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xx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xx省xx基础工程公司xx年xx月xx县xx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项目负责:编 写:审 核:总工程师:总 经 理: 证 书 类 型:勘察综合类甲级证 书 编 号: 报告提交单位:xx省xx基础工程公司报告提交时间:xx年xx月xx日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任务要求1一、工程概况1二、勘察任务及要求1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1四、拟建场地位置及交通1第二节 勘察工作布置与实施2一、勘察工作布置2二、勘察工作的实施2三、勘察依据2第二章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第一节 地形地貌3第二节 地层岩性及地基地质结构3一、地层岩性3二、
2、地基地质结构3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4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4一、地表水4二、地下水4第五节 岩溶及不良地质现象4第三章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5第一节 地基岩质单元划分5一、岩土单元划分5二、土层物理力学指标5三、岩体单元质量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5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5第四章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6第一节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6第二节 地基均匀性评价6第三节 场地类别及抗震条件评估7一、场地类别7二、场地抗震条件7第四节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7第五节 地基稳定性评价7第六节 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7第七节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7一、持力层选择7二、基础形式的选择及埋深8第五章 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及
3、处理措施8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8第一节 结 论8第二节 建 议9附件:1钻孔数据统计表;2岩石抗压试验报告成果表;附图:1图例-1:2002钻孔平面布置平图-1:2003工程地质柱状图 -1:1004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第一章 前 言xx省xx基础工程公司受xx县xx的委托,对其拟建的xx县xx住宅楼拟建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建筑物由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任务要求一、工程概况根据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xx县xx住宅楼一层平面布置图,拟建的xx县xx住宅楼为5+1的建筑物,底部1层为框架结构,上部为砖混结构,建筑物最大高度约20.00,呈长方形展布,长43
4、.60m,宽12.00m,拟采用桩基础形式;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拟建建筑物场地0.00标高假设为100.00m,相当于原xx县xx公司xx大道3号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假设高程99.50m。二、勘察任务及要求根据拟建物结构和荷载情况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特提出如下勘察要求:1、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空间分布规律;2、查明有无溶洞、土洞、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侵蚀性;4、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5、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6、提供地基岩土承载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它设计
5、所需参数;7、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建议等。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13.1.4条的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四、拟建场地位置及交通拟建场地位于xx县开发区xx大道xx小区,紧邻xx大道,交通十分方便。 第二节 勘察工作布置与实施一、勘察工作布置根据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xx县xx住宅楼一层平面布置图,共布置钻孔21个。由于场地地基岩溶较发育,为查明地基地质条件,在甲方的要求下增加5个钻孔,实际施工钻孔26孔;xx公司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相关规范,采用现场地质调绘、钻探室内岩
6、样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基本查明了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及岩土工程特征。拟建建筑物及钻孔定位测量,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地质钻探:孔深深入到基础底面以下,钻孔主要揭露各岩土层的地层岩性、厚度等,孔深进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35倍桩径,即进入建筑物基底以下完整岩体35m左右。2、岩石采样与试验:采取岩样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3、收集以往地质资料:引用地矿局一一二队地质勘察报告钻孔资料33个。二、勘察工作的实施接到勘察任务后,xx公司立即组织1台XY100型钻机于xx年03月21日03月31日进行野外钻探施工。历时11天。完成工作量统计如下:1、钻孔孔口定位及孔口高程测量各26个;采用皮尺进
7、行放样,以xx大道xx小区二号楼轴线与其基础交点为基准,进行钻孔ZK1放样,然后根据一层平面图进行其他钻孔的定位放样。2、实际施工钻孔26个;钻孔孔深6.00m至22.00m不等,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3、钻探总进尺258.10米,其中填土、耕植土层28.50米,红粘土层57.30米,强风化层28.10米,中风化岩层144.20米。4、取岩样8件,送“xx科建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室内试验。三、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xx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
8、4);5、xx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二章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xx县开发区xx大道,为溶蚀残丘谷地地貌,谷地低平,场地处于溶蚀谷地之中,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地面高差1.00米左右。第二节 地层岩性及地基地质结构一、地层岩性(一)、上覆土层(Q)场地内上覆土层主要为填土层(Qml)、粘土层(Qel),局部地段覆盖少量耕植土层(Qdl)。(二)、下伏基岩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岩性为白云岩。二、地基地质结构根据钻探揭露,地基的岩土构成自上而下分为:1、耕植土(Qdl):黑、褐黑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粘土,其中含有植物根系和有机成
9、分,厚度在0.80-1.30米之间,一般在0.90米左右,平均厚度为1.00米。2、杂填土(Qml):杂色,主要以粘土、混凝土及碎石等组成,局部地段顶部含有碎块石和生活垃圾等,结构松散,填土回填时间不详。厚度在0.50-2.10m之间,平均厚度1.10m。2、红粘土(Qel):为黄褐色-褐色,硬塑状,松散,土质不均匀,粘性较差。含砂及砂砾,粒径0.05-0.10,成因主要为残积。此层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厚度在1.204.60m之间,平均厚度2.50m 。3、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大塘组(T2g )地层,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现详述如下:强风化:白云质灰岩
10、:灰-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心采取率低,岩心呈砂状、碎块状及块砾状。在全场分布极不均匀,仅在BK5、BK5+1、BK12+1、BK13、BK19+1,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厚度在1.40-8.20米,平均厚度5.60米中风化:白云岩:灰-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结构,岩体完整性较好破碎,岩芯呈块、柱状,块状多为机械破碎,岩溶较发育,局部地段夹泥质白云岩,岩质较软。该层厚度大、稳定,在全场均有分布,揭露厚度在3.2017.00m之间,平均厚度5.50m 。中风化白云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2.161Mpa,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1规定,中
11、风化白云岩坚硬程度属较软岩类,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根据区域地质图及现场地质调绘情况,拟建场区地层倾角较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较发育,节理裂隙相互贯通,岩体破碎-完整。岩层产状555。场地总体地质构造简单。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本区气候属云贵高原气候,夏湿春干气候区。根据现场地质调绘,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系不发育。二、地下水根据区域、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判断,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裂隙水。含水介质为岩土中的孔隙、基岩溶隙、风化裂隙及区域构造作用造成的岩体构造裂隙。受大气降雨的补给,降雨沿岩土中的孔隙、基岩溶隙、风化裂隙渗入地下。在施工
12、的26个钻孔中,均未见地下水,因此,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第五节 岩溶及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基岩为白云岩,根据钻探揭露,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以岩溶为主,岩溶发育且深度大, 遇溶洞5个,见洞率2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详见钻孔数据统计一览表、钻孔柱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主要发育串珠状的溶洞、裂隙。第三章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基岩质单元划分一、岩土单元划分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分为填土、粘土、白云岩三个基本单元。填土厚度不大,粘土层厚度不大且不均匀。下伏基岩按其风化程度、岩体破碎程度、岩芯采取率等进一步划分为强风化白云岩及
13、中风化白云岩层两个岩质单元。二、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由于场地内填土结构松散,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不宜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本次勘察未对上述土层进行物理力学试验。三、岩体单元质量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1、岩体单元质量特征(1)强风化岩层白云岩:厚度变化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块状,钻进较快。(2)中风化岩层白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较完整,岩芯主要呈块、柱状。本次勘察采取了8件样品进行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现场采取了8件中风化白云岩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其试验的高径比2:1,其中三件试样高径比1:1,乘0.89后参
14、加统计,其结果见“岩石抗压试验报告”。其数据见表2。表3-1 岩石室内试验指标统计表岩样名称样品数区间值(MPa)平均值(MPa)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MPa)白云岩815.2027.5023.8142.2360.0940.93122.161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6条的规定,本场地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fa=rfrk计算,因此,中风化钙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中风化白云质灰岩:fa=rfrk=0.1022.161=2.216(Mpa);由于本场地岩溶发育,基底以下岩体的完整程度破碎-较好
15、,考虑岩溶的影响,结合相关工程的经验建议中风化基岩特征值取2000KPa;其中fa-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pa);r-为折减系数(取0.10); frk-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综上所述,场地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如表3。表3-2 岩、土地基承载力值表岩土类别状 态岩石自然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岩土质地基承载力推荐特征值fa(KPa)耕植土松散-施工时剔除填土松散-施工时剔除粘土硬塑-190.00基岩强风化白云岩-500.00(邻近建筑经验值)中风化白云岩22.1612000第四章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第一节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属溶蚀残丘谷地地貌,场地处于
16、谷地之中,拟建场地地势平坦,高差仅1.00m左右,场地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形坡度较小,平缓、开阔,场地无产生滑移变形的地形地貌条件;场地外围也无威胁场地安全与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场地无边坡稳定性问题。综上所述,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第二节 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内上覆土层(填土、硬塑状红粘土层)厚度均在5.00m左右, 整体厚度不大;下伏强风化白云岩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大,强风化白云岩起伏面较大,且属岩溶强发育地段,溶洞发育。因此,地基均匀性较差。第三节 场地类别及抗震条件评估一、场地类别场地土层平均厚度约3.4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1、4.1.2、4
17、.1.3和4.1.6条规定,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属类,建筑场地为抗震有利地段。二、场地抗震条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应按有关规定设防。第四节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从场地钻探揭露情况分析,地下水埋藏深,对基础施工不会造成影响。第五节 地基稳定性评价据地质调绘及勘察资料,场地内溶沟、溶槽、溶洞或裂隙发育,岩溶较发育,是影响场地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在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已基本查明基岩强风化裂隙带岩溶的分布情况,场地地基稳定性差。第六节 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场地稳定性较好,地基均
18、匀性较差,地基稳定性差;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深,地基承载力较高,通过对风化裂隙破碎带和溶洞进行处理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因此场地适宜建筑。 第七节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一、持力层选择1、场地内的耕植土、填土厚度变化不大,但是结构松散,强度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2、场地内红粘土为硬塑状,均匀性、塑性较差,厚度变化大且分布极不均匀,且其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不宜作为该建筑基础持力层。3、强风化白云岩承载力较高,但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以其作基础持力层时,基础断面需调整。4、中风化白云岩承载力较高,是拟建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二、基础形式的选择及埋深1、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建筑物的
19、性质及拟建场地地基岩土条件及场地环境条件,填土和硬塑状粘土均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独立柱基或柱下条形基础,以下强、伏中风化白云岩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2、基础埋深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有关规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要求的规定,建议基础埋置深度嵌入强风化、中风化白云岩一定深度。第五章 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措施拟建场地北西侧紧靠xx县xx大道xx小区二号楼,北侧和东侧为空地.拟建场地无地下室,场地平坦,不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场地岩溶较发育,当基础处于溶洞顶板及破碎带时,采用加宽基础,超挖回填、褥垫梁、板跨越等方式处理。第六章 结论与建
20、议第一节 结 论1、拟建场地未发现大的褶皱、活动断层构造,同时,场地地形平坦,不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应按有关规定设防。场地土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属抗震有利地段。3、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调绘、钻探结果,场地地下水位较深,对基础施工不会造影响。4、据建筑物结构特点、荷载特征及场地岩土构成,场地内第四系各土层均无利用价值,施工时应予以清除;强风化白云岩较破碎,但承载力较高,可作基础持力层。下伏中风化白云岩层厚度大,较稳定,分布广泛,承载力较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础持力层,建议以强、中风化白云岩作为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持力层。第二节 建 议1、基础形式:建议优先采用独立柱基或柱下条形基础形式,以下伏强风化、中风化白云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嵌入强风化、中风化白云岩一定深度;2、下伏基岩面起伏不均,地基开挖时,对基础开挖后出现的溶洞,采用超挖换填梁、板跨越等方式进行处理;3、由于场地岩溶较发育,在未勘察地段仍有存在隐伏岩溶的可能,因此,当基础开挖后地质情况与本报告资料存在差异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或进行必要的钎探工作(钎探深度为完整岩石2.50m以上);4、无论采用何种基础形式,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及文件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及验收,以保证基础质量;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