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34KB ,
资源ID:480308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8030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诗经》中的思妇诗怨妇诗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浅谈《诗经》中的思妇诗怨妇诗毕业论文.doc

1、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 浅谈诗经中的思妇诗怨妇诗 英文题目 On the thinging women poem and jour poetry in the “Book of songs” 学生姓名: 何晓婷 学 号: 1030880204 专 业: 对外汉语 系 别: 中文与法学系 指导老师: 徐国华(教授) 二 零 一 四 年 六 月 十 号作 者 声 明本人以信誉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不包含他人成果及

2、为获得东华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设计(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毕业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东华理工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本人声明:该学位论文是本人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审阅过论文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保证题目、关键词、摘要部分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浅谈诗经中的思妇诗怨妇诗 何晓婷On the thinking woman poem and Jour poetry in theBoo

3、k of Songs HeXiaoting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摘 要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其中很大比例的诗作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思妇诗和怨妇诗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特性,它们在诗经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这两类诗,结合当时的现实背景,用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这些诗的相同和不同以及这些诗产生的原因。了解先秦人民思想和情感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后世闺怨诗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诗经; 思妇; 怨妇; 闺怨诗I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ABSTRACT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oldest p

4、oetry collection of China, whose works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cover a wide-ranging.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oems are based on the theme of love. Thinking of womans poetry and jour poetry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in some respects, and they have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book of songs. By re

5、ading these two types of poet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on one hand we analyze the sam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poetry,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analyze how these poetry gener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rough le

6、arn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pre-Qin peoples thought and emotion, a further explore of its impact on later boudoir resentment poem is done.Key words: Book of songs; thinking of womans poetry; jour poetry; woman boudoir resentment poemII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第一章 思妇诗的同与不同2第二章 思妇诗产生的原因6第三

7、章 怨妇诗的同与不同7第四章 怨妇诗产生的原因11第五章 对汉乐府闺怨题材的影响13总 结15参考文献16致 谢17III- 5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引言 引 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作品内容十分广泛,被称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恋歌爱情诗在诗经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在诗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些爱情诗的内容涉及到婚姻的诸多方面,有热恋的甜蜜,新婚的幸福,也有离别的相思以及被抛弃的怨愤。婚恋诗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而思妇诗和怨妇诗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的类别。这些诗作从不

8、同的角度反映了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时期妇女的真实命运。本文主要围绕思妇诗和怨妇诗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阐述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乐府闺怨诗的影响。 本文所阐释的思妇,就是已婚女子,思妇诗则以思妇的口吻来创作的诗。怨妇是结婚后女子被丈夫冷落或者抛弃,以怨愤的口吻写的诗就是怨妇诗。根据诗经现存的诗歌,归纳出思妇诗12首,怨妇诗11首。思妇诗卫风伯兮卫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邶风雄雉秦风小戎召南殷其雷召南草虫周南卷耳 周南汝坟小雅采绿小雅杕杜齐风甫田怨妇诗邶风日月邶风柏舟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邶风绿衣 卫风氓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蓷 小雅谷风小雅我行我野小雅白华- 18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思

9、妇诗的同与不同 第一章 思妇诗的同与不同思妇被动的爱情地位 诗经中的这12首思妇诗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对久役在外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虽然在前秦时期,男女有一定的恋爱自由。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文化宗法和礼教的束缚,女子的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模式。大多数夫妻是在婚后才发生爱情,而且不久之后男子便因为要服徭役或者别的原因离开家,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使得妇女在感情上处于被动地位。诗经中思妇诗向来被认为是思妇们坦荡而真挚的情感抒发,她们可以尽情地倾诉对爱人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

10、984年版,第143页思妇大胆而直接的抒发着对远在外地的丈夫深深地思念之情,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想念着爱人。但是她们只是用文字来抒发情感,现实世界里还是将那份深深地思念埋藏在心底,从来不说与丈夫听。当真正和丈夫团聚之时,她们以“悯其劳,又勉其无懈于王事”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版,第24页来代替那些深埋在内心的相思之苦的话语。在家国文化熏陶下,人们潜意识里是遵崇先有国再有家的思想。在国家事务面前,儿女情长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男子不在家的岁月里,女子担负起养家孝敬老人的担子,默默地支持着在外服役的丈夫。她们也想和丈夫相聚在一起生活,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周南汝坟中生动

11、了表现了女子内心复杂的心情。“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她由于太想念男子,但是又不想被人有所察觉,于是以采伐枝干的方式出现,希望可以创造出偶遇的迹象。她慢慢地靠近丈夫的服役据点,终于有一天碰见了爱人,女子的做法巧妙而又不失新意。见面以后思妇却并没有将心中的思念倾诉出来,而是让丈夫专心忙于国事,不同挂念父母,自己会把家照顾好。 女子的行为体现了古代礼制社会中思妇心理的矛盾性,她们有正常的感情需要,却要顾及礼仪教法的束缚,因而在爱情中是被动的。此外,中国社会的农耕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女子在爱情中的被动地位。在奴隶社会

12、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使得人们养成了要遵从的习惯。同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产方式使女子在经济上依附于男子,礼教规范对女子的束缚进一步体现出女性与男性地位的不平等。这些都导致了女性的被动爱情地位。 诗经中的思妇诗有着相同的主题思想,都是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构思上却各具形式。(一)现实与想象相交 第一类是从现实再到幻想的线索,这类诗先写思妇在现实生活中劳作,然后陷入联想到出征在外的丈夫。如齐风甫田中前两章强调大田宽广不好耕作,虽然思妇很勤劳的,但是野草依然长得特别茂盛。这是对思妇现实生活的描写,正式因为家中没有男人,种田变得很辛苦,面对着这片快要荒废的地,虽然思妇嘴上这么说不牵挂远方人,

13、但是她想念与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却与日俱增,甚至出现神经恍惚。“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思妇出现了幻觉,她看到了丈夫回来,丈夫看到离家前还是扎着小辫子的小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十分地惊喜。小雅采绿也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90页女子在采摘荩草和蓼蓝,然后担心如果丈夫回来看到自己头发蓬松,面容憔悴的样子就赶紧梳妆打扮。可是丈夫还是迟迟没有回来,思妇只能在虚幻中跟丈夫相聚。她想象着丈夫回来后,他们

14、一起去打猎捕鱼,完全是一幅夫妻和谐恩爱景象。另一类由幻想到现实的构思,如召南殷其雷:“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0页丈夫为了王事一刻也不肯停歇,冒着大雨在外奔波,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女子并没有随丈夫一起出征,这些都是女子自己想象出来的。想到丈夫如此辛苦,女子不禁为丈夫心疼,三句“归哉归哉”彰显出女子的急切心情,渴望他可以早点回来。又如秦风小戎二三章前两句是思妇幻想丈夫出征后的场景,思妇心里念叨丈夫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在她眼里丈夫是很优秀的,所以他的队伍是

15、很团结的,装备也很精良,武器也是一流的,自然会打胜战,荣誉归来。可是回到现实确是自己一个人在原地等待,真是情之切思之深!(二)直抒胸臆与委婉含蓄 文学创作中通常使用这两种方法抒发感情:一种是直抒胸臆型;一种是委婉含蓄型。诗经中的思妇诗就运用了这样的方式。 先看第一种,直抒胸臆,殷其雷和伯兮中就运用了这个手法。如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思妇想象丈夫冒雨远征,不敢有半点停歇,就怕耽误王事,受到处罚。她深切的感受到了丈夫在外所受的苦,于是她连呼三声“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直接大胆抒发相思之情。还有卫风伯

16、兮诗开篇并没有借助比兴手法,而是直接抒发思妇内心的情感。“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页自从丈夫东行后,自己便无心装扮。思妇思念丈夫,已经伤心欲绝,就算想的头痛她也还是要想念。句句都饱含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表达这对丈夫的爱意,使得全诗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前面两首是直抒胸臆型,而委婉含蓄的表达在诗经的思妇诗中也是运用的极多的。有狐草虫就是委婉含蓄型的典范。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5页 男子被比喻成“狐”,诗中通过描

17、述“狐”从淇水深处的桥梁上到淇水浅处的沙滩上,再到淇水旁的岸边上来表述丈夫的渐行渐远。思妇心中的不舍和忧愁随着与丈夫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从“裳”到“带”再到“服”,无不透露着思妇对丈夫的感情。思妇只是不停地说心中和担忧,但是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思”字,思情深而不显,切而不彰。召南草虫讲述的是在寂寥的秋景下,一草一木勾起了思妇心中浓烈的思夫之情。强烈的思念,思妇还是没有直接呼出内心深埋的感情。“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女子开始幻想,幻想着丈夫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依偎着丈夫的那种感觉与心情。(三)思而望者与思而慵怠者由于诗经时代的女子在爱

18、情和婚姻里处于被动地位,在家文化的影响下,她们只能自己承受着那相思之苦,她们可能是守望者,有可能倦怠者,有可能是抑郁。她们都有自己的情感天地,也任由自己去发泄相思之苦,由此也出现了思妇的两种原型:思而望者、思而慵怠者。丈夫离家以后,女子没有了依靠,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要自己亲自亲为。无论是来自家庭的压力还是情感上的寂寞,都会让思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精神上产生空虚,见不到归人,内心涌动着的思念无处释放,思妇只能盼着,望着。思妇的这一举动在邶风雄雉中刻画的十分鲜明。“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19、思念已让思妇牵肠挂肚肝肠寸断,抬头望着天空,雄雉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丈夫人又在何方呢,日月交替,循环往复,爱人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呢。又如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页思妇伫立在门前,看到太阳下山,天也慢慢黑了,牲畜动物也归来了。突然她的目光望着远方沉思,丈夫会不会也马上要回来,只是事情并不没有照她所想的那样发展,思妇只能祈祷丈夫在外一切安好。女子的的深情守望表现出对丈夫的殷切思念。 丈夫的长年累月的在外服役,女子没有爱情的滋润,独守空房。她们在生活上遭受困苦,精神上产生空虚,情感上受到煎熬。女子再没心思装扮自己,慵懒倦

20、怠的状态就是因相思的而产生的心理情绪的表现,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卫风伯兮讲述的就是一个为生活和爱情所困的女人,她的头发没有光泽,像蓬草一样被风吹着。自从爱人离开自己前往服役,她因为思念丈夫,慵懒松散,不愿意去化妆,足以见得她对丈夫的深情。再有周南卷耳中的妇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本要采摘一筐野菜,可是她只采了一半就不想在做了,原来是因为思念丈夫以至于无心采摘,这充分体现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慵懒倦怠状态。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思妇诗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 思妇诗产生的原因 诗经关注现实,作为一部“大体反映了周代

21、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朝从后稷到春秋的发展史”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所谓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这些思妇诗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从周朝文王开始,各部族群落之间为了扩张领地,争夺资源,战争就开始连绵不断。康王以后,随着周朝统治地位的确定,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实力逐步壮大,他们开始不安分,不愿意再受到周朝的控制,战争频发。春秋以后,周王室走向衰落,权利被分化,诸侯蠢蠢欲动想要自立为王,为了各自的野心挑起一切战争。长时间的战争,不安定的生活使得国人深受其害,大量男子被招去当兵,恩爱夫妻被拆散,丈夫随军队出征,愈期而不得归,留下妻子

22、独守空房,心里承受着愈丈夫离别相思之苦。卫风伯兮和秦风小戎就是典型的诗代表。 除了兵役,西周的庄园经济制度,在这种有公田还有私田的情况下,男子只有在完成国家的事情才能回家,这样男子就要以使臣和征夫的身份在外劳作,小雅杕杜就是这样的诗篇。男主内女主外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性情的软弱性。丈夫出征,她们要服侍年迈的公婆,养育嗷嗷待哺的幼儿,还要去田间耕种,放养牲畜,砍菜伐木,织布裁衣,采集食物等等,这些就足够操劳了。这么多的事情都落到她一个人身上,所以希望丈夫早日回到自己身边,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自己的心也可以得到慰藉。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怨妇诗的同与不同 第三章 怨妇

23、诗的同与不同怨妇诗的哀而不怒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有充满幸福欢乐的, 固然也另有饱含波折疾苦的。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中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60页。诗中表达的哀怨之情,分为“哀伤”和“悲怨”两种。在这类诗里,女子是被同情的一个群体,她们被抛弃,却没有把过错归咎到男子身上,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或者别的原因上,替男子开脱罪名。 诗歌反映妇女的真实的生活和悲惨命运。诗经里描写的女子多性格温顺对丈夫又恭敬,就算丈夫犯错了,词里行间的也只是含怨,没有太多的责怪,更何况是对他们发

24、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卫风氓以怨妇的口吻哭诉婚姻的悲剧,生动叙述了她与丈夫相爱到结婚以及后来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完整过程。这位“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年轻少女,善良有勤劳,婚后她勤勤恳恳,夙兴夜寐,吃苦耐劳。可是当她“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时候,丈夫却变心了,回到娘家还要遭受兄弟的讥笑。她相信婚前的誓言承诺,全心全意地爱着一个人,为了家庭付出,她没有抱怨家境的不富裕,而是更加辛勤的工作。生活富裕了,却没想遭到枕边人的背叛。面对这个曾经最爱的人,她没有用激烈的言语去谴责,也没有表现的特别愤怒,只是发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

25、页的悲叹,悔恨于自己当初太天真,轻意的相信对方,才会酿成这样不可挽回的悲剧。邶风日月中的女子更是悲哀,丈夫追求她的时候甜言蜜语,待她甚好。女子也把丈夫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婚后不久就开始朝三暮四。自己辛苦着经营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起来了,丈夫却在外放荡,忘恩负义。“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当唯一的依靠也要弃她而去时,她对亲生父母控诉自己的不幸,哀叹自己的遇人不淑。在经历背叛后,她没有多去斥责那个负心人,只是哀怨着,叹一句“俾也可忘”这类女子身上都有着难得的伦理道德品质,散发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们勤劳持家,善良温婉,忠

26、于爱情。在遭到抛弃之后,她们往往会呼喊着自己的不幸,哀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也只是言语和心理上的表现,她们没有用行动来抗争,不敢有怒于丈夫,这无不体现着诗经中女性哀而不怒的特点。在这些怨妇诗中的女子栩栩如生,各具特色。(一)怨妇对丈夫的态度的不同 在遭到丈夫抛弃以后,她们对丈夫抱着不同的态度,表达着不同的主题。小雅我行我野和召南江有汜谷风就是很明显的一个对比。我行我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女子本是他乡之人,再与男子相爱以后,远嫁到夫家。女子不远万里嫁给男子,与男子生活在一起,日夜同在。可是丈夫却没有

27、好好对她,爱他,不念结发之情,另寻新欢。面对婚变,遭受被遗弃的打击,她打算离开伤心之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狠狠发誓道“尔不我畜,言归斯复”女子愤懑不平,公事刚强而果断的,严厉的谴责男子的负心。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敢于发泄自己内心愤怒不满的情绪,也体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醒悟。女子对自己有信心,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在丈夫对自己薄情寡义以后,口头上说着报复语言,她相信丈夫一定会后悔,现在没有好好珍惜自己。因为他不会找到比自己更合适的对象了。虽然这只是女子单方面的推断,但也隐含着一个信息,女子一方面是抱着报复的心理,另

28、一方面女子希望丈夫可以跟自己重归于好。这样的心理暴露了女子坚强又弱懦的矛盾性格。还有一些女子,在被背叛后,不仅对男子没有责怪之意,反而不计前嫌抱有重新开始的幻想。小雅谷风中女子只是委婉的叙述自己被遗弃前后发生的事情,没有责骂,只是有些责备之言,“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版,第67页哀怨丈夫的不忠,在贫穷的时候赞美自己的好,愿意和自己共患难,却不愿和自己共富贵。邶风谷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当中的女子直到被赶出家门,还怀念二人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二)怨妇身份的不同邶风谷风中的女子的丈夫在结婚前家里比较贫穷,婚后两人同心协力,尤其是妻子的不辞辛苦,善

29、结近邻。眼看着生活得到了改善,丈夫却背弃誓言,开始嫌弃糟糠之妻,在外面寻花问柳,结交新欢。女子为了她牺牲了一切,他现在却不要她了,心中没有丝毫的愧疚。“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丈夫对她无情无义,不体谅怜悯女子甚至把她当作仇敌,诽谤她,对她动粗。最后在迎亲的再婚之日,还要她将家中储藏的过冬食物交出来再将她扫地出门。别休的女子实难承受这样的打击,她痛苦不堪,善良的她只有在路边哀怨凄切的述说自己艰难的处境。卫风氓女主人公在婚后吃苦耐劳,承担了家里的家务劳动,每天起早贪黑的,女子为了这个家如此尽心尽力,可是男子却“

30、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喜新厌旧,要将她赶回娘家,被休的她实在是无脸面对家中的父母以及兄长。这一类诗讲述的是妇女被丈夫休弃的悲惨结局,还有一类阐述的是表面上还维持着婚姻,可是女子却处于被冷落和孤立的现状。邶风绿衣中的女主人公庄姜借绿衣来暗示自己失位。自己尽管美貌非凡,风姿卓越,懂得歌词文赋,最终没有得到丈夫的真心,落得个失宠的下场。长期的失宠和寂寥的她只能在痛苦中煎熬。白华中写一位宫中贵妇失宠而黯然伤神。“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97页男子另得新欢,让她每天独守空房,自己身上的美好品质没有赢得丈夫的垂爱,反而对他人疼爱有加,对于她

31、来说是不公平的,她怨叹自身命运的艰难和男子的无德。(三)表达的思想主题不同怨妇诗表达着怨妇们的心声,她们被冷落被遗弃,心中的怨言自然是不少。男子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忠导致了女子的“怨”。因男子喜新厌旧而被抛弃产生的怨最为明显,氓中一开始就写男子有目的的接近女子,用各种花眼巧语和计谋骗的女子嫁给他。女子一心一意的跟着男子生活,婚后也十分的勤劳,终于生活变好了。女子的操劳使得她姣好容颜渐衰,随着红颜的老去,家境的好转,男子便开始找借口想赶走结发妻子。此时他早已忘记之前许下的誓言,毫不犹豫的抛弃糟糠之妻。诗经中这种例子还有不少,邶风谷风中也是在和丈夫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容颜逝去而不被待见,被丈夫赶出家门。

32、在他新婚之时,根本不屑看一眼前妻,男子的眼里只容下年轻的红颜,对于老去的黄脸他已不再有兴趣。邶风柏舟中也说道“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怨妇被众多妻妾欺负,说明男子的花心,在和他结婚以后还纳了不少年轻的女子。因无子而被休弃的怨也是典型代表。在古代中国有三孝,没有为家里传宗接代便是对父母的最大的不孝,所以无子出妻在古代是天经地义的。在宗法社会里,女人生子不仅是巩固婚姻,也是巩固自己在婆家的地位重要途径。没有生育的女子是不受婆家喜欢和接待的,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梁

33、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页诗中的女子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她和丈夫结婚数年,可是肚子却没有半点消息,公婆认为她生不出子嗣,这样的女子是不吉祥的,就让儿子休了她。女子虽然怨恨丈夫的绝情,但是也怪自己没有能力摆脱这样的窘况。每一次上山采益母草都会让她想起自己被休之事,她一声声叹息,一阵阵抽泣,心中的苦又有谁真的懂。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怨妇诗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怨妇诗产生的原因 诗经中怨妇的不幸遭遇,是由各方面促成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一)女性经济不独立 诗经中怨妇诗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男女经济地位的改变。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丧失社会地位,逐步让位于父系

34、氏族。从此由于男性居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日渐低下。诗经中的女性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男权主义已经渗入到社会各领域,经济地位丧失的她被限定在家庭中,使得她不得不依赖丈夫而生存。在夫家女子地位卑微,丈夫在家庭中享有特权可以挑剔女子的种种不是,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女性被压迫奴役的现象也就成了社会的普遍问题。(二)礼法制度的束缚 春秋时期,就已经对女子的行为规范做了规定。春秋谷梁传隐公二年:“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顾馨,徐明 春秋谷梁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在她们的头上有三座大山,依次是父亲

35、,丈夫,儿子。父系氏族掌控了经济大权,而后又制定出礼法,不断加强对妇女的束缚,使得妇女完全服从男人。在女性很小的时候,就不断给她们灌输这些礼制、风俗,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子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这些规范控制了女人的一生。在她们遭受痛苦时,没有依靠的她们,苦水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倒,自怨自艾。(三)女子的色衰与男子的无德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性的弱点。生活的艰辛使得女子的容颜不断衰老,而男子向来贪恋美色,这两方面都是促成悲剧的直接原因。在古代,女子出嫁时一般都有奴婢陪嫁,虽然当时还是一夫一妻制,但是这只是对女性提出的要求。男人要是厌烦了身边的妻子,而此时正好又遇见了倾心的女子,便开始冷落家中妻子,投入新

36、人怀抱。社会没有对这种行为做出严厉的惩罚,在另一方面是默许和纵容男人有对婚姻的背叛的权利。妇女自然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倾诉自己的怨恨。(四)无子必出” 转注 戴德大戴礼记本命 西汉 在宗法制的社会,女人必须承担起传宗接待的责任,没有子嗣是对长辈的不孝。子嗣决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婚后没有子嗣,就会被夫家休遣回家。春秋时候就已经有因为妻子没有生育而被夫家休掉的案例。因而没有子嗣也是被丈夫抛弃的原因之一。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对汉乐府闺怨题材的影响 第五章 对汉乐府闺怨题材的影响思妇诗对汉乐府闺怨题材的影响继诗经以后,汉朝文坛上涌现出更多思妇题材的作品。汉乐府中的思妇诗是汉代社会的写照,

37、是对诗经中思妇诗的延续和发展。它反映了男女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也是思妇诗创作的形成期。第一,抒情对象的增加。在诗经时代,女子是因为丈夫去出征或者服徭役逾期不归从而产生的“思”。如小雅杕杜:“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金启华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80页这里的女主人公抒情对象就是这样的身份,这一特点为汉乐府所秉承,汉代的男子除了苦役、兵役还有游学、游宦、在外经商等。汉武帝时期开始立太学,随后学生队伍日益壮大,东汉时“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汉代游学风气十分兴盛。所以抒情身份有所增加。如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

38、我傍,忽觉在他乡。” 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思妇思念远游在外的丈夫,昼思夜想,梦与现实的反差给她带来的只有失落和痛苦。诗句情真意切,将一个妻子思念丈夫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里丈夫并不是因为战事而远行,而是游学、游宦或者是在外经商。第二,诗歌伤感特点的继承。诗经中思妇诗传达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大多都是以一种悲伤的口吻来诉说,想念多年在外的丈夫,不知道他的境况,心情自然是忧伤的。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以秋景勾起女子相思之情,激起她的愁思和悲伤情绪。汉乐府继承了这个特点。塘上行中:“念

39、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女子一想到离别时就很愁苦与悲痛,晚上都睡不好觉。希望丈夫出门在外不要忘记自己,思念让她担忧自己会被丈夫遗忘以致被抛弃。以这样的心情创作出来的诗歌离不开感伤二字。第三,写作手法上的借鉴。诗经擅长使用赋比兴,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页以鸡和牛羊归来引出君子归期,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汉乐府中的闺怨诗很好的借鉴了这一点,在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

40、之。” 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先写青草的绵延,借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所以,汉乐府的闺怨诗在一定程度上继承诗经写作特点,也可以看作是在诗经思妇诗影响下的成长起来的。怨妇诗对汉乐府闺怨题材的影响怨妇诗以哀怨的口吻叙述自己不幸的遭遇,描绘亲历婚姻悲剧,倾述心中的悲怨之情。诗经中的那些关于妇女悲剧命运的描写,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类诗为汉乐府怨妇诗歌的创作开拓了题材。诗经中氓是完整地描述了女子被抛弃前后发生的事,揭露男子的无德。而孔雀东南飞中也是相当详细的讲述贤良淑德的刘兰芝被休事件。它继承了怨妇诗中反映女性悲剧的内容,女子

41、本无过错,却还是逃不了被休的命运。焦母是直接原因,她认为刘兰芝“无礼节”、“行动自专由” 于是要休了她。刘兰芝是很委屈的,自己在夫家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却还是遭到焦母的如此不满和指责。与氓不同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是深爱着彼此的,而不是丈夫主动要休妻。因为无子而被休,使她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怨妇诗为汉乐府提供了怨妇形象创作的摹本。汉乐府中怨妇形象更为有特点,有醒悟后特别决绝的,也有被伤害后极度弱懦的,具有很强的对比性。氓中被弃女子在被遣回娘家后,没有流露出对负心汉的留恋之情,只是怨恨他的无情,希望他以后好之为之。而汉乐府中的白头吟里的女主人公就比氓中的女主人公更为决绝。她这样说道:“闻君有两意

42、,故来相决绝。” 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第94页她所追求的是得一人心,白头偕老的爱情,当她知道男子有二心后,她就头也不回的选择离开。而上山采蘼芜中的女主人公在丈夫迎娶新人的时候被送出婆家,“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在一次登山采集蘼芜后和前夫相遇。虽然被抛弃但还是他毕恭毕敬,语气平稳,还长跪问他新婚后生活,在和前夫对话中,表现出她的柔弱怯懦。她的性格相对于谷风中的女子来说更为懦弱。总体来说,诗经中的怨妇诗是我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开端。诗经中的怨妇诗为后代描写女性生活的提供了必要的创作题材,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反映女性生活的传统题材。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43、毕业论文 总结总 结思妇怨妇题材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典型题材,发展于诗经,关注现实,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婚姻爱情的不同画面。思妇诗的起源离不开频繁的战争和沉重的徭役,女子被动的爱情地位也和社会制度有着深刻关系。在诗经中刻画了一系列思妇形象,表现思妇内心情感。怨妇诗的哀而不怒,真实的表现妇女的处境。汉乐府对它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题材的扩展,继承诗经的抒情传统,发展叙事为主抒情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在怨妇诗上,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在对爱情背叛者的态度上有了转变,不再优柔寡断,期盼丈夫回心转意,也不只是哀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毅然决然的掉头,责备爱人的不忠,不再留恋那段感情。以上通过对诗经中的思妇怨妇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以及他们的社会背景,同时诗经的创作也为汉乐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2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 陈子展.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4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毛忠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