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 中国经济年度报告多年以后, ”黄仁宇学派”历史学家可能会这样写道: ” , 共和国56年, 农历乙酉年, 属鸡。当时四海升平, 全年并无特别的人事可叙。地球处于升温的漫长通道上, 麦莎、 海棠台风从台湾和华东掠过, 胶东半岛连降暴雪, 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但这种小灾小祸, 以中国幅员之大, 似乎年年在所难免。总之, 在历史上, 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不过, 当年的中华大地却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 看似末端小节, 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 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因果关系, 恰为历史的重点。
2、”这个能够和”万历十五年”相提并论的年份, 到底发生了哪些具有历史因缘的事件呢? 可能, 历史会记录这样一个小人物: 11月的一个周末, 上海某餐馆, 一群武汉大学的同窗相聚一堂, 共享大闸蟹和长城干红葡萄酒。不过, 令人遗憾的是, 名气最大的班级成员未能到场。这位缺席者名叫刘其兵。她的失踪, 不但让同学失望, 更让全球的期货交易者吃惊。刘在期货铜市场累积了巨额空头头寸, 这次铸成大错的赌博令国储局面临巨亏。而国储局接下来的反应让情况更加混乱。12月12日, 在财经年会上,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历数中国公司因内控问题酿成的金融衍生品巨亏事件, ”国储局”与”中航油”并列其中。在这次危险的对决中,
3、中国损失惨重。业内估计, 这次亏损大概在20亿至4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海外有识之士则担心, 中国的体制漏洞有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在11月对该事件发表社评, 认为中国应增加透明度, 那些含糊的回应或误导都不符合一个立志在世界经济中担任领导角色的国家的身份。在政治家、 银行家、 企业家频繁出没的全球化舞台上, 刘其兵成了最好的演员。她的缺席, 让人们深切体会到, 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要用动物比喻的话, 那就如同一只大象走进了瓷器店。”法国畅销书当中国改变世界的作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她说, 20世纪, 闯进世界经济瓷器店的只是几只老鼠( 日本、
4、 韩国等) , 它们不会造成多大损失。而今天, 则是一头可能造成惨重损失的大象进入了商店。为了给大象腾出地方, 人们需要对瓷器店进行重新改造。为了让大象找到自己的位置, 还需要对它驯化。驯化与反驯化, 也上演过几出好戏。6月23日,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石油巨擘雪佛龙竞购加州优尼科公司。这次出手显然挑战了美国人盲目乐观的经济自尊心, 雪佛龙搬来美国国会议员, 以能源威胁为借口, 用”政治审查”的方式, 最终将中海油拒之门外。以失败告终的这次努力, 最终赢得了美国媒体的尊重。美国时代周刊在年底评出 14位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中海油公司董事
5、长傅成玉名列其中, 榜首人物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副总统迪克切尼。时代对傅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 ”她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 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中石油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外输出资本。中国人已不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口号, 她们要成为”世界实验室”和”世界设计室”。华为和中兴分别成为3COM和阿尔卡特的跨国伙伴; 以软件代工著名的东软已经为诺基亚、 摩托罗拉、 NEC等国际手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在生命科技领域, 博奥公司成立4年后就已开始向美国制药公司出售设备,
6、 并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制造商昂飞公司( Affymetrix) 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在汽车设计领域, 上海龙创和同济同捷公司, 当前包办了中国多数汽车生产商的设计外包。在手机设计方面, 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德信无线, 开始接受NEC、 阿尔卡特、 三菱、 西门子等国际公司的委托进行手机设计从制造、 研发到设计, 下一个台阶是技术标准。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布局: TDSCDMA( 时分同步, 码分多趾技术标准) 、 RFID( 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标准) 、 EVD、 IPV6(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第6版) 、 AVS( 新数码音频标准) 、 闪联、 WAPI、 数码相机这一切努力能否最终形成”中国
7、标准”, 未来几年将尘埃落定。中国企业、 政府部门和跨国公司将展开一场合纵连横的暗战。说起中国的腾飞, 还是伊兹拉莱维奇的比喻更形象。她说中国是一架已经起航的飞机。和其它飞机不同, 这架飞机装载着最庞大的乘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不论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在经济学领域, 数量的差别足以改变答案的质量) , 有着独特的发动机( 中央帝国受到”超级资本主义”的控制: 政府强大有力、 法律建设刚刚起步, 制衡势力还在萌芽阶段; 而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 本地资本和外国资本, 正拼命榨取”剩余价值”) 。还有另一独特之处, 飞机赶上了最好的起飞时间( 在网络、 喷气式飞机和WTO的时代, 物资、
8、 资本和信息的流动越来越摆脱时空的限制) 。如同所有的革命一样, 中国经历的变革有可能遇到各种困境政治、 社会、 金融和环境的失衡。过去有人认为, 中国将爆发苏联式的政治危机, 有人则说会重演日本式的金融崩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会出现美国式的经济周期波动,更耸人听闻的生态大灾难之说。让人庆幸的是, 到当前为止, 这些预言并未实现。考虑到这架飞机的独特情况, 中国的福祉和灾难, 也将是世界的喜忧。”中国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但依然有光明可寻, 去寻找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如此感叹。搜狐财经不惮承担起这个寻找的任务。这本小册子便是我们寻找的结果。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
9、经济是一个谜, 谁能解开它, 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少年已经过去, 这个谜面至今没有找到迷底。然而, 这却丝毫不影响中国经济一如既往地如谜式地快速增长! 从1979年到 ,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7年, 在这27年的时间里, 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大概在9.5左右, 既超过了日本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 7.6左右的平均增幅, 也超过了韩国在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 就是60年代、 70年代) 8左右的平均水平。 面对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一些人开始为”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自豪, 开始为一句”中国打一个噴嚏, 世界要感冒”的调侃而自喜。
10、但在笔者看来, 中国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达到了它的一个巅峰。其后, 我们要走的可能是一段阶段性调整路。 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 中国经济运行之平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第一、 二、 三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9.5%、 9.5%、 9.4%。另外, 全年GDP预计增长为9.4%。换句话说, 4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居然只有0.1个百分点。鉴于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波动天性, 而且统计误差往往也能出现1个百分点左右的遗漏, 区区的0.1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的视野里, 实际上是需要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才可能观测得到的细小起伏! 可是, 在这看是平静如镜的日子里, 宏观调控部门的神经却始终不太
11、轻松。 本次宏观调控始于 , 历时已2年多, 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看法是: ”本轮经济在去年10月已经见顶”。面对去年以来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格局, 许多人都认为在宏观调控方面已经”平安无事”。然而,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宏观调控部门的专家们却在暗暗着急, 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 , 之因此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会明显低于 同期, 只是因为 同期基数太高的缘故。 的经济增长格局是”前高后低”, 在这种基数的作用下, 经济增长具有”由低走高”的发展趋势。可是, 一季度GDP增长一起步, 就达到了 全年9.5%的速度。换句话说, 只要再往前跨部门跨一步, 速度就超过了 的水平。好在 上半年
12、数据出来以后, 这一步依然没有跨出去, GDP增长依然停留在9.5%的临界线上。不过, 专家们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原因在于 前二个季度的基数落差并不显著, 真正的考验将在第三季度才会来临。当大家看到, 固定资产投资一往无前加速增长态势的时候, 担心的心情逐渐演化成了”绝望”! 因此, 当国家统计局宣布前三季度GDP增长居然只有9.4%的时候, 用”喜极而泣”来形容某些人的心情, 估计并不一定就是夸张。第三季度的数据表明, 宏观调控的作用力已经明显大于了 基数的影响力, 全年经济增长低于 已成定局。我们已经能够断定, 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 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地翻越了阶段性巅峰, 并成功地进入
13、了一个平缓回调的轨道。另外, 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 一是城乡差别有所缩小, 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 实际增长11.5%, 增速比 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城乡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14%和11%, 增幅差距由 同期的4.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二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矛盾有所缓解。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 两者差距同比缩小了2.2个百分点。三是轻重工业协调性加强, 前三季度中国轻重工业增速双双回落, 但速度不一。其中, 轻工业从 同期的15.4%下降到
14、14.9%, 重工业从 同期的18.6%下降到16.9%, 两者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另外, 物价稳定、 就业好转、 交通能源等”瓶颈”压力减缓、 三大产业相对协调等也都是经济结构好转的证明。尽管 , 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外贸顺差太大, 房地产泡沫没有调整到位, 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过快等, 但这些只是构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中国经济: 跨越巅峰之后的休憩 是”五年计划”时代的终结年,同时也是”五年规划”时代的开启年。以此为起点, 中国这艘巨轮将沿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航道, 驶向”以人为本、 社会和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彼岸。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 我们认为, 将不
15、利因素看得更重一些, 反而更能增添成功的算数。从国际上看, 世界对中国的变化不适应, 中国对世界的变化同样不适应, ”中国开始被一些西方人认为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大小伙”, 因而她们就喜欢利用人民币汇率、 国际贸易磨擦、 WTO协议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来折磨我们的神经。从国内看,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新的发展周期, 由资源能源紧缺所形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比如水、 土地和石油, 而且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发展也出现新矛盾。过去认为, 只要经济增长, 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是, 现实表明, 问题不是这样简单。资本拥有者要求政治权力和
16、民主。中低阶层要求公平和生活保障。另外, 国内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过去, 改革所到之处, 带来的都是利益。现在, 则有些相反, 改到什么地方, 都有可能遭受那里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抗。面对上述状况, 我们认为, 在 中国经济的步子应该放慢一点, 休憩一下, 以便为下一个攀登做好准备! 宏观调控: 将”有保有压”进行到底! 临近年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分别顺利召开, 宏观调控的基点也尘埃落定。然而, 一些人还是有些议论, 为什么在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 我们还不能让经济”放任自流”地增长。关于这一点, 笔者早在 6月份的有保有压政策, 还需坚持二、 三
17、年对此就已有预见。在笔者看来, 经济巅峰虽已过去, 宏观调控却正当其时。因为本轮紧缩型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二。一是防范通货膨胀, 二是抑制投资过热。第一目标几乎是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就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则很显然还远未完成。 , 中国固定资产增幅虽然与 同期相比明显降低, 但从月度数据的变化轨迹看, 加速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而且由于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在基数的作用下, 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断加速的态势在全年都可能得以保持。即使不将 高基数这一因素考虑进来,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就已经高于中国正常年份的投资水平了。固定资产投资还远未调整到位的另一个理由还在于, 当前中国在建的
1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太大, 高达近20万亿元, 足够未来花3年来消化。由于本次宏观调控的方针是”有保有压”, 在抑制一些过热行业投资规模膨胀的同时, 也加大一些薄弱领域比如农业、 能源等的建设。这会使得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时间会变得更长。另外, 现在地方政府上项目的冲动还比较强烈。比如说, 中国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 各地申请的用地量却超过了1000万亩。很显然, 在这种情况下, 放松有关调控, 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之下, 过热的投资马上就会变得炽热!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 即给过热的房地产价格降温。不论是从国外经验看, 还是从国内实践看,
19、 房地产价格从顶部调整至底部企稳至少需要5 时间。而从 年底看, 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虽然有所走软, 但基本还处于顶部盘整状态。要走向底部, 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因此, 要正确分析经济形势, 就要具有经济周期观, 需要时时具有平常心。我们不能被经济的短期波动牵着走, 一见上升就喊过热, 一见下降就喊偏冷, 以至于永远在通胀和紧缩的恐惧中徘徊! 事实上, 已经有了太多的理由能够相信, 本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要真正调到位, 少说也还需要35年。即使打一个提前量, 调控政策至少也应该再维持一段时间。否则的话, ”七五”时期宏观调控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宏观经济到底怎样走? 中央提出”( 在十一
20、五时期内)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句看是平淡的话, 其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 ”十一五”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 其挪腾空间之狭小甚至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可是, 考虑到 经济的收盘情况, 我们认为, 侧重点应该放在”平稳”上: 首先, 今年经济发展不能太快, 因为中国经济刚刚从高位小幅回落, 如果在此基础加速发展, 很快就会再次变得过热, 以至于刚启动, 就要刹车。其次, 经济也不能发展太慢, 否则就会引发通货紧缩。事实上, 从1997年以来, 中国一直就在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 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由于历史上分配政策和农村政策等失
21、误, 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大部分财富流向少部分有钱人手中, 但她们有钱却不消费, 而以农民为代表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想消费却没有钱, 以至于居民消费能力远远落后巨大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 产品严重供过于求, 使得物价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从当前情况看, 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 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 并在 达到最高峰。届时, 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 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马上就会来临。由此可知, 在”十一五”时期, 中国经济对”平稳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这样的大背景下, 投资、 消费和外贸走势必然会出现新的特点。1、 投资增长有所回调
22、 中国需求依然在高水平上增长, 但供给增长的速度比需求增长得还要快。因此, 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放缓, 但企业的效益变差和成本上升。绝大多数下游企业将因为资金紧缺和利润下降而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而下游企业的投资下降, 将导致对上游产品的需求下降和上游企业的效益下降, 最终导致包括上游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投资积极性的下降。根据12月35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已经与扩大消费需求相并列, 共同成了 中国宏观调控的重头戏。根据国家发改委掌握的情况, 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已经由 的钢铁、 水泥、 电解铝、 电石、 焦炭以及水电等个上升至10个, 新增加的4个行业分别是煤炭
23、、 纺织、 汽车、 铁合金行业。换句话说, 产能过剩的程度已经越来越严重。马凯指出, ”如果不抓紧解决, 任其发展下去, 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明显加剧, 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企业倒闭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 银行呆坏账就会进一步扩大。”因此, 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也成了自然的选择。但从另一个方面看, 除了在建规模庞大、 城镇化和房地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之外, 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对固定投资增长将起明显的支持作用。 的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 将按照突出重点、 压缩一般的原则, 优先安排续建项目, 适当开工建设事关”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大项目。其中的一个投资的重点是:
24、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基础教育、 公共卫生、 科技基础研究等社会事业发展;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南水北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需要抓紧解决的建设项目等。按照部署, 用于农村的政府投资的几个重点是乡村道路、 通信、 电网和饮水等几个领域倾斜。预计在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有所下降, 但速度不会太快。2、 消费增长将基本持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之因此致力于建立一个消费主导型经济, 原因有二: 一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热, 相形之下, 消费需求则显得不足
25、。刺激消费不但能够与抑制投资需求形成对冲, 而且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现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 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出口之上, 否则的话, 不但会恶化中国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而且会使削弱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安全。从理论上讲, 刺激消费能够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 二是培育市场消费热点。新一届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已经采取许多措施。从 起, 大规模为收入最低的农民减了税, 提高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证水平。当前, 政府则正在计划个税改革, 将大幅度提高, 不但低收入阶层, 而且部分中收入阶层也将从中受惠。政府现在又明
26、确提出, 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 并由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承担更多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 并将进一步扩大社保医保范围, 并把个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实施公务员法, 设立定期增资原则, 即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 按法律规定保证必要的经费以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可是, 粮价的下跌和 下半年收入增幅的快速下降, 将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的预期明显减弱。受企业效益下降影响, 城镇居民获得的市场性收入增速将下降。另外, 从历史上看, 在刺激消费方面, 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中国的几次消费浪潮都是由相关热点所拉动。20世纪60年代是”老三件”(手
27、表、 自行车、 缝纫机), 80年代是”新三件”(空调、 冰箱、 洗衣机), 90年代是手机、 电脑、 音响等, 前几年则是住房与汽车。从近期看, 一是农村消费还需要一个积累过程; 二是鉴于油价高涨和能源紧缺, 城镇汽车消费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至今还没有调整到位, 中央多重赌弈还正在进行之中。在正反两方面因素作用下, 预计 城镇居民消费将与 基本持平。3、 外贸出口将放慢从国内看, 一是国家对能源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出口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限制, 二是 基数太高, 难以持续; 三是 有许多商品出口大增是因为按照WTO协议, 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消失了, 而 这种”政策型”出
28、口将消失; 四是人民币可能持续升值, 对一些出口起抑制作用; 五是国际贸易摩擦不会减少。总体预计, 中国出口将出现明显下降。综合上述分析, 初步预计 的GDP增长率是8.5%, 比 下降0.9个百分点。回顾一下 的国有银行改革进程以及相关的激烈争论, 都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息息相关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是国有银行改革被国际金融业界认可的标志, 而关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大小、 出价高低以及目的何在, 则成为 冬天的激烈争论的焦点。 下半年,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谈判开始启动。 6月17日, 美国银行参股建行, 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其间的引资谈判过程有着不为外界所知的艰难。而中行建行发生的一
29、系列案件和丑闻, 更是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阻碍了引资工作的进程。 当建行、 中行相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当工行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备忘录, 关于国有银行的股权是否被贱卖给战略投资者的争论开始出现。到10月27日建行H股上市前后, 这场争论变得空前激烈。反对银行业对外开放者, 从”境外战略投资者无用、 国有银行被贱卖、 金融安全受威胁”三个方面提出自己意见; 而金融决策官员和国有银行的高层, 以及一些学者, 则更多地主张, 对外资开放是国有银行改革成功的唯一路径。 虽然国有银行”以开放推动改革”的路径被普遍接受, 可是相关的负面评价, 以及随后关于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定义之争, 已经影响到中
30、行和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当建行、 中行相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当工行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备忘录, 关于国有银行的股权是否被贱卖给战略投资者的争论开始出现。到10月27日建行H股上市前后, 这场争论变得空前激烈。反对银行业对外开放者, 从”境外战略投资者无用、 国有银行被贱卖、 金融安全受威胁”三个方面提出自己意见; 而金融决策官员和国有银行的高层, 以及一些学者, 则更多地主张, 对外资开放是国有银行改革成功的唯一路径。虽然国有银行”以开放推动改革”的路径被普遍接受, 可是相关的负面评价, 以及随后关于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定义之争, 已经影响到中行和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 艰难的谈
31、判 8月26日中行股份公司挂牌, 9月21日建行股份挂牌。此后, 两家国有银行除了加强公司治理, 主要的外部工作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其实, 两家银行在 12月30日启动财务重组后,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就已开始着手。到 下半年两家银行的财务重组完成后, 与战略投资者的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花旗、 摩根大通、 美国银行、 德意志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等外资金融巨头先后加入了谈判者的行列。 当时很多人乐观的认为, 经过财务重组之后的国有银行将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事后看来并非如此, 两家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并不顺利, 谈判过程十分艰难, 有投资意愿、 真正进入谈判阶段的外资
32、机构并不多。 根据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了解,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中国银行业长远发展的同时, 对投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也很担心。她们认为, 投资中国银行业有几类风险: 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外部信用文化不佳; 投资额度要求大, 动辄涉及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美元; 尽管投资额度很大, 可是缺乏管理控制权; 投资工具单一, 只能以现金入股; 对流动性和退出机制的担心; 尽职调查复杂, 甚至不可行; 存在政治、 法律与监管方面的风险等等。胡祖六估计, 正是出于这些忧虑, 中行和建行潜在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0家。 6月初,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指出: ”对跨国银行来说, 入
33、股中国银行业的吸引力很明显: 它们能够赶在中国市场开放前夺得先机。然而, 入股的风险看起来至少与吸引力一样大。尽管过去的坏账已得到清理, 不良贷款率也已下降, 但近期的贷款质量仍存在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情况下。已有一些分行被关闭, 但保留下来的分行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 往往依然强于它们与总行的关系。尽管已经裁员, 但大型国有银行依然十分臃肿, 而熟悉现代银行操作的人员却很少。而且, 法院对违约债务人的判决也几乎无法执行。”同时, 以来国有银行的一系列案件和丑闻的爆发, 也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增加了难度。 初, 中行黑龙江分行河松街支行发生了内外勾结骗取10亿元的”高山案”,
34、使得国有银行内控制度不完善的缺陷开始暴露。随后, 各家银行的陈年旧案陆续曝光, 使得银监会把国有银行案件专项治理作为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有参股国有银行意愿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而言, ”为什么要投资一家丑闻不断的中国银行呢”? 当外资银行的高管层向董事会提交投资建议时, 她们很难回答这样的疑问。而3月16日的”张恩照事件”, 更让建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连董事长都出事了, 国有银行还有什么能够相信的呢? ”建行的中层人士也悲观的认为, 这一事件对建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整个进程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关键时刻, 郭树清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空降建行, 担任董事
35、长, 及时鼓舞了建行士气, 以行动树立了海外投资者对于建行的信心。由于一系列的案件和变故, 建行和中行最终选定的主要战略投资者都不是最初谈判确定的引资对象。在 , 花旗银行参股建行曾被业内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建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多次到花旗的总部去接受培训。可是花旗银行与建行旷日持久的谈判最终也未能带来圆满的结局。由于花旗银行出价过低、 不肯转让核心技术等原因, 双方迟迟不能达成协议。 3月21日郭树清就任建行董事长, 随后美国银行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建行战略投资者的谈判桌上。于是建行断然中止了与花旗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开始快刀斩乱麻, 专心与美国银行进行引资谈判, 最终在6月17日签署战略合
36、作协议。半个月后, 建行又与淡马锡旗下的亚洲金融控股签署了参股协议。中行原定的战略投资者是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 JP Morgan) , 虽然摩根大通的管理层已经同意这项少数股权投资, 可是这项投资在摩根大通的董事会未能获得经过。在引进摩根大通的谈判未成之后, 3月份, 中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当天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市值便下跌了17亿美元, 显示境外投资者对参股中国国有银行并不看好。此后, 苏格兰皇家银行对中行的尽职调查结果也不尽理想。8月18日两家银行最终签署协议, 但却附加了很多条件: 苏格兰皇家银行获得了中国政府对这项投资不会亏损的担保, 而且苏格兰皇家银行联
37、合李嘉诚基金和美林国际联合出资31亿美元, 自己的出资只有16亿美元。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 中行相继与淡马锡旗下的亚洲金融控股、 瑞士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签署了引资协议。工行在4月18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进行股改, 70天完成财务重组, 到8月30日就与高盛安联运通组成的财团签署了投资备忘录。在外界看来, 工行引进战略投资的过程异常顺利和迅速, 可是工行能走到这一步, 其中的艰难非外人所知。 9月, 当时的工行行长姜建清曾经向美国和欧洲的国际金融巨头”遍发英雄贴”, 欢迎她们与工行谈判、 参股工行, 但当时居然没有一家外资机构表示出愿意投资工行的强烈意愿。 海外上市的突破 随着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
38、的结束, 建行终于在10月27日迈出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第一步H股上市。 海外上市是国有银行股改四个步骤进行财务重组、 成立股份公司、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海外上市的最后一步。虽然金融决策官员和国有银行的高层一再宣称, 上市并非国有银行股改的唯一目的和终结, 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可是各方都把成功上市视为国有银行股改阶段性成功的一个标志。 6月23日, 作为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一个预演, 交行在香港发行H股上市。在路演期间, 交行的股票受到了海外投资者的热捧, 获得了超过60倍的超额认购, 冻结资金超过1500亿港元, 最终按照1.6倍的市净率( 指发行价格或者市场价格与净资产的比值。在国际资本
39、市场, 衡量银行股价值的重要指标是市净率而不是市盈率) 定价。在挂牌交易当天, 交行的股票继续受到热捧, 股价上涨了13%。有分析者指出, 这与汇丰银行作为交行的战略投资者密切相关。汇丰银行的参与, 极大鼓舞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 使得她们相信投资交行有利可图。借鉴交行上市的成功经验, 建行开始迈出海外上市的步伐。由于在招股期间受到”热捧”, 建行两度提高其招股价9月底建行开始预路演时, 招股价区间确定为1.652.1港元, 为1.461.8倍市净率。到10月5日, 建行在香港举行首次上市招股推介会时, 公布的招股价区间已经调高到1.82.25港元, 上下限分别调高了9及7, 为1.591.9倍
40、市净率。10月10日, 建行再将其招股价区间调高至1.902.40港元, 调升了5.5%至6.7%, 为1.662.00倍市净率。10月20日, 建行IPO价格最终确定, 每股2.35港元, 市净率为1.96倍, 已经超过其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的市净率( 1.6倍左右) , 与汇丰的市净率( 1.95倍) 差不多。10月27日, 建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海外上市, 加上超额配售, 共募集资金92.3亿美元, 创造了众多的业内第一: 四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亚洲除日本地区以外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股首次公开发行。在
41、建行海外上市之后, 中行和工行也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中行在 底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有望在 上半年实现上市。就在建行上市的第二天, 工行股份公司挂牌成立, 工行已经把上市的时间表安排在 下半年。 战略投资者之争 就在建行成功实现海外上市的前后, 一场关于国有银行海外上市、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争论开始出现。先后有些市场人士在媒体发表文章, 反对当前的国有银行改革模式。总的看来, 她们的立论有三点: 境外战略投资者无用论认为当前国有银行经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推动改革的策略是非常失败的; 国有银行被贱卖论认为大规模对外出售国有银行股权是在贱卖国有资产; 金融安全受威胁论认为中国银行业对外资机构
42、的开放将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银行业的财务重组、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和股权定价涉及到很多技术性问题, 普通公众难以了解和掌握。可是, 贱卖国资和金融安全也是很容易引起公众兴趣和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当银行改革的主要批评者用一些煽情的话语来发言时, 她们很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在不少媒体上都能够听到这种声音。针对这些负面评价, 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这样的银行业改革的高级决策官员; 从中行董事长肖钢和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这样的国有银行掌门人到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这样的参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者, 都站出来说话, 用事实阐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43、的艰难以及战略投资者对于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大意义。在11月2日的”中国论坛”上, 周小川提醒银行业人士注意3年前的境况。她说, 回想在 下半年时, 国际上所有知名报刊都认为, 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定时炸弹”, 在今后的几年中炸弹可能爆炸产生金融危机, 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三大评级机构也纷纷发布对于中国国有银行前景悲观的报告。当时即便中国的大银行邀请外国投资者, 估计也没人敢来。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对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艰难深有体会。9月15日, 谢平指出: 在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 既要看到制度性溢价, 也不能忽视制度性折价。制度性溢价方面, 几大国有银行当前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
44、、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以及关键时候的国家支持性因素, 都构成了中方谈判时的要价筹码。而制度性折价方面, 现有法律关于外资持股银行比例的限制、 行政干预经营、 国有银行高管的政府任命方式, 都成为对方要求折扣的依据。所谓的国有银行卖出的”低价”, 也就是经过中外双方多轮拉锯式的谈判, 参照上述折溢价因素所谈出的一个均衡价格。”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为了吸引更多资本, 而是为了引进更好的产品、 经验和管理, 而美国银行在这些方面具有经验和优势。建行将会向美国银行学习把客户放在银行经营的中心”, 郭树清表示。在引进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时, 建行还和美国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美国银行将在综
45、合服务、 零售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及信息技术、 风险管理和GTS( 全球资金服务) 这五个领域向建行提供技术援助。9月底, 美国银行的50名顾问已经远涉重洋来到建行, 开始了以7年为周期的向建行提供战略性协助的工作。短短三个月时间, 建行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自身与国际金融巨头的巨大差距。除了政府官员和国有银行高管, 一些学者也发表长文支持国有银行”以开放推动改革”的举措。12月5日,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经济观察报发表国有银行改革需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吗的长文, 对于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对于反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声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
46、的批驳, 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影响和前景 有人担心, 战略投资者不会对国有银行提供技术援助, 而只是想着套现获利。这个担心能够归结为两个话题: 一是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的定义和区别; 一是中行和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先后次序。什么是战略投资者? 11月2日, 在”中国论坛”的演讲中,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首次提出, 引进战略投资者应坚持五项原则、 符合五个标准: 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外方一般应当是大型金融机构, 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 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 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以上; 派驻董事; 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两家; 技术和网络支持等等。按照这个标准, 由于非金融机构的身
47、份, 淡马锡对于建行和中行而言就不是战略投资者, 而只能是财务投资者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套现获利。在这个问题上, 各方的认识还是有较大的分歧。在中行行长助理朱民看来, 不论境外投资者是什么身份, 参股多大比例, 中行都视之为战略投资者, 因为这些外资机构能够在战略上给中行带来帮助。在胡祖六看来, 战略投资者必须是财务投资者, 必须首先考虑投资回报。如果战略投资者不考虑财务上的回报, 这种投资就和以往国有企业的投资没有区别。8月31日中行和淡马锡签署战略入股协议, 但由于”出身”问题, 10月中旬, 淡马锡以31亿美元参股中行时, 在汇金公司的董事会遇阻。有两种可能, 淡马锡降低参股比例或者退出对
48、中行的投资, 结军至今不得而知。可能是受到”贱卖论”的影响, 某些决策机构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迟迟没有表态。虽然尽职调查早已完成, 但工行与高盛安联运通财团的战略投资协议至今尚未正式签署。从国有银行改革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态度来看, 经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海外上市来促进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不会改变。因此, 在 , 中行和工行还会沿着建行的步伐向国际资本市场迈进。而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最难啃的骨头, 农行的股改也会适时启动。 10月中旬, 执政党公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将”新政”探索两年多来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予以综合, 形成了一个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框架。也即,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