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基础题库A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D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2下列
2、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C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D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B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C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
3、23时。D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衿,古式的衣领。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B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C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不同。丧服分五等,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D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古代官员的考核使用不一定都需要经过这种形
4、式。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B陶渊明,东晋诗人,是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C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登高望岳泊秦淮都是他的作品。D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汉代文人五言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B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为尊居上位,卑者为卑处下位。具体在宴会上,“东向坐”是最尊贵的位置。C祖道是为古代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
5、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D陛下是古代对帝王的敬称。陛,是宫殿,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转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军,是古代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的统称,在唐代指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军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六军”都是指皇帝的禁军。B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C伯仲,本义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后以“伯仲”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D骚体,也称楚辞体,因战国时代楚国屈原的作品
6、楚辞而得名,是指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体裁。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入。乘,四匹马拉的车。B禊事:古代习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的一种禊祭活动。C跬: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D鲤对: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鲤对”指接受师长教诲。9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B“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
7、仲春”“季春”中的“季春”。C“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D“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衡传中有“通五经,贯六艺”,“六艺”指的是赋、比、兴、风、雅、颂。B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C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批判性质的称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
8、仲淹为范文正公。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指交还官职,辞官退休。11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宿,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具体是指“四象”和“二十八宿(读音 xu)”。“四象”是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C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D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就
9、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B“序属三秋”中的“三秋”是指季秋,就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
10、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古人用的“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C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D“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属于我国古代常用的天色计时法。属于这种计时法还有“夜半”“日出”“日中”“人定”等。另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地支计时法,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15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如诗经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C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
12、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D“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1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17下列对于姓名称谓
13、和古代官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称呼皇帝可以称其庙号,如太祖、太宗等,也可以称谥号,如汉成帝、晋武帝等,还可以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光绪皇帝等。C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职位。18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锱铢,古代的质量单位,一锱
14、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十二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C麾下,原意为将帅指挥士兵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将帅自己的谦称。D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骚体”风格,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主要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1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B“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C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
15、“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20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组是A翼轸,指的是翼宿轸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B簪笏,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D旬休,唐朝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这里指皇帝的宫门。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四书”是指论语诗经大学中庸。B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16、五百多年的诗歌。C论语 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纪传体散文集。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通史。22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
17、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2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 宫,故称。C“孝廉”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指善侍父母、品行方正的人。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24下面表示官职变化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拜、除:授予官职B擢、谪:提升官职C迁:调动官职;罢:罢免官职D左迁:降职贬官;权:暂时代理25下
18、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B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C“视事”指治事,任职;“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D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指宫廷的侍
19、卫;宋代以后,民间特称医生。“祖”本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钱行和送别。B“竖子”是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它还有“童仆”的意思。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喜悦;羽,声调激愤。D“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27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和豪华的民间住宅。B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C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
20、大家”,其中韩、柳是唐朝人。D“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28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B舅,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C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D除,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2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
21、叫晋侯、秦伯。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C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3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就成了与帝王或太子面对面应对时对他们的敬称。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宾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
22、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31下列选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刘向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C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D“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
23、是对自己的谦称,“足下”也是谦称。3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3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
24、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3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B山水阴阳,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如武汉的汉阳,指汉水的南面。C再拜,即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D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
25、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35对下列句子中的典故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鲤”指孔子的儿子孔鲤,“鲤对”指接受父亲的教诲。B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指王安石,他曾任临川内史。C非谢家之宝树 谢家宝树指谢玄,他曾回答谢安的问题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结草”的故事出自左传,魏武子爱妾的父亲在战场上结草绊倒了恩人魏颗,后世用结草来指报恩。3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集,采用了楚地
26、的诗歌形式,描写楚地风土人情。C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指儿童时代。D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曹操短歌行中指代有学识的人。3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库指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古代常“府库”并用,如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府库”的“库”即指此意。B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或夫妻互称。C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古人常用字谦称自己,对平辈或尊辈称名。如项羽名籍,字羽。D“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
27、指“传记”,左传就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3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传”是指人物传记。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28、表五部分。39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40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鄙人:本意指发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陋。B同列:指处在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
29、同者,犹如同僚。C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D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手工业行业和商业的总称。4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的总称。文房即书房。B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体全为牺,色纯为牲。C社稷:对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旧时也代指国家。D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4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43下列文化
30、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B“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黎民、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D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史记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
31、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 “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45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于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在坟墓旁搭盖小屋,供守丧期间居住,以守护坟墓,这种坟墓前小屋称为“庐墓”。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代始设于京师,为中央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C按古代礼仪,在宴
32、席上,宾主之间四面的座位,以背北面南座位最尊,次为南边座位,再次东边座位,最卑西边座位。D青衫,青黑色单衣,可指古代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唐朝时职位低的官员所穿青黑色单衣也称为青衫。46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B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位。“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西向侍。C“沛公居山东时”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指黄河。D古人以伯
33、、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4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年、月、日的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C“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4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B孔
34、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4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35、。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B钟鸣鼎食之家: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C弱冠: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后泛指男女二十岁左右的年纪。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的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5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B古者五十岁知
36、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C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D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5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后用来代称国家。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
37、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5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书信的一种,一般是用来向君主陈情的。出师表也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D除:任官,除去旧官任命新官。洗马:也称“先马”,汉时为太子的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53下列古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讲究“座次”安排。官职:古代以右为尊,如“位在廉颇之右”。车骑
38、:由以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B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一般的战车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帅车是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一般车辆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乘:一人一马为一乘。D妇女无所幸中
39、,“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等的宠爱。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叫幸。5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祝福)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主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B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C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青衫:是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D合纵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合纵:秦国采
40、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之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5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56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A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
41、只有名,不配有氏。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57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A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B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C阡陌:阡,东西向的小路:陌,南北向田间小路。D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8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为直
42、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齐衰、斩衰、大功、小功和缌麻。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59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43、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6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 庖丁”, “丁”是名,“疱”是厨师,表明职业。B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C“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D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宗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61下
44、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双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B学士,古代官职名称,一般负责管理与教育相关的事务C流火,是指大火星下行,农历七月暑气已经退去,天气不再酷热。D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通常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62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二十四史”全都是纪传体史书。B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调。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指帝王死亡,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
45、侯死曰不禄,大夫曰薨,士曰卒,庶人曰死。”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6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百姓的尊称。6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6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B“乞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