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八不主义”答:又叫“八事”,胡适在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点主张,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点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2、“学衡派”答:1921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学衡,遂形成“学衡派”。他们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遭到新文化阵营批判。192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渐消失。3、文学研究会答: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
2、人、耿济之、沈雁冰、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4、创造社:答: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
3、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二、思考题1、“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要点:“五四”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文学革命发起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及其接受情况;新青年的“双簧戏(信)”及与“国粹派”的论争;报刊杂志纷纷使用白话;新文学创作形成气候;1920年,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2、简要评述前期“创造社”的
4、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要点:前期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创作,坚持“为艺术而艺术”,推崇浪漫主义、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后期提倡革命文学,转向现实主义。第二章鲁迅一、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答: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作品。作品通过一个狂人的心理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吃人”历史,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其思想振聋发聩,艺术形式新颖,揭开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新篇。2、“精神胜利法”答:“精神胜利法”是阿Q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标志是无论在任何失败的境况下都能够在心理上转败为胜,因此,它是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国民劣根性”的典型表现,应该抛弃。二、思考题1、鲁迅小说的总主题和主要
5、内容是什么?要点:鲁迅小说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和思想启蒙。主要内容是描写“病态社会里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因此开掘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2、分析阿Q形象要点:阿Q是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游民无产者的形象。他既是一个被剥夺而一无所有的游民,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也有一些作为正常人的心理要求。他向往革命但又糊涂,最终被杀害。阿Q形象概括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第三章20年代的小说一、名词解释1、“乡土小说”答:“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
6、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2、潘先生答:潘先生是叶绍钧在潘先生在难中塑造的一个小学校长的艺术形象。他胆小、自私、共于心计而又没有灵魂,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批“心脏麻木而又张皇敏感”怯懦的灰色小知识分子。二、问题思考1、试谈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要点: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表现在:自我的写真和感伤的抒情。2、试谈冰心的“问题小说”要点:冰心以小说的形式提出社会问题,被成为“问题小说”。她宣扬“爱的哲学”,并以此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宝。代表作是超人。第四章郭沫若一、名词解释1、泛神论答:“泛神论”指的是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
7、。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泛神论”对“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家诗人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当称郭沫若。2、婵娟答:“婵娟”是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中塑造的一个有正义感的女性艺术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她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不屈服于威逼利诱,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具有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二、思考题1、简要的评述女神的艺术特色要点:1、浪漫主义精神。2、奇特的想象和夸张。3、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4、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分析凤凰涅槃的思想和艺术要点:在思想上,它最集中地的表现了作者在“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
8、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主要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破旧立新的革命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凤凰涅槃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表现自我,注重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追求美妙的想象,展现革命的理想。第五章20年代的诗歌一、名词解释1、“新格律诗”答:“新格律诗”是新月诗派在二十年代所提倡的一种诗歌。它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其理论核心是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色彩美和建筑美。其理论和创作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形成流派,史称“新格律诗派”。2、“纯诗”答:“纯诗”是1926年穆木天首先提出的,其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
9、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二、思考题1、死水的“三美”表现要点: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歌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音节,这9个音节均由“三字尺”和“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每节1、2、4句压韵。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的辞藻力求丰富恰切、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角形象和直观
10、性。在死水中有“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有着色彩个性和象征意蕴的词语。3、建筑美,主要指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死水每节4行,每行9字,外观整齐匀称。2、再别康桥赏析要点:首先,诗歌中蕴涵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其次,诗歌用景物营造出了带有淡淡忧伤而又纯美温润的意境;再次,诗歌描绘了几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最后,诗歌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色。第六章20年代的散文一、名词解释1、“言志派”散文答:言志派散文是“美文”的结晶。言志派散文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冰心、朱自清、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等,他们往往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常常本着内心的
11、冲动和审美趣味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下来,在“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原则下,或讲性灵幽默,或观人生百态,寄寓了作家深层的个性,具有人格和心理的投影。2、“语丝体”答:1924年,语丝社成立,提倡一种注重社会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被称为“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很大。3、背影答:背影是朱自清作的一篇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作品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第七章20年代的戏剧一、思考题1、简述田汉对话剧的贡献要点:田汉对话剧的贡献主要有:1、筹办话剧
12、社和领导戏剧运动,如南国社及其戏剧运动:2、积极介绍外国戏剧作品和翻译戏剧理论;3、丰富而有独具特色、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的戏剧创作。2、试分析丁西林独特的戏剧艺术要点:1、丁西林以创作喜剧著称,且多为独幕剧;2、丁西林特别讲究戏剧的结构;3、他的戏剧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富有智慧的幽默,收到喜剧的效果。第八章 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一、名词解释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主要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乃超、冯雪峰、茅盾、丁玲、胡风、周扬等。“左联”明确宣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之一翼,团结和带领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同
13、各种错误的文艺思想、文艺倾向展开争论;提倡文艺大众化,大力培养文艺新人。“左联”创办了前哨、文学导报、萌芽、北斗、文学月报等文艺刊物,创作了大量革命文学作品。1936年春,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2、“两个口号”答: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提出的“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两个口号提出后发生了论争,鲁迅认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二、思考题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要点:1、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出;2、口号提出后产生了广泛的讨论
14、;3、口号对于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推动左翼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2、“左联”的历史贡献要点: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2、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推进了“五四”文学的大众化进程;3、创作成绩突出;4、培养了许多青年文学作者。第九章30年代的小说一、名词解释1、海派答:海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派,是以上海特定的地域文化为依托而形成的是才子+浪子的文学。海派发展有三个阶段:1、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包天笑、周瘦鹃。2、三十年代的上海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张资平、章衣萍、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3、四十年代继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新海派,代表人物徐訏、无名氏、苏青、张爱玲。2、新感觉派答
15、: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的小说流派。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并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同时,施蛰存主办的现代杂志推行现代主义。他们的小说被称为新感觉派,也被称为“现代派小说”。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二、思考题1、分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要点:莎菲是在反封建的思潮中走向社会的知识女性,她追求理想但找不到一个可心的男人,最后走向颓废。她不但具有反封建,实现个性解放的时代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内蕴。她表现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精神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闷。莎
16、菲以其丰富的多层面价值与意义,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2、张天翼的讽刺小说试谈要点:1、张天翼抗战前写得最多的是处于社会地层的“灰色”人物,对他们的庸俗、愚昧、可怜予以讽刺,包氏父子是这类作品的代表。抗战以后,张天翼写得最成功的是文化官僚,华威先生是其代表。2、作者的讽刺对象是人而非事,所以,小说不注重故事因素,不喜欢设置曲折奇特的情节,而是将生活中的矛盾收集起来,通过一个个短小的生活片断,集中呈现,让人物性格得到充分揭示。3、张天翼的小说善于抓特征,采用戏剧化、漫画化的手法,让人物自相矛盾,达到讽刺的目的。第十章茅盾一、名词解释1、“农村三部曲”答:“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的三个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17、的合称。由于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生活,三个短篇人物贯穿、故事相连,史称茅盾的“农村三部曲”。2、社会剖析小说答: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又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作家有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左翼作家,而以茅盾为代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子夜。其特点是,作品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思考题1、分析吴荪甫形象要点: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他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
18、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而他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血肉丰满的。吴荪甫形象的意义:1、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2、说明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2、分析子夜的主题要点:小说通过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悲剧命运的描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发展,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相反,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下,日益殖民地化了;同时作品也表现了民族资本家的软弱性和两面性。第十一章老舍一、名词解释1、京味小说答:京
19、味小说是以北京语言写北京的人和事的小说。它是老舍的独特创造。老舍成功地把北京的市民语言与文学的美结合起来,使所用的语言深透着浓郁的北京文化气息,形成一种独特的“京味”艺术特色。2、四世同堂答: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是老舍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二、思考题1、分析骆驼祥子形象及其悲剧原因要点:1、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形象,因农村破产流浪到北平当车夫。他年轻能干、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未来的理想。他为能够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苦苦奋斗,以致三起三落,最终失败。再加上婚姻和爱情的失落,他的精神被摧毁了
20、,变得自私、堕落,成了行尸走肉。2、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二是车主女儿虎妞诱骗并进入了他的生活。2、为什么说老舍是市民社会的杰出表现者和批判者要点:因为老舍的作品大多数写北京的市民社会,一方面老舍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市民形象,描写了市民的生活面貌,表现了市民坚韧不跋的意志,另一方面由批判了他们的弱点。第十二章巴金 名词解释 1、“激流三部曲”答:巴金所著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激流三部曲。三部小说虽是独立的,但人物和情节前后关联,故称。2、“爱情三部曲
21、”答:巴金连续性的长篇小说雾雨电的总称。三部小说内容连续,合则为一,分而为三,最初出版就称为爱情三部曲。二、二、思考题1、分析觉新形象要点:觉新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同时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的性格核心是妥协、调和、屈从,一方面维护封建大家庭的延续,另一方面尽力保护弟妹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支持弟弟出走。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封建制度中,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没有出路。2、简说寒夜的悲剧根源要点:寒夜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在社会。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善良的、都没有错,但他们却充当了悲剧的角色,
22、其原因是社会的挤压。小说描写了知识分子在战争环境中生存的困境。第十三章沈从文一、名词解释1、“湘西世界”答:指沈从文的小说和散文所描写的“湘西”风貌,包括社会形态、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由于沈从文描写得突出,才有此称。2、湘行散记答: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一本散文集子。由十二个单篇组成,以叙事、写人、纪闻为主,把人、事、物融为一体,表现出牧歌情调和乡野情趣,代表了沈从文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二、思考题1、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什么?要点: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构筑一个和平、美丽、健康的神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湘西世界”是他“人性”的理想家园。边城和长河是其代表作。2、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要点:1、美的
23、人性、景致、故事,构成了健康、自然的牧歌情调,2、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3、纯美的民族风情,4、人物心理和自然景象的描写。第十四章30年代的诗歌一、名词解释1、中国诗歌会答: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的诗歌团体,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中国诗歌会主张诗歌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该会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吸引了一批诗人,随着队伍壮大,在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成立了分会。其创作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了新诗的美学风格。2、“雨巷诗人”答:雨巷诗人即戴望舒,他因雨巷一诗风靡文坛而得此雅号。二、思考题1、试述三十年代两大派诗
24、歌要点:30年代的两大诗歌派别是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前者显示了诗歌的“大众化(非诗化)”提倡及时、迅速地反应时代的要求,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活动;强调诗的的意识形态化,表现集体的大我,模仿现实,追求“歌谣化”,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成为宣传的传声筒。而后者显示诗歌的贵族化(纯诗化),要求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诗的世界、艺术世界中。提倡诗歌的非功利性。2、断章分析要点:内容上,通过对常见的“风景”的刹那的感悟,讨论了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艺术上,选用中国古典诗美意象:月、桥等,给整首诗铺染上了亲切的颜色,使现代哲学理念的蕴涵在一
25、种极其温柔的状态之下得以体现,适应了国人传统的审美体验要求。在诗的节奏上具有音乐美。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一、名词解释1、“幽默小品”答:指林语堂的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创作。林语堂主张以看客的心态,写人间可笑之处,去除讽刺的尖酸刻薄和挑刺批评而以和解、理解甚至慈悲友情的眼光看芸芸众生,在作品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2、论语派 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周作人。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
26、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3、画梦录答:画梦录是何其芳的散文集,是其心灵的独语。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的散文观:散文是独立创作的,有抒情性,有情调,通过诗情画意达到心灵幽深的意境,用文字构筑的唯美世界对抗现实的不美好。4、包身工答:包身工是夏衍的一篇报告文学。作者以阶级分析的眼光,鲜明地表现了完全真实的新闻故事,用细致的描写,揭露出东洋纱场这个人间地狱里的
27、包身工惨绝人寰的生活真相。第十六章30年代的戏剧一、名词解释1、南国社答:南国社是一个现代戏剧团体,由田汉创办并领导。在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渝在上海创办南国半月刊。1926年,田汉成立南国电影剧社,后又改名南国社,演出了许多小型剧目,展开了南国戏剧运动。南国社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崇高地位。2、“国防戏剧”答:“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上海文艺界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并发动“国防戏剧”运动,创作了一批“国防戏剧”。“国防戏剧”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作用,在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方言化”、“戏剧化”,代表作有放下你的鞭子、我们
28、的故乡等。二、思考题1、曹禺的“四大戏剧”要点:曹禺的“四大戏剧”指曹禺创作的四部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的描写,暴露了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写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畸形社会的某些侧面,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日出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暴露了大都市的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原野表现生命的蛮性与非理性的复仇。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作者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愿望。2、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要点:1、周朴园:专制、冷酷、自私、虚伪、狡猾、凶狠是其主要性格,也是
29、雷中罪恶的总根子和制造者;但其对妻儿也有一定的关心,人性尚未丧尽。2、蘩漪:性格复杂,但十分真实。她是周朴园的对立面,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受周家两代人的摧残和玩弄,有反抗性,勇于追求个人幸福。蘩漪体现了资产阶级女性在巨大封建魔掌下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命运。3、侍萍、四凤:被剥削、被损害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们朴实,善良,易于受骗;但觉醒后却很坚强。4、鲁贵: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既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人性丧尽而不知羞耻。5、周萍: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造就的自私懦弱的畸型儿,也是中国第二代资产阶级的代表,其精神特征是空虚颓废。6、周冲: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夏天里一个春梦”。7、
30、鲁大海: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第十七章4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思潮一、名词解释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国共两党作家的大联合,是中国文学界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1938年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和各方面的代表97人,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等,理事老舍、郭沫若、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由老舍主持日常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创作反映现实,鼓舞抗战的作品。2、沦陷区文学答:沦陷区文学指抗日战争时期沦入敌手的地区的作家的文学活动与创作。比较典型的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
31、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以及1941年以后的上海及其他沦陷区的文学。3、“主观战斗精神”说答:“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的一个理论主张。它从创作论的角度重视研究和发挥作家的主体性,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包括观察体验以及反映生活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方面的能动作用。胡风把“主观精神”更确切地解释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态度和胸怀。他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普遍的怀疑和批判,今天看来有其正确的内容。4、“战国策派”答: 40年代初期,林同济、陈铨、雷海宗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在重庆版大公报上办战国,遂形成“战国策派”。他们倡导民族主义,提倡“力”的文学,并与抗战文化界发生争论,受到进
32、步文艺界的批判。随后“战国策派”停止了活动。二、思考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要点:讲话的中心问题是文艺为什么人以及如何为的问题。讲话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的。讲话接着解决了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和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一、名词解释1、“七月派”答:抗战时期,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文学刊物七月和希望而形成的一个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路翎、鲁藜、绿原、阿垅、曾卓、孙钿、化铁、方然和牛汉等。七月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并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结合,他们虽强调艺术性但是不作唯美的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发
33、现美并创造美。2、张爱玲答:张爱玲,四十年代是活跃在上海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她的创作不同于现代文学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是一种女性的私人话语。她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二、思考题1、华威先生形象分析要点:华威先生是张天翼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的主人公,是国民党的文化官僚。他整天四处开会,拚命抓权,只对限制和控制抗日工作的领导权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的实际工作不感兴趣。作品用漫画式的笔法刻画了华威先生浅薄无聊,却又自命不凡,官气十足,好摆领导架子的精神特征。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就特定历史而言,是揭露讽刺了国民党的抗日政策及其官僚政客的所作所为。华威先
34、生的形象有普遍意义,只要“领导迷”、“开会迷”和官僚政客存在,华威先生就有现实意义。2、谈谈围城的主题意蕴要点:围城的主题即围城意象:城外的人想走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明指婚姻,实指人生。人生的一切都如同一座围城。第十九章解放区小说一、名词解释1、“赵树理方向”答:赵树理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了新型的农民形象,歌颂了新的生活内容,创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大众化的艺术,1947年,延安文艺界提出了“赵树理方向”,号召作家向赵树理学习,努力创作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民族文艺。2、二诸葛答:二诸葛是赵树理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他是一个迷信而守旧但不失其淳朴善良的农民
35、形象。二、思考题1、试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要点:1、扬弃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摄取其讲究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2、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了中国“评书式小说”的传统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其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其性格。3、语言是真正口语化的,经过精心选择、提炼,力图用最普通、平常的语言,准确、传神地表现最丰富、复杂的内容。2、分析荷花淀的艺术特色要点: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3、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第二十章40年代的诗歌一、名词解
36、释1、“马凡陀山歌”答:“马凡陀山歌”是一本书的书名。马凡陀是诗人袁水拍的笔名,马凡陀山歌袁水拍四十年代创作的一部政治讽刺诗集,影响很大。2、中国新诗派答:中国新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围绕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而形成的重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唐祈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诗歌流派。二、思考题1、艾青诗歌的两个主要意象是什么?试分析要点:艾青诗歌的两个主要意向是土地和太阳。土地意象凝结着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太阳意象表达了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给太阳。2、为什么称冯至的诗为“沉思的诗”?要点:冯至的十
37、四行集被李广田称为“深思的诗”,是因为集子中的诗取材于平凡、微小甚至不被人发现的事物,但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体现出作者作为诗人与哲学家的“沉思”特点。名词解释:现代诗派,九叶诗派,七月诗派,山药蛋派,荷花淀派,新写实小说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
38、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 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九
39、叶诗派: (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月诗派: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
40、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山药蛋派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优秀作品,这些带着乡土味的“土得掉渣”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山药蛋派”,赵树理也因此成为“山药蛋派”的鼻祖。 赵树理对文学的贡献,也即“山药蛋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文化大众化,将文学还给了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
41、“山药蛋派”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与形成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熟与发展,然后到新时期的复兴,经风雨沧桑,历半个多世纪,作为文学流派的整体形象塑造,时间之长、作家之众、影响之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少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山药蛋派”的写法被逐渐发展传承下来,继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作品后,“山药蛋派”的其他几位作家马烽、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写出了吕梁英雄传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作品,都在我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
42、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
43、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小说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现在大多数理论家已经承认,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
44、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从创作题材及其出现的主要时间段上来分,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创作:新写实小说的前期多数作品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代表作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及与之一起构成人生三部曲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官场,方方的风景、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黑洞等。池莉的烦恼人生在1987年发表时曾引起极大的反响,小说描述了武汉的
45、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小说开头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以后就以流水帐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他要应付在车上与儿子冲突的大姑娘、幼儿园老师、工会收份子钱的哈大妈、误会了他的厂长和年青工人、自己的妻子,甚至包括对他表示倾慕的女徒弟雅丽。在这一天的午夜时分,小说即将结束之时,他又得知暂时借住的平房即将折迁,而妻子的弟弟却又打算前来度假!在印家厚的生活中充满烦恼,但印家厚的生活却并非充满绝望:他从妻子早晨目送自己的目光、傍晚递到
46、手中的热毛巾、催促自己多吃菜的话语中感到家的温馨;从往昔知青伙伴的来信中对比出自己处境的优越;从渡船上与同事关于诗的讨论、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赞许中,感到做人的自信。这是一个没有高潮的故事,但正如池莉所说,她所表现的,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生活,正是印家厚这样的普通人,组成了现实社会的基流,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而烦恼,用作者池莉的话来说:是一种达观而质朴的生活观,正是当今之世我们在贫穷落后之中要改善自己生活的一种民族性格。按照情节上的先后,烦恼人生是池莉创作的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篇,前面两篇从两个年轻人如何享受爱情并冲破家庭阻力结合,写到婚后的种种琐碎的烦恼(不谈爱情);再写到一对夫妻如何哺育幼小的婴儿,尽力学习为人父母之道(太阳出世)。人生三部曲写出了冲动、热情、幼稚的年轻人在人生的磨砺中,逐渐走向成熟,学会忍耐种种烦恼,开始坚定而真实的生活的过程。在作品中,充满了主人公(作者)的人生感悟,不免带有浓重的苍桑感。综观池莉的创作,其作品中虽然主要在描述人生中的无奈,但也展现了人物的忍耐及支撑他们生存的温情;与池莉相比,新写实的另一位代表作家方方的创作中则多了一份批判的力度,情节也更加充实曲折,耐人寻味。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堪称是新写实的奠基之作。小说以平静的写实笔法勾勒出一幅底层百姓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