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赵顺灵 乔本新摘要: 遵循系统化及持续改进原则, 构建包括市场调研、 专业决策、 专业设计、 专业资源建设、 专业运行及专业评估等环节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可有效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质量。关键词: 专业动态调整 机制 职业院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 随着适龄生源的逐年下降, 各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已经成为职教主管部门与各职业院校的共
2、识。在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诸要素中, 专业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前, 构建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必要保障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当区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产业进行升级的时候, 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等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是, 当前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工作上较多的关注新专业的开设, 期望经过大量开设专业来扩大招生规模, 而对原有专业的调整改造不够重视。一般是招生出现明显下滑时才会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改造。这就造成新专业不断开设, 原有专业缺乏持续的改进完善
3、、 专业内涵无法提升的局面。经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全面关注专业决策、 设计、 资源建设、 运行及评估各个环节, 建立专业建设的”PDCA”闭环, 能够提升专业内涵并显著增强专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二、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系统化原则按照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定义: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因此, 在设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时要充分考虑专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专业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 专业建设工作的参与方、 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环节、 专业要素。专业工作的主要参与方包括: 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方( 政府、 企业)
4、, 专业建设工作的决策方( 校长办公会、 教学管理相关行政部门) , 专业工作的建设方( 系教学管理干部、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 专业工作的实施方( 专业任课教师、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 专业工作的评估方( 企业、 学校学术委员会) 。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 市场调研, 专业决策( 新专业开设、 老专业改造) , 专业设计, 专业资源建设, 专业运行, 专业评估。专业要素主要包括: 专业定位, 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达到调整机制促进专业体系持续提升内涵的
5、目的。( 二) 持续改进原则P( 计划) D( 执行) C( 检查) A( 改进) 是保证工作不断持续改进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增加校内定期的专业评估工作, 发现专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并在下一轮专业建设工作中加以改进, 能够保证专业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另外, 还要从技术上考虑怎样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延续性。一般, 专业建设工作骨干的变动会造成专业工作的停滞。经过专业档案的设置, 能够达到专业历史传承, 保证工作延续性的目的。三、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设计( 一)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整体设计系统考虑专业体系的各个要素及专业建设各环节的要求后, 能够设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构如图二所
6、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示意图动态调整体系包括: 市场调研、 专业决策、 专业设计、 专业资源建设、 专业运行及专业评估六个主要环节。( 二) 市场调研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决策工作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经过市场调研能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 工作现场的变化, 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课程学习内容、 评价标准等专业相关内容。市场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行业、 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 等级需求状况, 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 同类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的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发展情况等。传统的市场调研工作一般
7、是在院校有了新专业开设意向后, 由专业系组织团队来实施, 其主要目的是为新专业的开设提供决策依据。而在专业运行阶段, 各院校对市场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则普遍不够, 使得就业市场及工作现场的变化无法及时反映到专业建设工作中来。因此, 有必要建立专业市场调研工作的常态机制。专业带头人作为专业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应该把根据就业市场及工作现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 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经过企业走访、 网络调研、 搜集相关统计数据等手段来进行市场调研, 并每学期形成一份专业市场调研报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是学校中与市场接触最多的人员, 要充分发挥她们在专业市场调研方面的作用。能够设计相关的企
8、业、 毕业生调研问卷在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走访企业、 巡查实习生工作时使用以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需每学期形成一份专业市场调研报告提交至专业带头人, 供专业带头人参考。定期形成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能够使专业调整工作有据可依。( 三) 专业开发决策专业开发决策主要包括两类: 新专业开发与老专业改造, 学校的新专业开发一般由学校校长办公会成员共同做出决策。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及变化, 专业人才需求、 专业招生吸引力、 政策扶持、 专业开设成本效益、 专业开设基础。专业系能够经过撰写”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开设可行性分析报告”来为校长办公会成员提供决策依据。老专业改造
9、则很少被各院校重视, 一般只有在老专业招生出现困境时才会做一些调整工作。因此, 老专业改造的决策工作一般也显得较为随意, 往往由专业带头人自行决定。这使得专业无法及时根据就业市场及工作现场变化、 自身运行情况来进行调整, 影响专业质量。学校应该建立内部的专业评估机制, 定期对专业的建设及质量情况进行评估,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同时, 专业系在专业运行期间也要关注专业招生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各类学习资源的使用效果等信息, 以及时对专业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四) 专业方案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及标准, 是学校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依据, 两者
10、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院校也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编制质量, 在规范编制流程、 经过专业评估工作促进方案及标准质量提升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仅有流程规范与专业评估还是不够的, 还要关注专业方案设计完成后的及时评估和专业方案运行效果的反馈与改进。专业方案设计文本的评估能够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专业方案设计文本完成后马上进行, 评审人员包括学术委员会成员、 教务处教学管理干部、 专业带头人等。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文本的及时评审能够保证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在设计阶段的科学性。评审的主要关注点包括: 1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性(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预备技师层次的区别)
11、、 完整性( 知识、 技能、 意识) ; 2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与课程是否相互支撑; 3课程顺序安排的合理性; 4课程设计是否工作过程导向; 5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6课程内容排序的合理性; 7课程、 单元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符合性; 8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分配的合理性; 9教学资源是否满足要求。具体的评审标准见表一, 专业方案运行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则需要经过专业运行及专业评估等环节的相关手段来实现。表一 一体化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评审对象评审要求评审结果人才需求分析报告1. 报告要素齐全; 2. 数据翔实, 对政策、 企业、 同行、 师生等情况均有进行调研; 3. 分析到位,
12、 能针对调研数据做出专业设计相关决策。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1. 能对专业面向岗位进行全面分析 ; 2. 工作任务分析表要素齐全; 3. 各项分析数据描述准确。课程框架整体设计表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指导课程框架设计, 课程门类设计逻辑清晰; 2. 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工作岗位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3. 课程排序符合专业成长及学习规律; 4. 学习任务设计逻辑清晰, 实施要求明确, 考核评价科学、 有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人才培养方案要素齐全、 规范; 2.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 3. 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的培养得到相关课程的支撑。4. 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工作岗位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13、; 5. 课程排序符合专业成长及学习规律; 6. 课程课时设计合理。专业名称评审时间评委签名注: 分优、 良、 不合格三级给予评价。( 五) 专业资源建设专业资源是专业教学实施的基础, 其内容包括: 师资、 教学环境与设备、 教材、 电子教案、 系列化课件、 课程考核方案与题库、 教学指导手册、 学习手册等。所有专业资源的建设均要以有效支撑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为基本出发点。在专业资源的建设中要体现一体化课程教与学、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对专业资源进行评审以保证质量。专业资源的使用效果需要在专业运行期间经过对学生与教师调研来及时了解。评审标准见表二。表二 一
14、体化课程资源评审标准评审对象评审要求评审结果课程教材1. 教材内容要按照岗位需求、 课程目标进行选择, 理论与实践融合, 体现”四新”、 必须和够用, 对接职业标准, 易学易懂; 2. 教材结构反映工作逻辑, 载体选择适当, 内容编排合理, 适合学生认知; 3.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 活泼有趣; 4. 企业参与教材开发。课程电子教案1. 要素齐全, 规范; 2. 课程内容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素为依据; 3. 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关注学生学习成果, 灵活采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教学成本与教学效果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4. 以学习目标为考核出发点, 关注学生发展, 过程
15、性考核与发展性考核相结合。课程系列化课件1. 在满足教师课堂教学需要的同时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帮助。2. 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相结合, 避免”教材内容简单复制”; 3. 充分利用多媒体特性来突破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课程考核方案与题库1. 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在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2. 课程考核方案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3. 与课程考核配套的题库具备一定的题量, 应知与应会各有三套以上。教学指导手册1. 手册的体例设计包括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的明确教学目标、 提示重难点突破方法、 提供教学参考等内容。2. 手册内容规范, 无技术性错误。学习手册1
16、. 手册的体例设计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所需的指南与指引,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资源、 学习任务及记录、 学习评价等内容。2. 手册内容规范, 无技术性错误。课程名称评审时间评委签名注: 分优、 良、 不合格三级给予评价。( 六) 专业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资源的设计稿仅仅只是一种理想课程, 具体效果怎样需要经过专业的运行来验证。在专业运行阶段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要增强教师与课程的粘合度, 要使教师研究课程教学成为一种常态。经过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 建立课程教学研究团队、 提供课程教学研究资金、 教学安排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等手段能够使教师持续关注某门课程的教学并持续改进之。二是要建立对专
17、业运行效果及时调研的制度。对教师的调研能够经过让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总结”来实现。教师每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从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培养目标准确性、 课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总结。”课程教学总结”能够作为下一步专业调整的依据。对学生的调研则能够在课程学习后期经过问卷调查来完成, 重点调研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投入、 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有效性、 课程资源的质量等内容。当然, 专业运行阶段, 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 评价也应该成为专业调整关注的内容, 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室的教学督导分析报告。专业负责人还要关注运行期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专业资格证书考证经过率、 毕业
18、生平均薪酬水平、 实习生安置率等指标, 对指标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对专业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七) 专业评估一直以来, 专业评估都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学校工作进行督导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则较少受到关注。可是, 要建立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机制, 内部的专业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内部专业评估时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被评估专业的全覆盖, 学校所有专业匀需以三年为周期接受评估。二是专业评估指标要素的全覆盖, 要对专业定位、 专业管理、 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校企合作、 专业课程资源、 专业教学、 专业质量与效益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估。三是专业评估工作要与学校质量管理工作有效
19、结合。在专业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应作为专业系( 室) 的持续改进项目加以改进。四是要建立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队伍。评估队伍成员包括: 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教务处及督导室相关成员、 专业带头人、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等。经过常态化、 全覆盖的学校内部专业评估, 能够及时发现专业建设与实施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专业建设工作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一项重要工作, 是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使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成为常态, 才能保证专业能顺应市场及技术变化有效动态调整, 从而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参考文献: 1潘海生、 周志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第7期2邵柏云、 陈庆合.枣庄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第8期3李成飞、 王加和.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方案调整的探索_以盐城技师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第11期4张德新、 李军.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