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安门广场 教学 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让学生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熟记常用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重点 难点 1.弄清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方位。 2.理解广场令人向往的原因和国旗与旭日同升的含义。 教学 课时 三课时 知识点详解 ☜ 天安门广场 ①重点句解析:一方面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广场,它有特殊的政治地位——首都北京的中心。“最宽广、最壮观”概括了天安门广场建筑和景观的
2、特点,这句话总领全篇,与下文的具体描述构成了总分关系。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①这句话在全篇起着什么作用?] 段导读:开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特点——最宽广、最壮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②这句话在本段起着什么作用?] ②这句承上启下,总领本段,交代了天安门的位置。 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雄伟壮丽。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金水桥。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❶,上面雕刻着蟠(pán)龙
3、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❶华表:指古代宫殿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雕刻蟠龙等图案。“华”在这里读huá。 显得格外挺拔。[句导读:汉白玉华表在天安门前显得很惹眼,作者不仅介绍了华表的具体位置,雕刻内容,还写出了它们的气势。] 段导读:本段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及华表,层次井然有序,语言优美生动。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tiào)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句导读: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观察地点和角度的转移,领起本段。] ③特点是碑身正面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八个字表达了全国人民对革命先辈
4、的铭记和感谢,说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中国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们。 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③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wēi)峨(é)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④本段出现了哪些方位词语?] ④向南、中央、南端、东西两侧。 段导读:这段话依次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 ⣵
5、90;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天安门在中国的特殊政治意义。] ⑤重点句解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就使天安门有了特殊的意义。一想到天安门,就想到新中国的诞生,所以它是“新中国的象征”。 [⑤联系下文,说说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⑥在这里毛主席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因此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地,它在人民的心目中有
6、着特殊的地位。 [⑥天安门广场为什么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段导读:本段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令人向往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❷曙光:指破晓的阳光。 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shǔ)光❷,天安门城楼在晨曦(xī)中显现出它的雄姿。 ⑦难句解析:一是五星红旗每天都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着新中国,她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五星红旗与旭(xù)日一同升起。[⑦“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包含着什么含义?]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
7、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⑧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比喻成大花园,表现了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使人如临其境。 ❸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cù),姹(chà)紫嫣(yān)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⑧这句话中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入夜,华灯❸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简洁地描写了节日夜晚
8、天安门广场那种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沸腾”二字更形象、传神地勾勒出这种壮观场面,令人心驰神往,激动不已。 [⑨“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沸腾”一词在本句中应怎样理解?] 段导读:描写了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上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表现了节日里的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热闹沸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两大典型场面——清晨的升旗仪式和节日里的热闹景象,更突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9、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知道首都北京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如果有机会去北京,有一个地方你们不能不去,那就是天安门广场。 板书课文题目。 有人去过天安门广场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过渡:听了他的介绍,同学们一定想亲眼看一看吧!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同学们对那个庄严雄伟的地方一定更加向往。 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检查自读效果。 (1)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提醒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翘
10、舌音:矗 曙 姹 政 前鼻音:蟠 嫣 坛 淡 后鼻音:栋 煌 政 (3)疏通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并理解,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 ①第一组词语。 领袖 宣告 辉煌 纪念碑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②第二组词语。 雕梁画栋 红墙黄瓦 尽收眼底 雄伟壮丽 蓝天白云 格外挺拔 永垂不朽 金光闪闪 遥遥相对 开国大典 无比向往 升旗仪式 五星红旗 花团锦簇 巍峨壮丽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华灯齐放 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 礼花伴歌声齐飞 分类朗读(描写建筑物的、描写花朵的、描写人的神态动作心情的)。 ③第三组词语。(只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自己的理解。) 蟠龙 矗立 晨曦 曙
11、光 旭日 花坛 4.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及时正音。 5.指导长句朗读。 (1)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2)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三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再次自读,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同桌或小组交流。 1.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而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在教学时,教师抓住第一自然段中“最宽广、最壮观”这一表现天安门广场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找一找天安门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建筑物的。学生通过“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巍峨壮丽、遥遥相对”等
12、词语的学习,能真切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壮观。 2.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的明显特点,那就是景观方位清楚。方位有广场北端、天安门前、广场中央、广场南端、广场的东西两侧。方位词有北端、前、中央、南端、东、西。因为小学中年级学生大多数不会看图,不懂图上的方位,这样文中的方位就不好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补上一节地理课,教学生如何看挂图,告诉他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掌握了基本看图的方法后,再补充一些方位词。这样,学生弄懂了地图上的方位后,再来确定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就容易多了。 1.读拼音,写词语。 tiào wàng 眺 望 lǐng xiù
13、领 袖 zhuāng yán 庄 严 chà zǐ yān hóng 姹 紫 嫣 红 fèi téng 沸 腾 zhèng fǔ 政 府 2.比一比,再组词。 3.选词填空。 壮丽 壮大 壮观 (1)黄山风景区怪石遍布,云雾缭绕,十分(壮丽)。 (2)参加游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 (3)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1.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天安门广场的挂图。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今天
14、我们来深入分析课文。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听写句子,教师读两遍,让学生听清后记下来。(挑选一些含生字、新词较多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纠错。 二 讲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2.谁能把天安门广场的位置介绍得清清楚楚?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 3.谁能介绍天安门广场的特点? 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过渡: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作为城市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作者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主要景物呢? 三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学习
15、第二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天安门广场十分宽广、壮观,那么天安门广场有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宽广和壮观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地方?(天安门) (2)听读课文。 听第二自然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讨论理解: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的雄伟壮丽? 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雕梁画栋:饰有雕花、彩绘的栋、梁。常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汉白玉:一种白色的大理石,质地致密,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华表:远古时期用来指路或表示帝王纳谏的木柱。后演变为古代宫殿、陵墓、城垣等
16、建筑物前具有装饰作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图案,有的上部横插着云形雕花石板,顶端为石兽。 蟠龙:盘曲蛰伏的龙。 格外挺拔:格外,非常。挺拔,直立而高耸。 (4)出示挂图,学生结合图画再次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安门的宽广与壮观,大家一定很想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全貌吧! (1)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景物。 主要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 (2)指名上台来摆贴天安门广场上这几座建筑物的示意图。 (3)
1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体会“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遥遥相对”等词语。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矗立:高耸地立着。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四 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向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广场?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因为新中国在天安门城楼被宣告诞生,这就使“天安门”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各族人民对天安门无比向往。 3.“象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18、 提问:同学们学完了这一段,对天安门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自由交流) 五 讲读第五、六自然段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行?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3)“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是什么意思? 引导理解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和旭日一起正冉冉升起;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4)引导学生饱含着对祖国的浓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朗读全段。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时候的天安门广场? 节日到来时的天安门广场。 (3)节日到来时,白天的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
19、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又是什么样? 白天,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夜晚,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 (4)通过示范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热爱天安门、热爱祖国的情感。 1.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一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既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每个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不同方位的一些景物。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得很优美,突出了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读,读出景物美,在朗读中感悟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让学生拓展说话,在说中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 2.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象征的内涵,象征是用具体的
20、事物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课文中的“天安门”就是具体事物,新中国在这里宣告诞生,这就使“天安门”具有特殊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等词句来体会,指导学生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的含义。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红)墙(黄)瓦 (姹)紫(嫣)红 (雕)梁(画)栋 桃(红)柳(绿) 花团(锦)(簇) 五彩(缤)(纷) (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3)文中我还喜欢的优美词语:雄伟壮丽、华灯齐放、翩翩起舞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天安
21、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2)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3)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3.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顾了这个,丢了那个。(顾此失彼) (2)像没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镇定,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若无其事) (3)形容做事不怕劳苦,不怕埋怨。(任劳任怨) (4)说到做到,说话和行动一致。(言行一致) (5)在比赛或考试中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名列前茅) (6)做事认真负责,即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22、一丝不苟) 1.加深对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及其方位的认识。 2.在交流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影像资料:升旗仪式的场面;重大节日,如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场面。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对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及其方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观看一段录像,真切地去感受一下首都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宽广与壮观。 二 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1.放映录像。 2.让学生在听音乐、看画面中受到感染。 3.自由交流:观看了这些画面,听到了雄壮的国歌声,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
23、真情实感。) 书上的文字、图片是“死”的,没有直观性,不利于讲解。如果能够把广场的景物激活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直观中游览一下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一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天安门的影像资料。在观看过程中,教师结合文中的文字加以解释。学生们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对天安门广场有了直观的认识。回过来再读,学生读得有感情了,也感悟到了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丽。让学生们拓展说话,这样不仅丰富了内容,也积累了优美的词汇。可见,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作底,用每块重达24千
24、克的大砖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是巍峨的城楼。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画,窗门上玲珑多姿的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谐和。 城楼下有五座城门,中间的那一座最高最大。门前一水环绕,河上并列着五座金水桥,桥面略呈拱形,桥身两头宽,中间窄,曲折多姿,与城楼的垂直端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桥的两面有玉石雕成的栏杆。中间一座雕有蟠龙的图案,封建时代专供皇帝通行;两边四座供王公大臣通行。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用白玉石雕成,刻有蟠龙花纹,浑圆精致,映衬着背后的城楼,更增加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华表的顶端雕有一个蹲着的野兽,名叫犭孔(hǒu),又叫“望君归”,意思是
25、盼望着外出的帝王赶快回来。 华表、金水桥、城楼交相辉映,相互衬托,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图案。 1.这篇短文是按A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的。 A.从部分到整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部分到部分 2.短文通过介绍华表、金水桥、城楼,突出了天安门雄伟壮观的特点。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金水桥的蜿蜒曲折,与垂直端庄的城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面积达40万平方米。天安门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南部。现在
26、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2.人民大会堂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9年。由万人大会场、五千人宴会大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正门檐部镶嵌着中国国徽。建筑造型雄伟壮丽,具有民族风格。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红)墙(黄)瓦 (姹)紫(嫣)红 (雕)梁(画)栋 桃(红)柳(绿) 花团(锦)(簇) 五彩(缤)(纷) (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3)文中我还喜欢的优美词语:雄伟壮丽、华灯齐放、翩翩起舞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2)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3)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