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目 录一、 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1二、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2( 一) 队伍规模.1( 二) 队伍结构.2( 三) 专业梯队.2( 四) 机制建设.2( 五) 制度建设.3三、 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3( 一) 四种方式引进人才.3( 二) 四种措施提高素质4( 三) 两个优先突出重点6( 四) 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7四、 项目进度与资金安排.8(一)总体项目进度与资金计划表.9(二)各监测指标发展计划表10附件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一、 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我院现有在校生11608人, 专任教师662名,
2、兼职教师130名, 生师比16: 1。专任教师中, 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87人, 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1%; 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21人, 占专任教师数的33%。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152人, 占36%。有高级技师10名, 技师35名。教师年均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 主编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61部, 获得专利9项, 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 项, 有2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荣誉称号。承担了”金蓝领”培训工程、 计算机、 普通话、 职业资格证书等多项培训工作, 共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2万人次。不断加强了教师队伍的管理, 坚持”按需设岗、 以岗定薪、 按岗聘
3、用、 竞争上岗、 合同管理”的聘用原则, 加快推进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改革, 逐步形成人员能出能进、 职务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 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分配制度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师倾斜, 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考核,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人, 以创新吸引人, 以爱心团结人, 以机制稳定人, 打造了一支特色鲜明、 专兼结合、 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二、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按照”稳定、 培养、 引进、 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
4、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 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 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 专兼结合、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 队伍规模经过引进专任教师、 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 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 不断扩大师资队伍, 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生数到 、 分别达到1 人和13000人计算, 教师数分别达到805人和860人, 生师比保持在15: 1左右。( 二) 队伍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 青年
5、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 三) 专业梯队构建专业梯队。培养1至2名本市行业内知名专家, 2名省级教学名师, 1名威海市首席技师, 10名高级技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达到50名以上。每个专业都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至2名, 骨干教师4至6名。( 四) 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 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 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五) 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 制定和完善科学、 规范的师资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
6、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三、 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全面实施”4421”师资队伍建设战略, 即: 四种方式引进人才, 四种措施提高素质, 两个优先突出重点, 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 一) 四种方式引进人才1、 完善优惠政策, 吸引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 大力吸引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来我院任教。对于重点建设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除继续执行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发给2-10万元安家补助等优惠政策外, 进一步给予提供科研启动费、 配备工作室、 租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待遇。2、 创新方式方法
7、, 大力引进”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优惠政策, 对于高学历、 高职称的”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给予不占编制、 不占岗位的引进政策, 优先引进。对于企业行业一线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 采用人事代理制的模式, 实行合同聘用制。对以上人才, 一次性分别给予5万元和2万元的安家费补助。 3、 重点面向社会, 招考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面向企业、 行业一线招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技术人才, 壮大 ”双师” 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深入重点高校, 选拔招考优秀本科毕业生。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 分层次安排好人才引进规划, 有计划地到在相关专业具有优势的重点院校, 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
8、, 并努力把她们培养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4、 利用社会资源, 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不断加大投入, 从与专业设置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工程、 技术、 管理人员中, 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 使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4名以上专家。重点选聘名师专家、 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 使各专业至少聘请1名在本市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术或管理专家。 , 计划培养和引进 ”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25名, 骨干教师118名; 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教师40名。兼职教师达到190名, 其中为20个左右的重点或特色专业各聘请1至2位名师专家、 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 , 培养和引
9、进 ”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35名, 骨干教师60名, 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教师40名。兼职教师达到220名, 其中为50个专业各聘请1位名师专家、 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 二) 四种措施提高素质1、 实施两个”百人培训工程”, 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继续实施自 开始启动的教师”百人培训工程”, 即每年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启动教师”境外百人培训工程”, 即利用3年时间, 共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到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参加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计划管理, 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 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 同时
10、考虑技能培训。对技能型教师, 要以业务理论进修为主进行培训。对于高学历教师, 要以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境外培训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为主。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到 , 投入612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工作。 , 计划安排40名教师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其它高校进行综合培训, 30名教师参加硕士以上学位的继续教育学习, 60名以上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安排30名骨干教师赴境外进行经济管理和餐饮服务类等专业的技能培训。 , 计划安排40名教师到教育部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其它高校进行综合培训, 40名教师参加硕士以上学位的继续教育学习, 60名以上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
11、炼。安排40名骨干教师赴境外进行汽车工程和医药化工类等专业的技能培训。2、 实施两个项目培训, 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一是校本课程项目培训。继续开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培训, 即每年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确定一个主题,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理论研讨, 经过院内专家学术讲座、 人人撰写研究报告等形式, 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探究根源、 提炼思想、 交流经验。进一步深化理论研讨的选题, 提升实践性和科学性, 完善活动的组织, 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二是产品研发项目培训。继续实施以产品研发带动的项目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经过与企业和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合作, 以研发课题的
12、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而提高她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 开展以专业建设为主题的校本培训; 投入50万元, 继续完善智能节能型生产教学两用普通数控车床的研发培训, 开展以斜导轨数控车、 普通数控铣和汽车工程实训中心的主要设备为主的研发培训。 , 开展以”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的校本培训; 投入50万元, 开展工业机器人示教系统的研发培训工作。3、 开展两个拜师活动, 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一是开展技能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的互相拜师活动。按照新老结合、 理论型与技能型结合的原则, 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起来, 互相学习理论和技能, 并安排她们共同参与理论课和实践课 ”一体化” 教学的教材建设、 课
13、程建设和教学活动, 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二是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课教师互相拜师活动。经过一对一结对子, 校内教师向校外实践课教师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经验, 校外实践课教师向校内专任教师传授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技能。4、 强化两项建设, 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经过打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 科学规范的制度环境, 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教师能够爱校乐教, 实现忘我工作与心灵自由的统一, 迸发思想活力。二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和执行我院教职工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十要、 十不要”的规定, 坚持
14、不懈地开展师德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 定期检查和考核, 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三) 两个优先突出重点1、 优先建设”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培养中坚力量建立和完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和奖励制度。积极选拔专业理论基础扎实、 教学管理水平高、 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进行重点培养。对经过考核具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资格的, 要给予重点扶持, 在福利待遇、 工作条件、 实践锻炼条件、 培训机会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为每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配备计算机、 摄像机、 打印机, 装备编辑合成、 电子备课等系统, 院内岗位
15、津贴上调一挡发放。对每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在科研课题、 参加培训、 外出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从科研经费中, 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划拔专门经费, 用于支持她们承担或参与高层次、 高水平、 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 做访问学者, 进行学术交流或攻读博士学位。 , 为15个左右重点或特色专业各引进或培养1至2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4名以上”双师型”骨干教师, 其它专业各培养3名以上骨干教师。 , 为50个专业都引进或培养1至2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4至6名”双师型”骨干教师。重点专业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要达到2名
16、。2、 优先建设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 提升示范作用对于校级以上示范专业、 特色专业特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韩语、 餐饮管理与服务、 服装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 软件技术等8个重点建设专业, 在师资队伍的引进、 培养, 专业师资建设的资金安排、 科研立项等方面要予以政策倾斜, 优先考虑。 , 为以上8个专业引进”双师型”专业带头人7名, ”双师型”骨干教师10名, 使8个重点专业都拥有2名”双师型”专业带头人或培养对象, 4名”双师型”骨干教师。( 四) 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的各项制度, 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系统
17、。主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四种机制: 1、 引导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 岗位津贴和考核制度以及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 充分发挥这些制度在调整教师学习、 工作能动方向上的引导作用, 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2、 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务处、 督导室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强化质量监控力度, 建立从目标管理到过程管理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管理, 积极推进现代管理手段在教学管理和评价中的应用,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管理的科学性。3、 竞争机制。进一步推行全员聘用制, 逐步正建立起”按需设岗、 以岗定薪、 按岗聘用、 竞争上岗、 合同管理
18、”的聘用制度, 在适度稳健的状态下建立起淘汰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4、 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的综合建设, 在民主管理、 主动服务、 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好工作。经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建立健全民主制度,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经过积极主动为教师服务, 为教师解决学习、 工作、 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大对教师科研开发、 表彰奖励的资金投入。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启动、 奖励和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经费的配套, 投入50万元以上用于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四、 项目进度与资金安排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与专业与课程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统筹考虑, 共同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总体项目进度与资金安排见表
19、一, 各监测指标发展计划见表二。 表一总体项目进度与资金计划表序号项目项目进展描述资金使用安排( 万元) 合计1”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42名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5名, 骨干教师118名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35名, 骨干教师60名421931654002高层次人才引进引进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名,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40名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人才40名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或高级职称人才40名9080802503兼职教师聘用聘用兼职教师90名, 其中行业专家1名兼职教师达到190名, 其中名师专家、 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20名兼
20、职教师达到220名, 其中名师专家、 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50名1503254259004业务进修教师外出研修60人次, 到企业实践锻练60人次教师外出研修70人次, 到企业实践锻炼60人次教师外出研修80人次, 到企业实践锻炼60人次1401601704705学历学位进修新增25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30名教师参加硕士学位进修40名教师参加硕士学位进修3745601426项目研发设立3个产学结合培训项目产学研结合研发项目增加到7个产学结合培训项目增加到12个6050501607科技开发支持支持教师科技开发的奖励和补助约32万, 威海科学导刊资金6万支持教师科技开发的奖励和补助约50万, 威海科学导
21、刊资金10万支持教师科技开发的奖励和补助约50万, 威海科学导刊资金10万3860601588考核奖励表彰先进奖励与表彰人数占教师数的10%奖励与表彰人数占教师数的15%左右奖励与表彰人数占教师数的15%左右55052107合 计56296310622587表二各监测指标发展计划表序号项目内容 1在校生数1 130002生师比14.9: 115.1: 13教师数总数8058604其中: 专任教师数7107505兼职教师数1902206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数量330385比例77.5%(426)85.5%(450)7高级职称教师数量240260比例33.8%34.7%8青年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数量220290比例( 青年教师总数) 45.8%( 480) 51%( 570) 9专业带头人数256010骨干教师数16022011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数19022012行业知名专家1213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214高级技师数51015威海市首席技师数011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员3050注: 除技师数为增长数外, 其它均为当年状态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