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71KB ,
资源ID:4822361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22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引论平时作业.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doc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哲学引论平时作业( 1) 简答题一、 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哲学的理论特性”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意识到哲学是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 是哲学的理论特性; 本题实际上是考核同学们对哲学的理论特性是什么以及对它的理解的掌握情况。只回答要点, 不对要点进行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 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 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 另外, 哲学的思

2、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 连续的。二、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的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有: ( 1)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 2)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3) 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三、 为什么”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的”是与是者”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回答不全面。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人们经过语言, 经过逻辑进行思想, 第一步就是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命名和分

3、类。接着就是经过不同的名称对其所指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这恰恰就是逻辑的功能, 也是逻辑的力量所在。这种功能对思想本身的主要作用, 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变得清楚明白, 相互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但无论是命名还是推理, 直到语言中出现了系词”是”, 事情才变得可能。这是因为, 只有系词”是”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 在日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经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也就是说, ”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辩析题一、 哲学与科学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哲学与科学”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

4、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从历史发展上看, 在古希腊, 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 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日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 或者严格地说, 是指自然科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 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至于科学, 则只能是以具体的、 特殊的事物为研究对象, 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特殊关系, 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联。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科

5、学从哲学分割权利, 再到两者分享权利。二是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 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二、 宇宙论与本体论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宇宙论(Coslnology)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 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来说, 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 属于哲学的和属于科学的。属于哲学的宇宙论又称”前本体论”, 在古希腊即自然哲学, 在中国

6、古代则指”本根论”。本体论(Ontology)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 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于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本体论具有”是论”, ”在论”、 ”道沦”三种不同形态。在理沦形态上, 本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三、 有与无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有与无的比较”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有”与”无”的共同性( 任何一组概念如要进行比较, 必须具有一定的共

7、同性, 这样才有比较的价值) :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 2) ”有”与”无”的不同之处: 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 但因为它并非”真有”, 因此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 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 但因为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 因此也非”真无”。换句话说, 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此即”有无相生”。 有也不是真有, 无也不是真无, 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分析题( 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 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

8、一致, 凡能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 特别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她, 一口气、 一滴水就足以致她死命了。然而, 纵使宇宙毁灭了她, 人却依然要比致她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因为她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她所具有的优势, 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 ”宇宙间若没有鸟璃蜂蚁, 不过是没有玛和蜂蚊但宇宙间苦没有人, 则宇宙间即没有解, 没有觉, 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宇

9、宙间若没有人, 则宇宙只是一个混沌。朱子引某人诗云: 天不生仲尼, 万古常如夜。此以孔子为人的代表, 即所谓人之至者。我们能够说, 天若不生人, 万古常如夜。”1根据上面两段话, 谈谈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 2结合教材对哲学价值的描述, 谈谈哲学是如何促进人的思想发展的?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二节的”结果论中的功利主义”和”非结果论中的义务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问题1: 无论是帕斯卡还是冯友兰的话, 都说明了, 对一个人来说, 如以物质性的存在( 肉体) 来和其它动

10、物及自然界相比, 她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 只有人的思想才使人变得高贵起来。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按照冯友兰的说法, 就是人有”觉解”。这从人类创造的哲学这门富有思想探索性的学问上就能看得出来。问题2: 哲学除了对科学具有上述促进作用外, 对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中, 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以及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三个主要作用。哲学经过对人类思想的促进, 同时也就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也提升了人类自身的尊严。平时作业( 2) 一、 ”在论”的意义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在论及其意义”这一知识点。2常见错误

11、: 回答不够全面。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从”在”的角度来研究”being”, 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在论”。”在论”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本体论的新的形式。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 eing) , 也就是主张”返回到事物本身”。而”返回事物本身”, 也就是不再以”是者”还是”非是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标准, 而是认为”在者”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 而”在者”实际上就是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但”在者之在”对于经验性知识的意义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 它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精神性的或者价值性的作用。由”在论”来看, 其作用实际上有两个: 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 以”在者”超越”是者

12、”, 其具有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 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 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 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二、 什么是经验? 什么是理性?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一节的”传统认识论的概念基础”这一知识点。2常见错误: 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所谓经验, 在直观的意义上, 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所谓理性, 在直观的意义上, 主要是指人的理智经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三、 经验和理性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13、第四章第一节的”传统认识论的概念基础”这一知识点。2常见错误: 回答不完整, 没有回答经验和理性的定义。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所谓经验, 在直观的意义上, 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 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 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 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 绝大部分是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的。所谓理性, 在直观的意义上, 主要是指人的理智经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 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 但它同样认为, 就根源和基础来看, 认识应是先天的、 与生

14、俱来的、 依存于理性的, 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辨析题: 一、 必然真理与因果关系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必然真理”和”因果关系”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一般认为, 必然真理之因此是必然真理, 就在于它们是经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而获得的。而经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 是在任何能够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 否则它就是不可能的。按照大多数现代哲学家的观点, 有关因果关系的陈述则是一种条件叙

15、述。归根到底, 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即”习惯”而已。因果关系不但能够在逻辑上被证明是一种经验上的习惯, 而且也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因此, 如果说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种绝对普遍性的东西的话, 那么, 因果关系却并非如此, 它一般是和人类的经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二、 决定论与宿命论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中的”决定论”和”宿命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所谓决定论, 意味着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

16、, 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免于被决定的。把决定论的观点推到极端, 就成了宿命论。宿命论否定任何自由的存在, 它把宇宙间发生的一切解释成某种神秘、 迷信的力量预先决定的结果。三、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决定论”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的联系: 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 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的区别: 所谓强决

17、定论, 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 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 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 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 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如果说, 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 那么, 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 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四、 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身心关系”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

18、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就”身心关系”而言, 总是涉及到这么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个是物理的方面, 或者叫”物理事件”, 它表现为是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 另一个是心理的方面, 或者叫”心理事件”, 它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有公开的可观察性和没有公开的可观察性, 是物理事件和心理事件之间的第一主要区别; 心理事件之区别于物理事件的另外一个特点, 是心理的东西不像物理的东西那样, 能明确地测定它的空间位置。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 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就所提问题进行分

19、析。答案不求一致, 凡能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 特别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字数要求在100字以上。 存在与惊讶存在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世界存在着, 山川鸟兽存在着, 你和我存在着。存在似乎是明明白白的。世界万物存在着, 这话在我们听来平淡无奇。然而, 存在并非永远这样平淡无奇。一个饱受折磨万念俱灰的人, 偶然登上一座山丘, 山川和蓝天在她眼前次第展开, 她突然为一件基本事实震惊: 这世界存在着。世界原能够不存在的但竟然有一个世界存在着。”To be or not to be”【”存在还是不存在”】刹那间成为问题。哪个有灵性的孩子不曾有一次为这同一事实震惊并感到迷惑? 原能

20、够根本没有世界, 原能够根本没有我这个人。而一个活生生的我竟然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死的思想于是一道涌现。难道一颗活跃的心灵竟会突然停止, 再不苏醒, 再不面对这碧树白云? 可能, 父母朋友会记着我。但整个人类最后也要归于乌有。人们喜欢把希腊称作人类的童年。各个文明之始, 当然都是童年。但相比之下, 希腊人似乎更天真好奇, 更富蓬勃的生机。竟然有一个世界存在, 竟然有存在这问题, 震惊着希腊人; 使童稚的文明充满惶惑。惶惑不一定是多疑。希腊人并不怀疑存在是事实, 是第一位的事实。但她们把事实感受变为问题, 并投入她们的心智来接受问题的挑战。存在会变化吗? 如果承认了变化, 岂不就承认了消逝与

21、虚无? 在存在之外, 还有什么? 能够说”(还)有(虚)无”吗? 这是语言的矛盾还是事实的矛盾? 有没有摆脱了无的有? 有没有超出变化的存在? 火? 理念型相? 能量? 思想? 神明? 到底谁是永恒? 总之, 存在问题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问题, 这引起了希腊人的无限惊愕。在把握、 深入、 了解这一惊愕的过程中, 希腊人提出了对存在问题的原初解释。这些解释以种种方式得到重新解释并经过这种种变形至今支配着我们对存在问题的看法。 摘自陈嘉映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1我们把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叫做”宇宙论”, 它第一次系统地对自然或存在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 古希腊宇宙论和中国古代宇宙论对于存在的看法

22、各有什么特点? 2教材把对存在的本质的研究( 即”本体论”) 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 ”是论”、 ”在论”和”道论”。从个人感受来说, 你赞同其中的哪种形式? 理由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宇宙论”和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本体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问题1: 古希腊宇宙论又称自然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 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又可叫做”本根论”, 它有气论、 太极阴阳论、 五行论和缘起论等形态。区别: ( 1) 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变

23、化”, 而古希腊宇宙沦是明显存在一个”不变”的层面的; ( 2) 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是一种难得的无神论传统, 但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缺失也在这里。正因为强调”一切皆变”, 而不像古希腊宇宙论那样承认存在一个”不变”的层面, 因此中国古代宇宙论也就始终缺乏以追求普遍必然性为其天职的科学精神这是这类宇宙论的最大缺陷。问题2: 无论赞成哪一种,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题要点: ( 1) ”是论”的优点是能够说明本体论在逻辑上的起源, 也就是说, 研究”是”的问题乃是研究本体论的、 绕不过去的进路, 但深入到问题中去的好的进路并不等于问题本身。( 2) ”在论”作为本体论的一种, 它的作用实际上有两个: 一是

24、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 以”在者”超越”是者”, 这对于建立更加完整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某种间接的范导作用; 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现实, 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 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 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3) 与这两种本体论形态不同, 属于中国哲学传统的”道论”并不认为存在优先于非存在, 它认为存在是一种”惚恍”的存在, 是”非有非无”的, 是既”空”又”不真空”的, 是一切皆变的。平时作业( 3) 简答题一、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什么叫”已经检验过的生活”和”未经检验过的生活”? 你同意她的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25、(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 凡能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 特别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的内容。2常见错误: 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不能灵活运用理论进行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分析苏格拉底所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已经检验过的生活”, 是指已经过理性的批判和反思的, 充满生命活力, 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 包含人的生存意义, 人的生存的文化、 思想、 意识、 价值等方面的质疑、 批判与拷问, 从哲学角度来进行追根究底的探索, 对于日常信念基础的原则的假定, 对于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

26、程度进行分析和审定。已经经过检验的生活, 也包括对于科学的前提进行逻辑上和经验上的检验。例如: 细胞生物学到分之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牛顿经典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 人类对于微观世界( 原子物理) 宏观世界( 宇宙) 的认识过程等等。”未经检验过的生活”则与之相反, 它是由未经批判审定的、 僵化的、 停滞的教条主义的生活, 因而是没有思想价值和人的生存价值的生活。这句话表明了古希腊哲学在苏格拉底那里的一个转向, 即由宇宙论转向了人生论。现在, 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 一般都追溯到苏格拉底。不错, 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学家, 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 在她们的著作残

27、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 但她们主要还是探讨宇宙论问题。到了苏格拉底, 她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她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或”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 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 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 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 她们一生孜孜于思考、 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 如果要她们停止这种寻求, 或者寻求而不可得, 她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 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因此, 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免她的罪时, 她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 爱智慧

28、甚于爱一切, 包括甚于爱生命。( 2) 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同意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对旧的思想观念、 旧的思想模式, 进行审判、 批判, 以新的思想模式取代旧的思想模式, 以推动改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变革, 体现了哲学思想探索性, 哲学对自由意识的促进作用。不过, 生活不经检验, 则为空想。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空想, 再有社会的实践, 有可能成为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 否则, 就是空想主义, 毫无意义。哲学是用于指导社会变革和发展的, 这是它的最大价值, 真理和谬论只相差一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意: 同学们在谈自己观点时, 能够有不同的看法, 只要紧扣教材、 并言之成理即可。二、 理想语言学

29、派和日常语言学派有何异同?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中的”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只回答其中一个问题。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同: 都属于哲学的类型之一, 是根据”语言批判”所选择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异: ( 1) 立场、 观点不同: 理想语言学派强调, 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她们普遍认为, 经过分析不难看出, 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 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 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 语言的丰富性、 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 这

30、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 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 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 2) 方法不同: 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经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 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经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三、 试述儒家认识论的内容。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三节的”儒家认识论”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对要点进行说明。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自然之天”与”道德之天”: 认识的对象与可能性。即儒家的认识对象包含着两个层面, 一是”自然之天”, 一是”道德之天”。 ( 2) ”自诚明”与”

31、自明诚”: 认识的方法与途径。前者主张从道德入手能够进一步通向知识, 而后者主张首先从知识入手能够进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此二者能够殊途而同归。( 3) ”德性之知”与”实践理性”: 知识的性质与限度。即在认识活动中, 儒家特别强调”德性之知”的作用。辩析题一、 自诚明与自明诚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三节中的”儒家认识论”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这两种观点指的都是儒家哲学的认

32、识论路线。”自诚明, 谓之性; 自明诚, 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在这里, 所谓”诚”是指由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德。所谓”明”是指由穷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 ”自诚明”是说, 首先从道德入手能够进一步通向知识; ”自明诚”是说, 首先从知识入手能够进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此二者能够殊途而同归。二、 为道与为学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三节中的”为道与为学: 两种不同的认知路径”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

33、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为道”与”为学”的总体关系: 老子将人的认知活动区分为两种: ”为道”与”为学”。 ( 2) ”为道”与”为学”的区别: ”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 它的认识对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 ”为道”和”为学”不同, 它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减少知识, 即减少一切主观的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 使主体主动地融于宇宙之中, 与大道化为一体。 ( 3) ”为道”与”为学”的联系: 在两者的关系上, 总的说来, 老子是主张用”为道”的方式来指导”为学”; 而”为学”的最终目的则是服务”为道”。 三、 是与应当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是与应当”

34、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两者的共同点: ”是”与”应当”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2) 两者的区别: 所谓”是”, 是指人们实际上做了什么; 所谓”应当”是指人们应当做什么。显然, 在人们实际做什么和她们应当做什么之间, 也是在”是”和”应当”之间, 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描述性的”是”中, 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来。就此而言, 在有关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问题的判定上, 重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些什么

35、, 而是看人们究竟应当做些什么。分析题失而复得的人在胡宁和塔帕尔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在一次袭击后失踪了, 据说是让印第安人给抢走的。她的父母四处寻找, 结果仍徒劳无获。几年过去了, 一位来自内地的军人说起了她见过的一个蓝眼睛的印地第安人。推测她很可能是那个消失的孩子。那对父母找到了那人( 细节被省略了, 而我不想凭空捏造) , 觉得还认得她。但那人经过荒漠和野蛮生活的熏陶, 已经忘掉了家乡的语言。她顺从地又毫不在意地回到家里。她在家门口停住了脚( 可能因为别人止住了脚步) 。她看着门庭, 仿佛认出了什么。突然, 她低下脑袋, 大叫一声, 冲进门庭, 穿过两个天井, 直奔厨房而去。她

36、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一口发黑的大钟, 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 两眼露出了兴奋的光芒。父母则因为找到了儿子而大哭了一场。可能紧接着这一记忆的是另一些记忆: 年轻人无法忍受四堵墙壁, 不久便回荒漠去了。我想知道的是在这一令人目眩的过去和现在交叉的节骨眼上, 她究竟感觉到了什么。我想知道在这个儿子失而复得或彼此相认的一刹那, 父母和家人( 即使把她当作一个孩子或者一条狗)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选自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1结合这个故事, 请你谈谈一个人的”自我”究竟具有什么特征? 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确认那个失踪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的? 2请进一步结合这个故事, 谈谈”自我”的本质是什么? 或

37、者说, 人是否有其”同一性”?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的”自我论”这个知识点所包含的所有内容。2常见错误: 遗漏问题; 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不能灵活运用理论分析材料。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问题1: ( 1) 自我的特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的不变性; 肉体的持存性; 经验的实在性; ”我”的私人性。( 2) 结合材料, 从这几个方面, 分析故事中的父母和失踪的儿子的相认经过。问题2: ( 1) 自我的本质问题: 按照教材的介绍, 支持自我存在的理由能够归结如下: 自我是自己与其它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 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被

38、包含在经验中的; 我们能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 经验和经验的主体、 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连成一体的。( 2) 结合这个故事说明。平时作业( 4) 简答题一、 请说出三种在当代艺术哲学中最有影响的艺术定义, 并简述其内涵。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三节中的”艺术定义”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回答不够完整。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家庭相似论: 是指艺术像一个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 但它们并不共同享有某个可观察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特点, 当然更不用说是起支配地位的特点了。( 2) 惯例论: 是指某些东西因此被作为艺术品来看待,

39、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 3) 意义形式论: 是指一种把艺术判断看作是自足自律, 不受日常情感影响, 与一切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关切无关的, 纯粹用于表示意义的形式性的东西的观点。二、 请谈谈你对牟宗三的”三统说”的理解。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第二节中的”牟宗三先生的儒学三统说”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没有首先回答”三统”是什么和该学说的影响。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所谓”三统”, 即道统、 学统和政统。从”三统”说的内涵来看, 就是主张: 首先, 要肯定儒学的道统, 以接续民族文化生命之大本大源; 其次, 就是要把儒学的道德

40、精神落实到外王事业上以开出”新外王”, 即发展科学( 学统) 与民主( 政统) 。”三统”说是牟宗三针对中国儒学乃至全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而提出的建设蓝图。三、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中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现代主义哲学”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回答不完整。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在某种意义上, 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是作为所谓”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 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所谓”现代性哲学”, 普遍具有”对基础、 权威、 统一的迷恋”, ”视主体性为基础和中心”, ”坚持一种抽象的事

41、物观”等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应当受到彻底质疑的。因此, 后现代主义哲学, 一般采取以”否定性、 非中心、 不确定性、 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 坚决反对”现代性哲学”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 反对基础主义、 本质主义、 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反对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等等。辩析题一、 表现与表示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二节中的”艺术表现”和”艺术表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

42、表现”与”表示”的联系”表现”与”表示”是艺术哲学的重要概念。( 2) ”表现”与”表示”各自的定义所谓”表现”, 是指用一个东西来代表另外一个东西, 而这种代表也得到了观者的认可。例如, 一枚徽章代表着某个宫殿, 但它却与它所代表的宫殿毫无相像之处。最广义的”表示”, 与”表现”一词的意思重合。但艺术哲学所说的表示, 是一种狭义上的表示。与它联系在一起的, 是某种属人的特性, 而”寓情”和”移情”是它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3) ”表现”与”表示”的区别在这两个定义中, 前者同时包含了”寓情”和”移情”这两个特点, 而后者则只强调”寓情”的作用。表示理论比之表现理论的优势之处, 就是它看起来

43、要比表现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二、 家族相似论与惯例论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三节中的”艺术定义”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 1) 两者的联系: ”家族相似论”和”惯例论”是两种典型的属于不可知论的艺术定义, 它们都否认有统一的关于艺术作品的定义, 而认为一件东西之因此被称作艺术作品, 或者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 或者是因为艺术家们的惯例所致。( 2) 两者的区别: ”家族相似”指的是一个家族中的各个成员之

44、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 但她们决不会都在某一点上表现出完全相同。惯例论是迄今为止仍极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定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国美学家乔治迪奇。她认为, 某些东西之因此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 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三、 美与主观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一节中的”主观与美”这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 需要同学们在理解、 归纳的基础上作答, 因此, 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 思路也不够清晰。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 方法: 近代以来, 客观论的美学观点受到了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美学主观论的激烈批评

45、和质疑。主观论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美的主观性的论证直接触及了客观论的理论要害, 从根本上动摇了客观论的理论基础, 使主观论一跃而成为美学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以下是主观论关于美是主观的三个主要论证: ( 1) 主观性论证。美并不取决于物而取决于心, 是人的知觉使一事物成为美。( 2) 相对性论证。审美判断从根本上说, 是一个属于个人审美趣味和情感偏好的范畴, 不可能在具有不同历史、 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个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判断标准。( 3) 非认知性论证。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 是一种主体感受性的体验活动, 不能把它等同于人类追求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分析题( 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 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46、 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 凡能自圆其说、 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 特别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考试不能作弊”在某种意义上, ”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可是, 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德性呢? 这里有两种思路, 虽然结论是一样的, 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一种思路是说: 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 她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 或者, 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 那么, 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 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原来应该起到的作用。因此, 考试不能作弊。另一种思路是说: ”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的话

47、, 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 而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当的这种基本的道德原则进行挑战, 而这既是不道德的, 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 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 作弊这种行为也依然是错误的。1在对”考试不能作弊”这个道德原则所做的分析中, 以上两种思路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道德理论? 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2你同意以上的哪种思路? 理由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二节中的”结果论中的功利主义”和”非结果论中的义务论”这两个知识点。2常见错误: 回答不够全面; 不结合材料和实际进行说明; 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问题: 第一种思路代表的是其功利主义的道德理论, 第二种思路代表的是义务论的道德理论。功利主义认为, 考试作弊这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 只有当, 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 而且, 这种结果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