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锦五篇学校地理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育处工作打算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力量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同学生活亲密联系的地理学问,传达地理思想,培育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和初步力量,最终使同学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仔细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确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熟悉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养。 2、仔细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
2、法与价值观,留意培育同学的各种地理力量,重视培育同学的地理观看、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力量、地理探究力量,同时把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化讨论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特长,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同学独特进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留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意同学的进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同学建立成果档案,用来记录该同学的地理学习状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试验讨论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
3、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连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试验报告等,积累阅历,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同学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学问,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同学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进展地理思维力量。学会画简洁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同学懂得人类
4、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需共同爱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阅历和问题;增添可持续进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育全球观念。 四、详细实施 1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地理课程重学问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同学的学习体验,关注同学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2.引导同学从生活实际和自身阅历动身,观看、发觉、了解和讨论生活中的地理,并擅长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学问。 3.引导同学关怀现代社会的进展,关注世界的改变,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
5、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同学主动地、富有独特地学习地理制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同学,这些同学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心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对这类同学赐予特殊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殊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同学。 5、教学活动应当是由教学内 容、同学、老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同学学习的结果,更应注意师生共同探究新学问的过程,重视同学学习的经受和阅历,关注同学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
6、道的拓宽,丰富同学的经受和阅历,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实现学问传承、力量进展、看法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殊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制造一切条件,让同学感知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引导同学把课堂中的地理学问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学校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分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同学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同学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
7、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同学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削减等土地资源问题和爱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同学理解爱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许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同学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索,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学问,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育同学利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对于土
8、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白土地与人的亲密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削减、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爱护问题,供同学们思索。 教法建议 建议利用商量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老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同学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实行以下步骤: 1、提问思索:土地有什么用处?同学思索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3、同学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将同学的作品展现出来,作为
9、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Article/Index。html总结,又可以给同学成就感和提兴奋趣 5、老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同学的感性熟悉 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同学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同学读图思维方向,培育同学读图分析问题的力量。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暖和潮湿,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
10、河流水浇灌,有利于农业进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存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宽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可以采纳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种不合理状况: 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现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需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供应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 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同学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削减的状况,引导同学分析土地资源的削减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
11、理利用造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 3、引导同学思索,如何利用和爱护土地资源?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表达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或爱护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爱护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土地资源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土地资源破坏2漫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同学思索回答 引导今日我们讨论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
12、习土地资源。土地有什么用?同学回答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同学分组活动 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同学作品展现 投影片1显示同学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同学讲解。 老师讲解,投影片2依据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索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三、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大势 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
13、及教材P56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存在那几个自然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宽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同学商量回答,老师补充/Article/Index。html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暖和潮湿,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浇灌,有利于农业进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存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宽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过渡通过刚刚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
14、不合理的应用,造成很多问题。 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 引导思索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资源患病破坏的缘由 投影片4,土地资源的破坏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患病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淹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 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导致低产贫困,甚至威逼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投影片5,土地资源的破坏2读漫画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难临头,漫画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办?请
15、结合前面的文字资料,大家进行商量。 同学汇报商量结果 老师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削减,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需要考虑的。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示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当合理利用和爱护土地资源。 【设计思想】 对于本章第一节来说,土地资源部分教学应当起到示范作用,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学校地理教学必需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同学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内容的学习应当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
16、资料、漫画、景观图片、录像、VCD等多赐予同学感性熟悉,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肯定量的积累,再到达熟悉上的飞跃。 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同学活动为主。同学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同学回答即可,依据同学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但是为了提高同学学习的爱好和更明确这一学问点,所以分组进行活动,自己设计某一块土地的利用,在活动中培育同学的合作力量。对同学作品的展现,给与同学成就感。老师总结时将各组提到的利用类型归纳后用投影打出来,同时辅以景观图片,增加同学的熟悉,这一点对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对于土地资源分布大势,主要以读图方法和力量的培育为主。利用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结
17、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传递给同学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育同学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力量。通过读图,让同学说出与人类关系亲密的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老师有意识的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同学的思维方向;同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同学明确土地资源的含义中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老师的归纳,使同学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供应基础学问。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爱护,主要在于同学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缘由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添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熟悉。最终熟悉到人类的
18、进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总之主要是通过以同学为主体的活动,建立师生互动体系,老师引导思维方向,归纳整理思维的线索和学问的结构,同学在活动中通过沟通发觉展现,提兴奋趣,增加感性熟悉,培育思维品质。 学校地理教案 篇3 一、 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 同学结合预习,讲解并描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 结合挂图,老师指出亚 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同学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 分析讲解并描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4、 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同学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并突出从
19、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 5、 引导同学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同学商量完成P3活动题,商量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 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作业布置 见基础训练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同学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 亚、欧两洲的地形 1 亚洲的地形特征 1、 结合P5活动向同学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 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A 读“亚洲地形图”,观看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同学在地图上
20、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B 观看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白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 C 引导同学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凹凸悬殊,地面起伏大) D 连续观看: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白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 E 引导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 3、通过刚刚的分析,由同学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老师指导同学在书本上找重点 3、 按上述思路,同学阅读欧洲地
21、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商量欧洲的地形特征,老师结合地图引导同学理解,并引导同学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 4、 老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 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 中部低平 4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 同学完成P6表格 作业布置 见填充图册 第 三 课 时 复习提问 1、 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 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 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负责多样 1、同学观看“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白亚洲
22、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冗杂多样 2、引导同学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同学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缘由: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冗杂多样 设问:亚洲气候冗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同学阅读P78文字,思索说明 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柔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冗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柔降水的冗杂性表达出来 5 结合教材P7其次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异大 6 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异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 7 展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 8 商量:为什么
23、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二大陆性强 9 展现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白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讲解并描述季风的含义:指随季节改变而风向相反的风 2、结合本地实际,提问:当地冬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风向的风?气候又有什么特征? 过渡亚洲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1、 结合板图讲解并描述风的形成过程及与气压、气温的关系 2、 板画亚洲简图,
24、理解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 3、 同学朗读P8阅读,进一步深化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过程的熟悉,老师结合小黑板表格小结: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偏北 寒冷枯燥 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湿热多雨 带来大量降水 4、 设问:亚洲之所以会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和亚洲的什么地理位置分不开呢? 小结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气候冗杂多样,大陆性强,季风气候显著。 四、 欧洲的气候特征 1、 引导同学阅读P7图17,回答:欧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吗?得出欧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以温
25、带气候为主 2、 引导同学读图110,比较纬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谁的气温低?夏季谁的气温高?谁的年温差大?由此得出欧洲气候的其次个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过渡为什么欧洲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呢? 3、 同学商量完成P9活动4,老师结合欧洲地图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说明。 4、 引导同学在“亚欧气候分布图”上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地区,并提问: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各有什么气候特点? 5、 指导同学结合P9活动5、6题分析推断各自的气候特征。 6、 小结欧洲气候的第三大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7、 同学商量完成P9活动2、3题
26、,进一步理解亚欧两洲的气候特征。 学校地理教案 篇4 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 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同学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 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 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学问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同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熟悉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培育同
27、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学校地理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爱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状况及产生的严峻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同学思索,调动同学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28、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许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外表上的森林。今日,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学问。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同学有大量的感性熟悉,可直接通过提问。 老师总结:森林除了刚刚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同学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汲取1000
29、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整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吸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同学知道:森林具有调整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此,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当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晰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老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开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同学回答:防风固沙,爱护农田 显
30、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老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削减的缘由是什么? 同学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老师提问:削减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同学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老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同学回答,老师总结:森林还有调整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
31、面积为40亿公顷,掩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老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同学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老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同学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同学表演小品:由同学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
32、,表如今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逝,热带雨林假如消逝,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整作用;很多野生动物丢失抱负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亡。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亡。 通过小品,使同学熟悉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奉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爱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峻后果,并使同学熟悉到爱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育其爱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爱护: 随着社会的进展,
33、人们开头熟悉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头留意爱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舞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进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爱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索题,多媒体播放思索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看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爱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意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老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并且遭到严峻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转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爱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第 21 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