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导语本专题围绕两条主线进行讲解: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即屈辱史和抗争史)。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屈辱 鸦片战争 第二次 中法战争 甲午 八国联军 抗日战争史 鸦片战争 中日战争 侵华战争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抗争 三元里人民 左
2、宗棠 黄海 反割台 义和团 抗日 全民族史 抗英斗争 收复新疆 海战 斗争 反帝运动 救亡 抗战 列强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国际背景主要战争侵华方式爱国官兵人民群众工业革命完成开辟国际市场鸦片战争商品输出(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边疆危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过渡;从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左宗棠收复新疆(略)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海战爱国官兵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略)义和团运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军事侵略殖民统治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第一节 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
3、国的侵略【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试说明】(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意义。【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外交:闭关锁
4、国,愚昧无知 (2)世界: 政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对外: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二、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840年1842年):由英国发动。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销售市场。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历史的开端。3、经过:广东 天津 林则徐被撤职 广东(侵占香港岛) 南京4、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5、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5、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1843)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租界的由来)6、中美望厦条约(1844):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主权)7、中法黄埔条约(1844):外国传教士传教的特权8、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开始;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3、结果:天津条约(1
7、858),北京条约(1860)5、俄国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6、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7、性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四、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 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2、经过(1)爆发:丰岛海战(1894,朝鲜)(2)平壤战役(3)黄海海战(1894):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结果: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8、全城仅剩36人)3、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4、马关条约(1895)项目内容影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原因 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直接:
9、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2、过程: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3、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内 容危 害向各国赔偿白银4 .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赔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划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拆 驻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
10、“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禁: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改列强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的控制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六、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9世纪末)1、原因 根本: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直接:马关条约的刺激2、过程 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3000万两赎辽费) 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各国划分“势力范围”3、危害: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险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
11、策 (1)原因: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2)目的:为了满足美国工商业届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3)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互相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4)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5)影响: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上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对美国,列强各国开放了其“势力范围”让美国能“利益均沾”。实际上美国是该政策最大的赢家,它
12、以“机会均等”为手段,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为美国参与侵略中国并取得侵华有时创造了条件。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疑难解惑】1、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及特征、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鸦片战争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为主要手段国家:(2)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两半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13、到资本输出为主; 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2)国家:除英法等外,后起德日意也加入,尤其是日曾独霸中国(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魏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20世纪二三十年代(1)侵华方式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2)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一战后,美上升,日美成为争夺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1)政
14、治:日本侵华扶植伪政权,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侵略方式:美国“扶蒋反共”,独霸中国(2)国家:美国(1)政治:扶蒋反共,内战爆发,至今没有完成统一(2)经济:使中国的民族经济日益萎缩。分析: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的目的2、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1):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2)、从战争的发规模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3)、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以商品输
15、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治华”的变化。(4)、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强。2、如何评价和看待近代列强的侵华(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如战争或事变、条约、领土(势力范围)、边疆(邻国)、镇压革命、不断变化的经济侵略。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
16、权、政治、经济上的破坏: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冲击落后、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如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3、“门户开放”政策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何不同?(1)前提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中国政府在中
17、外平等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来的。(2)性质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殖民掠夺提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潮流的。(3)结果不同:“门户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节、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
18、争精神。【考试说明】(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意义。【知识梳理】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原因: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
19、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2、经过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两次包围四方炮台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领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2)俄英侵略新疆: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
20、,企图以此作为支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沙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大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他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被俄国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3、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控制。三、黄海海战: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
21、久,清军仓促应战海战经过:了解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结果:日舰率先逃离战场。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结果: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
22、的篇章。五、义和团反帝运动1、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当地义和团一起,向京津地区发展。义和团英勇抵抗列强侵略,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
23、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和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疑难解惑】1、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原因主观 客观 内因 外因 国内国外形势主观 客观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第三节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课程标准】(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考试说明】(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九一八
24、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知识梳理】一、侵华日军的罪行(一)、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2、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3、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二)、日本侵华的进程 1、“九一八”事变:1931、9、18,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张学良的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不到半年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并成立伪满洲国
25、,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日本开始开始全面侵华 4、八一三事变:1937、8、13,日军进攻上海,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5、1937、12,南京沦陷 6、1938、5,日军占领徐州 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三、侵华日军的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26、: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 3、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1)、政治上,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2)、经济上,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掠夺劳动力。(3)、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小结 侵华日军的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具体有:军事侵略与占领;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中国军民抗日的两方面内容及相关的两个阶段 抗日救亡运动 全民
27、族抗战1931年1937年1945年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一)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一阶段的内容。它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自发起来,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它包括前方中国军民抗日和后方人民斗争两方面内容。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可进行如下表格梳理)爱国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中国共产党九一八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国民党爱国官兵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
28、日军三易主帅;长城抗战爱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关内外人民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爱国民主人士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中共建立抗日民
29、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逼张、杨剿共并亲赴西安督战,是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日本的侵华加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国民党内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讨论:19311937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一味妥协退让,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中国
30、共产党的号召、宣传与领导。(2)特点:广泛性(区域和阶层):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抗日与反蒋相结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必反蒋 )艰巨性(3)影响: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31、发展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建立的过程:八一宣言:1935、8、1,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1935、12,刚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转折点)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14)红军改编:八一三事变后,根据
32、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把在东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3)建立的意义: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1)所谓“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2)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率领下同日军在平型关激战,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3、、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由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牺牲)。结果:未能阻挡日军的进攻。原因: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3、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1)所谓“敌后战场”,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而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上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2)敌后战场的抗战(1)洛川会议:1937、8,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方向(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展游击战争(4)
34、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5)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6)反扫荡斗争(地道战、地雷战)在抗战的防御阶段,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战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参战人员: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基础上团结一致。军队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
35、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抗战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2、中共七大(1945、延安)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美英等国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关东军;中国
36、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长期的、团结的、全民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战,对打败日本、取得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共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3、意义:国内: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
37、战争以来的民族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对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疑难解惑】一、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被屏蔽的词语阶级属
38、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二、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1两个战场的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 .战场
39、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内,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进攻;形成正面战场;后者在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战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大兵团会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初期起主导作用;后者在相持阶段上升为主战场;2.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两个战场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体现,他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贡献。 抗战初期,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相持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
40、抗战到底; .两个战场贯穿始终。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合作抗日,直到抗战胜利;三、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原因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抗日战争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1)从领导因素来看: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一味妥协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打击,逐
41、步粉碎了日军的侵略计划。 (2)从民众动员看: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3)从战略战术看: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4)从国际环境看:甲午战争时,日本侵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列强的愿望,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42、。四、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认识。(1)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动力,反映了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社会现实。(2)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来看,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A、“反蒋抗日”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前)B、“逼蒋抗日”阶段(从“八一宣言”发表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到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联蒋抗日”阶段。(3)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主要矛盾,加上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方针,统一战线逐渐破裂,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完全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复存在。(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共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并通过引领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坚持抗战的方式起到领导作用,在思想路线上处于主导、核心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统一战线除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的爱国人士。2、是没有共同的组织机构和共同的政治纲领。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两党执行不同的抗战路线。3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