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6KB ,
资源ID:477239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772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样本.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样本.doc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摘要: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 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 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 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 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 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 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国内研究, 国外

2、研究, 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 她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 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 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 她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 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 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 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

3、其它国家, 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 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 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 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可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 轻创新。一、 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 她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 并将其解释为: ”用以指

4、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 语言与心智、 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 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它的学科一样, 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 ) 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 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 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 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 ) 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能够定义为: ”坚持体验哲学观 王寅在Lakoff和J

5、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 ”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 又不是理性主义, 而是体验哲学。”,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概念、 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经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 新兴的、 跨领域的学科。”另外, 国内学者赵艳芳( ) 将其定义为: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取向, 解释取向, 语义取向 现在学者多承认,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是生成语义学。认为认知语言学是由生成语义学发展而来的。, 共性取向的语言学。”狭义范围内的认知语言学的概念, 不难被大家理解, 其实就是在语言学的研究中, 把语言纳入人

6、的一般认知, 从认知出发, 去解释具体的语言事实。我们现在讨论的认知语言学也是从狭义的角度出发的。二、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 确立20世纪70年代, 认知语言学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形成。1987年, 美国先后出版了三部认知语言学领域有影响的专著: Mark Johnson的心中之身: 意义、 想象和理解的物质基础(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 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 第一卷) (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

7、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Vol.I) 、 George Lakoff的范畴( Category) 。这三部著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 在1989年春在德国Duisburg召开了由Ren Dirven主持的第十四届国际LAUD研讨会( Linguistic Agency University of Duisburg) 。这次会议也被认为是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因为大会宣布了创办”Cognitive Linguistics”期刊, 并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 ICLA) , 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正式诞生。(

8、二) 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 认知语言学迅猛发展, 并由美国为中心, 辐射到世界其它国家, 涌现出一大批的学者和理论, 成为本世纪新兴语言学流派。期间还出现了三本被国内外很多院校用作专门的研究生课程教材的著作: Ungerer和Schmid的认知语言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 1996) 、 Croft和Cruse的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 ) 、 Evans和Green的认知语言学入门(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 ) 。因此有

9、学者认为当今语言学界已呈现出”结构学派和TG学派渐渐让位于认知语言学派的趋势, 并逐渐成为主流学派。”( 王寅 )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方法及其代表人物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学者们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比如概念合成理论创始人Fauconnier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分为四大领域: 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法、 隐喻研究以及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而学者Evan( ) 又分为两大领域: 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从国内学者的著作和文章能够看出, 是倾向后种观点的, 因为照当前发展的情况来看, 这两个领域是发展地最完备、 体系最完整、 理论最丰富的。下面就按这两个领域来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理论、 方法及

10、其代表人物: 1、 认知语义学这一领域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 1) 概念框架研究 ; ( 2) 隐喻研究; ( 3) 范畴化研究; ( 4) 概念化研究; ( 5) 推理研究。成果包括: 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1980) 、 女人、 火与危险事物( 1987) 中介绍的隐喻思想, Lakoff的认知模型理论, Fauconnier的思维与语言的映射( 1997) 心理空间( 1985) 我们思维的方式( ) 中的概念合成理论, Talmy的走进认知语义学( ) 中的语义学理论。2、 认知语法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 1) 心智语法;

11、 ( 2) 意象性; ( 3) 论元结构; ( 4) 概念化; ( 5) 句法关系。成果包括: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 1987、 1991) 中的认知语法理论, Goldberg的Construction(1995)中的构式语法理论, 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 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思想, 语法化的认知研究理论, 体验构式语法理论, 流体构式语法理论。3、 主要研究方法: ( 1) 认知语义学: 形式法、 心理法、 概念法; ( 2) 认知语法: 构式方法、 ”概念”出发研究语法结构组织表示的语义、 内省法; ( 3) 其它具体方法: 内省、 对她人内省内容的分

12、析、 对话语和语料的分析、 跨语言研究、 历时和共时分析、 对语境和文化结构的考察、 心理语言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手段、 神经心理学中的语言病理研究等。( 束定芳 ) 三、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国内最先开始引进认知的研究方法的领域是心理学, 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如桂诗春。至90年代, 国内的语言学界和外语界开始有一些学者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如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和不对称( 1991) 、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1998) 等, 这些都是较早的介绍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著作, 她们也是最早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进国内的学者。进而学者又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

13、方法去解决汉语和外语学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在研究过程中, 国内学者越来越发现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在解决中国的实际语言问题时所体现出的适用性,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 而且投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关认知语言学的论著和文章在学术刊物上陆续刊登, 几乎国内所有的语言学刊物每一期中都会有涉及认知语言学方面的文章。一些学校也陆续开设了专门的研究生课程, 甚至招收认知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其在国内的发展势头, 比任何当今语言学的其它学派都要迅猛。(一)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1、 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为了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国内学

14、者开始筹备召开全国性的学术活动。终于, 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于 10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 10月在苏州大学接着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并举办了第一期认知语言学讲习班。 4月在西南大学举办了第三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请来了认知语法理论奠基人美国加州大学教授Langacker, 构式语法创始人美国伊利诺亚大学教授Goldberg,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和河南大学教授徐盛桓等在会上作了发言。 5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请来了概念合成理论奠基人Fauconnier、 Mark Turner,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和河南大学徐盛

15、桓教授在会上作了发言。而且在这次大会上, 还宣布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的正式成立。 5月在湖南大学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 请来Langacker, Panther、 Gibbs以及国内的徐盛桓教授和束定芳教授等在会上作了发言, 这次会议还决定申请 的国际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在中国举办。 7月, 第六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 主题为”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 请来Panther、 Taylor、 Oakley以及沈家煊、 徐盛桓、 束定芳等教授在会上发言。 7月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再次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此次会议恰巧与西安召开国际认知语

16、言学大会( 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相近, 于是大会还请来了将参加西安会议的部分国内外学者作主题发言。相差几天, 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会议于西安召开, 国内外知名认知语言学学者赴会参加。这表明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融合, 已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 论著: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 国内学者开始接触得到认知语言学这一领域, 并对其在汉语的具体问题的较强的可操作性产生了兴趣,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简单介绍, 到对其中理论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再到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汉语以及外语教学中

17、的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学者, 如石毓智、 袁毓林、 赵艳芳, 以及现在仍活跃在国内认知语言学界的学者沈家煊、 王寅、 徐盛桓、 束定芳、 熊学亮、 李福印等。她们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 出版了很多的相关专著,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和不对称( 1991) 、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 、 语法的概念基础( ) ;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1998) ;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1998) ;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 1999) ;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 1999) 、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 ; 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18、 1999) 、 认知语言学探讨( ) 、 认知语法概念( ) 、 认知语言学( ) ;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 ;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 ) ;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 ) ; ; 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 ;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 ) ; ; 李福印应用认知语言学( ) 、 隐喻与认知( ) ;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研究( ) ; 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 ) ; 卢植认知与语言( ) ; ; 刘国辉语言语用及认知研究( ) ; 刘正光隐喻的认知研究( ) ; 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 。另外, 学者们为了促进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还将该领域的一些研究

19、以系列丛书的形式, 分辑出版, 供读者参阅。值得一提的有,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出版的认知学科系列丛书认知与语言, 一共分六辑, 介绍基地和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其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语言现象分析, 认知理论, 语言与认知的逻辑研究, 认知哲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与文化和隐喻认知。还有王寅和赵永峰主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分专题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 开阔读者的学术眼界。3、 论文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引进, 对中国语言学界和外语界的学者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理论在汉语研究和国内外语教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优越性, 更是让学者们”如获至宝”。随着大量相关专著的出现

20、, 语言学相关期刊、 学报等读物上跟认知语言学相关的文章也层出不穷。现在几乎到了每一种语言学的刊物上的每一期都必定有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文章的程度, 而且数量有增无减。东方语言学集刊, 在发刊词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语言科学与其它经验科学一样, 从描写走向解释是科学工作的必须。每一条假设( 规则) 的提出, 就是对有关语言事实与现象的内部解释。当现象在系统内得不到解释的时候, 自然要寻求系统外的解释: 音系内容需要语音发生和感知的解释, 语言普遍现象需要人类认知功能的解释。”在其创刊号中就有关于认知语言学的文章: 袁毓林的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 其后几乎每辑都有认知语言学的论文收录。在中国

21、知网上, 输入关键字”认知语言学”, 搜索出的各种相关文章有上万篇。按被引用频率的高低列举一些文章如下: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1993) 转指和转喻( 1999)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 ;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1997) 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 焦点及趋势( )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 汉语语料( 1998) ;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 )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 ) ; 朱永生,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 ) ; 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2、 ) ;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 1999 )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原则和方法( ) 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 ) ; 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 ) ; 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 ) ;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 ) ; 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 ) ; 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 ) ; 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 ) ;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 ; 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 ;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 ) ; 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 )

23、; 杨忠,张绍杰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 1998) ; 王文斌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 ) ; 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 ) ; 董成如转喻的认知解释( ) ; 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 1999) ; 房红梅,严世清概念整合运作的认知理据( ) ; 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 ) ;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 ) ;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 ) ;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 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 ) ;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综论( 1997) 等等。(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从引进到现在的发展能够说

24、是势如破竹, 成果颇丰, 可是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相比,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李福印和秦进平( ) 在对国内隐喻研究的总结的结论中提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 1) 从整体看, 理论介绍尚可, 可是创新严重不足; ( 2) 研究队伍看似庞大, 核心研究人员不足; ( 3) 国际交流严重不足。这些结论中有很多都是对整个认知语言学领域也适用的。卢植( ) 也指出,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存在几个问题: ( 1) 研究主题比较分散; ( 2) 学术探索不够深入; ( 3) 研究人员在学科交叉和实证研究上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科学训练。经过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成果的分析, 我们认为现在国内研究的现状为

25、以下几点: ( 1) 重理论引进和介绍, 缺乏理论创新。从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能够看出, 针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介绍的成果从开始到现在就是比较多的, 到当前仍时有这类论文和著作面世, 这些成果使国内学者更多地了解到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大都是重复对已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复, 很少有突破这些理论的观点出现, 就更不用说有新的理论出现了。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吸收和消化、 补充和丰富, 在对具体语言现象的个案分析和实证性研究, 特别是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 研究集中于某一两个方面, 缺乏系统和全面研究。国内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

26、要集中于隐喻与转喻、 原型范畴、 语法化等问题, 而对其它方面则很少有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 甚至在数量上也是较少的, 不是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3) 缺乏具有跨领域研究能力的学者。国内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大多是语言学界和外语界, 都属于文科领域。由于国内教育, 将文理区分地很严格, 文科的学者基本不涉及理工科, 不可能采用理工科的方式和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且语言学界和外语界具有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者也是很少的, 而认知语言学无疑跟理工科、 哲学、 心理学等等学科都具有交叉性, 只要遇到这些学科交叉之处, 国内学者就时常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4) 重理论的解释和汉语现象

27、简单分散的运用, 缺乏深入探索。我们经过对现有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 其中利用国外理论对汉语中的语言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成果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些成果都缺乏对它们所研究问题的更进一步的探讨, 仅仅是理论的简单运用。而且这些成果相当分散, 难成系统。( 5) 缺乏与国际间的交流。现在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大致有两个来源, 语言学界和外语学界。语言学界中语言的理论分析和理解, 主要是经过引入国外理论来分析汉语的语言事实, 以期揭示汉语的本质。而外语学界重理论的应用, 主要是经过引进语言理论来指导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语言学界的学者大多不精通外语, 而外语学界的学者虽精通外语, 语言学方面的

28、研究意识又难免比不上语言学界, 只有少量学者能够做到兼顾两者。在这样的情况下, 跟国际的接轨似难完成。不过, 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语言学专业素养, 为国际交流做好准备。随着 7月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开始与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合并, 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 这是大势所趋, 也是势在必行的。而且近年来, 各高校和全国认知语言学大会, 越来越多地邀请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奠基者讲学, 让国内学者接受最直接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思想。四、 国内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如转换生成学派取代结构主义学派成为20世纪语言学的主流学派一样, 认知语言

29、学派必定要取代转换生成学派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学派。但这并不是说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就过时了, 它们三者是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关系, 还是一种前后继承的关系。如沈家煊所说: ”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原来都在形式语言学的领域里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 是对形式语言学的局限性有了切身的体会才提出新的理论来的。假如我们在形式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训练,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搞不好的。”因此, 国内学者在看到认知语言学美好前景的同时, 不能急于求成, 而应当培养起自己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方面的良好专业素养, 这样才能够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有所突破, 打破国内认知语言学研

30、究”跟在别人屁股后跑”的现状。这是今后国内认知语言学学者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 认知语言学是国外引进的理论, 要了解已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最新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以及进行国际交流, 当然免不了具有扎实的外语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国内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另外, 卢植( ) 认为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介绍与研究的关系, 理论与事实的关系, 描写与解释的关系,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从上面我们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分析, 卢植提出的这几对关系, 正是未来国内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应该重视和着重处理的几对关系。而且这几对关系是前后相因, 环环相

31、扣的。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量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介绍, 这方面的工作甚至到现在仍在继续, 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理论的研究和领悟, 应该使两者达到平衡。理论的研究过后, 就应该结合语言事实对理论进行运用。而在对理论的运用时, 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很重要, 它是语言研究中最基本的工作。可是同时也要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精神对语言事实作出解释, 这也是认知语言学不同于描写语言学的地方。在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具体分析研究的同时, 还不能忽视了对整个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宏观把握。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支流, 也是整个语言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此, 也必将随主流的发展而发展。我们

32、在发展的时候, 不但要紧跟着主流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还应该注意结合自身的条件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姿势去适应这些动向和趋势。参考文献: 池上嘉彦( 日) , 潘钧认知语言学入门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福印, 秦进平隐喻与认知研究25年( 1980- ) : 成绩、 问题与展望J中国外语, ( 04) 卢植认知与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经典文献选读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裴文斌, 戴卫平语言学语言语法语义M北京: 科学出版社,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