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关于成立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 及时、 准确、 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 同时决定: 疫情管理由医务科负责, 疫情管理员高玉磊, 疫情直报员宋鹏。 组 长: 石怀金 副组长: 杨根昌成 员: 孔晓芳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 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
2、度。 2、 贯彻执行上级指示, 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 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 人员职责、 报告流程。 4、 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 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 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各科室: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 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 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有效预防、 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市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 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
3、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 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院实际, 制定本预案: 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及时报告: 1、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 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当前主要包含AFP、 非典型肺炎、 鼠疫、 霍乱、 艾滋病、 肺炭疽、 麻风病、 结核病、 登革热、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 以及食物中毒。二、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 由医院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后, 由医院负责疫情报告人员向县卫生局、 疾控中心报告。三、 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 必须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 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 或邀请市传染病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内科医生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 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 并书写详细、 完整的病历记录, 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 疫点消毒、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做好疫点、 疫区的卫生管理
5、工作, 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 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四、 收治传染病人、 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当依法向市卫生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 AFP) 要及时网络直报, 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 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五、 传染病暴发、 流行时, 对传染病暴发、 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 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 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 应当采取就地隔离、 就地观察、 就地治疗的措施。六、 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防
6、止病源扩散。七、 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 补充。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 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 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 核对, 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 并做好登记。 2、 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 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 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 对重卡进行剔除。 4、 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补报。 5、 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其它传染病和不明
7、原因的疾病暴发、 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 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 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 按照法定时限经过网络报告信息。 6、 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 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 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 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 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 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 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 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 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 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8、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 准确的监测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 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 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 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 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 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脑脊髓膜炎、
9、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传染病 4、 由网络直报室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 审核、 上报、 订正和查重工作, 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 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 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
10、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也应及时报告。对其它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医院医务人员在确定AFP病例后 立即 向本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电话报告, 我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是 孔晓芳 , 医院负责疫情报告的人员在 6 小时内向所在市县级CDC报告; 如高度怀疑为脊灰, 不论年龄大小, 必须 2 小时内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按规定要求报告。 6、 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 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 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
11、出入院登记薄, 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 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 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 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 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 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 应及时补报。 8、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 内容完整、 准确、 规范, 字迹清楚。 9、 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 漏报、 谎报或授意她人隐瞒、 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 门诊部、 住院部、 检验科、 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 首先进行登记,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然后做好处理工作。 2、 疫情
12、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 并对卡片进行错项、 漏项、 逻辑错误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 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经过网络报告。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也应及时上报。 4、 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 于24个小时内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 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时, 应当在24个小时内经过传染病疫情监
13、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 进行网络直报时, 经查错、 查重、 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 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 整理、 装订、 存档, 保留三年。 8、 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 报院办公室、 业务院长。 9、 遇到特殊情况时, 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 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 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 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 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 准确的监测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
14、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 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 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 谁报告, 首诊医生负责制。 3、 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 根据诊断结果, 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 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错项、 漏项、 逻辑错误等检查, 如发现上述问题, 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 补充或订正, 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 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 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
15、经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 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 监测、 统计分析和预测、 预警。 6、 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 死亡时, 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 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 分析, 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 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病人、 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 资料。 9、 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 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 保存期限三年。 10、 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16、疫情管理员、 网络直报员瞒报、 缓报、 谎报传染病疫情的, 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 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 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 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 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一般应在8位以上, 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 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 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 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 网络直报人员在
17、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 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 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 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 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 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发现错项、 漏项、 逻辑错误等情况时, 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 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 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发现以下情况时, 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不明原因
18、死亡病例。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 街道、 集体单位( 场所) 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 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 应立即电话报告当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 每月、 季、 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 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 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 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 保存期限三年。 6、 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 一般应在8位以上, 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 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 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19、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 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 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 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 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 杜绝漏报, 迟报现象发生, 制定本制度。 1、 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 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 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 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 院办公室、 网络直报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 网络直报室根据规范要求到各
20、科室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审核, 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 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 责令改正。 5、 对医院传染病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汇总一次, 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 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 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 网络直报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网络直报室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 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 有结果、 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 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制定本制度。 1、 我院传染
21、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 科室、 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 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 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 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不得漏报、 迟报、 谎报、 瞒报。 3、 医务科、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 实施每周小结, 每月有总结。 4、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 凡漏报、 迟报, 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 暴发、 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 情节严重者,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 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 对工作督导不力, 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
22、者, 对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 对累计漏报、 迟报超过3例者, 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 资金, 并通报全员, 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 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 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 并给予警告处分。 9、 责任报告人、 疫情管理人员、 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 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 全院通报批评, 给予记过处分; 情节严重, 造成严重后果者, 按下岗处理, 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为了有效预防、 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 特制定本制度。 1、 按照医院、 科室、 责任人
23、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 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全院表彰。 3、 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评优优先考虑。 4、 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 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凡漏报、 迟报, 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 暴发、 流行者给予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者, 造成疫情播散,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对工作督导不力, 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 对责任科室( 医务科、 保健科) 及责任人给予20元罚款处理。 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 并给予警告处分。 5、 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未能
24、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造成传染病暴发、 流行且后果严重者,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1、 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 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SARS、 肺炭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 白喉、 丝虫病、 脊髓灰质炎; 多年未发生的或罕见的疾病: 狂犬病登革热、 炭疽( 除肺炭疽) 、 新生儿破伤风、 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 2、 责任报告人接诊重大传染病疑似病人后, 要立即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 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报告医院领导, 同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待上级组织专家组
25、鉴定后, 责任报告人方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然后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3、 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 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4、 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 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5、 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 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 扣除当月绩效工资, 全院通报批评, 给予记过处分; 情节严重, 造成严重后果者, 调整工作岗位, 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1、 疫情管理人员、 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 全面
26、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 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 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 卫生部37号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 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 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 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理。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 1、 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 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 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 齐全, 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 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
27、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 疫情上报后, 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 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 要登记其具体内容( 如: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工作单位、 家庭详细住址等) , 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 班级等内容。 5、 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 发现问题及时补充、 改正。 6、 年度结束后, 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 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 以备后查, 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 防火、 防盗等措施, 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 要在门诊日
28、志上认真登记, 填写内容必须真实、 准确、 详细(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详细地址、 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 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 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 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 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 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 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 疑似病人确诊后, 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 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以备后查。
29、5、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 给予全院通报, 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 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填写内容要真实、 详细, 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 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 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 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 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 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 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
30、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 病人出院时, 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 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并上报防保科。 5、 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 以备后查。 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 给予全院通报, 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 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发现甲、 乙、 丙类传染病病例, 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 发现传染病病例标本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3、 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 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 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
31、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生。 4、 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5、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 应立即电话通知开具化验单的医生。 6、 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8、 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 门诊日志和登记本, 包括门( 急) 诊、 检验科、 放射科等, 对传染病病例, 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 项目齐全, 书写规范, 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 注明”传染病卡已报”, 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
32、, 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 临床科室、 检验科、 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 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 且在一定时间段内, 二者人数相符合。 3、 网络直报室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 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 详细登记, 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 提供及时、 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 有效预防、 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制度。 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 科室要遵循预防为主
33、、 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 反应及时、 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 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 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 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 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 各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 合格的通讯设备、 医疗救护设备、 救治药品、 医疗器械、 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 医务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 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搜索密切接触者、 追踪传染源, 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4、; 感染办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 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 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 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 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 缓报、 谎报或授意她人隐瞒、 缓报、 谎报。 5、 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 并书写详细、 完整的病历记录; 对需要转送的病人, 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 医学观察的病人、 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
35、。拒绝配合的, 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 采样、 技术分析和检验, 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 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 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 做好人员防护, 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做好污物、 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 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36、 8、 发现瞒报、 缓报、 谎报或授意她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 拒绝接诊病人的, 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 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 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感染管理委员会主 任委员: 王喜文( 护士长 主管护师) 副主任委员: 杨根昌( 副主任医师) 委 员: 田丽卉 胡凯月 一、 职责1、 按照政策、 法规、 条例、 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指定院内感染控制方案及工作计划, 研讨院内防止感染的策略, 截断主要传播途径, 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管理措施。2、 对工作方案、 计划、 策略、 措施的落实开展定期
37、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工作, 对违反工作制度、 操作规程的卫技人员严格落实考核奖惩。3、 分析查找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 并作好对病人的监控、 对医院职工感染的监控、 对医院环境的监控, 定期或随时做工作报告, 报请院务会决策改进会议。4、 和医院各个方面协调工作, 支持科室解决交叉感染中存在的人、 财、 物、 技术等方面的问题。5、 在加强对医院工作的前提下, 搞好重点部门和特殊区域的管理。6、 讨论解决有关院内感染管理的其它热点和难点问题。二、 工作制度1、 民主革命集中制: 重大事项经广泛民主后, 主任委员决策。2、 请求报告制: 重大事项决策报请院长批准报落实。3、 和后勤、 行政及各方面加
38、强沟通, 同步协调。4、 必要时委员集体行动监督检查工作。三、 会议地址: 院办公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1、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并设兼职负责人, 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2、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 以医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 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3、 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 做空气、 物体表面、 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4、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 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 杜绝
39、漏报。5、 分析评价监测资料, 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 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 降低感染率, 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6、 经常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 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7、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 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8、 拟定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9、 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10、 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做好有关消毒、 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 注射室工作人员
40、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 衣帽整齐戴口罩。 2. 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 包括皮试) , 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浸泡在广谱消毒液中, 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 3. 室内应有消毒药液, 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 4. 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 地面二次, 并紫外线照射60分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 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 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6. 消毒镊子及容器应配套使用, 每周更换消毒液及容器二次。 7. 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 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 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 需继续使用应灭菌
41、保持24小时有效。 紫外线消毒规范适用范围: 用于室内空气、 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适用范围及条件: (1) 紫外线能够杀灭各种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 芽孢、 分枝杆菌、 病毒、 真菌、 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 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 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2)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 穿透力弱, 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 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3)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 织物等粗糙表面时, 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4) 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 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用于空气消毒时, 消
42、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 为好, 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5)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 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使用方法: (1) 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 照射方式: 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 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2) 照射剂量和时间: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 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 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 000W.s/cm2; 杀灭细菌芽孢时应达到100 000W.s/cm2; 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
43、繁殖体和芽胞之间; 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孢更强, 有时需要照射到600 000W.s/cm2, 但一般致病性真菌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弱; 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 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 000W.s/cm2。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因此, 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 能够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 用辐照强度为 70W/cm2 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 选择的辐照剂量是 100 000W.s/cm2, 则需照射的时间是: 100 000W.s/cm2 70W/cm2 = 1429 s 60s 24min。( 2) 对室内空
44、气的消毒: 1) 间接照射法: 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不但消毒效果可靠, 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 一般开机消毒 30min 即可达到消毒合格。2) 直接照射法: 在室内无人条件下, 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 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30紫外灯, 在1.0m 处的强度 70W/cm2) 的数量为平均每m3不少于 1.5W, 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3) 对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 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 采用水内照射法时, 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 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 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消毒后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