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妖娆(ro) 嘶哑(s) 坟墓(m) 岩穴(xu)B分外(fn) 宠辱偕忘(ji) 摇曳(y) 枉然(wng)C谪守(zh) 伛偻(yl) 拏舟(n) 绮户(q)D歧路(q) 投箸(zh) 怒号(ho) 宫阙(q)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端祥 喧嚷 恃才放旷 郑重其是B栈桥 恍忽 起承转和 重蹈覆辙C绸密 灵柩 张皇失措 前仆后继D戳破 拮据 歇斯底里 根深蒂固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人迹罕
2、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5、选出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
3、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3)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4)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A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B排比 拟人 对偶 比喻C比喻 比喻 夸张 拟人D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关爱他人,也是在关爱自己。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难,有太多可怜无助的人,按圣经上说,他们都是你的兄弟姊妹,需要你的关爱和帮助。这样,当你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多一点慈善之心。当你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时候,就应该力所能及,给他们一点温暖与爱心。A BC D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
4、应的句子。(1)爱上层楼,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2)_,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许浑)(3)寂寂江山摇落处,_。(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4)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5)春蚕到死丝方尽,_。(无题李商隐)(6)_,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7)因思杜陵梦,_。(商山早行温庭筠)(8)日出而林霏开,_。(醉翁亭记欧阳修)(9)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两句就是借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更迭的感慨。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5、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一作: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麻蒿:植物
6、名,点燃后可照明。易:交换。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或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
7、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从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
8、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
9、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
10、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
11、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选自2019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1)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秋到老君山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
12、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
13、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
14、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
15、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
16、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郭向阳文/有删改)1阅读第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2结合第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3依据文章
17、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四、写作题(40分)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难忘的经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在胆怯,大胆面对;不在放弃,咬牙坚持;不在沉沦,奋力拼搏请以“我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一 CDDBDD(1)为赋新词强说愁 (2)溪云初起日沉阁 (3)怜君何事到天涯 (4)露从今夜白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欲为圣明除弊事 (7)
18、凫雁满回塘 (8)云归而岩穴暝 (9)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 1通“衡”,梗塞、不顺 有时2(1)(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3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这与甲文中艰难困境出人才的观点相吻合。三 1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引出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3阅
19、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4举例论证。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充分有5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即可。1秋天的老君山远看朴素、简约,近看安恬、深致、独特。2以优美的景色给人快意,让人看清得失荣辱和世界本真,打开心结,心灵得到呵护,这是自然对人的无私大爱。3老君山的秋天有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令人诗情飞扬。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甚至大诗人李白都有诗作留下,可能游览过老君山。4秋天的老君山更有韵味,让人心情亮丽,感受自然的关爱,更能体味老子哲学道法自然的深意。四 9 / 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