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1.54KB ,
资源ID:4817336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17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

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chncal cde fo enaion TV systemG 5020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4年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号K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B 2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94年月1日起施行。5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

2、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94年3月1日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K51。1射频同同轴缆。K5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A2系统的工程设计B12。一 般 规 定.1。1使用频道的

3、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K52。1。1。1宜预留1个频道。K52。1。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2。1。2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2。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B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2。

4、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2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52.1。5.3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5。2。.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0。B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K52。2。1。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不需传输干

5、线,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络(图2。211)。MAPImage.B,1,,173-152.2.1。2独立前端系统模式是典型的电缆传输分配系统,由前端、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网组成(图2.2.1-2)。52.。1。3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规模较大,除具有本地前端外,还应在各分散的覆盖地域中心处设置中心前端;本地前端至各中心前端可用干线或超干线相连接,各中心前端再通过干线连至支线和用户分配网络(图2。2。-3)。52。1。4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其本地前端距信号源太远,应在信号源附近设置远地前端,经超干线将收到的信号送至本地前端图(2.。-)MA=ImageMB,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

6、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2.2.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TBTa1-17。BMB,1,1,1741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K2。2。3。无干线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1的规定.AB=ab11。BMB,1,1,1742K2.2.3 独立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根据干线的衰耗值A(B),按表2。-2的规定选取。2。具有中心前端和远地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2.33的规定。TAB=Tab11-7.BMB,,1,1-4-4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

7、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41)K10K5(2.4-2)K0FM=m1117。BMB,,1,1-4-335(2。3)K1-分配给某一部分载噪比的分贝数;K9ML=l1117。MB,1,1,7-55-分配给该部分载噪比的系数;6M=ml17。BM,1,1,175-1-分配给某一部分交扰调制比的分贝数;K9FML=Fm117。BB,1,1,-6-分配给该部分交扰调比指标的系数;K6FML=Fml11-17。BMB,,1,172-分配给某部分二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K9FML=Fml11-17。BMB,1,1,17-57-分配给该部分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KFML=Fml-MB,,1,75-3

8、-分配给该部分三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2。2.5系统输出口电平设计值宜符合下列要求:K52。2。非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05dBV。K522。5。采用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644dV。注:在强场强区的较高楼层可提高电平,以避免同频干扰.2。2。6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的电平差的设计值不应大于表22。的规定.2。3天线在竖杆(架)上调整时,应能转动和上下移动,其固定部位应方便、牢靠。K52。3。天线、竖杆(架)、拉线与支撑、附件应组装方便,固定可靠。.。5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阻抗匹配器、天线避雷器、高频连接器和放大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措施23。接收天线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K52.。6.1采用拉线竖杆

9、(架)的安装方式时,拉线不得位于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上K2.6。竖杆(架)和抛物面天线的安装应按生产厂提供的资料和要求设计。2。3。.3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架)上。天线至前端的馈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得大于0m,并不得靠近前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K2.3。6.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的工作波长的/2,且不应小于。2。3。6。5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的间距不应小于其工作波长。B42.前端B4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ml11-17。BB,1,1761K35(2。1)式中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V);K2-

10、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ML=m11-7。MB,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2。2前端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35(2。4。22)式中FMLFml11-7.MB,1,17-6-15宽带放大器每个频道输出电平设计值(dV);KFML=Fml111。BMB,1,17-61宽带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KM=Fml11.BB,1,17625系统传输的频道数目;K4FML=m1.BM,1,717-分配给前端的交扰调制比(dBV);.3具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采用视频设备的信噪比不应小于5dB.2。4.4采用相邻频道传输的前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52.4。4。1应具有

11、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52。4。频率偏移在甚高频段不应大于2kH。2。4。4.3图像伴音功率比的调整范围应为20。52。5干线 传输。5.1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应按下式计算:K10FML=ml111。BM,1,1,176435(2。1)式中FML=Fml111。MB,1,1,17618-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dBV);FL=Fml117BMB,1,1,17-1-分配给干线部分的载噪比(dB);K5ML=Fml1117.MB,1,,176K(2.5。2)式中FMLFml11-7B,1,17-21-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出电平的最高值(dV);K3M=l1117.BM

12、B,1,1,6-2-干线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V);K4FML=Fm111.B,,1分配给干线部分的交扰调制比(d)。5。干线放大器在常温下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2。5.3。1设有自动电平调节(AC)的干线系统:MLml1B,1,1,76K5(。5。3)1FML=Fml1117。BMB,1,,6-K3(。3)5253.未设自动电平调节(AL)的干线系统:FML=Fml1117。BB,1,1,1(2.5。3)式中FMLm1117BB,164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设计值(BV);KFML=Fm1-17.MB,1,,17-3-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设计值(dB);25。

13、4干线传输部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K52。5.4.当干线衰耗不大于8d时,可采用斜率均衡和手动增益调整的放大器。K525。4。2当干线衰耗大于88dB小于20时,必须采用自动增益调节(AGC)干线放大器.K52。5。4.3当干线衰耗超过220时,必须采用自动电平调节干线放大器K52。5。4.当传输干线中需要提供分配点时,宜采用桥接放大器或定向耦合器.B62.分 配 网 络2。6。分给分配网络部分的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指标,宜在分配网络部分的桥接放大器和各延长放大器上均等分配。2。2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K5FML=Fm117.BMB,1,7-1K3(。6。2)式中

14、FLl1-7.M,1,14-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设计值(dB);KFL=ml1-。BMB,1,1,1775桥接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KFMml111.BMB,1,1,17-分配给桥接放大器的交扰调制比(d)。2。3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K5FML=ml117。BB,,1,17-2K3(。6。3)式中 FML=Fml117.MB,1,7-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设计值(B);5ML=Fml1。B,1,,78延长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B);K5;播出节目每增加套,机房面积宜增加0mFMml1-7。MB,1,53-1。.7。2具有自制节目功能的有线电视台,可设置演播

15、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演播室的工艺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27。2.2室内噪声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附录A噪声评价曲线的规定,并应小于NR25。K52。7。2。混响时间为。35080s;K52。7.4室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夏季不低于1K2。7。.5演播室演区照度不低于001;色温为3200。B8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8。1系统中所用部件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室外使用的部分件还应有良好的防潮、防雨和防霉措施。在有盐雾、硫化物等污染区使用的部件,尚应具有抗腐蚀能力。2。8。2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K52。8.2。1部件及其附件的

16、安装应牢固、安全并便于测试、检修和更换.52。8.2.2应避免将部件安装在厨房、厕所、浴室、锅炉房等高温、潮湿或易受损伤的场所。K52。8。2。3在室内安装系统输出口用户面板,其下沿距离地(楼)面的高度应为0.或.5m.2.8。3前端设备应组装在结构坚固、防尘、散热良好的标准箱、柜或立架中。部件和设备在立架中应便于组装、更换。立架中应留有少少于两频道部件的空余位置。K固定的立柜、立架背面与侧面离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m。2.4前端机房和演播控制室宜设置控制台。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通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通道不应小于0。8。8。演播控制室、前端

17、机房内的电缆敷设宜采用地槽。对改建工程或不宜设置地槽的机房,也可采用电缆槽或电缆架,并置于机架上方。采用电缆架敷设时,应按分出线顺序排列线位,并绘出电缆排列端面图。2。8。6电缆(光缆)线路路由设计,应使线路短直、安全、稳定、可靠、便于维修、检测,并应使线路避开易受损场所,减少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跨越。2。8.7室外线路敷设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K2。7。1当用户的位置和数量比较稳定,要求电缆线路安全隐蔽时,可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K。.。2当有可供利用的管道时,可采用管道电缆敷设方式,但不得与电力电缆共管孔敷设.52。7。3对下列情况可采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用户的位置和数量变动较大,并

18、需要扩充和调整;K5(3)有可供利用的架空通信、电力杆路。K52。8.。4当有建筑物可供利用时,前端输出干线、支线和入户线的沿线,宜采用墙壁电缆敷设方式。2.8.8电缆与其它架空明线线路共杆架设时,其两线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2。88的规定.TB=b1117。BB,1,17-18.电缆在室外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2。8。电缆在室内敷设,宜符合下列规定:52.8。1.在新建或有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内,可采用暗管敷设方式。对无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可采用线卡明敷方式。K5。8.1。2不得将电缆与电力线同线槽、同出线盒、同连接箱安装。52.8。10.3明敷的电缆与

19、明敷的电力线的间距不应小于.3m。2。8。分配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可安装在楼内的墙壁和吊顶上。当需要安装在室外时,应采取防雨措施,距地面不应小于2m。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9。1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有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措施。2.9。2接收天线的竖杆(架)上应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应能满足对天线设施的保护。当安装独立的避雷针时,避雷针与天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2.9。3独立避雷针和接收天线的竖杆均应有可靠的接地。当建筑物已有防雷接地系统时,避雷针和天线竖杆的接地应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共地连接,当建筑物无专门的防雷接地可利用时,应设置专门的接地装置,从接闪器至接地装置的引下线

20、宜采用两根,从不同的方位以最短的距离沿建筑物引下;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2。沿天线竖杆(架)引下的同轴电缆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或采用单屏蔽电缆穿金属管敷设。双屏蔽电缆的外层或金属管应与竖杆有良好的电气连接。2。9。5设置在天线附近的天线放大器,当采用单独的电源线馈电时,电源线应单独穿金属管敷设,并严禁架空明敷。2。9.6进入前端的天线馈线应加装避雷保护器2。.7市区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郊区旷野的架空电缆线路在分支杆、引上杆、终端杆、角深大于1m的角杆、安装干线放大器的电杆,以及直线线路每隔510根电杆处,均应将电缆外层屏蔽接地。2。9.室外线路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符

21、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2.。向系统设备及用户设备提供电源的室外电力线路,自室外引入建筑物时采取的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2.9。10电缆进入建筑物时,在靠近电缆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将电缆的外导电屏蔽层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K5。10。1架空电缆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增设避雷器,并应将电缆外导体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2。9。102进入建筑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应与接地装置相连。K52.910。3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与接地装置相连.。911系统内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道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22、当不相连时,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2。9。2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电缆沿墙着降至防雷保护区以内,并不得妨碍车辆的运行;其吊线应作接地处理。2.9。13当天线杆(架)的高度超过50m,且高于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或处于航线下面时,应设置高空障碍灯,并应在杆(架)或塔上涂颜色标志.2.。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MI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贩峙系统中有关安全要求的规定。B102。供电。10。1不设演播室的系统,前端机房宜采用50Hz、220V单相交流电源,交应有独立的供电回路.。0。2设置演播室的系统宜采用50Hz、30/2V电源,并应从总配电盘(箱、柜)引入独立的供电

23、回路.2。10。演播室灯光与技术设备的供电,应分别设置供电回路,并应采用相应的防干扰措施。2.。前端机房和演播室的设备供电电压波动超过+5-1%范围时,应设电源稳压装置。2.10。干线放大器的供电应采用芯线馈电的方式,电源插入器宜设置在桥接放大器处。当供给供电器的电力线路与电缆同杆架设时,供电线材应采用绝缘导线,并应架在电缆的上方,与电缆的距离应大。6m.A43系统的工程施工B13。1一般 规 定3。1。1系统的工程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并应遵守本章的规定。.2系统的工程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K3。1。2.1施工单位必须执有系统的工程施工执照。K3.1.2。2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批

24、准。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图纸并了解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3。1。2。5施工区域内应能保证施工用电。3.1.3系统的工程施工前,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K53.1.3.1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3。1.。2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横跨道路)的情况3。14。产品外观应无变形、破损和明显脱漆现象。5.1.。4有源部件均应通电检查。B23。2 接收天线3。2。1接收天线应按设计要求组装,并应平直、牢固。天线竖杆基座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结合收测和观看,确定天线的最优方位后,将天线固定。3.2。2 竖杆拉线地锚必须与建筑连接牢固,不得将拉线固定在屋面透气管、水管等构件上。安装时应使各

25、根拉线受力均匀.3.2。3 天线馈电端必须与阻抗匹配器、馈线、天线放大器连接牢固,并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B33。3前端机房3。3.1 前端设备与控制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K5.3.11 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设备机架与控制台定位.K53.。1。2 机架和控制台到位后,均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并从一端按顺序进行。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时,两机架间的缝隙不得大于3mm。机架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应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K53。3。1。3机架和控制台的安放应竖直平稳。K53。. 机架内机盘、部件和控制台的设备安装应牢固;固定用的

26、螺丝、垫片、弹簧垫片均应按要求装上不得遗漏.3.2 机房室内电缆的布放,应符合下列要求K53。3。2。1当采用地槽时,电缆由机架底部引入。布放地槽的电缆应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顺序放入槽内,顺直无扭绞,不得绑扎.电缆进出槽口时,拐弯处应民捆绑扎,并应符合最小曲半径要求。3.3.。 当采用架槽时,电缆在槽架内布放可不绑扎,并宜留有出线口。电缆应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空绑。K5。.2。 当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也应由机架上方引入.走道上布放的电缆,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上下走道间的电缆或电缆离开走道进入机架内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处开始,每隔1002mm空绑一次

27、3。3。4 当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应顺直无扭绞,不得使电缆盘结;在引入机架处应成捆绑扎.33 电缆的敷设在两端应留有余量,并标示明显永久性标记。3.3。4各种电缆插头的装设应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应做到接触良好、牢固、美观。3. 机房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K3.3。5.1 接地母线表面应完整,并应无明显锤痕以及残余焊剂渣;铜带母线应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K3。3.5。2 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和电缆走道中央,或固定在架槽的外铡.母线应平整,不歪斜、不弯曲.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连接应牢固端正K53。5。3铜带母线在电缆走道上应采用螺丝固定铜

28、绞线的母线在电缆走道上应绑扎在梯铁上。3。 电缆从房屋引入引出,在入口处要加装防水罩。电缆向上引时,应在入口处做成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缆沿墙上下引时,应设支撑物,将电缆固定(绑扎)在支撑物上;支撑物的间距可根据电缆的数量确定,但不得大于。3。7 在有光端机(发送机、接收机)的机房中,端机上的光缆应留0m余量,余缆应盘成圈妥善放置。B43.4干 线 架 设.41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先将电缆吊线用夹板固定在电缆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挡均应留出余兜。3。4.2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在已架

29、有电信、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线时,要防止吊线上弹。3。3 架设墙壁电缆应先在墙上装好墙担,把吊线放在墙担上收紧,用夹板固定,再用电缆挂钩将电缆卡挂在吊线上.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3。44 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必须使用具有铠装的能直埋的电缆,其埋深不得小于m。紧靠电缆处要用细土覆盖0cm,上压一层砖石保护.在寒冷的地区应埋在冻土层以下。4.5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时,应先清扫管孔,并在管孔内预设一根铁线,将电缆牵引网套绑扎在电缆头上,用铁线将电缆拉入到管道内。敷设较细的电缆可不用牵引网套,直接把铁线绑扎在敷设的电缆上。3.。6 当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引入地下时,在距地面不小于2。5的部

30、分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应埋入地下。30.5m。3。4。7 布放电缆时,应按各盘电缆的长度根据设计图纸各段的长度选配.电缆需要接续时应严格按电缆生产厂提出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接续。48 安装干线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要求:K。4。8.1 在架空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安装在距离电杆1m的地方,并固定在吊线上。K53.4。 在墙壁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固定在墙壁上.吊线有足够的承受力,也可固定在吊线上。K53。4. 在地下穿管或直埋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的安装,应保证放大器不得被水浸泡,可将放大器安装在地面以上。K53。4。8.4 干线放大器输入、输出的电缆,均应留有余量;连接处应有防水措施3。

31、光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3。.9.2核对光缆的长度,根据施工图上给出的实际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及其它障碍物处;架空光缆的接头与杆的距离不应大于1m。K3.4。.3 布放光缆时,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技术处理,并应采用具有自动控制牵引力性能的牵引机牵引;其牵引力施加于加强芯上,并不得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i,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布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3。.94 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安装光缆接头护套。3。410 架空光缆敷设时端头

32、应采用塑料胶带包扎,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宜小于8m,并将余缆盘成圈后挂在杆的高处.架空光缆可不留余兜,但中间不应绷紧。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用钢管穿管保护;引上杆后,架空的始端可留余兜(图3.4.10)。3。4。11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人孔牵孔;预先作好搓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12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布放不宜过紧,在桥身伸缩接口处应做3个“S”弯;每处宜余留。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光缆经过垂直走道时,应绑扎在支持物上。图3.4.10地下光缆引出时的保护MAP=Imge.BMB,1,,171

33、2153.5 支线和用户线3.。1 支线宜采用架空电缆或墙壁电缆,架设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规定。沿墙架设时,也可采用线卡卡挂在墙壁上,卡子间的距离不得超过0。8m,并不得以电缆本身的强度来支承电缆的重量和拉力。5。2 采用自承式同轴电缆(图3.5。21)作支线或用户线时,电缆的受力应在自承线上(图3。5。2-2);在电杆或墙担处将自承线与电缆连接的塑料部分切开一段距离,并在切开处的根部缠扎三层聚氯乙烯带,并应缩短自承线,用夹板夹住使电缆产生余兜。MAP=Imae。BMB,17131MA=Imge。MB,1,171343。5。4 用户线进入房屋内可穿管暗敷,也可用卡子明敷在室内墙壁上,或

34、布放在吊顶上,但均应做到牢固、安全、美观.3.5。5 在室内墙壁上安装的系统输出口用户盒,应做到牢固、美观、接线牢靠;接收机至用户盒的连接线应采用阻抗为5,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宜超过3m。6。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系统工程的防雷接地,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新建工程接地装置的埋设宜与土建施工同时进行,对隐蔽部分应在覆盖前及时会同有关单位随工检查验收。3.6.2接闪器应与天线竖杆(独立避雷针则应与接闪器支持杆)同在地面组装.接闪器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不应小于。5m;直径不应小于20m。接闪器与竖杆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的搭接长度宜为圆钢直径的10倍。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另加横截面小

35、于48mm的镀锌圆钢电焊跨接。.6.3 避雷引下线宜采用25mmmm扁钢或中直径为10m圆钢。引下线与天线竖杆应采用电焊连接,其焊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3倍或圆钢直径的1倍。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焊接牢固,所有焊接处均应涂防锈漆.3。6。4 干线放大器的外壳和供电器的外壳均应就近接地。3.。5架空电缆中供电器的市电输入端的相线和零线,对地均应接入适用于交流20V工作电压的压敏电阻.3。6。 重雷区架空引入线在建筑物外墙上终结后,应通过接地盒(图3。6.61)在户外将电缆的外屏蔽层接地。用户引入线户外连接经接地盒连至建筑物内分配器、分支器直至用户输出口(图3。6。-2)MAP=mage。BB,,1,1141MAPIage.B,1,1,17143。6.7在施工过程中,应测量所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无腐蚀性的长效降阻剂。B73。系统的调测.7。1 系统的工程各项设施安装完毕后,应对各部分的工作状态进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