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社(银行)经营方针和三年业务发展规划 为卓有成效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保证统一法人后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本联社)在新型经营体制下稳健运行,切实加强本联社的经营风险抗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为“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营方针和三年业务发展规划。 一、*县农村信用社现状 *县农村信用社现有独立核算的法人社十个(包括营业部),非独立核算的营业网点二十个,从业人员210名,其中:在编正式职工180名,聘用司机及业务代办员30名。截止2006年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21630万元,比1996年与农业银行
2、脱离行政关系时增加143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0432万元(包括贴现989万元),比1996年增加27273万元;存贷比例为140.69%;吸收社员股本金1246万元;历年累积亏损额584万元,比2004年的1275万元下降691万元;固定资产达2265万元,比2000年增加960万元,比1986年初增加2236万元;借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11500万元。 二、本联社市场定位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统一法人社是进入新世纪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产权制度的创新和管理体制的理顺,将使本联社具备以下优势: (一)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随着国家和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实行支农再贷款、提供专项票
3、据置换不良贷款和挂账亏损等多项资金扶持政策,至2004年底,本联社一举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并实现了社社盈余,使本联社在支农工作中真正发挥出了支农主力军作用,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可以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倾斜,为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这必将对本联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三农”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需求量加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支持反季节蔬菜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支持农村剩余劳力走出“家门”从事劳务、运输、贩运、采金、采矿、饮食、个体工商业等多种经营,以全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满足全县
4、农民信贷资金的需求。因此,统一法人后,联社将统一调度资金,坚持“扶优增效”的原则,把提高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从深度上更好地支持“三农”,更进一步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支农资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统一法人后,尤其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通存通兑电子网络的筹建,将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吸收更多居民储蓄存款的势力。同时地方党政也越来越重视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一些涉农部门的资金也逐步回到了农村信用社。因此,只要统一法人社强化经营管理,存、贷款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的基础上,本联社将充分发挥上述优
5、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立足于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开拓城镇业务新品种,真正把我县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的银行、地方的银行、社区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 三、业务发展战略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支农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盈利能力,实现本联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以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完成法人治理架构建设,逐步建立起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协调统一、合理制衡的管理体制。 4.完善内控管理,优化资产质量,加强风险控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5、建立以效益为目
6、标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绩取酬的用人用工机制。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未来三年中,本联社将进一步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精神,以防范风险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技术为主导,努力把本联社建设成为管理制度科学,经营理念新颖,业务领域宽广,经营效益卓著的地方性现代农村金融企业。 四、业务经营理念 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遵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原则和“稳健经营
7、、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着重作好下述工作: 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大力组织存款,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以农为本,服务于“三农”,扩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资金投放,加大支农工作力度; 积极培育优质客户,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力度,努力降低经营风险; 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加强会计财务核算,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五、未来三年整体经营目标 本联社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产权关系,顺利组建统一法人社的基础上,将继续按照“以改革促发展,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业务发展步伐,并初步确定以下整体经营目标: 资产负债规模。统一法人后,本联社将
8、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三农”服务的经营宗旨,继续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己任,把支农方式重点着力于粮食生产、农产结构调整、农民多元化增收等方面,合理调整信贷投放,2006年,全县农村信用社计划增加贷款6000万元,使各项贷款余额在2005年底27442万元的基础上达到33442万元;2007年计划增加贷款3000万元,余额达到36442万元;2008年计划增加贷款3000万元,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9442万元。通过以上贷款的投放,逐步实现信贷资产结构和县域经济同步调整的目标。 在大力做好信贷资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存款组织力度,2006年,全县农村信用社计划净增各项存款6000万元,
9、使存款余额在2005年底26647万元的基础上达到32647万元,增幅22.52;2007年存款计划净增4000万元,使存款余额达到36647万元,增幅12.25;2008年存款计划净增4000万元,使存款余额达到40647万元,增幅10.91,三年内计划净增存款14000万元,为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积累充足的资金。 (二)盈利能力。2005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181万元。统一法人后,随着业务经营的不断发展,预计2006年将实现盈利200万元,2007年实现盈利200万元,2008年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后,在提足资产风险拨备的前提下实现利润50万元,三年内力争实现盈利450万元。 (
10、三)机构建设。根据现有网点的经营规模和业务发展情况,计划今后三年中逐步对现有机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调整,使本联社的经营机构更加精锐、更加高效,支持“三农”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强大。 (四)客户优化。统一法人后,本联社将在全辖范围内逐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和信用评级制度,首先发展一批优质客户、黄金客户及高信用等级客户,充分发挥优质客户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少带多,从而逐步达到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五)不良贷款比例。2005年末,本联社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划分的不良贷款占比为16.34%。2006年计划清收不良贷款300万元,将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16以下;20
11、07年末,使不良贷款占比再下降1个百分点,将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15%以下;至2008年末,使不良贷款占比再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不良贷款占比计划控制在14以内,同时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将新增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5%以下,使存贷业务发展不平衡的不良局面初步得到改观。 (六)农业贷款比率。2005年本联社的农业贷款比率为75,2006年计划使农业贷款比率达到78,增长3个百分点;2007年计划使农业贷款比率达到82,增长4个百分点;2008年计划使农业贷款比率达到85,增长3个百分点。 (七)资本充足率。2005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7.56。统一法人后,将进一步加大增资扩股力度,在逐步规范
12、股金起点及填补投资股空白的前提下,2006年末,计划增扩股金200万元,使本联社资本充足率保持在7以上;2007年计划增扩股金200万元,使资本充足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年末达到7.5;2008年计划增扩股金200万元,使资本充足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年末达到8,力争在三年内逐步提升本联社的股金起点,使股权结构符合规定要求。 (八)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2005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收益率为8.2,2006年,在扩大资本金的前提下,计划使资本收益率保持在7.6;2007年,计划使资本收益率保持在6.8;2008年,计划使资本收益率保持在5。 (九)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
13、100%)。2005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资产收益率达到0.3,2006年末,本联社资产收益率计划达到0.4;2007年末资产收益率计划达到0.5;2008年末,力争使资产收益率保持在0.5。 (十)专项准备计提。在2005年底呆帐准备金765万元的基础上,2006年度,本联社计划计提呆帐准备金160万元,使呆帐准备金总额达到825万元;2007年度计划计提呆帐准备金200万元,使呆帐准备金总额达到1025万元;2008年度,依照贷款五级分类的认定结果足额提取资产风险拨备,使本联社的信贷风险抵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六、未来三年业务发展规划 拓展业务品种,创新产品开发。 在现有业务品种匮乏,产业
14、结构单一的发展约束下,计划未来三年中,积极发挥业务发展部和营业部的业务主导作用,增强高层次公关,加强与党政部门的协作,从基建项目投资、区域招商引资、国家政策投资,国家涉农资金等多方面找寻存款增长点,并尝试性推行个人理财、教育储蓄、养老储蓄、生活保障储蓄等多种特色服务品种,不断开辟低成本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多渠道,高效能的资金组织机制。 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机构配置优势,在条件许可范围内,大力拓展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代理、代办、票据贴现、银行业拆借、债券承销等中间业务品种,力争于2007年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未来三年中,计划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于“三
15、农”的经营品牌大力进行推广,并积极开拓城镇信贷市场,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信用评级和客户授信制度,同时尝试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消费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多种新型贷款业务,力争在三年内把本联社打造成业务领域广、经营理念新、防范体系严、员工素质高的复合性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未来三年,本联社将稳步推进干部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采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大胆启用一批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中层干部走向领导岗位,对于不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坚决进行调整。 加强全辖员工队伍素质建设,通过在岗培训,鼓励自学等多种方式优化队伍结构,三年内力争
16、实现增加大专学历人员25人,使职工拥有大专学历人数达到90人,增加本科学历人员5人,使职工拥有本科学历人数达到8人,增加中级技术职务人员8人,使职工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人数达到20人,并使职工每年的岗位培训面达到80%以上。 对于劳动用工,本联社将全面推行招聘制度,自主地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大专以上学历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信用社,并根据工作需要,每年计划招录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以不断满足本联社的业务发展需要。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薪酬分配制度,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收入。 4、加快科技开发步伐,建立电子网络系统。 在2005年所有营业网点实现计算机处理门柜业务
17、的基础上,2006年逐步实现营业网点数据联网,并力争于2007年,在所有营业网点实现通存通兑。 5、整合营业网点,提高机构服务功能。 本着服务功能优先、经营规模优先、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据现有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未来三年,通过撤、并、迁等方式,对机构做进一步优化整合,力争实现机构的扁平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模式。 6、增强融资能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在投资者对统一法人后的县联社股权设置形成明确的认识,且在市场运行稳定的情况下,于2006年12月底前完成投资股增扩100万元,使股本总额达到1305万元,至2007年底,再增扩投资股100万元,使股本总额达到1505万元,至2008年底,力争使股本
18、总额达到1705万元,并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逐步增大投资股占有份额,使投资股达到规定比例。在财务指标方面,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力争保持在9.5以上,通过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来增强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及运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出资人的保证程度。 7、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三会”职能。 未来三年中,本联社计划全面实现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8、加强安全保卫,实现稳健经营。 通过制度建设、职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完善约束机制,增强防御能力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杜绝各类经济案件和不安全隐患,三年内力争实现无安全事故和经济案件
19、发生。 七、实施业务发展规划的有利条件 国家政策扶持为实现发展规划创造机遇。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步入鼎盛发展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性决策,“三农”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具备了极其有利的外围环境,农村信用社因此将可享受中央银行的资金扶持、税收减免、拨补支付的保值贴补和利率浮动四项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兑现后,将会有效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改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使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经营机制得到转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进而增强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此外,中央政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决策又充分确立了农村信用社的合法经营地位,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
20、了十分有利的内部环境,这将使本联社迎来以改革促发展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管理体制完善为加快发展步伐构筑平台。 在50多年发展历程中,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信用社客观实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的改善和业务发展,使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完全保护。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监督管理体制,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的客观需要,是目前认识水平上的
21、最佳选择。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将最终形成国家监管部门依法监管、省联社依法管理、信用社自主经营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为信用社发展构筑良好的经营平台,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和促进业务发展。 历年公共积累为提高风险防范奠定基础。 *县农村信用社自一九五三年建社以来,在全体信合员工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下、信用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锤炼和竞争考验,本联社不论从规模、效益,还是风险防范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截止2006年6月底,全辖实收资本已达1246万元,资本公积6
22、3万元,盈余公积152万元,累计提取专项准备金765万元,这些丰富的积累必将为本联社化解经营风险提供坚实的财力保证。 天时地利的区域环境成为发展基础优势。 一是本土优势。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金融范畴,具有点多、面广、业务量大等特点,能够及时为“三农”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职工熟悉农村社会特点,便于开展金融服务工作,这是农村信用社的特色优势;二是环境优势。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逐步向城市转移,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对手不断减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同时推行农户小额信贷以来,农村涌现出大批的信用农户,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运营状况日趋好转,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得到净化;三是政策
23、优势。中央相继颁布的两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如农村税费改革、农民种粮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等。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本联社改善经营环境创造了便利条件。 八、实施规划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对策 从目前经营状况分析,我县农村信用社实现业务发展规划应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条件差,农村信用社抗御外围环境的能力不强。由于农业生产本身是一项易受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影响的弱质产业,而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政策干扰,势必会直接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风险。 资金供应不足,贷款需求量增大
24、,与县域经济发展对应的资金供求不相适应。一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金向上级行集中;三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品牌缺失,造成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加重。 由于历史及面对的服务对象为弱质产业群体等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盘活存量资金难度较大,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程度,影响了对“三农”经济的支持力度。 社会信用环境差,信贷资金运行潜在较大风险。贷款发放后由于企业破产,专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剥离等因素,贷户逃避信用社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增大了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相对高于其他专业银行,加之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利率的逐
25、年上浮,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给农民增加了利息负担。 道德条件。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关系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好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监督条件。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信用社的正常经营。 针对未来业务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将要采取的主要对策: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随着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联社已着手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确保业务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明确监督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监督得力有效,切实发挥监督制约机制的保驾护航作用。 加强经营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重新构建了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确
26、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实行理事长和主任分设制度,对于进一步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避免了“一言堂”和“一个人说了算”问题的发生。 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经济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业务工作中要立足“三农”,进一步加大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支持辖区内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种、养业,广开致富门路,多渠道增加收入,并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关系,实现“双赢”目标。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保证业务经营的稳健开展。 统一法人后,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切实将那些作风优良、技术过硬、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员调配到领导岗位和重要岗位,干部任用充分体现“四化”要求,任人唯贤
27、,任人唯才。同时,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和培训力度,有意识的选拔和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管理,熟悉信用社经营的人才队伍,切实保证经营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和连续性。 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为避免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外部审计等措施,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保证信用社业务经营的持续发展。 银政共建和谐信用环境,联手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进一步加强银政合力,联手打造和谐信用的社会关系,为信用社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对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行为进行联合打击,充分借助行政的力量彻底扭转不良贷款清收进展不力的局面,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依法维护信用社的合法债权不受非法
28、侵占。 九、未来发展预测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家和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给予了支农再贷款、提供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和挂帐亏损等多种资金扶持政策,这对农村信用社而言是个百年不遇的发展契机。同时,引入新型管理模式,通过法人治理结构重建,实行理事长与主任分设,重新确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责、权、利等一系列体制改革,促使农村信用社向现代企业转变,为农村信用社的阔步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以说,国家大政方针的确立,必将为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也必将对我县联社在支农工作中真正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预测:本联社在未来发展阶段,只要充分缓解并解决资金供需矛盾,建立完善管理内控机制,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民众支持信任度,我县联社的业务经营势必能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必将为广大入股社员创造更多、更大的实惠。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