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建 铁 路xx 至 xx 线初 步 设 计总体设计原则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xx目 录一、总 则1(一)项目名称1(二)设计依据1(三)设计范围1(四)工期及质量1(五)勘察作业要求1(六)设计总体要求1(七)主要技术标准3(八)投资控制3(九)主要技术方案3(十)设计控制要求4(十一)文件组成与内容(有待讨论后修改)4(十二)工程名称及图纸编号6(十三)质量控制、设计与评审流程7二、专业设计原则7(一)经 调7(二)行 车8(三)线 路9(四)轨 道17(五)地 质20(六)路 基23(七)桥 涵40(八)隧 道50(九)站 场51(十)电气化66(十一)机
2、务66(十二)车 辆75(十三)综合维修75(十四)通 信76(十五)信 号81(十六)电 力84(十七)给排水92(十八)房屋建筑及暖通94(十九)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99(二十)重点大型临时工程105(二十一)施工组织设计105(二十二)总概算107新建铁路xx至xx线初步设计设计原则一、总 则(一)项目名称新建铁路xx至xx线初步设计。(二)设计依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计划安排。(三)设计范围根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计长函200787号文,铁二院承担xx至贺州(含)段正线长596.081km的设计工作并任总体设计单位,铁四院承担贺州(不含)至xx段正线长261.219km的设计工作。(四)工期及质
3、量1、工期要求:计划安排2008年7月底完成初步设计文件编制。2、质量目标:勘测设计创国优,优良率85%以上,合格率100%。(五)勘察作业要求根据制定的新建铁路xx至xx线定测与勘探技术要求、工程地质勘察大纲进行项目勘察,勘察资料应满足铁建设【2007】152号文中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勘察资料经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设计。(六)设计总体要求结合本线特点以及近期铁路勘察设计的现代技术条件和设计理念,提出本项目的设计总体要求。1、专业共同遵守的标准、规定(1)xx至xx线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40号)(3)新建时速200公里
4、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以下简称200客货共线暂规)(4)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5)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6)关于加强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意见(铁鉴20082号)(7)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100581998;(8)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91998;(9)新建高速铁路勘察细则 院颁 2005.05;(10)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11)铁道工程建设标准2、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设计内容和设计理念要求各专业在本项目设计中对以下内容进行加强和补充:(1)节能设计
5、(2)安全施工设计(3)土地利用:要充分认识和反映设计中采取的节约、集约用地的工程措施和方案、耕地占补平衡方案等;(4)系统集成(5)综合接地(6)设计接口(7)迁改和大临工程设计3、绿色通道和沿线景观设计本线xx至贺州段线路地处云贵高原及其与平原的过度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所经地区多为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俗、民风浓厚。因此,要求作好本线的绿色通道和沿线景观设计,将本线建成生态、文化、旅游线,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点。4、其他要求(1)各专业设计原则要与设计行车速度匹配,尤其是枢纽加、减速地段和设计限速地段;(2)充分重视环境保护设计,尤其是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6、如本线隧道分布多,隧道总长度占正线长度的一半以上,必须充分重视沿线隧道的弃碴问题。(七)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级。2、正线数目:双线,其中肇庆北(含)至三眼桥(含)为四线。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250km/h条件),xx、xx枢纽内梯级降低。4、最小曲线半径: 3500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5、正线线间距:4.6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6、限制坡度:9,xx至贺州采用加力坡18。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8、牵引种类:电力。9、牵引质量:4000吨。10、闭塞方式:自动闭
7、塞。11、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八)投资控制在认真进行外业勘测、调查和调绘的基础上,作好方案优化工作,高度重视迁改和大临工程设计,按照“坚持标准花好钱、确保质量花实钱、强本简末花少钱”的要求,各专业进行精心设计,控制项目工程投资。(九)主要技术方案1、对可行性研究中推荐的线路方案进行认真优化,并在定测前进行详细的核对和调绘情况下优化设计。2、根据定测线路方案,结合工程、交叉、不良地质影响等开展局部方案优化。(十)设计控制要求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文件进行设计质量、工期等控制,结合本项目特点,强调如下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严格按设计计划进度工作,并
8、随时与专业设计负责人保持联系。2、各专业应积极主动搞好配合,严禁相互扯皮、推诿。3、各设计单位应积极主动搞好配合,严禁相互扯皮、推诿。(十一)文件组成与内容(有待讨论后修改)文件组成与内容及篇章顺序严格按照铁建设【2007】152号“关于发布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通知”中新建铁路可行性研究的文件组成与内容执行。文件篇章组成如下:第一篇 总说明书(全一册,四院总体、二院各专业提供素材,二院对口专业汇总提总体,总体汇编)第二篇 经济与运量(全一册,四院提供素材,二院经调专业汇编)第三篇 运输组织(全一册,四院提供素材,二院运输专业汇编)第四篇 地质(第一册 x
9、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五篇 线路(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线路第二章 工务有关设施第六篇 轨道(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七篇 路基(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八篇 土地利用(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九篇 桥涵(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十篇 隧道(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隧道第二章 隧道通风机械设施第十一篇 站场(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站场第二章 客货运机械设备及其他第十二篇 电气化(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
10、第一章 牵引供电系统第二章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及电力调度所第三章 接触网第四章 维护管理第五章 受电气化影响的电力线路的处理第六章 路外(内)易燃、易爆品库及油、气管道的电磁干扰防护第十三篇 机务设备(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十四篇 车辆、动车组设备(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车辆设备第二章 动车组设备第十五篇 给水排水(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十六篇 通信(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通信第二章 路外通信、广播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第十七篇 信号(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
11、第十八篇 信息(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十九篇 防灾安全监控(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二十篇 电力(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二十一篇 综合检测与维修(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二十二篇 房屋建筑(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房屋建筑第二章 暖通空调卫生设备第二十三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二十四篇 安全施工(全一册,四院提供素材,二院总体业汇编)第二十五篇 迁改与重点大型临时工程(第一册xx至贺州段,第二册 贺州至xx段)第一章 迁改第二章 重点大型临时
12、工程第二十六篇 施工组织设计(全一册,四院提供素材,二院工经专业汇编)第二十七篇 总概算(全一册,四院提供素材,二院工经专业汇编)(十二)工程名称及图纸编号1、工程名称:新建铁路xx至xx线初步设计2、图纸编号:中铁二院部分:贵广贵贺初(X)-XX其中:X-代表专业简称,如线、桥、地等; XX-代表图纸顺序号,各专业按要求编排。铁四院部分:贵广贺广初(X)-XX(3)文件、图纸封面样品(附件)3、文整(1)文字材料均以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编制、打印,提交素材时需一并提交电子文档;(2)技术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代号采用现行标准;(3)各专业说明书及总说明书条目序号统一依次为:“
13、一”、“(一)”、“1”、“(1)”“1)”“”。(十三)质量控制、设计与评审流程本项目质量目标为创国优项目,因此,各专业在严格按质量体系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要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手段进行质量控制,认真执行各院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流程,保证设计文件质量。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交贵广铁路公司评审或组织的专家咨询。二、专业设计原则(一)经 调1、设计年度近期2022年、远期2032年。2、相关路网构成快速铁路网:近期考虑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南(宁)广(州)铁路、东南沿海客运通道(宁波深圳茂名)全线贯通,川黔铁路、湘桂铁路改造完成,兰渝铁路建成,武广、广深(港)客运专线建成;远期考虑杭长客专延伸至昆明。常规
14、铁路网:近期考虑洛湛线永州至玉林、茂名段,合河、玉林合浦铁路建成;广深四线、广珠铁路建成,黔桂、南昆、南防、焦柳、黎湛、钦北线扩能改造完成,远期根据 运量增长情况适时扩建新通道。城际铁路:近期柳南、广珠城际铁路建成。3、运量设计(1)主要执行铁道部鉴定中心对贵广线可行性研究的审查意见和中资公司的评估意见;(2)根据对本线及区域的经济、交通和旅游的最近的调查资料进行核定本线的客货运量;(3)本线地方客货运量以尽量考虑集中到发的原则进行设计。(4)远景输送能力按客车100对,货运2500104t考虑。(二)行 车1、车站分布原则(1)车站设置应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各城市的旅客出行需要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
15、发展的需要;(2)车站设置应适应本线速度目标值的要求,按推荐的运输组织模式,考虑运营调整的需要,按客货列车越行特点设置车站;(3)车站设置要与其它运输方式有着良好的衔接,增强铁路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4)有大量旅客集散的城镇设客运站,有客货运作业的设中间站。(5)车站分布满足国家要求的远景年输送能力客车100对/日,货运量2500104t/年。2、牵引计算(1)机型:货机采用HXD2,客机采用SS9,动车组采用CRH1;(2)按TB/T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进行牵引计算;(3)机车性能资料按列车牵引计算规程规定等的数据,动车组技术参数以铁道部2004年从国外引进生产的4种
16、动车组为基础进行牵引计算;(4)车辆数据按铁基1987498文规定执行;(5)采用计算机运行模拟计算客货列车走行时分。3、车流组织(1)煤炭等大宗车流原则上组织装车地直达或技术直达列车通过本线,其余车流则组织直通、区段、摘挂列车,并根据货流特点组织开行集装箱专列;(2)两端按重、空车出入平衡设计;(3)回空车辆除油罐车外全部考虑代用。4、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按铁路运量与行车组织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计算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近、远期计算能力时分别采用6min、5min的间隔时间。5、行政区划、调度区划及定员(1)机构设置、管辖范围:贵广铁路由铁道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共同出资建设,暂按成立
17、合资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及资产管理。运营管理暂按委托成都局、南宁局、xx铁路集团公司负责。(2)行政区划分:本线建成后运营委托成都铁路局、南宁铁路局、xx铁路集团公司管理,xx北(不含)从江(含)委托成都局管辖,从江(不含)怀集(不含)委托南宁局管辖,怀集(含)新xx(不含)委托广铁集团管辖。(3)调度区划分:贵广铁路建成后,本线行车调度暂按纳入相关铁路局调度所。xx北(不含)从江(含)段行车调度由成都铁路局调度所新增一个行调台负责本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从江(不含)怀集(不含)段由南宁铁路局新增一个行调台负责本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怀集(含)新xx(不含)由广铁调度所新增一个行调台负责本线行车调度指
18、挥工作。计划调度、客货运调度纳入成都局、南宁局、广铁集团既有调度台管辖。(4)定员:本着“减员增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定员。提倡一专多能,车站原则上不考虑备用人员,由于新建自律型调度集中系统(CTC)后,沿线各车站可实现无人值守。考虑到CTC系统运用需要一定过程和适应条件,因此本次沿线车站定员设计考虑减少助理值班员和信号员等职名设置,待CTC系统完善后,可实现无人值守,且部分车站客、货运员等可根据情况任用委外工。(三)线 路1、应遵守的现行主要规范、规则及规定(1)铁路线路图式(壹线(85)0006)(2)铁路线路表格格式(壹线(85)0007)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原则(1)平面设计1)曲线半
19、径区间正线圆曲线半径一般采用450010000m,曲线半径一般不宜大于10000m,个别不大于12000m。位于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以及利用既有铁路等限速地段,可按确定的设计速度方案,采用相应速度标准的曲线半径。联络线等其他线路的曲线半径可根据采用的速度目标值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以下简称线规)执行。2)线间距区间正线原则上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曲线地段一般以左线为基准,右线设计为左线的同心圆;区间正线线间距应为4.6m,按照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执行。xx北至望城坡段速
20、度目标值按100km/h,线间距采用4.0m,曲线加宽按线规规定办理。佛山北站至新xx段速度目标值按160km/h,线间距采用4.2m,曲线加宽按线规规定办理。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正线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正线与新建普速铁路、既有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线间设置接触网杆柱等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3)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按Vmax 250km/h,Vmin12
21、0km/h的速度匹配计算确定,详见下表,优先采用推荐长度,慎用最小长度。缓和曲线长度表(m)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推荐一般困难1200011010090110001301101001000014013011090001601401308000170150140700020018016065002302001806000250230210550028025023050003102802504500340300270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按下表选用。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按下表选用。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表限速V (km/h)限速半径R (m)推荐缓和曲线长度L (m)20040
22、00200350025032002703000290280032025003502200390180260014020001601603500903000902800100250011020001401800160160017014016001101200150120120090800150注:限速地段主要位于xx北出站至龙里段及佛山北站至新xx段联络线及货车外绕线等线路的缓和曲线长度根据采用的设计速度目标值按线规相关规定选用。4)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的长度一般地段不小于200m,困难地段不小于150m。位于大型车站两端减、加速以及利用既有铁路等限速地段,可
23、根据相应的设计速度按下列公式计算:一般条件下:L0.8V 困难条件下:L0.6V 式中 L 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m);V 设计速度(km/h)。(2)纵断面设计1)区间正线客货共线地段xx至贺州段采用加力坡18、贺州至xx段采用限制坡度9;肇庆北至三水南段采用限制坡度6;动车组走行线最大坡度不应大于30。2)设计坡段尽可能采用长坡段,以增加行车平顺性及舒适度。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8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600m,且不得连续使用。3)坡段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坡段的连接最大坡度差一般不大于10,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2。当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等于1时,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
24、20000m。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40000m。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均不得重叠设置。当路段设计速度160km/h,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3时,以15000 m半径的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下列地段不得设置竖曲线,同时,当路段设计速度大于120km/h时,不得设置变坡点: 缓和曲线地段; 明桥面桥上; 正线道岔范围内。本线引入xx枢纽后,客货车分线运行,麻芝铺至xx北段线路只运行客车,不考虑坡度差限制。动车组走行线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3时,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宜为10000m,困难时为5000m。4)区间正线两线并行在共同路基上时,两线轨面高程应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
25、等高)设计,区间渡线范围必须按等高设计。正线与跨线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既有线并行时,在区间不宜修筑在同一路基上。特殊情况下必须修筑在共同路基上时,两线轨面高程可按不等高设计。5)隧道内可设计为单面坡或人字坡,坡度值不宜小于3。路堑地段坡度不宜小于2。6)特大桥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沿河地段的路基,其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壅水位加波浪高再加0.5m,小桥涵附近的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壅水位再加0.5m,设计水位按1100洪水频率确定。7)池塘集中、道路和沟渠密集、沉降控制困难的软土和松软地基地段宜设桥通过。8)站坪宜设在平道上,且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困难条件下,可
26、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6。(3)线路平、纵断面组合为减小动载响应、增加旅客舒适度、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对本线线路平、纵断面的组合做如下要求:1)有条件时,应尽量加大竖曲线起迄点与缓和曲线起迄点之间的距离,提高旅客舒适度。2)平面曲线范围内变坡,尽量采用一面坡,避免使用连续起伏坡。3)坡度代数差的大小对于旅客乘坐舒适度的影响很小,故设计时不考虑设置分坡平段(分坡平段的设置,增加变坡次数,影响乘坐舒适度)。4)正线上缓和曲线与
27、道岔基本轨接缝间的直线段宜采用较长的长度。区间渡线及出岔地段不宜小于100m;车站两端不宜小于70m。5)特大桥、大桥及大跨度桥梁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和推荐的缓和曲线长度6)在选线设计时,尽量远离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避免或减少占用耕地。纵断面设计时,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取弃土。(4)联络线等其他线路的设计原则1)跨线列车联络线根据所确定的设计速度,按相应速度标准的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2)动车组走行线动车组走行线的平面标准,根据走行线的长度、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按不大于120km/h的速度标准设计;其纵断面标准根据动车组(空车)的牵引特性确定
28、;其它专业的设计标准按现行铁路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并满足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有关技术要求。3)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按行车速度小于100km/h考虑,参照现行铁路有关设计规范确定技术标准。(3)改移公(道)路、立交1)铁路与道路交叉按全部立交设计。立交及道路改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执行,并根据建设单位与道路管理部门签订的协议进行设计。4)所有改移公(道)路及立交道设计,应根据产权部门调查标准,与建设单位与道路管理部门签订改移及交叉形式等协议,并按国务院430号令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进行投资划分。5
29、)正线穿越其它铁路、公路、渡槽时,纵断面设计高程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净高要求。设计线跨越二级以上公路时,净空不小于5m;跨越三、四级公路时不小于4.5m;跨越乡村道路时、汽车通道其净空不小于3.5m4.5m,当仅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时净空不得小于2.5m。6)跨越设计线的建筑物净空,应按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暂行)、200km/h客货共线铁路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和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有关电力牵引铁路限界的规定执行。 (4)拆迁工程对需拆迁、迁改的建筑物、坟堆、果木及经济林木等,按壹线(85)007内容要求记录和编制调查诸表,研究拆迁迁改方案,并与
30、产权部门签订拆迁及迁改协议。单位拆迁应单列填表,按详细的调查填写单位性质、固定资产、法定代表、职工人数、年产值、年利润、建(构)筑面积或长度、主要生产设备,是否要整体搬迁,列出因铁路修建而引起的建筑物拆迁面积、设备损坏或搬迁费用,并附协议和有关评估文件及有关部门的证明等,拆除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合理补偿。但是,拆除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除外。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范围按拆除考虑;如不影响施工但存在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设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拆除。拆除和安
31、全防护措施根据协议给予合理补偿(拆除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除外)。 对铁路安全保护条例规定的其他范围内行为如铁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一定范围内、 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一定范围的采矿、采石、采沙及爆破等,按协议给予禁止和合理补偿。(5)铁路线路安全设施1)安全保护区根据国务院430号令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铁路管理机构提出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由于目前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还不能具体划定,因此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暂按以下原则考虑: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城市市区,不少于
32、米; 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米; 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米; 其他地区,不少于米。 按照以上范围,根据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标桩设计图(铁运函2005116号)设计安全保护标志。2)防护栅栏全线除隧道、桥梁地段外均考虑设置隔离栅栏。单线绕行地段,两条单线均设置防护栅栏;与既有线并行地段,利用既有线一侧防护栅栏,拆迁另一侧既有防护栅栏。地形条件满足时,新建防护栅栏的制造及安装按铁路线路防护栅栏图集(通线20068001)实施,但其高度及数量按1.80+0.90合计2.70m办理。地形困难不能满足铁路线路防护栅栏图集(通线20068001)适用条件时,采用(通线20068001)中单片式钢筋混凝土
33、防护栅栏(缩短单个防护栅栏片的长度)。3)维修通道防护栅栏应留有工务、电务及接触网等设备检查、施工、养护作业专用通道,通道要设置栅栏门并配锁,隧道的进出口与特大桥桥台两端设置便门,其余地段单侧间距不得大于2km,并与线路对面的便门交错设置。设置位置尽量靠近桥台或涵洞。当有车辆进入时,选择3m便门,其余地段选择1.5m便门。车站及通站道路可作为维修通道。(8)安全施工意见本线桥隧比重大,尤其隧道所占比例高达55.7%,因此本次设计中应开展以隧道为主体兼顾桥梁、路基、站场等专业在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对工程本身及周边环境、建筑、道路交通、管线等的施工风险预判,并结合全线工程风险评估,对安全风险大的工
34、点提出具体安全施工意见。根据安全施工意见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费用应纳入本次初步设计概算。(四)轨 道1、正线轨道全线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1)钢轨采用60kg/m、定尺长100m、U75V热轧无孔新轨。设计速度200km/h地段钢轨质量应符合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设计速度160km/h及以下地段钢轨质量应符合43kg/m75kg/m热轧钢轨定货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2)轨枕及扣件有砟轨道除道岔和钢轨伸缩调节器地段外铺设长2.6m的b型无挡肩混凝土轨枕,设置护轮轨地段铺设长2.6m的新型混凝土桥枕,均按1667根/每公里铺设。扣件选用与
35、型混凝土轨枕配套的弹性扣件。铺设无砟轨道地段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3)有砟道床全线正线以采用有砟轨道为主,道砟采用一级道砟。设计速度200km/h的级配碎石路基地段采用单层道床,厚35cm,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5m,砟肩堆高15cm, 道床边坡为1:1.75。桥梁、隧道及硬质岩石路堑地段道床厚度35cm。设计速度160km/h及以下的土质路基地段采用双层道床,厚50cm,其中面砟厚30cm,底砟厚20cm,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4m,砟肩堆高15cm, 道床边坡为1:1.75。桥梁、隧道及硬质岩石路堑地段道床厚度3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单线设计。有砟轨道结构道床厚度及轨道高度见表2-4-
36、1。有砟轨道结构高度表(单位:mm) 表2-4-1路段速度(km/h)基础类型钢轨高度h1轨下胶垫厚度h2轨枕高度h3内轨枕下最薄处道床厚度h4H200级配碎石路基17610230350766硬质岩石路堑17610230350766桥梁17610230350766隧道17610230350766160及以下土质路基17610230面砟300916底砟200硬质岩石路堑17610230350766桥梁17610210350746隧道17610230350766(4)无砟轨道1)无砟轨道铺设范围在长度大于6km的隧道以及在两个无砟轨道隧道之间的短路基或桥梁范围内集中铺设无砟轨道。原则上两个无砟隧道
37、之间通过一座中桥或大桥直接相连时应连续铺设;对于隧道群地段,两座无砟隧道之间以一座或几座桥隧直接相连时,为使轨道运营条件更好,宜连续铺设无砟轨道,若铺设范围太长引起工程数量增加较多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无砟轨道起终点宜位于直线上,若线路条件无法满足时亦不应设置在缓和曲线上。2)无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结构暂按板式轨道结构设计,本阶段仍需进行双块式轨道结构的比较,道岔地段无砟轨道铺设长枕埋入式,其结构高度见表2-4-2。3)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长25m,其中有砟过渡段长20m,无砟过渡段长5m,均应设置在同一种基础范围内,对基础处理的要求与无砟轨道相同。隧道内无砟轨道其
38、过渡段设置在隧道洞口内,路基上过渡段基础设计标准应与无砟相同,过渡段结构高度见表2-4-2。无砟轨道结构高度表(单位:mm) 表2-4-2基础类型板 式双块式长枕埋入式过渡段路基755815766桥梁655715隧道655515570766(5)无缝线路全线正线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与正线焊接的无缝道岔和钢轨伸缩调节器钢轨件应采用与正线相同的材质。1)单元轨节单元轨节的布置应根据线路条件、工点情况、施工工艺及养护维修条件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区间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000m2000m,最短不小于200m,单组或相邻多组一次锁定的道岔(含其间线路)及前后各50m线路组成一单元轨节,单元轨节左右两股钢轨
39、始终端的相错量不能超过100mm。2)设计锁定轨温根据铁路通过地区的最高最低轨温及无缝线路断缝检算,确定设计锁定轨温。锁定轨温范围为设计锁定轨温5。跨区间无缝线路相邻单元轨节之间的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5;左右股钢轨锁定轨温之差,速度为200km/h250km/h时不应大于3,速度为160km/h及以下时不应大于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10。3)焊接接头钢轨接头焊接应采用闪光焊,其焊接质量、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的规定。绝缘接头应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胶接绝缘可采用60kg/m长6.25m 厂制胶接绝缘钢轨或现场胶接绝缘接头,胶接绝缘钢轨应符
40、合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的要求。4)钢轨伸缩调节器根据桥上无缝线路检算结果,确定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5)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度不足500m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距长轨条起始点100m位置各增设一对位移观测桩,无缝道岔按每组道岔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6)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1)轨距杆混凝土枕线路,正线上电力牵引区段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0m和其他牵引区段半径小于或等于350m地段,按铁路轨道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轨距杆。(2)护轮轨设计速度200km/h地段设置高挡砟墙的桥上不设护轮轨,其余地段按铁运2007243号文
41、关于印发铁路桥梁铺设护轨暂行规定和铁路轨道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护轮轨。(3)线路及信号标志按铁路轨道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线路及信号标志。(4)线路基桩全线应设置线路基桩或标桩。(5)轨道常备材料按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执行。(五)地 质1、设计依据规范、标准、规程、规定及细则(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7;(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100412003;(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
42、规程 TB100141998;(7)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1987;(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10)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勘察规程 TB100492004;(11)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182003;(1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101202002;(1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14)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101151998;(15)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 TB101042003;(16)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1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
43、83062001;(18)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图例图式 院颁 1989.12;(19)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1998);(20)铁路碎石道碴试验方法(TB/T2328.118-92);(21)其它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细则、规定等。2、一般规定(1)根据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制定地质图件、资料整编的基本原则和统一标准;(2)全面审查和修改、补充重点工程和大型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工点的地质资料、图件,重点是:内容的完整性、工程地质评价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工程措施意见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地质问题定性的依据和准确性,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指标的依据和可靠、合理性,注意各种地勘资料对口。设计参数应根据地质条件、试验测试数据等进行分析、归纳,并完成数理统计后提交各类工程的岩土设计参数;(3)各类资料按“贯标”要求办理,签署齐全;(4)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由专业设计负责人、所及地勘岩土公司三级会审决定。3、配合专业设计(1)参加方案会审,配合相关专业做好线路局部方案优化工作;(2)提供相关专业文件1)线路、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房建等专业需要的沿线自然特征素材(概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动参数等);2)及时提供经审查的各专业所需地质资料(图件、说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