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1春哲学引论学习周期 01任务一、 多项选择题( 共15道试题, 共30分。) 1.一般认为, 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ABCD ) 。A. 认识论B. 形而上学C. 伦理学D. 美学满分: 2分2.在中国哲学史上, 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BC ) 。A. 孔子B. 朱熹C. 孟子D. 慧能满分: 2分3.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 D ) 。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泰勒斯满分: 2分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CD ) 。 A. 培根B.
2、 笛卡儿C. 洛克 D. 休谟满分: 2分5.在古希腊哲学中, 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B ) 。 A.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满分: 2分6.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 ( A ) 。 A. 康德B. 黑格尔C. 弗雷格 D. 罗素满分: 2分7.在哲学史上, 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C ) 。 A. ”本体论转向” B. ”认识论转向”C. ”语言的转向” D. ”伦理的转向”满分: 2分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C ) 。A. 真谛、 世谛、 俗谛
3、B. 真谛、 义谛、 胜谛C. 空、 假、 中 D. 空、 假、 真满分: 2分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CD ) 。 A. 个人主义B. 功利主义C. 圣谕论 D. 义务论满分: 2分10.许多哲学家认为, 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 A ) 。 A. 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 词与物的发表C. 癫狂与文明的发表D. 新唯识论的发表满分: 2分11.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 ABCD ) 。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满分: 2分12.建立了中世纪最大、 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 (
4、B ) 。 A. 伊曼奴尔康德B. 托马斯阿奎那C. 安瑟伦D. 洛色林满分: 2分13.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BD ) 。 A. 笛卡儿B. 斯宾诺莎C. 休谟 D. 莱布尼茨满分: 2分14.英文”being”的涵义包括: ( CD ) 。A. 人B. 物C. 是D. 在满分: 2分15.逻辑推理的类型有: ( ABC ) 。 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数学推理 D. 物理推理满分: 2分二、 简答题( 共2道试题, 共70分。) 1. 网络讨论: 题目是”哲学是什么? ”要求每位学生总发言字数不少于800字。讨论位置: 根据各电大情况, 可组织学生登录省校平
5、台进行讨论, 或登录中央电大平台进行讨论。上传附件 满分: 30分 2.小论文: 根据以上网络讨论的内容, 自拟题目, 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论文。 上传附件满分: 40分02任务一、 多项选择题( 共15道试题, 共30分。) 1.康德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 ( BCD ) 。A. 形而上学B. 纯粹理性批判C. 实践理性批判D. 判断力批判满分: 2分2.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 BCD ) 。A. 对革命的直接参与B. 对日常意识的反思C. 对学科前提的批判D. 对自由意识的促进满分: 2分3.在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 D ) 。 A. 苏格拉底
6、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巴门尼德满分: 2分4.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B ) 。 A. 培根B. 笛卡儿C. 洛克 D. 休谟满分: 2分5.在古希腊哲学中,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D ) 。 A.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满分: 2分6.在传统认识论中, 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 ( BCD ) 。A. 观念论B. 经验论C. 唯理论 D. 批判论满分: 2分7.以下属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B ) 。 A. 弗雷格B. 奎因C. 萨特 D. 康德满分:
7、2分8.从属于”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B ) 。 A. 个人主义B. 功利主义C. 圣谕论 D. 义务论满分: 2分9.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 做出奠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 ( B ) 。 A. 柏拉图B. 利玛窦C. 莱布尼茨D. 伏尔泰满分: 2分10.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BD ) 。 A. 培根B. 笛卡儿C. 洛克 D. 莱布尼茨满分: 2分11.在古希腊哲学中, 伊奥尼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 ) 。 A.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 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满分: 2分12
8、.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BCD ) 。 A. 杜威 B. 皮尔士 C. 詹姆士 D. 刘易斯满分: 2分13.在佛教看来, 认识的成立所必备的三个因素是: ( ABD ) 。A. 根 B. 境 C. 空 D. 识满分: 2分14.儒家认为, 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 AB ) 。 A. ”自诚明”B. ”自明诚”C. ”为道”D. ”为学”满分: 2分15.以下属于两汉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B ) 。A. 董仲舒B. 王充C. 嵇康D. 慧能满分: 2分二、 简答题( 共2道试题, 共70分。) 1. 网络讨论: 题目是”本体论及其表现形式”。要求每位学生总发言字
9、数不少于800字。讨论位置: 根据各电大情况, 可组织学生登录省校平台进行讨论, 或登录中央电大平台进行讨论。上传附件满分: 30分 2.根据以上网络讨论的内容, 自拟题目, 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论文。 上传附件满分: 40分二、 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 共 70 分。) 1. 网络讨论: 题目是”本体论及其表现形式”。要求每位学生总发言字数不少于800字。讨论位置: 根据各电大情况, 可组织学生登录省校平台进行讨论, 或登录中央电大平台进行讨论。究竟什么是本体论?众所周知, ontology这个词中的on在古希腊文中写作ov, 在英文中则写作being。按照一般的使用方式, 在英文
10、中, to be是系词, 在不同的语境中, 它能够做各种不同的解释。从哲学上看, 它的最基本的用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是, 如He is a student(她是一个学生); 二是存在, 如He is(她存在)。to be的动名词being解释存在者, 指以个别的方式存在着的人和事物; 而当being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即以Being的方式出现时, 则解释存在。按照传统的哲学看法。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总和, 作为最高的种概念, 它在逻辑上是无法定义的。 关于存在问题的探索一直能够追溯到古希腊, 但对这个问题引起普遍重视的却是近代西方哲学。黑格尔在回顾哲学的发展时, 曾经这样写道: 这种最高的分裂,
11、 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立, 一种最抽象的对立; 要掌握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和解。从这时起, 一切哲学都对这个统一发生兴趣。( 3) 黑格尔在这里说的这时就是指近代。在另一处, 她以更明确的口吻指出: 近代哲学并不是淳朴的, 也就是说, 它意识到了存在与思维的对立。必须经过思维去克服这一对立, 这就意味着把握住统一。( 4) 黑格尔从绝对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来理解存在问题。在她看来, 既然存在是一个抽象的范畴, 因此它本身就是思维的形式, 质言之, 就是思维, 因而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是不言而喻的。与黑格尔不同, 恩格斯则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肯定了存在与思维关系的重要性。她写道: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
12、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在她看来, 思维也就是精神, 存在也就是自然界或物质世界。按照这种看法, 存在就是存在者的总和, 就是整个物质世界。 在对存在、 本体论及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存在问题的看法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 现在我们有条件来探讨当代话语框架中的存在问题了。 一、 本体论研究复兴的原因 既然近代哲学已对存在问题获得一定的认识, 那么, 从20世纪初以来, 存在问题为什么会再度成为困扰当代哲学家的核心问题呢?或者换一种说法, 本体论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复兴呢?我们认为, 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其一, 传统形而上学陷入了危机之中。传统形而上学常常陷入这样
13、的错觉之中, 即认为自己在思索存在, 实际上思索的却是存在者。亚里士多德强调, 哲学的任务就是考察存在者之为存在者(to examine being qua being)( 6) , 但, 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并不就是存在, 这种考察依然在存在者中兜圈子。它拘执于现成在手的存在者, 却遗忘了存在本身。正如海德格尔所批评的: 自其发端乃至其完成阶段, 形而上学的陈述都以某种奇怪的方式活动于一种对存在者与存在的普遍混淆之中。( 7) 在海德格尔看来, 尼采在她的著作中所表示的那种无家可归的状态正是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忘记存在的真理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 而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则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的一个
14、重要信号。然而, 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等于一切形而上学的终结。在海德格尔看来, 既然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 因此人一定会继续形而上学的思考, 但这种新的思考却必须以对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差异作为起点。事实上, 她所倡导的基础存在论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思考的。 其二, 与传统形而上学密切相关的、 传统自然科学在描述存在者世界时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观念, 如存在、 实体、 确定性、 因果决定论等, 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把一种演化的观念带入到一切其它的实证科学对存在者世界的重新审视中。19世纪下半叶的克劳修斯提出的熵增加原理揭示了存在者世界在演化中的不可逆性。创立于20世
15、纪初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理论大大改变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的传统观念。在经典力学的视野里, 存在先于演化。但当物理学对存在者世界的考察深入到基本粒子的层面时, 科学家们发现, 一切都颠倒过来了, 演化先于存在, 因为时间是一个矢量。这一新的观念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爆炸宇宙学和耗散结构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由于演化构成了存在的本质, 在传统物理学中作为不变的对象加以考察的实体也被现代物理学中的关系和功能所取代了, 犹如印象派把古代绘画中的实体解构为光点一样。如果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还传承了经典力学对确定性观念的信赖的话, 那么在后来科学的发展中, 连这种确定性的观念也完
16、全被超越了。无论是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 还是玻尔的互补原理; 无论是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 还是扎德的模糊数学; 无论是莫诺的生物学理论, 还是曼德勃罗的非线性科学, 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 确定性的观念。正如普利高津所说: 人类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 正处于一种新理性的开端。在这种新理性中, 科学不再等同于确定性, 概率不再等同于无知。( 8) 数学和自然科学观念上的变化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促使当代哲学家们从新的眼光出发, 重新审视存在者世界, 特别是以本体论为切入点, 对存在问题做出新的说明。从孔德、 马赫的实证论到逻辑实证主义思潮, 从狄尔泰、 齐美尔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17、从摩尔、 亚历山大到怀特海的实在主义思潮, 从罗素、 维特根斯坦到奎恩的分析哲学理论, 从波普尔、 库恩到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理论等等, 无不贯穿着当代哲学家对存在问题的新思索。 其三, 从近代社会向现、 当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存在问题的重新思索: 首先, 在欧洲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出生活世界的巨大的裂口, 使西方学者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疑虑。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名噪一时的著作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中这样写道: 西方的没落, 乍看起来, 好象跟相应的古典文化的没落一样, 是一种在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都有限度的现象; 可是现在我们认为它
18、是一个哲学问题, 从它的全部重大意义来理解, 它本身就包含了有关存在(Being)的每一个重大问题。( 9) 在斯宾格勒看来, 西方世界所面临的深刻危机并不是外在的、 偶然的, 而是内在于精神世界的, 是西方人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所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只有以尼采式的眼光重新审察并理解这个世界, 西方文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境。一战以后, 欧洲人, 特别是德国人并未从精神和文化的危机中超拔出来。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中写道: 今天的人失去了家园, 因为她们已经知道, 她们生存在一个只不过是由历史决定的、 变化着的状况之中。存在的基础仿佛已被打碎。( 10) 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
19、先验现象学(1936)中也显露出同样的忧虑。后来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的兴衰进一步加剧了西方文化精神的危机和哲学家们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其次, 在20世纪的发展中, 现代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 引起了物的主体化和人的物化与异化。卢卡奇在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探索了物化和物化意识的问题, 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1932年的首次面世给西方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异化劳动成了最富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课题之一。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1950)中指出, 现代技术已经不再是中性的东西, 它作为座架(Gestell)控制和支配着现代人的整个生活。马尔库塞则在单向度的人(19
20、64)中强调, 技术的合理性已经转化为政治的合理性, 技术拜物教已经到处蔓延, 技术的解放力量-使事物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 即使人也工具化了。( 11) 面对日益更新着的现代技术, 人如何找回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如何阐述存在的意义, 成了哲学家们最关心的课题。 再次, 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被普遍接受后, 也对当代人的生活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正如宾克莱所说: 她(指弗洛伊德-引者)提出的关于精神生活的无意识各方面左右人的力量的学说, 对改变人是以理性为主的动物这个旧观念起了重大作用。( 12)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学说不但影响了心理学、 哲学、 艺术、 宗教、 政治学、 社会学、
21、 伦理学、 经济学、 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 而且也推动了现实生活中的性政治、 性革命和性解放运动, 以致于有人惊呼: 人类文明只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前弗洛伊德式的; 另一种是弗洛伊德式的。 综上所述, 在当代人的生活世界, 包括精神世界中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促使哲学家们重新去反思传统哲学, 特别是作为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本体论, 于是, 以追问存在为标志的本体论研究的复兴, 就成了当代哲学中的一种时尚。 二、 本体论研究复兴的各种表现形式 当代哲学中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 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面对着不同的问题群落, 因此她们(它们)对本体论问题
22、的探索也是见仁见智, 迥然各异的。 第一种趋向表现为以胡塞尔、 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现象学本体论。胡塞尔在19 出版的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第11节的一个注释中回忆以前撰写的逻辑研究(1900-1901)时写道: 当时我尚未敢采用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令人厌恶的表述: 本体论, 我将这项研究称为一门对象本身的先天理论的一部分, A.V.迈农后来把它压缩为一个词对象论。对此, 我认为, 与已经改变了的时代状况相适应, 重新使用本体论这个旧概念更为正确些。( 13) 塞尔接受了传统哲学对本体论的使命的规定, 即把它理解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 但她又从先验现象学的视角出发, 把存在理解为经现象
23、学还原后留下的先验意识, 并进而把对蕴含在先验现象中的意识活动和经过这种活动被构造出来的意识对象的考察命名为形式本体论(die formale Ontologie)和质料本体论(die materiale Ontologie)。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晚年胡塞尔有时候也把先验现象学直接称之为本体论。 作为胡塞尔的学生,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把对存在的意义(dre Sinn von Sein)的追问理解为哲学, 特别是本体论的根本任务。她认为, 传统本体论的一个重大的失误是忽略了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s)之间的差异, 而唯有从特殊的存在者, 即作为人之存在的此在(Dasei
24、n)的生存(Existenz)结构出发, 才能真正地走上追问存在的意义的道路。基于这样的思考, 她把自己的本体论称作为基础本体论(Fundamentaleontologie)。她还进一步强调: 无论什么东西成为本体论的课题, 现象学总是通达这种东西的方式, 总是以指示方式来规定这种东西的方式。本体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 14) 这充分表明海德格尔十分重视现象学面向事物本身和显现的观点的重要性,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她把哲学理解为普遍的现象学本体论(universale phaenomenologische Ontologie) ( 15) ) 。在萨特看来, 现象是自身显露的东西,
25、而存在则以某种方式经过所有的事物而表现出来, 因此必定有一种存在的现象, 存在将以某种直接爆发的方式, 即无聊、 恶心等方式向我们显示出来, 而且本体论将把这种存在的现象描述成无中介的、 自身的显露。( 16) 萨特的许多文学作品及在这些作品中对存在心理的描述都贯穿着现象学本体论的思想。 第二种趋向表现为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自然本体论。正如施太格缪勒所说的: 对哈特曼的本体论, 只能从它是古代、 中世纪形而上学的现代批判哲学的中介者这个作用方面去理解。( 17) 也就是说, 哈特曼的本体论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又融入了康德以来的批判哲学的眼光, 这使她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一方面, 她超出了新康
26、德主义和新实证主义的单纯认识论的视野, 另一方面, 也超出了现象学的主观主义的视野, 她力图使哲学和存在问题返回到日常生活赖以为基础的自然存在上去, 从而实现了本体论研究中的重要的转折。在这个意义上, 她的本体论本质上是一种自然本体论(eine Naturontologie), 她在自然界中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存在级次, 并深入地探索了这些级次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正如卢卡奇所评价的: 比较有趣的和重要的是, 她在建立一种自然本体论上所作的严肃的尝试。( 18) 哈特曼的自然本体论曾对卢卡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种趋向表现为以维特根斯坦、 卡尔纳普和奎恩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家对本体论问题的新的思索。
27、维特根斯坦并没有使用过本体论这样的术语, 但许多研究者认为, 她早期的逻辑哲学论(1921)就蕴含着一种本体论的基础。众所周知, 这部著作是由七个命题构成的, 按照施太格缪勒的说法, 开始的两个命题是讲她的哲学的本体论基础的(世界、 事态、 事实); 第三个命题是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过渡(世界与关于世界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19) 这种本体论实际上是以原子事实为基础的本体论。与维特根斯坦不同, 卡尔纳普在1950年发表的经验主义、 语义学和存在论一文, 直接发表了自己对存在问题和本体论的看法。她认为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问题: 一是对象在语言构架内部的存在问题, 可简称为内部问题; 二是对象的
28、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问题, 可称为外部问题。卡尔纳普指出: 我们必须把外部问题、 即关于新对象整个系统的存在或实在性的哲学问题与内部问题清楚地区别开来。许多哲学家把这类问题看作必须在引入新的语言形式以前提出和解答的一个本体论问题。她们相信, 仅当本体论的洞察力给实在性问题提供肯定的回答、 并能够为新语言形式的引入作辩护时, 它才是合理的。与这种观点相反, 我们的主张是: 新的说话方式的引入不需要任何理论上的辩护, 因为它并不蕴含任何实在论的断定。( 20) 众所周知, 卡尔纳普对整个形而上学的传统都采取拒斥的态度, 因而她不承认本体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她既然主张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要有宽容
29、的态度, 这就为一种语言约定意义上的本体论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在奎恩看来, 任何一个陈述都蕴含着本体论的承诺(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s)。如有些狗是白的这一陈述, 能够改写为: 至少存在着一些对象X, X是狗, 而且是白的。在这里, 是狗和是白的均为谓词, 它们和存在量词有些一起指示出一个明确的值域, 约束变项X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取值, 而所取之值也就是这个陈述所约定的存在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奎恩强调: 存在就是作为一个变项的值。( 21) 奎恩进一步指出: 在本体论方面, 我们注意约束变项不是为了知道什么东西存在, 而是为了知道我们的或别人的某个陈述或学说说什
30、么东西存在; 这几乎完全是同语言有关的问题。而关于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则是另一个问题。( 22) 也就是说, 奎恩把本体论仅仅理解为语言使用中的一种约定论。这一看法深刻地反映出20世纪哲学演化中的语言学转折。 第四种趋向表现为以卢卡奇、 古尔德为代表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在晚年出版的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中, 把存在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无机自然, 二是有机自然, 三是社会。无机自然和有机自然合称为自然存在, 以自然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则是自然存在本体论; 而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则是社会存在本体论(Ontologie des Gesellschaftlichen Seins); 社会存在本体论
31、以自然存在本体论为基础。在卢卡奇看来, 马克思哲学也就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其根本的特征是实践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所作的批判乃是一种本体论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出发点是: 社会存在作为人类对其周围环境的积极适应, 主要地和无法扬弃地以实践为基础。( 23) 由于卢卡奇把本体论研究的视野贯穿到马克思哲学研究中, 从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一书中, 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社会本体论(the social ontology), 并从这一理解出发, 对社会、 劳动、 时间、 因果关系、 自由、 正义等概念的含义作出了新的阐述。 第五种趋向表现为中
32、国哲学家金岳霖、 熊十力对本体论问题的新思索。西方经过追问存在而探索的东西, 在中国称之为道或本体。在这个意义上能够说, 道论、 元学或本体论, 也就是本体论。金岳霖先生在论道(1940)中区分了知识论和元学, 强调: 知识论的裁判者是理智, 而元学的裁判者是整个的人。( 24) 在她看来, 在近代科学高度发展、 科学主义严重泛滥的情况下, 研究元学, 探索人类生存的底蕴, 弘扬人文精神, 具有重要的意义。熊十力先生在新唯识论(1932年出版文言本, 1944年出版语体文本)中批判了那种只肯定知识论、 否定本体论的观点, 提出: 这种主张, 可谓脱离了哲学的立场。因为哲学因此站脚得住者, 只以
33、本体论是科学所夺不去的。( 25) 在她看来, 本体不可用理智(即概念、 判断和推理)去求, 只能证会或体认(即当下直悟), 这里体现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影响。 从上可知, 20世纪初以来本体论的复兴虽然呈现出迥然各异的态势, 但其共同点则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文精神的呼唤。 三、 本体论问题探索的焦点和前景 存在和本体论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一种时尚后, 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 首先, 在Ontologie这个词的中文译法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存在论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译法。它的优点是直接言明了Ontologie所要研究的对象, 但在使用中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当存在的概念与存在论的概
34、念混合在一起时是如此。如黑格尔小逻辑的第一篇篇名是Die Lehre vom Sein, 中译为存在论, 但这里的存在论的含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 与Ontologie意义上的存在论并不相同; 又如, 卢卡奇晚年的的著作Zur Ontologie des Gesellschaftlichen Seins, 人们一般译为社会存在本体论, 但如果把德文书名中的Ontologie译为存在论, 这本书的书名岂不成了社会存在存在论了? 有的学者主张把Ontologie译为是论。一般认为, 是论的优点是能够说明本体论在逻辑上的起源, 也就是说, 研究是的问题乃是研究本体论的、 绕不过去的进路, 但深入到问题
35、中去的好的进路并不等于问题本身, 何况是这个字在一般的使用中总是与表语联系在一起, 因此用来指谓与表语相分离的存在问题是不可能的, 用是论来取代本体论也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比如, 人们能够把I am a student这个句子中的am译为是, 但却不能把笛卡尔的名言-I think, therefore I am中的 am 译为是, 否则, 这句名言就成了我思故我是, 因此这里的 am 必须译为存在或在, 从而把这个句子译为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说, 当 I am 这个句子中没有相应的表语出现的时候, 只能译为我存在或我在。 众所周知, 港台的学者倾向于把 Ontologie 译为存有论, 但这
36、种译法也会引起误解, 因为在存有论的译法中, 既有存在(Sein)的含义在内, 又有占有(Haben)的含义在内, 而 Haben 和 Sein 这两个词在德语中的含义是有重大区别的。比如德国学者弗洛姆的一部著作的名称是Haben oder Sein, 人们把它译为占有还是存在。事实上, 这本书是专门探讨占有与存在之间的差异的。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说, 存有论这种译法反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也有的学者主张把 Ontologie 译为万有论, 这种译法所造成的困难是: 一方面, 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过的那样, 有的含义是比较复杂的, 在德语 es gibt 的句型中, 有与存在的含义相
37、近, 但在使用 haben 这个词的句型中, 有与存在之间的含义出现了实质性的差异; 另一方面, 在一般的情况下, 万有指的是一切存在者, 而 Ontologie 则是研究存在问题的, 因此, 万有论的译法容易把存在与一切存在者混淆起来。 至于本体论的译法, 其优点是肯定存在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但其缺点是容易给人留下还原论或本根论的印象。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当前我们依然倾向于以本体论来译 Ontologie。 其次, 有些学者对整个本体论的研究取置疑的态度。比如, 阿多诺从否定的辩证法的角度, 特别是概念和对象的非同一性出发, 对现象学本体论,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提出了尖锐的批
38、评, 并指出: 本体论的批判既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 也不打算建立一种虚无的本体论(Nichtontologischen)。( 26) 长期以来, 国内理论界也一直用世界观的概念取代本体论, 甚至认为本体论只是传统哲学使用的概念, 应予否认。但事实上, 按照奎恩的本体论承诺的思想, 本体论是无法抹去的, 只要我们一用语言进行陈述, 就会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承诺。 再次, 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受到了新的质询。新实在主义者认为, 我们所谈论的一切都无法离开语言、 思维和意识, 因此, 一切关系都能够还原为认识关系, 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基础。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注重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观念在新的历史
39、条件下的表现。海德格尔主义者则认为, 任何认识都是在存在的基础上展开的, 认识不过是此在在世的样式。换言之, 本体论是基础性的, 而认识论只能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加以探讨。这一看法事实上延续了叔本华以来的思维传统。双方的共识只是下面这一点, 即认识论和本体论实际上是不能割裂开来进行讨论的。 近年来, 在存在和本体论问题的探索中出现的新趋向是: 一方面, 对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评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的兴趣。甚至晚年海德格尔自己也对早年提出的基础本体论取否定的态度。她在形而上学是什么?导言(1949)中写道: 这个名称马上就表明自己是糟糕的, 就像任何此种情形中的名称一样。从形而上学角度来看, 这个名
40、称固然道出了某些正确的东西; 但它恰恰因此而令人误入歧途; 因为, 重要的事情是要赢获从形而上学过渡到对存在之真理的思想的通道。( 27) 因此晚年海德格尔热衷于谈论哲学的终结和真正的思的开始。为什么海德格尔的思想会发生这一重要的转变呢?如何评价她的基础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呢?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思考。另一方面, 在卢卡奇的激发下, 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探讨马克思哲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人们普遍地认为,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社会学理论, 而是本体论: 马克思在哲学领域里完成的划时代的革命不是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革命, 而首先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2.根据以上网络讨论的内容, 自拟题
41、目, 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论文。我们知道, 西方语言属于拼音文字, 汉语属于象形文字, 试从这角度, 分析一下”是论”、 ”在论”和”道论”的区别, 以及这三种本休论对于科学、 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答: ”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 也是本体论最重要、 最核心的内容, ”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 逻辑必然性就成了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 以求实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概念论哲学中, 科学真理就是由逻辑组织起来的关于事实的知识, 它靠的是概念及其体系。以”是论”为根基的西方概念论哲学固然因其和科学的密切关系而被人称许, 但进入
42、21世纪中期以来, 由于出现了科技异化所造成的战争威胁、 能源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全球问题, 人们开始认识到, 这种概念论哲学也有它的弊端。”在论”同样是本体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在的角度来理解being, 也就是返回事物本身, 也就是不再以是者还是非是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标准, 而认为在者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在者之在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精神性的或价值性的作用。正是有此在这种特殊形式的存在, 我们才能超越是者所构筑的逻辑经验世界, 而突入到非逻辑非经验的世界, 也就是回归到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它的作用: 一是重新理清存在的地基, 一在者超越是者, 这对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经验性知识
43、体系具有间接的范导作用; 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事实, 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 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 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道论”超越了有无对立的无就是道, 对一切既不执着与无也不执着于有, 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老子的道有两种含义: 一是从宇宙论和本题论的角度看, 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者。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来说, 道是世界万物终极本质或者自然规律。它的意义: 拒绝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 因而认为世间的存在, 因而认为世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 这样一种生态哲学是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 它主张有生于无, 即存在本身具有某种缝隙或者分存在的特
44、性, 因而养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 三、 它主张一切皆变, 贯穿了辩证法思想。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
45、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
46、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