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 咨询心理学:也称心理咨询学,是研究心理咨询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论、内容、过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心理咨询: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 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 心理咨询的任务:1.体验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2.认识内部冲突 3.纠正不合理观念 4.深化自我认识 5.学会面对现实问题 6.提升心理自由度 7.付诸有效行动 心理治疗: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经由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心理
2、病理,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通过持续的人际互动,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1.注重整个过程中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2.工作目的相似,都希望通过借助施助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 3.工作对象常常相似 4.所遵循的指导理论和采用的方法技术常常是一致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详细书P7:1.工作的对象不同 2.处理的问题不同 3.所需的时间不同 4.涉及意识的深度不同 5.目标不同 6.工作场所不同 7.专业训练及所属专业组织不同 8.起源不同 9.称谓不同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保密性原则
3、:要求心理咨询师要尊重和尽可能地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是最为重要的原则。既是建立和维持心理咨询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出现伤人或自杀情况时可突破这一原则。 助人自助性原则:心理咨询是对来访者的帮助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促进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价值观干预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要轻易地以自己的价值准则,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武断、任意的价值判断,并且迫使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要尊重来访者,置来访者于平等的位置,非批判性地理解、接纳和尊重。 综合性原则:1.心身的综合 2.原因的综合(生理、心理、社
4、会) 3.方法的综合 灵活性原则:要求咨询师在不违反其他咨询原则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资讯理论、方法,采用灵活的步骤,以便取得最佳的咨询效果。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实施不同的方法 3.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章 咨询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详细书P24(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能量学的观点:创伤 精神动力学观点: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表现为与生命发展对立的力量)。人的性心理阶段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口腔期(01.5岁):力比多集中在口部 肛门期(1.53岁):力比多贯注于肛门 性欲期或
5、生殖器期(35岁):开始懂得两性的区别 潜伏期(612岁):力比多通过教育、道德、社会规范的学习得到升华 生殖期(12岁):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 地质学观点:心理结构、潜意识系统、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结构的地质学模型:如右图潜抑障壁(欲望+日间残余)潜意识系统潜意识系统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请使用“绘图工具”选项卡更改引言文本框的格式。意识系统键入文档的引述或关注点的摘要。您可将文本框放置在文档中的任何位置。请使用“绘图工具”选项卡更改引言文本框的格式。 意识系统:指能够被个体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系统: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经过集中注意、没有干
6、扰时可回忆起来 潜意识系统:由本能冲动、被压抑的观念和欲望组成,不符合社会道德、风俗与法律,不能被人意识到的较深的心理部分 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压抑 否认:有意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 投射:将个体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转移到他人身上 退行:受到挫折使用幼稚的方式来满足欲望 隔离:将不愉快的事实或情感分感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以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转化: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偿: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感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升
7、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法表达出来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与超我的抵制 幽默: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结构学观点: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原始的自己,位于人格结构底层。由先天的本能与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而出,位于中间层。描述的是人格中比较理性、真实及行为导向的部分,同时存在于意识及潜意识中,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遵循道德原则 精神分析的技术解梦
8、 梦的意义: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梦是欲望的满足 梦的来源:生理刺激、现实冲突、内在冲突 梦的构成:显梦:感觉刺激、日有所思、本我冲突;隐梦:梦背后所隐藏的含义 梦的工作:符号化与象征(二)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指存在于一个人内在精神中的人际关系形态的模式 客体:指一个被爱着或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包括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外在客体指真正的人物、地方和东西;内在客体指的是心理表象,即与客体有关的影像、想法、幻想、感觉或记忆,因此也称为客体表象 自体:也是一种心理表象,自体所指的总是一个内在的影像,基本上是属于自己的想法、感觉或幻想 克莱茵的客体关系理论:死亡本能(或不正常的母子关
9、系)是引起儿童内在焦虑和被迫害感的原因。指出婴儿的客体关系发展包括两个基本状态: 偏执精神分裂状态(04个月):婴儿对自己的破坏冲动感到焦虑,投射自己的愤怒与恐惧,以精神分裂的方式分离好与坏两极的情感以消除内部和外部的迫害。 抑郁状态(4个月):婴儿发展出对自体比较稳定的体验,整合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并能与整个客体相处。此阶段儿童的焦虑来源于担心好的客体将要绝种。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马勒认为心理诞生是一个分离与个体化的过程,由此婴儿才能与母亲分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发展阶段为: 自闭阶段(02个月):无客体阶段,婴儿将所有的情感能量投注在自己身上,此时新生儿与成人之间是父母对小孩的单向联结。 共
10、生阶段(26个月):婴儿能感觉到一个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客体,通常是婴儿的母亲。婴儿能感觉他和母亲是一个二元整体,婴儿的微笑表明母婴之间特殊的共生关系已经建立。婴儿逐渐区分出愉快和痛苦的经验,并将愉快的经验归于自体,不愉快的经验归于与母亲的共生整体之外的世界。 分离个体化阶段(624个月):发生障碍会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冲突论认为患者天生具有较多攻击或死亡本能或母子关系挫折,三个亚阶段: 孵化(610个月):婴儿运动协调能力发展,有对母亲身体探索的欲望。“过渡性客体”在该阶段起重要作用,过渡性客体指婴儿能得到更多的愉悦的某些柔软圆滑的客体。 实践(1016个月):能够直立行走是孩童进入实践期的标志
11、。他仍然依恋母亲,定期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圣体接触和情感充电,再继续探险。母亲的态度决定实践期的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分化过程。儿童的全能感与自恋在此阶段达到了顶峰。 符合(1624个月):此阶段的儿童觉察到自己能力的限制,全能感完全崩溃。 客体恒久性阶段(2436个月以后):客体恒久性指维持客体稳定形象的能力。此阶段的儿童能够更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任务,对母亲忽略一段较长的时间,时间感与延迟满足能力成熟。(三)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通过在有机体大脑皮质上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来实现的,是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指有机体生来固有的对保存生命有重要意义的反射 华生
12、的恐惧实验: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会把吮吸拇指当作追求快乐的本能表现,华生认为这种吮吸拇指的行为是一种阻碍恐惧产生的条件反射。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成为条件反应。(四)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指在强化物的作用下,行为的加强。有正强化与负强化。行为矫正的本质是通过积极的强化来改变人类的行为。 惩罚:指在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之后立刻跟随一个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了(行为被弱化了)。有正惩罚和负惩罚。 消退: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
13、程。 模仿:构成一个人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 交互决定论:B行为、P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E外部环境交互作用。(六)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治疗论(七)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人性论:实现趋向 自我论 心理治疗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来访者中心疗法(八) 认知心理学 凯利的三维归因模型:客观刺激物(外部)、行动者(内部)、所处关系或情境(外部)。以上三因素的归因又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区别性:是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
14、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持久 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应方式行为信息归因类型区别性 一贯性 一致性低 高 低行动者 高 高 高刺激物高 低 低情境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原因分为控制点(内外部)、稳定性(是否稳定)、可控性(是否可控)三个维度,包括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 能力(不可控) 任务难度(不可控) 不稳定 努力(可控) 运气(不可控)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的作用。基本理论为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15、,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D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E指咨询的效果)不合理信念的三特征: 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人们对其自身和他人的不合理评价。 灾难化:是将不好事情的发生看成是非常可怕、糟糕至极的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贝克的认知疗法: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不恰当的思维模式,常常会造成个体在经历某种经验或重大事件时,激活了原本的认知图式,不恰当思维自动地出现,
16、即负性自动思维,从而导致个体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困扰。会导致错误的假定与观念的认知歪曲类型: 武断推论: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 选择性抽取:指不顾整个背景的意义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精神过滤。 过分概括化:指将由某意外事件产生的不恰当信念不适宜地应用在不相干的情况中,以偏概全,仅仅根据一个事件就得出一般性结论。 夸大与贬低: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情况或事件的重要性,过分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或贬低自己的成绩、优点等,最小化/最大化。 个人化: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主动为别人的不幸或过失承担责任,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 乱贴标签: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失来判定自
17、己的身份认同。 极端化思维:指思考或解释事情时采用“全或无”的方式。 应该陈述:指来访者常用“应该”、“必须”等词来要求自己和别人,不考虑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考虑事情或人具有变化的可能性。第三章 心理咨询的其他理论流派(一)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基本假定: 事出并非一定有原因:有些问题是存在明显的原因的,但是并不是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明确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探讨复杂而可能无意义的原因上。 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并由“例外”带来问题的解决:认为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的内容,进而影响其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 由小改变大的雪球效应: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只要持
18、续小的改变,就会累积成大的改变。(会形成防御) 来访者是自己的问题专家,并且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意义与经验是交互建构的,改变对于不同的个体意义是不同的。来访者有其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丰富的资源。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在咨询这种特殊的关系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是来访者自愿咨询原则要求下达到的。 基本流程:三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休息阶段、正向回馈阶段。(60分钟) 第一个阶段:大约40分钟是以咨询与来访者的对话为主,并在建构解决途径的对话架构下进行了工作,主要包括目标结构、例外结构、假设解决结构。 目标结构:带领来访者明确应该往何处去,
19、可以询问“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你想改变什么?”等。 例外结构:引导来访者寻找例外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定格在当前发生的问题上,即寻找生命的闪光点。 假设解决结构:引导来访者培养自己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奇迹式问句,拟人式问句,结局式问句,转化式问句。 第二、三个阶段:休息时间大概10分钟,正向反馈时给来访者一些反馈如赞美、安排家庭作业、信息反馈。(不会直接问来访者家庭作业的事情,会拐弯抹角地问)(二) 家庭心理咨询 概念:指以家庭整体为对象,针对家庭的心理问题而施行的心理咨询工作。 主要理论来源:精神分析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社会角色论、二重约束论、家庭内环境稳定论。 Bowen“三角关系”:指
20、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紧张关系,他们会把第三个人扯进以稀释这个紧张和焦虑。(三) 艾瑞克柏恩的交互分析和人生脚本 三种自我状态:C儿童自我状态;P父母自我状态;A成人自我状态 PAC模式: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照顾型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的诊断方式:从行为表现判断;从社会互动判断;从过去经验判断;从现象的经验判断 人生脚本:它是个体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四) 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它是个体与他人为了获得安抚,双方都获得负面感受的过程。第四章 心理评估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心理评估:是
21、心理状况的主要评价手段,它是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或群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评定内容包括被评估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思维、记忆、情绪、智力、性格等。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与性质,以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 心理健康: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异常:指个体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为,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后果对本人和社会不适应,甚至是变态的。(从轻到重,心理烦恼、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变
22、态、心理疾病) 心理状况的评估方法:健康史的自我报告、收集档案记录、观察法、晤谈方法、心理测验、问卷法、实验法 来访者希望解决的问题:何时何处与何人一起,反应、发生频率强度、具体情况如何等。 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把问题具体化;分清表面与深层次问题 问题概念化模型BASIC ID:B行为、A情感、S感觉、C认知、I表象、D药物、I人际关系 适宜咨询对象的选择: 对来访者的问题性质进行甄别:应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精神病以及严重人格障碍。 适宜咨询对象的特点:有咨询的动机、智力和人格基本正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匹配性好、年龄适宜。 哪些来访者需要转介:知识不匹配,有技术盲区;来访者个
23、性与咨询师不相容;来访者价值观与咨询师不相容;来访者与咨询师有私人关系;来访者有特殊背景。 转介的具体实施:1.与来访者说明转介事宜和理由,强调是为了来访者能获得更好地咨询,以免使来访者产生误会;2.适当介绍新咨询师的长处和特点;3.对新咨询师不要轻易介绍该来访者提供的一些隐私性较强的材料;4.不对新咨询师的咨询计划给予过多的干预。 自杀危险的评估: 自杀的概念: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准备、自杀计划、自杀意念 评估的线索:自杀线索:言语线索、行为线索、状态线索、综合线索;呼救信号:不存在、轻度、中度、严重、极重(中度以上强度应建立有计划的危机干预) 评估咨询效果的内容和工具:1.咨询的有效性
24、、不良结果和效率;2.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3.评估咨询效果的工具,包括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如量表和自设评定工具。特别指出,评估咨询效果所采用的工具或手段应与咨询初期对来访者问题的评估工具或手段保持一致,这是有效评估的必要条件之一。 咨询效果的评估者:1.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评估;2.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3.旁观者对咨询效果的评估。第五章 心理咨询的过程(一) 心理咨询的设置 时间设置:心理咨询的时间设置是指对咨询时长、期长、频率以及与时间相关问题的设定。 时间设置的界定:时长一次4550分钟,婚姻家庭咨询一般90分钟,团体咨询一般90120分钟,电话咨询以每次30分钟为限,每次结束时有1015分
25、钟的总结时间。周期短程的一般在三个月至半年结束,或六次为一个疗程,看情况延期。频率以一周一次或两次比较普遍,经典精神分析每周四至五次,团体咨询每周一次,家庭治疗随着家庭的改变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迟到现象的含义:1.咨询师迟到:在意识层面反应咨询师自身存在不守时或时间观念松懈,或者缺乏咨询的意识和热情等问题。在潜意识层面,一方面,意味着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排斥和拒绝、对咨询的阻抗,表现为拒绝或更多的关注和爱;另一方面则是对来访者的潜意识反映。其心理动力学原因常常是自身与来访者有类似的心理冲突而不愿意面对。2.来访者迟到:表明来访者试图反抗这一规则、争取控制的主动权、控制咨询师或存在咨询阻力。如果
26、初期表现并非如此,那么就表明来访者已开始进入改变自己的某个困难的领域。有以下几种可能: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阻抗较强;来访者守约能力不强,行动过于任性;试探咨询师,引起咨询师的关心和注意,以确认咨询师对自己的态度和接纳程度。 时间设置的心理意义:1.时间设置使咨询师与来访者都保持一种现实感;2.时间设置是对来访者的尊重;3.时间设置易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4.时间设置是一种分离体验。 收费设置的心理意义:1.收费设置是对咨访双方活动的制约方式和手段;2.收费设置体现了来访者自我成长的动力;3.收费设置是咨访双方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4.收费设置有利于咨访双方在亲密感上保持恰当距离。 预约设置的目的:1.
27、选择合适的来访者;2.为来访者选择合适的咨询师;3.签订咨访协议或知情同意书,为咨询提供准备。 预约设置的心理学意义:1.评估来访者的求助动机 2.调整来访者的期望水平 3.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二) 咨询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心理学意义:1.咨询关系是当代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主题2.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保证;3.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减少来访者的阻抗;4.良好的咨询关系会增强来访者咨询的动力。 咨询关系的特征:1.咨询关系是一种联盟关系;2.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3.咨询关系是一种具有保密性的关系;4.咨询关系以来访者保持较强的求助动机为前提;5.咨询关系是一种动
28、态的关系。(三) 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详细书P132 心理咨询初期阶段的问题:1.建立信任 2.协商期望 3.初期评估 心理咨询中期阶段的问题:1.对资料的分析与理解(个案概念化) 2.启发来访者领悟 3.激发正面思考,提高自信心 心理咨询后期阶段的问题:1.效果评估(来访者的满意度、咨询效果的显著性、成本效益)注意“您好再见”效应即来访者最先来咨询时,长下意识的表示自己问题很严重,希望获得帮助。随着咨询的进行,来访者得知咨询师的方法已用的差不多,或者对其发生怀疑、或不用得到他的帮助时,这时来访者就叙述自己的感觉好多了,声称受益于咨询,感谢咨询师,再见道别。2.效果的巩固 3.结束与分
29、离第六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一) 倾听技术 言语性倾听:包括澄清、释义、情感反应 倾听:有参与、专心、注意之意,不只是单纯的听,还包含着更多地反应,咨询师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体验的情感和持有的观念等。 情感反应:表达感情,控制情绪。帮助求助者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情绪感受,感到能被理解,表达负性情绪有助于让其体会到咨询师对其的关心。 释义的步骤:1.来访者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来访者的信息中有怎样的情景、人物、事件发生 3.选择恰当的语言 4.表达 5.通过观察和聆听评估结果 使用倾听技术的要求:1.倾听应有一个框架,包括来访者的经历、情绪和行为 2.倾听与关注相结合
30、 3.倾听应该客观,摒弃偏见 4.倾听者应该敏于反应(二) 提问技术 使用提问技术应注意:1.多用开放式提问 2.适当回应 3.封闭式提问不可连续使用 4.开放性的提问要慎用“为什么” 5.不要连续提问 6.要善于运用积极性提问 7.避免判断性提问 要求:1.确定提问目标是否与咨询有关 2.我是否能准确预知答案(最重要) 3.在既定的目标下该怎样提问或组织提问语言 4.评估提问是否有效(非语言信息和语言信息) 注意:1.围绕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2.提出问题后,要给足来访者时间去作出回答 3.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4.避免指责性、质询性的提问,多用怎么,少问为什么 5.避免将提问作为主要的反应模式 6
31、.提问的隐含意义可能成为暗示而对咨询造成负面影响 开放式提问:是多数咨询师认为较合适的一种提问方式。通常不能用一两个字回答,它能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资料,鼓励求助者讲话。 封闭式提问:在咨询活动中,当会谈内容较为深入,需要进一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打破来访者的无价值的叙述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封闭式提问。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开头。 倾吐型多话处理:咨询师应热情、耐心、尊重、理解和爱护,要认真地倾听,不可粗暴地打断,可给予必要的指点,使他们适可而止。(比较多) 表现型多话处理:咨询师应表现出耐心和理解,他们中一部分人可能有表演型(癔症型
32、)人格特征,要注意及时鉴别、诊断和转介。 掩饰型多话处理:咨询师应首先看自己是不是有逼迫来访者的成分,如果没有可提醒对方是不是有些紧张不安,或者直接挑明问题,让来访者正面回答。(比较多) 外向性格型多话处理:咨询师依据咨询目标和计划适时予以提醒,将咨询谈话切入正题。(三) 表达技术 鼓励和重复语句:鼓励指咨询师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的话,尤其是重述来访者回答中最后一句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的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解释: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思想、情感、行为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或其中的
33、因果关系的阐述。解释是从咨询师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的,针对的主要是来访者隐含的那部分信息。 解释的注意事项:1.解释应在充分收集了来访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之后进行,来访者表示愿意倾听和接受解释。 2.解释应建立在与来访者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咨询不少于5次再使用。 3.虽然解释的目的是让来访者从一个与自己有所差异的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但操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解释的内容不要与来访者的信念、文化背景存在过大差异或产生严重冲突,解释的措辞要适合来访者。 4.解释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来访者的反应,尤其是非语言行为,如沉默、微笑等。 5.尽量使用询问的方式,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阻抗。 6.到求助者几乎能够自己解释时
34、才解释。 解释的意义:1.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2.可用于明确求助者表达的信息 3.帮助求助者换位思考 4.激发求助者的洞察力 5.促使求助者以更积极的行为取代自我挫败或徒劳无效的行动 指导:咨询师直接告诉来访者做某件事以及如何做或以某种方式行动。一种是根据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另一种则是咨询师根据个人的咨询经验。各流派区别: 精神分析:不主动指导,体现在互动中 行为主义:做各种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用理性的观念替代 森田疗法:对症状不加排斥、抵抗,带着症状去生活 人本主义:助人自助,不指导 劝告和提供信息:对来访者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或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来访者思考其问题,做出决策
35、。 面质:又称对质、对峙,是咨询师运用言语反应描述在来访者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 来访者混淆的信息类型: 言语和非言语之间的矛盾:来访者在叙述父母离婚使自己很痛苦时面带喜色 言语信息和行为之间的矛盾:很长时间和父母断绝来往的来访者说早就想给父母打电话,可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做 两个言语信息之间的矛盾:受爱情困扰的来访者说很喜欢女友但又不愿她离自己太近 两个非言语信息之间的矛盾:来访者悲伤地哭诉妈妈小时候经常打自己,用释然的表情说妈妈打完自己后也很悲伤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一对家庭冲突严重的夫妻谁都说不想回到那个家,但还是为了重归于好前来咨询 言语信息和背景之间的矛
36、盾:因父母离婚受到创伤而害怕与男朋友结婚的来访者说其实很想早点嫁人,可是男朋友不爱自己 面质反应的基本原则:1.任何时候都必须清楚使用面质的动机,面质反应只针对问题中的矛盾。 2.应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和信任度,选择合适的面质时机。 3.考虑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和性别差异,中小学生不用,高中生慎用。 面质反应的步骤:1.仔细观察来访者,确定他所表现出来的矛盾类型。 2.评估面质的目的,确定是否来访者需要被挑战。 3.总结矛盾中的不同因素,解决冲突,促进和谐。 4.评估面质反映的效果。 概述:把来访者的口语叙述、情感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向来访者表述出来。引导谈话的方向,调整咨询的节奏
37、。(四) 观察技术详细书P156 影响力由高到低:视觉、声音、语言(五) 共情技术 共情:又称为同理心、神入、同感、感情移入、共感,是从来访者角度,而不是咨询师自己的参考框架去理解来访者的能力。 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意义: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能更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 2.来访者会感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共情更有明显的帮助、治疗效果。 掌握共情的表达的要领:1.转换角度 2.投入地倾听来访者
38、 3.回到你自己的世界来 4.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接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5.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性反应 伊根分类共情:1.初级共情:主要运用倾听技术,注重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并能进行反馈 2.高级的准确的共情:需要运用咨询中的影响技术来直接影响来访者 S Cormier和B Cormier运用言语传递共情的手段:1.表示内心的理解 2.讨论来访者认为重要的事情 3.运用语言反应出来访者的情感 常见的共情障碍:1.以自己为参考标准,难以做到设身处地 2.共情过度或不足 3.单纯依靠言语共情,忽视非言语共情的运用 4.忘记自己的职业角色,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5.忽视来访者的差异性,特别是
39、文化背景的差异 6.其他类型的共情不当,如直接空泛的指导或引导、简单地判断评价或贴标签、轻率地做出大而空的保证 积极关注: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来访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 伊根分析积极关注的组成部分:具有对来访者的承诺感、做出努力以理解来访者、延缓批评性评价、表现出能力与关怀。积极关注也包括向来访者表达温暖。 真诚:咨询师应坦诚面对来访者,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与来访者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核心是表里如一。 真诚在咨询中的意义:1.真诚能导致信任感、安全感和更开放的交流 2.真诚提供的榜样作用能产生治疗效果 真诚
40、的组成部分:1.支持性的非语言行为 2.角色行为 3.一致性 4.自发性 5.开放性,包括自我表露和言行协调技术 具体化: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自己所持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澄清那些重要、具体的事实。 需要具体化技术的情况:1.问题模糊或缺省 2.歪曲 3.夸大或泛化 4.概念不清 (当某些情绪体验对来访者影响极大、有很大破化作用,有可能因此受到伤害,就不宜马上与来访者讨论具体的事情与经历) 即时化:咨询师在描述此时此刻发生事情的一种言语反应特点。需要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关注当前的想法和感觉,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即从现在双方的情感、感觉、认知出发,
41、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暴露内心,澄清问题。 即时化的目的:1.公开表达咨询师对自己、对来访者或者咨询关系的现时感觉,包括分享咨询师的情感,以及咨询师观察到的、正在发生的、可能影响来访者的一些事情,而这些感觉以前从没有表达过。 2.帮助来访者进一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这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七章 心理咨询过程中常见现象及其处理(一) 阻抗 阻抗:包括来访者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上的所有抗拒咨询的情形和因素,其本质是求助者对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的表现形式和种类: 言语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少言寡语、多话 言语内容上的阻抗:理论性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言语交流方式上的阻抗
42、: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阻抗产生的原因: 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2.结束或者消除旧有行为的问题 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空虚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 2.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处理阻抗的原则和要点:1.咨询师对阻抗要有正确的态度 2.正确辨别和分析阻抗的类型与产生阻抗的原因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二) 沉默 沉默的表现:求助者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长时间的停顿。 沉默的处
43、理: 要保持冷静,给求助者带来可信赖、有力量的感觉。 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和反省引起的,咨询师要耐心等待,用微笑、目光接触、微微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如沉默时间过长,咨询师可以关切地询问,协助其思考。 当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若是由于自己的不当引起的应主动道歉。若有可能是误会则应予以解释、消除。咨询师应妥善利用移情来了解求助者。 因人格因素导致的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术,多做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
44、和他想说的。 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愿意咨询引起的,咨询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不可强求,让求助者按自己的意愿、方向交谈。也可以变换不太敏感或对方有兴趣的话题。(三) 移情 移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共情、反应、对质以及对各种阻抗的处理,求助者的防御越来越少,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和情绪发生着变化,他逐渐回忆起过去的生活经历,同时将过去的冲动、幻想激活,并将过去对其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的情绪以咨询师为替代对象加以有意识的呈现。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
45、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或不配合等。 阐释移情的步骤: 证明和澄清移情以便为解释作准备:1.捕捉求助者的情感和附带着的冲动 2.追溯移情人物的往事、细节 3.探究移情幻想 阐释和修通:通过处理移情来访者在咨询中得到的应该现实性的、内在结构的转化和整合,以及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形成一种独立思考、自我治疗的过程。 反移情: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即咨询师把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和情绪等投射于来访者身上。广
46、义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师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决定的,包括正面与负面的反移情。 反移情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 咨询师把咨询当作满足自身某些需要的手段:咨询师需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信仰和重要的咨询观点等方面和来访者存在严重冲突:咨询师应对自己信奉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个人偏好的咨询方法等对咨询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差异,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身上。 咨询师的刻板印象或移情投射到求助者身上:咨询师应努力保持自身的客观、公正、中立。 咨询师信心不足:随着咨询经验的积累可以加以改善,咨询师也需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调整。 咨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向来访者承认自己的失误,尽可能地消除自己的失误带来的影响。 咨询师自身的其他问题:咨询是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第八章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