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35.50KB ,
资源ID:482208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22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引论知识要点.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哲学引论知识要点.doc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哲学引论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哲学总论第一节 哲学的概念哲学一词,  源自英文”Philosophy”; 而”Philosophy” 一词,  则又源自希腊文”Philosophia”。 在希腊文中,  Philosophia 乃一组合词,  其前缀Philia 原意为爱,  后缀Sophia则为智。由是观之,  哲学一词之原意,  应为爱智,  或曰智慧之学。一、 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双重特性。从一个方面看, 哲学起始于人类好奇的本性; 从另一个方面看

2、, 哲学又表现为人类爱智的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谈到哲学的这一特性时, 曾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的不同动机为例, 生动揭示了哲学活动与人类其它活动之间所具有的这一本质区别。2哲学的历史起源。哲学的产生乃是宗教和艺术直接作用的结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正是在原始的宗教和艺术中,  人类经过音乐、  绘画、 雕塑以及各式各样的庆典和祭祀活动等,  集中表示了她们力图解决生命、 生存和死亡中的各种问题的强烈意愿,  并尝试经过这些方式理解她们所处的环境,  并进而揭示隐藏在这些表面环境后面的那些不易觉察的、 制约着她们

3、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东西。3哲学的最终形成。由于哲学是一种较之宗教和艺术更为理性化和系统化的追寻和探讨存在问题的思想形式和文化形式,  这也就意味着,  一旦哲学在它的母体中孕育成熟, 它之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文化形式的诞生, 就是顺理成章、 自然而然的事情。二、 哲学与科学1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 哲学与科学分享权利。这是指, 一方面, 哲学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得不把对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权利让渡给科学; 另一方面,  哲学虽然必须与科学分享权利, 但它对这种权利的让渡远不是自觉自愿的。2哲学的两难处境:

4、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 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这是指, 在大多数情况下,  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而且只要一有可能,  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把科学重新纳入哲学的范围。一旦哲学家的这种企图由于科学家的抵制,  或哲学基于自身的局限而对它欲涉足的领域表现出无奈的时候,  总是有那样一些哲学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要么把哲学降低到只是为科学作方法论的辩护,  以科学的语言代替哲学的语言的地步; 要么拒绝一切对哲学的批评和非议,  把这种批评和非议看作是对哲学的一种不能容忍的恶意诽谤和攻击。3哲学与科学和其它人类精神文化形式分

5、享对真理和日常生活的解释权利。三、 哲学的演变1希腊哲学的特征: 自然哲学。最初,  当古希腊哲学从原始的宗教和艺术中间分化出来,  对自然和宇宙本质探索的兴趣支配着绝大多数古代哲学家的研究热情的时候,  哲学被赋予了纯理论的、 形而上学的特征。自然哲学是这一时期哲学的基本特色。2晚期希腊和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的特征: 伦理学或道德学说。到了希腊后期及至欧洲中世纪早期, 哲学家们的理论兴趣和研究热情为之一变,  道德的、 实践的生活要求开始上升而成为哲学研究的主流。斯多葛学派、 伊壁鸠鲁以及怀疑主义哲学家从各自的角度多方论证了,  对生活中美好事

6、物的正确欣赏是人生的目的,  哲学的研究应服从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的目标和要求。与此相应的,  哲学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3中世纪哲学的特征: 宗教哲学或曰经院哲学。这一时期, 哲学家在其理论中多方论证、 阐述和发展的哲学观点, 就是教士和神学家在基督教的殿堂里不遗余力地提倡和身体力行的神学主张。4近代哲学的特征: 认识论。近代哲学由神向人的复归, 并重新寻求从科学的结论中获得解释世界的理论方式,  是经过哲学认识论上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两极对立,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它们之间关系的更高意义上的统一而实现的。5现代哲学的特征: 科学主义

7、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第二节 哲学的问题 哲学既能够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 将之划分为认识论、 形而上学、 伦理学、 美学等不同学科; 也能够按照研究性质的不同, 将之划分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大部分。同时, 还能够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待哲学研究活动的特点。一认识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 它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 本质、 界限、 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有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1认识论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人类认识性质的探讨。早在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就在她的著名的理念论中提出并讨论了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本质的问题。德谟克里特、 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意见范畴的探讨与研究, 也对后来的哲学

8、, 特别是认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2 认识论的奠立: 洛克被称为”认识论之父”; 康德则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作为哲学的一个基础部门的, 而且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的认识论的奠立, 严格说来, 则是近代的事。在近代哲学家中, 洛克以其著名的”人类理解论”,  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经验主义的基础。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并在哲学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哲学家,  则非康德莫属。康德在她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纯粹理性批判”中, 经过对现象与物自体的划分,  透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方式的不可能性,

9、 从而为认识论登堂入室成为哲学研究的重镇和主流开辟了道路。3 当代认识论: 一门关于知识和思想分析的专门学问。对于把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界定为逻辑和语言分析的语言哲学家和分析哲学家来说, 哲学直接就是认识论; 即便对那些不赞成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思想基础和哲学立场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家来说, 当着她们坚持认为形而上学依然是一切科学之因此可能的思想基础和研究前提的时候, 也小心谨慎地避免重蹈传统哲学脱离认识论来对世界作本体论论证的覆辙, 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带有认识论和思想分析的特点。二、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一词出自”易”之”系辞”: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取之以对应

10、并转译英文”Metaphysics”。 英文中之”Metaphysics”由两部分组成: 其后缀”Physics”原意为物理学; 其前缀”Meta”则为在上、 在先之意。由是观之,  形而上学的原意应是在物理学之上、 之先的意思。1形而上学的含义。广义的用法: 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  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 狭义的用法: 只有与非感性的、 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陈述才属于形而上学。2形而上学的特性: 终极性和体验性。所谓终极性是指: 形而上学总是在追寻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即为什么我会在这里? 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在

11、所有这一切的后面存在着的究竟是什么? 所谓体验性是指: 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 如偶然性问题、 有限性问题、 完美性问题、 痛苦问题, 以及超越性问题等,  都是体验性的, 是与人的存在相伴相随, 而且反过来深刻制约和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存在问题。3形而上学的领域: 宇宙论与伦理学。所谓宇宙论, 是研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宇宙的起源、 本质和结构问题的哲学理论。所谓伦理学, 则是研究人的行为、 活动和相互关系中的价值决定问题的哲学理论。4 形而上学问题与非形而上学问题的区别。( 1) 它不关心具体的、 特殊的存在, 而只关心整体的、 总体的存在; ( 2) 它不关心多样性

12、、 可分性的整体或总体存在( 可数) , 而只关心统一的、 不可分的整体或总体存在( 不可数) ; ( 3) 它不关心显现了的存在, 而只关心终极的存在; ( 4) 它不寻求存在的当下意义, 而只寻求存在的原始直观。三、 伦理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对道德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 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 即一定道德活动、 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1伦理学的历史。苏格拉底: 其哲学涉及了真理、 正义、 善和美的构成问题。柏拉图: 她在自己的著作”理想国”中, 进一步探讨了有关人的行为、 活动的价值判定问题,  并把所谓”至善”作为最高的理念, 也即人类的最高的知识。

13、柏拉图的学生色诺勒斯( Xenocrats) 曾把柏拉图有关人的行为活动之意志决定的论述直接称为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她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严谨细密、 堪称典范的伦理学体系。在近代哲学家中,  洛克、 休谟、 边沁、 穆勒等人沿着经验主义的方向建构了立足于实际效果判定行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 而康德则沿着直觉主义的方向, 从理性主义的前提演绎出一套用以评判行为善恶和道德合理性的标准的义务论伦理学。2伦理学的问题。( 1) 道德的内容与目的。伦理学上之所谓道德目的,  非为表现在具体道德行为中的特定的目的,  而是指一切道德行为和道德过程引以为据, 必须服从的具有普

14、遍必然性的、 最高的道德目的, 也即道德上的至善。伦理学中的其它问题, 一般而言, 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而且据此加以论证的。( 2) 道德的行为与决定。道德乃是个体的行为,  而个体行为始终要受到社会规范、 道德戒律的约束。对个体道德起着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社会的规范、 道德的戒律又是基于怎样的理由形成或建立的? 利己主义与利她主义、 功利主义和直觉主义各以怎样的道德决定原则为基础? 个人与社会究竟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问题,  是道德领域中最具有实践性的一个方面,  因而是伦理学研究关注的另一个热点。( 3) 道德的尺度与标准。结果论以

15、个人的决定、 行为和道德规则的结果为标准; 非结果论以个体以外的因素,  如超越的神意或绝正确理性为标准。3当代伦理学的特点。受作为主流的语言哲学的影响, 当代伦理学越来越把伦理学主要地看作是一门理论哲学而不是实践哲学。四、 其它 1其它哲学问题。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的问题以外,  哲学的视野所及,  还包括了美学、 宗教哲学和其它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2何谓哲学问题。哲学是思想探索的学问,  举凡与人的存在和知识有关的问题, 原则上都能够纳入哲学研究的范畴。只是,  当哲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 它不是从它们各自的领域, 而是从哲学的角度对

16、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做最一般的研究。同时, 在一定的哲学体系中, 究竟以那些问题作为论证的对象和重点, 也取决于哲学家对此的不同理解。3哲学与方法论。作为一定哲学研究内容的问题, 除了能够从理论的一般性质出发加以探讨以外, 还能够从方法论的层面对之进行分析。( 1) 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 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面, 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 2) 哲学是一种关于辩明性的研究, 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3) 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  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第三节 哲学与语词哲学作为知识和思想分析

17、的专门学问, 其间充满了辩驳与论证。为了达到澄清思想、 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语词的理解与应用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 词与物 1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示的是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所特有的一种交往工具, 即语词。语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物, 是人之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词与物的关系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语词与自然符号之不同, 以及语词如何获得表示对象之意义。实际上, 某词之具某义, 最初仅为有别于它词所表之义而约定。但只要某词之义不与它词相混淆, 则尽可引申新义而加以变化, 或扩大或缩小, 最终形成一语词之系统。这样, 借助语词之系统的区别和作用, 人们就能随心所

18、欲地把握或描述那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事物或现象。 3 一般见以描述无限事物的有限语词系统, 又是如何适应流动变化着的事物或现象而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一般性或稳定性的呢? 实际上, 任何语词都是记录事物存在某一瞬间状态的特定符号系统, 因此, 一旦离开了其所依存的事物本身的状态或属性, 则它的意义自然也就随之失去。 二、 定义与存在 1定义的复杂性。主要不在于任何对事物的表示都不能离开有关的定义, 而在于许多定义的界定往往超出了特定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2定义的实质。一个词的定义就是告诉人们, 某一事物必须具有怎样的特性( 性质、 特点与功能) 。这样, 人们就能够在定义指明的事物特性的范围内正确

19、地来使用该语词。3定义与存在的复杂关系。任何定义都是用来表示存在的, 但定义与存在究竟具有一种怎样的关系却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的问题。因为, 当着人们使用一个定义的时候, 她们有时并不知道该定义所描述的事物是否实际存在。 4定义的范围和限度。定义与存在不相符合, 定义不能明确地指示存在, 主要表现为定义范围的过宽或过窄的问题。 三、 定义与语词 1语词的意义。当着人们定义一个词的时候, 她们实际是在向她人指明这个词的意义。可是, 词的意义并非来自词自身, 而是来自人, 即来自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规定。2实质主义的定义。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及至近代的约翰穆勒等人, 其逻辑学和知识论方面的基本立

20、场, 皆是重视或强调定义的本质的或实质的方面, 她们代表了西方思想史上盛极一时的实质主义逻辑传统。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中, 有关定义之实质方面的要求, 集中体现为她强调语词必须反映事物之本质的属性。3形式主义的定义。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看, 任何定义过程都不过是一种语言行为, 是以一种语词界定另一种语词的过程。语词本身并无先验的意义, 而只有约定的意义。形式主义定义理论的出现和扩展反衬了实质主义定义理论的日渐式微, 由此而在传统的语词与世界关系的定义方式之外开辟出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方式。四、 定义与真理 1规定词的新义。语词的规定本身无所谓真或假, 它只是一种建议性质的东西。一个建议就是关

21、于一个词将被用于某种场合或某种情况的说明。从这个角度来看, 任何语词的规定都表示着规定者对该语词的使用的建议或内心打算的陈述。 2指示词的用法。虽然人们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调整、 补充、 甚至规定词的意义, 但总的说来, 大多数正在使用中的语词的定义是向她人指明这些词的用法。 第四节 哲学的价值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 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 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  可视之为哲学的三个基本功能,  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最重要的三个证明。一、 哲学的理论特性1哲学不是什么。如果说, 科学的具体性恰恰在于, 它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有限的、 它所达到

22、的任何程度都是相正确; 那么, 对那些未知领域和事物的探索与追寻, 则开辟出一个与科学全然不同的抽象性研究的境界或领域, 这就是包括宗教、 艺术和哲学在内的领域。2哲学关注什么。与宗教、 艺术抽象活动不同, 哲学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动。哲学活动所关注的首要目标, 是那些在哲学范围以外的、 对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起着更为基本的支配作用的人类活动; 哲学活动关注的另一个目标, 是那些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 在深层上影响或支配着人类思想和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和特定概念。3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 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

23、,  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  又有科学意义上的; 其次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 连续的,  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  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二、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1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在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 都有一些为人所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在一般的情况下, 一个从事专门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对此并无必要进行追问, 但当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说明和解释成为关系到另外一种新的技术, 甚至新的科学规范能否产生, 能否形成的不能回避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 这种追问就变得必要了。而这种追问, 这种穷根究底的思考方式正是哲学的主要的、 基本的特性。2阐明科学的基本

24、性质。哲学不但在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而且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 甚至科学的基本性质最终也有赖于哲学方面的阐明。比如, 对经典物理学和宇宙论基本原理和前提的绝对真理性的最初质疑, 归根到底能够追溯到康德有关先天性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的学说。3捍卫科学的独立性,  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捍卫科学的独立性不但是科学本身能够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是保证哲学本身获得正常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学科前提。这是因为, 哲学作为一种探讨宇宙和事物根本原理的学问, 其所包含的原则或原理, 从根本上说, 只有在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才能得到揭示和阐明。离开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有关宇

25、宙和事物的原则或原理不过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论证。反过来, 科学固然以对具体的、 有限的事物的复杂性的认识为特征, 但这种认识的本质依然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由特殊转化为普遍, 否则就无法形成关于经验事物的一般定理或原则。三、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 1对日常意识的反思。没有任何东西, 从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 到一个人的强烈信念, 甚至一个人内心珍视的感情或意见, 能有免于提问的特权。这包括两个方面: ( 1) 对传统的反思。传统当然是有价值的, 因为它是以往文化和实践的记录, 人不可能割断跟自己的过去的联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所谓传统, 字面上就包含了可能是过时的或虚假的意思, 听任未经分析和检

26、验的传统支配我们的生活有时是危险的。( 2) 对常识的反思。所谓常识, 无非是人所共知的意思。但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所共知的东西往往夹杂着大量的愚见或偏见。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或它们产生的结果的角度来看它们的话, 这些常识为人的选择和活动提供的信念前提往往是虚幻的或极不可靠的。 2对学科前提的批判。如果说对日常意识的反思是哲学对思想文化作用的直接表现的话, 那么, 哲学对一定学科前提的批判就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深层作用的表现。这同样包括两个方面: ( 1) 对具体学科理论前提的批判。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哲学。这些哲学发生作用的方式, 既包括对本学科的概念或模式的理论阐释, 也包括对本学科的目的、

27、方法、 形式、 程序甚至具体的论据等等的批判性讨论。( 2) 对哲学本身理论前提的批判。这是说, 既然哲学能够被用来阐释任何概念或分析任何活动, 以此类推, 哲学的学科前提当然同时也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与对具体学科前提进行的批判相比较, 对哲学的学科前提的批判无疑更为深刻, 更为根本。3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哲学对自由意识的促进作用, 是经过对思想文化深层结构的有力揭示和思想模式的不断转换而表现出来的。事实上, 任何社会政治变革都是从旧制度不堪应付新的政治问题开始的, 而新政治变革的先声往往来自具有批判性和自由意识的那些社会中坚分子。从这个角度看, 一切社会、 国家之革新变动, 一切潮流、 时势之更替推移, 无不能归结为哲学发展之结果或哲学观念作用之使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