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350.30KB ,
资源ID:47961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79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_韩景旺.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_韩景旺.pdf

1、第25卷第2期2 0 2 3 年 3 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韩景旺,刘濛,张静(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收稿日期:2022 11 14基金项目:20212022 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 数智化 转型研究”(编号:2021GJJG350)。第一作者:韩景旺(1967 ),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E mail:jingwanghan

2、163 com。摘要: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也进一步加快财经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财经专业升级改造迎来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强化科技赋能,适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新时期财经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内容。基于此,财经类专业应聚焦专业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从培养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方面对财经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数智化”转型新框架,铺就“数智化”转型新路径,不断推动财经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关键词:新文科;财经;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数智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6927(2023)02 0124 07开

3、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DOI 号:10 13320/j cnki jauhe 2023 00262019 年 4 月 29 日,教育部等 13 个部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 0,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旨在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20 年 11 月 3 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 新文科建设宣言,吹响了加快建设新文科的号角。我国迈入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等正在挑战高等财经教育,传统财经教育以学科化、专业化、精细化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

4、式面临严峻挑战,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严重脱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数智化”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财经教育的新命题 1。当前,虽然“数智化”人才培养已愈发被重视,但针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升级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多数是从某个专业出发,阐述该专业针对“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相关做法,从宏观层面全面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较少,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联动、推进多元化协同机制的更是付之阙如。此外,针对地方性高校、行业特色明显的院校更是缺乏具化、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因此,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

5、校财经类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构建整体框架、提出具体路径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聚焦财经类专业特点,从培养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对财经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数智化”转型新框架,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提供参考。一、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抉择财经专业的数智化升级改造是通过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财经专业知识之间深层第 2 期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次的内在关联,为财经专业带来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只有把高等财经教育放在时代发展形势、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去审视,才能准确理解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的历史必然 2。一方面

6、,近年来,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群的“核聚变”,建立在技术和数字基础之上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拉开序幕,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也进一步加快了财经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以金融业为例,传统金融业正在遭受巨大冲击,银保监会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显示,2022 年以来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合计有超2 600家商业银行网点终止营业。与此同时,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正在全面影响和改变着财经领域,推动金融业逐渐向智能金融转型。智能金融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保险、网络银行等新业态日渐

7、成熟并不断创新,正在更紧密更完善地同金融相融合,推动金融服务场景、服务手段、服务流程、金融产品的转型创新,实现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4。行业的转型发展导致人才需求转变,强化科技赋能,掌握更多新科技、新技术,适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新时期财经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内容。另一方面,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5。财经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升级改造在新文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对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意义重大。然而,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财经专业仍存在着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知识本位型”构建,与计算机、大数据

8、、人工智能等专业融合不足,学科边界突破不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吻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双创融合等“跨界融合”,但融合度不深,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数智赋能、多元协同”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未能完全建立;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充分挖掘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学生课堂参与度有限,课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与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对“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严重不符 6。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升级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为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财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部分高校已围绕“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开

9、了实践探索,实践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措施相对系统全面,从专业建设、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基地等多方位入手,着力构建“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整体框架,为其他财经院校提供了有益参考;另一类是普通地方院校,此类高校开展“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探索较少,且多数是以某个专业为试点,范围小、层次浅,同时“数智化”转型升级措施单一、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框架和路径。(一)教育部直属高校 以中央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为例1 中央财经大学。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金融科技系”,增设金融科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

10、管理等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复合型、交叉型专业。并于 2019 年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强强联合,实施“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建设项目,强化财经商务领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同时,以经济学院为主体建设单位,集中全校优质资源,成立了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基地已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 0 基地。该基地拥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师资队伍配置以及强力资源条件保障,同时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遴选、淘汰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2 西南财经大学。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跨学科交叉融合的

11、新专业,近年来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运用、供应链管理、计算金融等“新财经”特色鲜明的新专业。与此同时,以“智能+”“物联网+”改造财经传统专业,横跨经管法理工多个学科门类,开设金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会计、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特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全面融入本硕博课程体系。此外,系统设计新财经课程体系,围5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绕“财经理论+数据算法+模拟建模+机器学习+场景运用”5 大模块,重点开发金融科技、保险科技、金融计量学、区块链技术与加密数字货币、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计算金融等 58门

12、新财经“数智化”课程,并面向全校开设人工智能荣誉课程。围绕“新财经”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 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与“研究性教与学”深度融合,创设具有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教学情境,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法创新、提升金融科技实验课教学效果。整合社会资源,与成都市政府共建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金融科技领域全国一流的学术高地、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集聚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 云从科技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 10 余个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提供了实践育人、深度融入业界需求和真实工作场景的广阔舞台。(二)普通地方

13、财经高校 以浙江财经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为例1 浙江财经大学。于 2016 年创立国内首个数据科学学院,积极探索具有财经特色的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复合型数据科学类人才培养。2021 年,创设文华学院,是浙江财经大学“新财经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以跨学院、跨学科、交叉复合为特色,设有数智财政、智能审计、数智管理、语言数据、数字财经新闻 5 个新财经创新班和一个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作为培养交叉复合人才的文华学院,具有融入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课程赋能新财经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经济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知识,需要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互联

14、网思维、数智化思维。此外,学校紧抓数据分析思维培养,以“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1+3”大类培养分流方案,依此构建“数理基础化、技能专业化、应用一体化”为主线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群,强调基础学科的奠基性、不同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融合性、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性、不同模块的递进性。2 山西财经大学。2019 年设立“金融科技卓越人才计划培养项目”,顺应科技革命对现代金融服务人才的现实需求,集中跨学科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2020 年,与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 13 所高校共同发起倡议,成立新商科建设联盟,共同探索高等财经教育深化改革的新路径。新商科联盟重点强调要适应大数据、人工

15、智能、区块链对人才的新要求,进一步突出商科人才知识结构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的跨界共用,打破专业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数智化商科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探索出一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山西之路”。此外,山西财经大学长期与金蝶集团展开校企合作,共建山西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智能财务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集团企业财务共享全面实训和云管理实训等课程,共同开发设计集团企业全面共享实训、计算机审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智能化应用相关课程,改造升级智能会计、智能财务实验室,并建成金蝶智能财务实践教学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智能财务人才培

16、养。(三)经验总结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作为“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领头羊,此类高校普遍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从设立新型“数智化”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入手,重点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等全环节、全方位“数智化”转型升级,系统化打造财经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数智化”转型升级规模大、有深度、成体系、效果好,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参考。普通地方财经院校虽然也开展了“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探索,但参与的高校数量较少,且多数是从某几个专业入手进行改造,不具有普遍性。同时,改革手段多是从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实训平台入手,联合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个别环节的升级改造,并未形成体

17、系化的“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转型升级尚处于小规模、浅层次、效果不明显阶段,全方位“数智化”升级改造之路仍待继续探索。三、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通过上述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财经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模式已较为完善,形成了值得借鉴参考的经验和路径。而地方本科院校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全方位体系化“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建立。因此,地方本科院621第 2 期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校财经类专业应紧密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聚焦财经专业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财经专业的人才进行培

18、养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方面的全方位体系化升级改造,构建财经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地方本科院校之路。(一)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框架构建本文以“交叉融合、数智赋能、多元协同”为理念,以培育具备科技思维、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财经人才为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财经专业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构建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基本框架(见图 1)。其核心内容包括:由学科整合“数智化”升级带动专业结构“数智化”优化,联动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课堂教学“数智化”改革撬动评价体系“数智化”完善,实现社会服

19、务“数智化”赋能;同时,以“双师双能”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保障、以“财经类专业+科技优质资源”为支持,实现专业“数智化”提升,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形成财经类专业升级改造的整体性系统效应,从而实现财经类专业“数智化”迭代创新和持续升级。图 1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框架(二)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升级实施路径1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专业结构及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对学校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球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

20、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不断催生和促进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版图。作为应用文科,财经专业受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尤为深入,新财经呈现出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财经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驾驭已经成为高素质财经人才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 7。财经院校和财经专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主动拥抱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学科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刻变化,主动求变,积极对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打破原有传统财经的专业栅栏和学科壁垒,以前瞻性眼光和思维,在更宽的学科维度和知识体系中培养高素

21、质财经人才,通过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向财经学科渗透融合,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财经学科的赋能改造,形成“大数据+X”“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新模式 8。把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新增长点,加强经济管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学科方向建设,重点培育金融科技、智能会计、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9。2 深化交叉融合,推动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财经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更是财经专7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

22、23 年业人才知识架构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内容。因此,理解“数智”技术的本质及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财经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模块,要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和面向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深度融合“数智”技术,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10。“数智”技术通过 2 个渠道融入课程教学,一是在通识课程模块开设“数智”技术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课程、数据库课程、数据分析课程、信息系统操作课程、数据挖掘课程等,使学生掌握“数智”技术的基本内涵和操作方法,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技素养的初步锻造;二是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数智”技术内容,深化财经科学

23、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以经管实务问题为导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重点开发金融科技、保险科技、金融计量学、区块链技术与加密数字货币、金融建模与 Matlab 应用等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财经专业课程体系的赋能改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区块链思维、人工智能思维等解决财经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适应性。3 创新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数智”赋能。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加速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课堂创新与变革的浪潮,为进一步破除传统课堂标准化、同质化等束缚

24、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业时代烙印,发展以素养和能力为先的个性化、多样化课堂教学新样态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1。课堂教学“数智化”升级,一是能通过在线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模式提供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场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极大便利,大大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二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丰富,包括任务驱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从问题出发,基于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讲中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探索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12。三是“数智”技术通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数

25、据的采集,获取学习行为、学生生理信号等数据,深度挖掘多维度的学情数据,使教师精准把握学生表现和进步,实现差异化教学,使得教学变得更具吸引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13。四是通过“数智”技术创设具有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教学情境,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法创新、提升财经专业实验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技术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成为真正的财经技术型人才。“数智”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形成了由“互联网”“教与学终端”“资源”以及“平台”构成的教师教学环境的技术生态体系,这对教师理性认知技术、驾驭智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适应人机协同教学、提升数据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数

26、智”素养,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数智化”升级。4 强化数据驱动,促进教学评价“数智化”完善。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指挥棒,是检测教学效果、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14。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评价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与实现条件,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终端建立“数据中心”,采集课堂教学的全录播数据、在线教学平台的行为日志数据、教学管理系统

27、的结构化数据等,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动态进行挖掘,为教学提供数据统计、数据挖掘、学习分析、资源推送等服务,突出了个性化评价标准、伴随式数据采集、实时生成评价报告等特点,使教学评价更加及时、准确。对教师来说,“数智化”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其准确把握学情并及时作出合理决策,调整课堂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数智化”评价体系使得利用全要素数据来全面、深度、精准刻画学生素质成为可能,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帮助学生掌握实时、客观、科学的个人发展数据,促进其全面发展 15。因此,财经专业“数智化”转型离不开评价体系的“数智化”完善,评价体系的

28、“数智化”完善为全面提高财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5 坚持内育外引,提升师资队伍“数智”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821第 2 期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部署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教育部持续推进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明确提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对教师进行智能教育素养培训,推动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

29、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财经专业“数智化”转型对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数智”素养是财经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学习“数智”技术,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数智”技术的意识、技能与价值感;二是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安排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专业教师深入传统经管专业进行帮扶、指导、培训,建立跨学科专业团队,帮助传统经管专业教师深入理解、学习“数智”技术,强化“数智”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传统经管专业教师“数智”素养;三是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拓宽师资来源渠

30、道,特别是引进具备经管与科技复合型学科背景的人才,与此同时,考虑到专业教师行业实践经历相对较少的现实境况,应面向产业与行业,建立起人才交流互通的绿色通道,逐步加强与科技型企业的合作,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行业人才、专家引入到常规师资队伍中;四是强化培训进修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专项培训、对外交流等活动,学习“数智”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16。通过外引內育相结合,引导和推动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彰显经管专业“数智化”转型育人育才成效。6 盘活社会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支持“数智化”转型。在“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财经专业应积极探索“资源共享、深度参与、互利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联合社

31、会多方力量,搭建合作育人平台,从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全面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为“数智化”转型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如在诸如智能会计、金融科技、区块链金融等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研发和实训培养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积极谋求相关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培养规划、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开发并给予技术角度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以推进前沿教学与行业趋势的同步性,改善校园教育和企业需求的脱节现状,保障相应教学环节的“数智化”水平。在联合培养实践中,通过项目制教学最大化发挥“规模大、技术强”的企业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叉项目案例、数据和技术指导用于本科阶段的虚拟项目教学,同步的行业背景、清晰的项目目标、具

32、体的任务要求、严格的验收标准都能帮助学生深入情境,进一步锻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数智”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实务分析的技能。四、结语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能够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紧缺的“专业+科技”型人才,适应、融入、引领区域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城市、产业共生共长,有利于形成高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新格局,有效提高地方财经类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参与度与贡献度,切实提高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业链 创新链 教育链”三链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继续科学谋篇布局,主动担负起时代责任,坚持“思政素养+专业能力+科技思维”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思路,加大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力度,扎实

33、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财经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 赵霞,王琦 新财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22(3):73 802 卓志 高等财经教育百年演进与发展使命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5(1):5 13,1413刘刚 正在改变世界的智能科技产业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1):38 454 马丹,张川,郭婕 中国智能金融发展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 J 投资研究,2022,41(10):142 1605 吴岩 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4 76 王重润 新文科背景下新财

34、经教育改革路径及案例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57 627徐飞 应对新财经新趋势需着力培养复合型财经人才 N 每日经济新闻,2020 07 22(011)8卓志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财经”教育创新发展 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1):82 89,1439 李志生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的9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思考 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1):22 32,141 142 10 朱文辉,许佳美 新文科建设:背景解析、要义分析与路径探析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1):1 6 11 刘三女牙,孙建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

35、堂创变:解构与重构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16 22 12 胡钦太,张彦,刘丽清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内涵、机制与实践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23 30,38 13 黄荣怀,李敏,刘嘉豪 教育现代化的人工智能价值分析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8 15,66 14 龙海涛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契机、挑战与路径选择 J 中国考试,2021(11):10 18,34 15 赵兰香,王岩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让教育拥有“智慧”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93 97 16 马骁,谭洪涛 建设一

36、流商科:AACSB 认证与我国新财经教育 J 中国大学教学,2019(4):58 66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Transforma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in the Context of New Liberal ArtsHAN Jingwang,LIU Meng,ZHANG Jing(Hebei Finance University,Baoding 071051,Hebei)Abstract:The new scientific and

37、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have ushered in a newera for human society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further accelerating the financialfields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The upgrading and reform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ace significa

38、ntopportunities and severe challeng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ablement and adapting to thedigital and intelligent adaptation of the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ritical content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39、he undergradu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ograms,makes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upgrades and transforms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mode,content,a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w framework and pave a new path for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and constantly promotes the conformal develop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Keywords:new liberal arts;finances;local universities;talent development;Digital Intelligence(责任编辑:王佳)03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