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开州区麻柳乡中心小学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我市《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 加快推动全市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不忘原来, 吸引外来、 面向未来,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 基本原则 ( 一) 把握正确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3、基础, 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解决实际问题、 助推社会发展。 ( 二)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注重对广大师生的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 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 价值标准、 审美风范转化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把重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个方面, 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参与感、 获得感和认同感。 ( 三) 注重创新创造。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秉持客观、 科学、 礼敬的态度, 取其
4、精华、 去其糟粕, 扬弃继承、 转化创新, 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示形式, 不断补充、 拓展、 完善,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 四) 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 统筹好教育系统的力量优势, 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主动加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沟通协作, 整合好各类资源优势力量, 努力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反响的重点工程和项目, 形成合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 五) 促进交流互鉴。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师生的民族自信心、 自豪感, 又要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5、走出去”, 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 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三、 重点任务 ( 一) 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 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 开展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见汉字; 诵读浅近的古诗; 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 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 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 初步了解传统礼仪, 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友爱同学、 礼貌待人、 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 亲近自然。小学高年级, 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 开展认知教育。熟练
6、书写正楷字, 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 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 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 理解作品大意, 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 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 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 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示情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 二)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 语文、 历史、 艺术、 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等课程, 应结合
7、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各区县和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在高等学校逐步统一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组织知名专家编写多层次、 成系列的普及读物。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
8、心,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 ( 三) 全面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积极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需要, 进一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提升教育效果。建好用好网络教育平台, 重点打造一批富有重庆特色、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在教育系统官方网站, 校园网, 公众微博、 微信平台、 APP客户端上开辟专栏, 及时推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品佳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独特优势, 利用学校博物馆、 校史馆、 图书馆、 档案馆等, 结合校史等的挖掘、 整理和
9、研究,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重庆市的博物馆、 纪念馆、 故居旧居、 名胜古迹、 革命纪念地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 让学生在实地学习体验中, 提升教育效果。在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丰富节日文化内涵, 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持续推动开展”微笑满渝州”文明礼仪活动, 加强国民礼仪教育, 在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我带头 争做重庆好市民”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 抓好家校共建,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0、 倡导家长经过言传身教, 形成良好的家风, 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 社会和家庭共教共育的良好氛围。 ( 四)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阐释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智力优势, 深入开展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发展脉络、 基本走向的研究, 着力推动构建具有中国底蕴、 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 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鼓励和支持开展巴渝文化、 三峡文化、 抗战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梳理和阐释, 推出一批高质量、 高水准的理论研究成果, 参与开展党史国史、 重庆地方史志的研究编撰工作, 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 留存区域民族文化记忆。积极参与重庆市文化资源普查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抢救和再生性
11、保护。对本单位、 本校不可移动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馆藏革命文物开展普查并网上建档登记。 ( 五) 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重点内容, 以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为目标, 以孔子学院、 海外华文学校、 国际教育展览为平台, 以国际友人、 海外华人、 外国专家学者、 留学人员为媒介, 积极传播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组织开展好汉语国际教育, 办好孔子学院、 孔子课堂及汉语教育师范学院。加强与世界各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联系, 搭建中外城市间的合作平台, 与友城学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联合举办艺术节、 青年学术论坛、 校长论坛, 积极宣传推介
12、戏曲、 民乐、 书法、 国画等中国优秀文化艺术, 打造宣传重庆、 推广中国文化的窗口。积极选派优秀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孔子学院( 课堂) 教授汉语, 推广中国文化。承办好国家汉办”汉语桥”国外校长访华之旅、 ”汉语桥”国际学生来华交流等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大学生艺术团组赴海外巡演、 专家学者赴海外宣讲中国故事等文化交流活动及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精品项目。 四、 组织保障 (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 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13、 纳入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内容, 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宏观指导, 提高组织化程度, 和驻地宣传、 文化、 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 二) 加强宣传引导。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 运用校园报纸、 电视台、 广播、 网络媒体, 积极宣传本地本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成绩。要利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时机, 组织师生到社区、 乡镇和农村传播和弘扬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营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 参与、 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 三) 确保工作成效。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 制定完善本地区本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 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专项经费, 给予必要的支持, 让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完善评估检查机制, 定期对重点工作的推进措施、 完成进度、 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估, 确保顺利推进。 各班要在 1月10日前将本期活动开展情况的电子版总结和图片( 精选, 不超过5张) , 打包压缩, 以”××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命名发送至廖青 开州区麻柳乡中心小学 11月28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