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素由于混凝土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原材料、生产、运输、防护、浇筑、拆模及养护过程控制,只有通过科学管理、量化岗位职责、落实执行力度,完成每个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质量.因此,预拌混凝土转化为最终成品取决于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四大要素。混凝土实体质量料机人法环测职责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执行力生产设备检验设备施工设备设备计量设备使用易耗品辅助材料原材料生产规范验收规范施工规范检验规范施工材料设计规范交叉作业养护环境检验环境生产条件温度条件施工条件拆模前规范要求产品检验材料检验规范要求进度浇注前检测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
2、量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的工作和物理性能,主要有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及水。1、水泥是通过水化反应由可塑性浆体变为坚硬石状体,它的成份、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比表面积、标稠决定了混凝土自身变形大小、界面粘结强度、水化时间的快慢及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反映出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流动性、坍损、凝结时间等工作性能和强度、收缩、抗渗等物理性能。因此,公司对水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a) 采用规模大、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水泥厂生产的水泥。b) 按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T12573水泥取样方法规定经验批次和数量进行取样、留样、检验。
3、c)按照标准规定的复检项目对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比表面积、标稠及外加剂的适应性指标进行复检.d)采取先检后用原则,对进厂水泥逐车核对送货单规格、批次、数量、时间等信息,严格杜绝未检或检验不合格水泥进厂。2、矿物掺合料可调整混凝土强度不同阶段的增长率,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干燥收缩率,使混凝土中界面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公司对矿物掺合料采取以下控制措施:a) 采用规模大、性能稳定、质量最优的电厂和矿粉厂生产的粉煤灰和矿粉。b) 按GB/T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 50204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粉煤灰、矿粉取样规定进行取样、留样、检验。c)按照标准规定的复检项目对粉煤灰、矿粉活性指标、比表面积、需水量、烧失量及外加剂的适应性指标进行复检.d)采取先检后用原则,对进厂粉煤灰、矿粉逐车核对送货单规格、批次、数量、时间等信息,严格杜绝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粉煤灰、矿粉进厂.3、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80%,在混凝土中形成坚强的骨架,通过其自身强度、形状、粒径、级配、石粉含量、含泥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因此,公司对骨料采取以下控制措施:a) 采用生产开采规模大、优质矿源、优质中砂、质量稳定、货源充足的供应商提供的石子、河砂、江砂。b) 按JGJ52普通混凝土用
5、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按批量进行取样、抽样、检验。 c) 石子采用连续级配,母岩抗压强度应比混凝土高20以上,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应对岩石进行抗压检验。砂子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42.80之间。d)按照标准规定的复检项目对砂石粒径、压碎指标、含泥量、级配、坚固性、容重进行复检。e)采取先检后用原则,对砂石进货源头预先取样检验控制,在进货过程逐车抽查质量的稳定性,严格杜绝不合格砂石进厂。4、外加剂能起到调节混凝土凝结硬化速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和水泥水化热,形成质量损失小、和易性好、密实性好、提高强
6、度、胶凝材料用量少的状况。因此,公司对外加剂采取以下控制措施:a) 采用生产规模大、质量稳定、性能卓越、优质品牌的外加剂厂生产的外加剂。b) 按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按批量进行取样、留样、检验。 c) 按照标准规定的复检项目对外加剂流动度、密度、减水、固含量、PH值、混凝土适应性进行复检。d) 采取先检后用原则,对进厂外加剂每车进行检验,严格杜绝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外加剂进厂。二、生产过程控制1、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有下几点:a)了解原材料
7、状况是做好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必须确定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及其波动情况,及时掌握材料检验数据。b)了解和掌握使用预拌混凝土结构状况和技术要求,包括施工水平、运输、泵送距离、施工技术等情况.c)环境温度变化的考虑,包括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雨季施工,大风季节、季节变化等.d)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能力、生产工艺、持续能力、员工操作水平、应急能力等.e)结合原材料状况进行的理论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GB/T14902预拌混凝土、JGJ 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的上下调整三个配合比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工作和物理性能验证,制定配合比曲线,选择最优配合比。f) 根据混凝土使用
8、的结构部位和施工工艺及砂、石的含水率的波动情况,对最优配合比实施工作和物理性能校正,控制混凝土强度稳定性和工作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g) 按通常条件设计出一系列的常规配合比,做好技术储备工作,按期进行配合比使用前验证调整,做好核对控制.2、生产前原材料控制有以下几点: a) 材料贮存要符合要求,水泥、矿物掺合料必须按厂家、品种、级别等分仓存放,并有严格防潮防污染设施;b) 外加剂的存放应有合适的环境,防止其性能改变;c) 骨料的贮存应保证其均匀性,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存放避免混杂和污染,存放的地面应为能排水的硬质地面.3、预拌混凝土生产时的控制有以下几点:a) 预拌混凝土生产线符合GB/T1
9、4902预拌混凝土标准的规定,具有精准的计量设备,且经过检定/校验合格。b) 通过测量设备监视和观察原材料的称量数据准确性;预拌混凝土搅拌过程的匀质性;预拌混凝土出料时和易性的稳定状态。 c) 所需材料和仓位设置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出现仓位错误和材料不够.d) 混凝土搅拌车装料前对车内积水、积料、罐体转速的检查,控制预拌混凝土质量损失和方量的准确性。e) 出厂前对预拌混凝土取样、留样,判断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合格后出厂,另制作强度试件,分为3、7、28、60天强度,及时观察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f) 混凝土发货时根据工地的路程远近,施工快慢,泵送难易程度和坍落度损失情况合理有序发车
10、,不积压、不断料,保持混凝土搅拌车衔接有序. g) 预拌混凝土从出厂到现场对混凝土质量信息及时沟通,对大体积、高强、特种等混凝土全程跟踪。4、记录资料的管理和控制是反映混凝土质量状况和可追溯性,也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司对资料控制有以下几点:a) 控制人、机、料、法、环各类资料和标准、规范、记录的有效性。 b) 原材料进厂检测资料及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意见等一一对应,确保进厂材料处在有效控制下。c)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检测资料做到每批出厂的混凝土都经过检测并处于合格状态。d)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调整记录资料包括配合比设计计算书、试拌记录、报告和调整单等。e)
11、 其它顾客要求的技术、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记录、气象资料等可查询、追溯。三、施工过程控制 预拌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材料科学和施工技术紧密结合的应用科学,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如何,最终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的工作性以及入模成型后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能。因此,预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1、施工浇筑前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性能、浇筑注意事项进行技术对接,根据工程特点预前进行浇筑节点控制:a)施工浇注前应具备浇注条件,如果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未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如基础中有积水,未排净而导致混凝土浸泡在水中,影响混凝土质量;模板支撑出现松动,导致有的部位出现涨模或垮塌现象;搅拌车行车通道
12、不畅,在浇筑过程中常因道路堵塞时间较长,影响混凝土连续浇筑导致冷逢出现。参照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中“三通一平”要求,现场道路满足车辆出入条件。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规范要求,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b)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规范操作,须强搅20秒以上时间后卸料,因目前预拌混凝土出厂的坍落度都在180mm以上,搅拌车罐中叶片设计在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少量的石与浆体的分离,当搅拌车到达工地后经常出现罐口处石子较多的现象,而现下工地上很多卸料工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搅拌车到达后直接卸料浇
13、筑,未进行快档搅拌,导致混凝土开始出料时石子较多,混凝土振捣困难,想通过增加砂、细骨料、水提高浆体量,这样也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参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范要求混凝土在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2、科学的施工进度和浇筑时间控制能有效实现混凝土自身增长规律,最终形成合格的实体混凝土。a)由于赶工期,拆模时间缩短,要求混凝土的终凝时间缩短,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可以满足工地要求,但是冬季气温较低,水泥水化时间较长,混凝土凝结时间较长,应延长拆模时间。倘若按照工地要求仍在冬季缩短凝结时间,可以降低混凝土中外加剂缓凝成分用量,但
14、会出现坍落度损失大、流动性差现象.b)目前在建的工地多为高层,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的要求普遍较高,一旦降低了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缓凝成分用量,即使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达到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要求时,工人追求快速浇注、减少振捣或自流平,擅自加水增大水胶比,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和延长凝结时间.因此为了考虑拌合物的施工性能须提高外加剂掺量改善和易性,否则施工性能将会受到影响。3、在浇筑过程,有专人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和质量监测.这方面工作主要有三项内容:a) 检查混凝土运至工地后的变化状态,主要是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的工作性情况.b) 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及时把
15、发现的问题向公司反馈。c) 配合监理、施工单位按GB/T14902预拌混凝土的规定对混凝土进行检验验收。4、 浇筑时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有以下几点:a)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应符合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b) 运输、浇捣、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c) 放料前混凝土搅拌车进行强搅30s以上,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采用泵送时应对泵管进行润泵,保证混凝土泵送时的润滑作用.d) 所有润泵砂浆或润泵用材料禁止用于混凝土结构中.e) 与施工或监理人员对到达的混凝土信息进行核对,控制工地要求、送货记录、强度等级及方量都一一对应。f) 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分为
16、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该在搅拌地点采取,由供货方承担;交货检验由需方承担,并经供、需、监理三方见证.5、浇筑完成后的振捣、拆模控制a) 对接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性能的掌握和规范性操作,根据不同坍落度的浇筑,采取不同的振捣方式和频次.b) 控制混凝土在初凝后、终凝前的二次收光及在温差较大或大风环境下及时进行遮盖防护,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出现和混凝土的耐久性。c) 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后,控制因模板拆除较快对混凝土内部形成扰动,增强密实性,防止内部形成通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保持混凝土强度增长率。6、对大体积等特殊部位的浇筑控制应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
17、种方式:a)全面分层:浇注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分段分层: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斜面分层: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b)大体积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性,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c)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注意:1)清除浇筑表面的
18、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注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3)对非泵送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四、混凝土养护过程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要求混凝土养护方式分为四种:1、洒水养护;2、覆盖养护;3、喷涂养护剂养护;4、带模养护。如果工地现场的带模养护时间较短,就需要在拆模后进行保湿养护,对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及特殊部位的浇注有以下几点: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48h后略微
19、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20、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不同混凝土环境养护的最低期限日平均气温 T()潮湿环境养护期限 (天)日平均气温 T()干燥环境养护期限 (天)T528T5355T10 10T25 25T21 14 105T10 10T25 25T28 21 14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措施养护,养护时间应比上表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至少14天),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
21、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草包、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013-112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