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城管综合管理系统第二章需求分析一、总体需求分析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围绕城市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建立人与经 济、人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开展创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宏 观上可以分为城市管理创新模式与信息化建设两个维度,智慧城市信 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建设对智慧城市创新管理模式的支 撑作用。因此,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智慧城管平台,需要重点考量两 个关键问题城市管理应用体系的信息融合;城市管理模式的“智慧” 创新。智慧城管应当站在智慧城市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城市管理的有 效信息资源大多数掌握在政府不同职能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 用,直接承接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了全社会的组织间信息交互
2、模式改善,加速了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整体效能,加速政府信息资 源开发,会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形成倍增效应。因此,信息融合 是智慧城管的重要特征之一。智慧城管的信息融合,不但表达在城市管理应用体系与智慧城市 下的其他应用体系通过共享、开放而融合,也表达在智慧城管应用体 系内部的信息融合。在这一定义下,智慧城管的应用体系中各系统 应当实现横向、纵向的互联互通,同时对外部应用开放,实现数据、 流程的衔接和畅通,到达协作、联动的目的。城市管理的“智慧”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0处理方式:立即响应,30分钟内到达现场。1小时内采取相应解 决方案直至系统可以运行或降至2-3级别的问题。2级:关键性
3、问题现象:(1)一级核心系统可以启动,但出现错误,其关键业务可以运 行。(2)二级重要系统设备不能启动或启动后不可操作。处理方式:立即响应,60分钟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采取相应解 决方案直至系统可以运行或降至3级别的问题。3级:普通的问题现象:(1)系统基本正常,出现非致命性错误,业务基本不受影响。(2)三级次要系统设备不能启动或启动后不可操作。处理方式:5*8小时工作日内立即响应,8小时内采取相应解决 方案直至系统正常,非工作日由采购方决定是否到场。5. 3.2信息平安与保密要求(1)维护单位应遵守采购方信息平安管理规定,对非权限范围 内设备不允许操作。非权限范围内信息不允许访问。未经允许,
4、不可 随意在工作环境内拍照、录音、录像等。(2)负责维护工作的单位要保证对所有系统资料和数据负有保 密的责任和义务,未经用户许可,不允许向第三方透露。100第六章平安系统设计一、信息系统平安等级定级根据国家信息平安技术网络平安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22240-2008)有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涉及到 的所有相对独立信息系统的平安等级。根据今后产品的应用场景,初 步平台的信息平安等级拟定为二级。二、信息系统平安风险分析该平台的建设需要依据信息系统平安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39-2008)信息平安等级保护二级的标准对平台平安进行安 全规划。平台存在以下平安风险:应用攻击
5、、权限分配过大、服务器宕机、 数据丧失等。三、信息系统平安技术方案L物理平安物理平安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及其他媒体等免遭外界 原因的破坏。外界原因主要包括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和人为 操作失误以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物理平安在建设云平台时考虑,需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 备的物理平安,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安的前提,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101(1)环境平安: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平安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 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4 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国家 标准GB2887/T 2011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国家标准GB9361/T -2011计算站场地平安要求)。(2)设
6、备平安: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 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3)媒体平安:包括媒体数据的平安及媒体本身的平安。2 .网络系统平安网络系统平安威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无边界性、自由性造成 的,平安问题解决的关键方法是把被保护的网络从自由开放、无边界 的环境中独立出来,使网络成为可控制、可管理的内部系统。由于网 络系统是应用系统的基础,网络平安也就成为首要问题。本工程使用 的云平台解决网络平安主要方式有:1、网络冗余。对关键性的网络线路、设备通常采用双备份或多 备份的方式是解决网络系统单点故障的重要措施。对运营状态进行实 时监控并自动调整,即当网络的一段或一点发
7、生故障,或者网络信息 流量突变时能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切换分配,保证网络正常运行。2、系统隔离。根据应用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分为物 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指通过从网络平安等级考虑划分合理的网络平安 边界,使不同平安级别的网络或信息媒介不能相互访问,实现平安目 的。3 .软件平台平安102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基础服务软件。影响软件平台平安 性的因素主要包含两局部,即系统平安漏洞和病毒。针对系统平安漏洞,在系统安装的时候应该使用平台软件厂商提 供的平安漏洞扫描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并安装上最新的漏洞补丁。针对病毒,应该采取专业的防病毒解决方案,实现从网络、服务 器、客户机几大方面立体防范,防止病
8、毒的侵害。此外,对于重大的平安漏洞和病毒,要及时对系统管理员发出安 全警告并提供相应应对措施。4 .应用系统平安4.1. 身份认证(1)用户管理为平台提供统一管理用户的界面。用户管理集中统一后,每个用 户账号只申请一次,这样可以减少用户身份的副本,增加平安性,用 户数据只维护一次即可到处使用。用户管理除了提供单个录入的方式外,还提供方便的批量导入的 方式,批量导入的数据经校验后的直接进入到系统中。用户管理中可以通过维护用户与角色的关系,来增加或撤销用户 已有的角色,然后通过“用户一角色一权限”三元对应关系,可以获 取用户具有的权限。(2)统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采用中央认证服务的方式来完成,每个系
9、统不再需要自 己的身份认证,实际的身份认证都自动转发到中央认证服务,由中央103 认证服务来完成。(3)单点登录用户经统一身份认证之后,如果需要进入其它系统,不需要再次 登录认证,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应用系统方便的单点登录功能,实现“一 点登陆、多点漫游”的功能。4. 2.授权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用户授权管理系统,为平台的各应用子系统提供通 用的、支撑性的用户管理,实现可靠访问控制,提供用户管理的高效 性,降低后台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并通过共享的用户信息服务, 将各应用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统一用户授权管理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授权管理模 型,通过角色信息
10、与应用系统内部权限信息的映射,形成“用户一角 色一权限“三元对应关系,对各类用户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以确保 应用系统不被非法或越权访问,防止信息泄漏。统一用户管理模型如 图所示。(1)角色管理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权限模型中,角色处于核心的位 置。角色与用户关联、与权限关联,在有用户组的模型中,角色还可 以和用户组关联,在更灵活的RBAC模型中,角色还可以和组织机构 关联。访问控制都集中在角色与权限的关联上,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角 色,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通过获取用户的角色合集,最终可以104 得到用户拥有的权限合集,从而可以对用户能访问的内容进行控制, 不同权限拥有不同的访问。(
11、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包括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管理。功能权限主要是控制 菜单、按钮等某项具体功能,数据权限主要是控制在同一个功能下, 能够看到的数据范围(包括数据项和数据记录集的数目)。与用户管理相似,权限管理中可以通过维护权限(包括功能权限 和数据权限)与角色的关系,来增加或撤销角色已有的权限,然后通 过“用户一角色一权限”三元对应关系,可以获取用户具有的权限。(3)平安审计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提供事后审计和日志统计,保证系统操作的可 追溯性和平安性。系统内提供了详细的日志统计功能,对所有用户角色在各功能模 块的操作都进行了记录,形成详细的日志信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可通过日志查找根源。部署第三
12、方审计产品如:数据库审计、综合日志审计、运维审计。 针对对数据库攻击事件及其他网络攻击事件进行关联分析,透过事件 的表象真实地还原事件背后的信息。对于运维人员日常运维行为进行 全程审计,生成操作日志。4. 3.软件容错软件容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冗余信息和算法程序,使系统 在实际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程序设计错误,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软105 件可靠性,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软件设计时充分 考虑软件容错设计,包括: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 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具备自保护功能,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自动保存当前所有 状态,确
13、保系统能够进行恢复。5.数据平安5.L数据存储平安数据存储平安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得以保证。硬件的平安性通 过采用高可用的存储结构来实现,软件的平安性通过数据加密和数据 备份来实现。完整性机制:应采用密码机制支持的完整性校验机制或其他具有 相应平安强度的完整性校验机制,以防止非授权情况下的非法修改。完整性校验:应对存储和处理的用户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以 发现其完整性是否被破坏。异常恢复:在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时能对重要数据进行恢复。数据加密:采用密码技术支持的保密性保护机制或其他具有相应 平安强度的手段提供保密性保护。加密技术和强度:应采用国家信息平安机构认可的加密技术和加 密强度。5. 2.
14、数据传输平安(1)平安套接层(SSL)SSL协议位于TCP/IP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106 提供平安支持。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之上,为高层协议 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 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 密钥等。(2)通过SSL协议传输数据数据传输平安通过平安传输协议(SSL)、数据加密等技术来保 证。利用SSL协议可以有效加强数据传输的
15、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能够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或篡改,从而保证数据的传输 平安。5. 3.数据不可抵赖性设计指采取必要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强制授权访问控制、完备的 日志审计记录等技术手段确保读取或是修改数据的主体身份及其行 为确实定性、可控性、可记录性和不可抵赖性。5. 4.数据分级管理系统核心数据采用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字段级安 全级别的定义维护,当用户进行数据使用时,将用户的级别和数据级 别进行比拟,判断用户是否可以使用该数据。5. 5.数据备份恢复制定完备的备份方案和采取必要的冗余技术(例如,RAID5、双 机备份、多机备份等,并且至少应具备双机备份)以确保丧
16、失数据的107 可能性尽可能的小,恢复数据尽可能的完备、方便、快捷。四、信息系统平安管理方案面对网络平安的脆弱性,除了运用先进的网络平安技术和平安系 统外,完善的网络平安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许多不平安的因素常常反映在组织资源管理上,所以,平安管理 应该贯穿在平安的各个层次上。平安管理应该制定相关的平安制度和 平安目标。L平安制度管理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管理制度,包括机房管理、网络管理、 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应急处理、人员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有关信 息系统建设的规范。2 .平安目标管理(1)按照技术管理目标,展开对最新网络平安技术的跟踪研究。 就平安技术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出
17、针对科协业务需求的网络平安 技术和管理策略。(3)按照资源管理目标,对网络系统的物理资源、网络资源、 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的资源分配设置,根据资源重要程度确定平安等级, 从而确立平安管理范围。五、国产密码应用设计系统流程设计的加密算法支持国产加密算法加密传输和存储的 适配。108第七章工程实施一、售后服务承诺承诺对以下故障情况在相应的时间内做出解决:(1)本工程应用系统从工程总体验收合格之日(从双方代表终 验签字之日起计算)起,我公司提供所开发系统免费维护24个月。 在质量保证期内,我方保证至少3人专职为本工程提供技术服务。(2)在质量保证期内,我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对运行中出现 软件故障进行处理
18、,根据实际故障情况我方派员负责查找故障原因并 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在质量保证期内,我方向贵单位提供7 X24小时的服务响应,保证贵单位可以随时找到相应的技术人员, 我方在接到用户 、 通知后,60分钟内响应,一般问题一天 内解决,重大问题三天内解决。特殊情况无法修复的,质保期内我方 无条件更换新软件;或采取使系统可以正常运转的措施。(3)我方将长期提供优良的技术支持,保修期间的维护服务不 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保证期后,我方承诺仍根据合同要求向贵单位提 供技术服务,并以合理价格提供软件功能改进技术服务,保修期后的 具体服务价格双方另行协商。系统维护与支持的具体内容如下: 支持:我公司提供对应
19、用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24小时 的实时技术支持。 我公司提供热线 或Email、 等方式随时 回答用户各种技术问题并在24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109一是、从城市管理的业务流程来看,围绕着“发现问题、处置 问题、解决问题“,需要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各个环节的智 慧化。例如,传统模式中通过路面巡查来发现城市管理的问题,问 题来源相比照拟单一,且效率比拟低,采集上传的问题信息在经历 各级流转进入相应智能部门时已经滞后。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监 控、物联网自主管理,以人机结合的方式,让发现问题的过程更快 捷、智能。智慧城管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 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
20、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 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 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管理。二是、实现智慧感知的网络载体看,通过各类有线宽带、无线网 络技术的开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 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网络条 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管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 慧城管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应、随时随地智能服务 的能力,也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便利。三是、从城市管理部门的协同工作和决策分析来看,随着城市 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管理部门与智慧城管间的互联
21、以及大量新一代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运行的海量数据,通 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 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预警、决策支持和11故障响应:7X24小时的实时故障响应。我公司在出现系统软件 及应用软件等系统故障的2小时内给予响应,12小时内恢复运 行。远程技术支持:当系统出现故障,经用户许可后,我公司远程登 录用户系统,进行故障分析、问题定位并提供解决方案。对系统进行 的任何配置、数据改动及其它可能对系统和业务造成不良影响的操作, 确保经用户确认后进行。定期跟踪:工程验收完毕后,我公司将定期 、现场跟踪系统 使用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系
22、统存在的问题,并随时给予 解决。必要时,我公司将派遣技术人员去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现场服务:当系统运行环境出现严重故障,或因更换服务器等原 因需要重新搭建系统时,我公司将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远 程支持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时,派技术支持人员赶赴现场,协助用户完 成故障排除、升级或迁移操作,对系统进行完整性检查并跟踪运行。 二、售后实施及培训本系统开发完成后,针对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现场培训,培训内容 包括应用软硬件操作、操作系统、后台数据库及系统中涉及的相关维 护、开发技术、系统各类参数及数据库结构培训、集成环境下的故障 分析培训、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培训及系统应急方案等内容的培训。 所有的资料必
23、须为中文书写。我公司将面向贵单位进行不低于三次的 使用培训,和不低于两次的系统后台操作培训;在投入使用后,针对 贵单位上线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贵单位也可以向直接咨询,110进行一对一问题解答。111应急指挥的能力。这些智慧的创新围绕着对城市管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 智能分析,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精确化、个性化的信息发布和 交互。普通的业务信息经过智慧化的加工,实现综合应用、互相关联, 从而得出更有业务指导价值的结果。四是、从市民互动参与程度看,智慧城管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 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 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微信、温馨提
24、醒系统等工 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城市管理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开展,形成“人民城 市人民管”的多方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管理体系。“智慧城管”平台 应当是在“智慧”总体框架下,面向城市管理的综合平台,不仅着眼 于城市管理局的业务管理,还应当站在大城管的角度,向各级职能部 门、各街镇、市民公众提供服务的全市公共服务大平台。二、总体技术需求分析(1)采用组件化和面向对象的技术,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和良好 的可移植性;(2)充分考虑今后的横向和纵向的平滑扩张能力;(3)应具有完备的信息平安体系,能跟踪用户的操作,进行安 全审计;(4)应具有良好的数据平安保障机制,
25、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12(5)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6)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日常业务变更的需求,实 现灵活、高效、快捷的系统管理和维护;(7)数据标准化解决方案,要求数据字典应符合有关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允许用户扩充的数据标准,应严格按照 该数据标准的编码原那么扩充,并在新的数据标准出台后立即改用新 的标准编码。如果技术限制导致已经使用的系统不能更换数据字典, 应建立自定义字典与标准字典的对照表,并开发相应的检索和数据 转换程序。三、功能需求分析2. 3.1运行模式需求鉴于现体制格局,可以将智慧城管以大共享大城管”为 思路设计“统一信息平台、统一采
26、集标准、统一处置标准、统一 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其运行模式实行“一级监督、一级指挥”, 信息采集队伍由中心平台统一管理,信息采集实行集中采集,指挥 中心担负行使指挥、派遣及协调的职责。2. 3. 2强化业务协同随着智慧城管工程“大城管”的建立,协同处置单位将增加, 协同处置单位案件数量也增加,因此需在单位内部对智慧城管案件 分区域、分部门进行管理和处置,并实现内部智慧城管案件处置情 况的绩效评价。2. 3.3业务监管需求13城市管理运行监管主要着力于解决案件监管问题,主要从案件 操作的及时性和局部步骤的规范性出发,实现智慧城管案件管理的 精细化。运行监管需要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重点、疑难案件进
27、行 及时跟踪监控,通过问题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分布和分类分级 监管,到达监管的实效。2. 3. 4系统性能标准需求2. 3. 4. 1数据标准化智慧城管数据采集、处理、编码原那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 业标准,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设计的内容包括:行业区划编码、单元网格编码、责任网格编码、部件编码、事 件编码、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等。2. 3. 4.2应用平安(1)集中用户管理:用户在不同的业务系统由不同的角色定义,对 应不同的功能权限,因此需要针对用户特点,构建相应的用户集中管 理模式,时限用户统一身份和标识管理、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2)无线网信息传输:正式管理品台中的无线梳
28、理采集系统是在无 线网络环境下搭建的,用户的相关信息都通过无线网传输,因此更需 要解决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等应用的平安性 问题。(3)用户命名统一:随着各类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实现用户的集 中管理及信息共享将成为必然要求,其中统一命名规范是前提条件。142. 3. 4.3系统平安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工 作办公室指定的信息平安等级保护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平安等 级保护定级指南的标准,“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安保护等级 定为二级,即: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谁还,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但不损害国家平
29、安。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智慧城管”信息系 统需要部署的信息平安产品包括:防火墙、VPN网关、漏洞扫描、 平安审计、网闸等。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平安防护体系,从平安规章制度建设、平安 管理手段建设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平安可靠、稳定运行。四、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业务功能层面层面:城市管理现状需要。目前,目前获取管理信息滞后,主要由执 法人员日常巡视的主动发现和群众 、信访反映或媒体曝光的被 动获取,且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协调不够 畅通,缺乏合力等的问题,必须加大技术的投入进行辅助管理,积 极探索快速获取信息,及时解决问题的新模式。(1)统一标准规范的需要。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30、原先系统平台 均单独建设,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系统整合存在着实际困难,需进 一步升级改造并建立统一标准。15(2)统一受理接入平台完善,缓解城市受理问题不统一性,营造公众对政府形象的提升。业务流程层面分析:智慧城管业务流程包 括采集、受理、派遣、处置、反应、核查和评价考核七个阶段。(1)采集:信息采集以专职信息采集员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信息采集员按划定的网格区域,通过日常巡查 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上传到智慧城管信息 平台。主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信息采集公司管理。(2)受理: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将信息采集员上传的问题信息和市 民群众的举报投诉进行分类受理登
31、记,并纳入智慧城管信息系统。(3)派遣:智慧城管指挥中心依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和时 限,对受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立案条件进行立案,向对应的 责任单位派遣处置。(4)处置:专业单位在接到案件后,组织相应人员按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处置。(5)反应:专业单位处置完成后,及时将处置结果反应至智慧城 管指挥中心。(6)核查:智慧城管指挥中心根据专业单位反应情况,指派信息 采集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再次进行派遣。(7)评价考核:智慧城管指挥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问16 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纳入各类责任考核。业务量层面分析:目前的智慧城管建设不
32、管是数据资源、城市动态情况、城市发 展状态等都局限于系统内部使用,共享资源匮乏,随之数据量不断 扩大,数据信息的重要性随之提升,充分利用城市动态的数据资源, 为城市管理决策打下基础。五、业务需求分析用户分析:智慧城管系统用户分为县级用户、行业用户、公众用户。县 级用户主要指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即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行业用 户指城市管理相关联动部门或专业部门;公众用户主要指市民。运行模式需求:系统按照县集中统一平台的建设模式,可实现“一级监督一级 指挥”模式。业务需求:随着经济开展和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迫切需要我们以新的技 术和管理手段来应对城市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具体表现为:(1)服务能力尚待提高
33、。面临城市管理不断开展的要求,要实现 城市管理的从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必须将城市管理从一 个部门的职能上升至政府各部门共同协作的职能,跨部门协同、监17 管亟需加强,可以通过智慧城管的建设构建统一的城管公共服务平 台、进行不断的资源整合、增加业务服务对象/行业监管对象/行业 服务内容等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2)政民互动尚待加强。公众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够,政 府重管理、轻服务,导致公众缺乏参与契机及空间。但是就城市 管理工作而言,其生命力和开展的可持续性,与公众的关注程度和 参与程度有关。因此,需要拓展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及内容,建立 政民互动的机制,让群众广泛的参与到
34、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共同提 升城市管理的影响力、推动城市管理的水平。(3)实时管控能力尚缺乏。在城市运行管理,特别是针对市政公 用设施、重点区域的信息获取滞后,需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 析等新技术。通过智慧城管的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实时管控能力, 为城市管理的常态监控、实时监测、事态预警和应急调度指挥提供 触发手段和信息依据。智慧城管的实施,可以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 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 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对解决城市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管理被动后置、 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 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城市管理问题能起到
35、明显的成效。18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一、工程设计总体规划L1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为引领,以提 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城市资源,建 立“职权明晰、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新型城市管理体制, 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L2建设原那么和策略本工程建设按照“顶层设计一次完成、建设分步到位”的思路开 展智慧城管建设。(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顶层设计一次完成、工程建设分步到位”的思路,应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规划在前、管理先行、有序实 施。要重视前期规划,重视管理新体系建设。规划要坚持意识超前、 科技含
36、量高、技术手段先进、架构完整融合、系统扩展升级容易等。(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对各部门已建或在建 的视频监控、平台网络、应用系统等数字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 统一的体系架构组织实施,降低建设本钱,实现共建共享。(三)协调创新、凸显亮点19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4一、工程背景4二、工程建设目标及内容6第二章需求分析10一、总体需求分析10二、总体技术需求分析12三、功能需求分析13四、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15五、业务需求分析17第三章总体建设方案19一、工程设计总体规划19二、标准规范建设内容25三、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28四、总体技术路
37、线29第四章详细功能设计35一、公众服务平台详细设计35二、综合考核评价系统详细设计53三、综合执法巡查系统详细设计80四、通用功能模块85第五章信息数据资源设计86一、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86二、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91三、网络系统设计91四、备份系统设计92五、运行维护系统设计94第六章 平安系统设计101一、信息系统平安等级定级101二、信息系统平安风险分析101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为突破口,吸收其他城市的成功经 验,建设硬件一流、功能齐备具有明显特点的智慧城管系统。(四)适度超前、开放兼容考虑到城市部件、事件的不断更新,智慧城管在网络、硬件配置、 软件、应用范围、应用业务等建设上
38、将充分考虑可扩展性要求,便于 今后系统的网络升级、硬件设备的添置和各种业务系统的增加。(五)注重实效、加强考核制定科学有效的智慧城管考核评价方法,将智慧城管考核结果纳 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制度,保障智 慧城管健康运行。(六)操作简单、产权清晰系统的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在实 现过程中要考虑到用户操作层面的易操作和易维护。要提供良好的用 户界面和在线帮助功能,降低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同时,系统应具备 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维护、数据维护、网络维护要做到既平安又便 捷。采购方对于智慧城管的知识产权拥有绝对的自主权。L3系统架构智慧城管的建设,也是基于
39、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方向,从智慧城管 的角度进行突破,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受理交 互、统一服务支撑”的要求,建设智慧城管系统平台。感知采集层主要收集各个领域的前端信息数据。通过视频资源充20 分共享、各个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网格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等 手段,拓展监控覆盖范围。信息传输层主要完成信息的快速传输,是实现城管智慧化的保障。 第一、实现对前端采集信息的快速传输,能够实时监控前端状况;第 二、实现平台相关信息的快速推送,能够实现与专业部门的信息交互; 第三、实现公众、政府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作为用户访问平台,能够 得到快速响应;第四、实现智慧城管系统平台与电子政务平台信息的
40、 交互,公文的流转。基础设施层主要为上层智慧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其中云基础平台 主要为智慧城管平台提供硬件资源及机房配套资源,保证平台的处理 能力和系统平安;大数据中心是整个智慧城管的数据基础,它包括基 础数据、应用数据、知识中心三大块,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主要是为 支撑上层各业务应用,知识中心实在基础数据、应用数据的基础上进 行清理、分类、挖掘、分析,为决策分析及应急决策提供支撑;基础 服务组件是原有各条线形系统公共服务模块的沉淀,是数字服务应用 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的组件,如数据处理、视频服务等,有助 于加速新应用的孵化。应用层是智慧城管的核心,是城管数字化的表达。本次智慧城管 主要建设内
41、容包括九大基础子系统以及六大拓展子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充分参考各种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在 技术上和管理上提供标准化的依据,逐步形成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 标准规范体系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数21 据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指针对空间数据及相关业务数 据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管理标准化是指针对城市管理各责任主体制定 相关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等以健全日常工作体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层次的平安措施和平安技术手段, 通过软硬件技术和平安管理手段以保证系统在平安稳定的环境中运 行。通过机房管理、内外网隔离、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平安机制实 现对数据和信息的合法化
42、访问。L4流程设计监忏指挥中心智慧城管服务器:应用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APP服务器等。移动办公执法工作人员、监督员通过无线VPN接入监督指挥中心,22进行事件上报、问题反应和领取任务。1、问题信息收集“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的问题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相关 领导批示的问题;信息采集员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上报;社会公众 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向“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举报;通过视频监 控系统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其他方式。2、问题案卷建立问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汇集到监督指挥中心后,监督受理员进行 登记和立案,生成案卷,并批转给指挥中心。3、问题任务派遣监督指挥中心根据工作任务单的内容和要求,及时将职
43、责明确、 对应部门单一的(简单)问题直接派单到相关责任部门;涉及到界线不 清、涉及多个责任部门的(疑难)问题,在明确第一责任部门(单位) 和协同部门(单位)后,再进行派单。4、问题任务处理责任部门(单位)要根据工作任务单的要求对问题进行处置。涉 及到突发事件的,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到场,并根据事件的类型、特 点和规模做出合理处置。在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基本得到控制消除 后,应及时停止应急措施,组织开展时候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减轻突 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妥善解决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235、处理反应责任单位按照工作任务单的要求,在规定的办理时间
44、内完成工 作任务处置后,将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复核请求的信息,发送至“智 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属于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共同完 成的工作任务,由第一责任部门报送处理结果。6、核查结案监督中心在接收到问题处理结果信息后,指派信息采集员核实并 将核实结果反应到监督中心,如果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进行结案, 如果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将问题信息流转到指挥中心,责成专业部门 进一步处理后重新进行处理。7、综合评价系统运行过程中,责任部门(单位)处置情况不同的,均由智慧 平台自动生成数据资料为准,作为对责任部门城管工作的考核依据。L5总体目标根据智慧城管开展的趋势,结合城市未来开展的定位,充分利用 先进
45、可靠的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服 务”的城市长效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型 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 互动管理转变,打造一个“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智慧城管。智慧城管工程按照“投入少、多整合、重实效、强应用”的建24 设思路,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打造集行业监管、应急指挥、服 务民生于一体的县级智慧城管平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覆盖全面、 信息融合、运转高效、全省领先”的智慧城管系统,全面提升城市 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 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
46、开放 互动管理转变。建设过程中注重共建共享,着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集约化,实现 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努力打破原先局部的、间断的信息监控格局,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动静结合、主次相宜的覆盖模式。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 会议通过)”建设过程中注重执法信息化建设,开展共建共享,着 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集约化,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努力打破原 先局部的、间断的信息监控格局,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动静结合、 主次相宜的覆盖模式。本期建设内容重点打造综合性城市管理平台管理体系,实现统一 受理平台接入,提供便捷的服务
47、型政府理念。加大数据共建共享的管 理模式,对多重数据进行挖掘,提升城市管理的处置效率,为城市管 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标准规范建设内容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 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25GB/T20000. 1-2002 2.3.2o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正确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 题用标准 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GB/T20000. 1-2002 2.1.lo标准化强调的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和实 施标准的过程;实施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正确秩序和提高社会效 率。2.1标准规范建设的
48、目的和意义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的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信息序化或者信息 资源整序的活动,该活动旨在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 立起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清楚、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满足需 要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目的是将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中应用的 各类信息进行有序整合,使之服从于统一的标准和规那么,从而实现规 范化和标准化,便于在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中有效传递,并与其 它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体系有效衔接,以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2. 2标准规范建设的原那么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标准规范建设,首先在工程总体建设指导 思想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资源整合、严格规范标准、坚持因 地制宜”总的建设原那么。并结合标准规范制定的特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