂总a.腹主a.胸主a.主动脉弓主动脉瓣、主动脉口主动脉前庭(已进入左心室)。30、自患者手背静脉网注入抗菌素,药物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肺治疗肺炎的(可用箭头表示)。答(主
35、动脉那一段应不用那么详细)31、人体的淋巴导管及其所汇集的淋巴干、汇入静脉的部位。答淋巴导管包括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汇集肠干、左腰干、右腰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在左静脉角注入静脉。右淋巴导管汇集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在右静脉角注入静脉。32、眼球壁的结构、眼内容物及其折光装置,眼外肌的名称、作用和神经支配。答眼球壁包括纤维膜(外膜)、血管膜(中膜)、视网膜(内膜)。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视网膜可分为盲部(包括虹膜部和睫状体部)和视部。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外肌包括:上
36、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方,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方,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外方,上睑提肌可提上睑,以上五块肌肉由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方,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由展神经支配。33、房水的产生和房水循环。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再由虹膜角膜角(前房角)入巩膜静脉窦,再经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完成房水循环。34、试述中耳鼓室各壁的主要结构,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答上壁:鼓室盖壁,为鼓室盖。下壁:为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静脉窝。前壁:为颈动脉壁,颈动脉管后壁,上方有咽鼓管鼓室口。后壁:
37、为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向后连于乳突小房,开口下方有锥隆起。外侧壁:大部分为鼓膜壁,鼓膜上方是鼓室上隐窝。内侧壁:迷路壁,内耳的外壁,上有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凸等结构。骨迷路由前庭、骨半规管、耳蜗组成。膜迷路由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组成。35、试述脊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分。答脊神经全部为混合神经,含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内脏感觉、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包括一般躯体感觉、特殊躯体感觉、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感觉、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特殊内脏运动七种成分。具体地说:I.嗅n.,特殊内脏感觉;II.视n.,特殊躯体感觉;III.动眼n.,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I
38、V.滑车n.,躯体运动;V.三叉n.,一般躯体感觉、特殊内脏运动;VI.展n.,躯体运动;VII.面n.,特殊内脏感觉、一般内脏运动、特殊内脏运动;VIII.前庭窝n.,特殊躯体感觉;IV.舌咽n.,一般躯体感觉、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感觉、一般内脏运动、特殊内脏运动;X.迷走n.,一般内脏运动、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运动、一般躯体感觉;XI.副n.,特殊内脏运动;XII.舌下n.,躯体运动。36、膈神经、隐神经的性质、分布。答膈神经是混合型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于膈、膈中央部的胸膜和腹膜、纵隔胸膜和心包。隐神经是感觉神经,是最长的皮支,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缘的皮肤。37
39、、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的分布、损伤后的主要表现。答正中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大部分的前臂前群肌和部分手肌,感觉纤维分布于手掌桡侧2/3、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和中、远节背面的皮肤。损伤后出现“猿手”、屈腕能力减弱且不能旋前,及拇、食、中指掌面感觉障碍。尺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部分手肌,感觉纤维分布于手掌尺侧1/3、尺侧1个半手指掌面、手背尺侧半和手背尺侧2个半指的皮肤。损伤后出现“爪形手”、屈腕能力减弱,以及小指感觉丧失。桡神经:运动纤维支配上肢背侧肌肉以及肱桡肌,感觉纤维分布于上肢背侧皮肤、手背桡侧半和桡侧2个半指近节背侧的皮肤。损伤后不能伸肘、腕、指且抬前臂时
40、出现“垂腕”,手背第1、2掌骨间隙处感觉丧失。腓总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肌、足背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第25趾背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损伤后出现“马蹄内翻足”、足和趾不能背曲、步行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外面和足背感觉障碍。38、写出各对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出入脑及颅的部位、分布及损伤症状。答见下表序号名称出入脑出入颅分布损伤症状I嗅n.端脑嗅球筛孔鼻腔嗅黏膜嗅觉障碍II视n.间脑外侧膝状体视神经管眼球视网膜视觉障碍III动眼n.大脑脚间窝(中脑)眶上裂上/内/下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眼外下斜视,上睑下垂对光反射消失IV滑车n.下丘下方(中脑)眶上裂
41、上斜肌不能外下斜视V三叉n.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眼n.:眶上裂上颌n.:圆孔下颌n.:卵圆孔头面部皮肤、眼球及眶内、鼻腔黏膜、口腔、舌前2/3黏膜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头面皮肤、口鼻腔黏膜感觉障碍、无角膜反射咀嚼肌瘫痪,张口下颌偏患侧VI展n.延髓脑桥沟,锥体上方眶上裂外直肌眼内斜视VII面n.延髓脑桥沟,VI外侧内耳门茎乳孔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鼻腔和腭的腺体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镫骨肌舌前2/3味蕾腺体分泌障碍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偏健侧、鼻唇沟变浅前2/3味觉障碍VIII前庭蜗n.延髓脑桥沟,VII外侧内耳门半规管壶腹嵴、球囊斑和椭圆囊斑耳蜗螺旋器
42、晕眩、眼球震颤听觉障碍IX舌咽n.延髓橄榄后沟上部颈静脉孔咽、鼓室、咽鼓管、软腭、舌后1/3黏膜、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腮腺舌后1/3味蕾茎突咽肌咽感觉障碍、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腮腺分泌障碍舌后1/3味觉障碍X迷走n.延髓橄榄后沟中部颈静脉孔硬脑膜、耳廓、外耳道皮肤胸腹腔脏器、咽喉黏膜胸腹腔内脏平滑肌、腺体、心肌咽喉肌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内脏感觉障碍内脏运动障碍,心动过速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障碍XI副n.延髓橄榄后沟下部颈静脉孔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另有随迷走n.至咽喉肌)头不能转向健侧,患侧肩下垂、不能提肩XII舌下n.椎体外侧(延髓)舌下神经管舌内肌和舌外肌舌肌瘫痪萎缩、伸舌
43、时舌尖偏向健侧39、试述舌及喉的神经分布。答舌的感觉神经为:前2/3普通感觉为(三叉n.的下颌n.的)舌n.,味觉为面n.的鼓索,加入舌n.走行;后1/3普通感觉和味觉均为舌咽n.的舌支传导。舌的运动神经为舌下n.。喉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迷走n.的喉上n.和喉返(环甲关节以上称喉下)n.。40、试述脊髓横断面主要结构名称。答灰质中的主要结构包括:前角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的前角内侧核、前角外侧核,侧角的中间外侧核、骶髓中间带外侧的骶副交感核,后角的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背核)。白质中的主要结构包括:属上行纤维束的薄束楔束(后索)、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前索)、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
44、脑前束(外侧索),属下行纤维束的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皮质脊髓前束(前索)、红核脊髓束(外侧索)、前庭脊髓束(前索)、顶盖脊髓束(前索)、内侧纵束(前索),以及联络脊髓各节段的固有束(紧贴灰质,外侧索(?)。41、脊髓半离断后,可出现哪些主要的症状、体征,为什么?答脊髓半离断后可引起损伤面以下Brown-Sequard综合征,即损伤节段以下同侧肢体的瘫痪(硬瘫)、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丧失及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其原因为:脊髓白质中含有控制同侧肢体随意运动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引起同侧肢体硬瘫;含有传导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楔束,损伤后引起同侧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含有传导对侧痛、温觉和粗
45、触觉、压觉的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损伤后引起对侧12节以下痛、温觉丧失,而触、压觉由于有脊髓丘脑前束的双侧投射,故不出现明显症状。(硬瘫症状: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单独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症状:闭目不能确定肢体位置和运动、站立不稳、走路如踩棉花、不能辨别物体形状。)42、间脑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间脑特异性中继核及纤维联系。答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5个部分。间脑特异性中继核包括:腹前核,接受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腹外侧核,接受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两者的传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腹后内侧核,接受三
46、叉丘系和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两者的传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至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43、端脑分几叶,各叶主要的沟、回。答端脑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和岛叶。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参与端脑各叶的划分。额叶有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顶叶有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颞叶有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横回、颞中回、颞下回。另外端脑内侧面还有顶枕沟、距状沟,中央旁小叶、扣带回、楔叶、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44、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视觉、听觉、语言中枢的部位。答躯体运动中枢:初级躯体运动区即第I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4、6区)。另外还有运动前区和补充运动区。躯体感觉中枢:初级躯体感觉区即第I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3、1、2区)。另外还有次级躯体感觉区。视觉中枢:位于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的颞横回(41、42区)。语言中枢:多数人位于左侧半球,包括: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口部区(44、45区);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靠近听觉区(22区);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区(39区);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靠近中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