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1.40MB ,
资源ID:4718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71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_孙振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_孙振威.pdf

1、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而是始终把握发展态势、锚定发展目标,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对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我们党团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孙振威(中共中央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

2、斗的历史使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核心要义。具体而言,这一百年的探索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萌芽的“工业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新时代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民主主义时期萌芽的“工业化”,主要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国现代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四个现代化”,主要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实现从“以苏为鉴”到“走自己的路”的发展模式转变、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转变、从“赶超

3、战略”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转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顺利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转换。新时代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明确现阶段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前提下,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现代化指导思想、以中国梦和“两步走”战略为现代化总任务、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时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 中国

4、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领导;四个自信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8129(2023)03-0024-10收稿日期2022-11-09作者简介孙振威(1991-),男,河南滑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研究生。(总555期)2023(3)决策与信息 Decision&Information242023年第3期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新民主主义时期萌芽的“工业化”现代化是“一场社会变革”,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变革,而是特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

5、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1。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2 471-472。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在新民主主义

6、社会基础上,实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一)中国式现代化核心“工业化”近代以来,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追赶世界发展潮流始终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现实课题。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关于“工业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业化”落后是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原因。二是“工业化”对新民主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毛泽东看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实现“工业化”,建设“工业国”的总目标。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革命后的总任务,即“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

7、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 1437。(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近代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之所以强调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原因在于:一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严重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对此,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3 1245。二是四分五裂现状难以形成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环境。事实证明,长期战乱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提出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涉及现代化目标、方针、依据等多方面,初步形

8、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轮廓。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目标的有机整体。经济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在特殊时期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政治现代化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国,实践中表现为在陕甘宁边区建设活动中实行普选制和“三三制”,政治建构中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政体。文化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建立新型文化体系。第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且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而言,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还是要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充分利用内外部条件,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味着

9、历史课题的第一阶段任务胜利完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第二阶段任务成为了党面临的新课题。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一个拥有高度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得以在世界屹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得以确立”4。纵观世界历史,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根本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由后发外源型向后发内生型的转变。孙振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25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四个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处于十分落后状态。据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直

10、到 1949年还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最穷的国家5。对于工业化现状,毛泽东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3 1430。如何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繁荣发展,通过什么样的道路实现现代化,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现实课题。随着新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社会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快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改变原来设想,酝酿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

11、革。尽管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6 83。从现代化视域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远意义,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进入新阶段。(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代化基本内容毛泽东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吸取世界其他国家经验教训,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艰难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1.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了从“以苏为鉴”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实现现代化必然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即选择何种路径作为实践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现代化道

12、路的选择上,我国将“苏联模式”作为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概言之,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重工业作为动力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实现。选择“苏联模式”主要基于:一是苏联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快速实现工业化,一跃成为世界上与资本主义阵营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二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围追堵截,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在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就只能以苏联模式作为最主要的学习对象。然而,“苏联模式”到了中国后却面临诸多水土不服问题,比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地方及企业自主性发挥等。苏共二十大后,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思考,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

13、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7 6-7。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思考集中体现在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等著作中。2.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对于这一认识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1954年6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8 329。这就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界定为“两个现代化”。同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

14、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9 132这是“四个现代化”的雏形,主要侧重于物质层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59 年 12 月到 1960 年 2 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时,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0 116。这是第一次较为完整地表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思想。总体而言,现代化道路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工业化是其核心。3.发展战略上,实现从“赶超战略”到“两步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262023年第3期走”转变。新中国成立初,党和国家

15、领导人依据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对建设社会主义艰巨性和长期性有着较为理性的认知。1955年3月,毛泽东清醒认识到:“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8 390然而,20世纪 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及“一五”计划超额实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盲目赶超思潮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兴起,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中国将超英赶美时间一再缩短,之后又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相继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践证明,忽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本国国情不但不能加快现代化步伐,反而会造成严重经济损

16、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赶超”战略带来的经验教训,党和国家领导人重新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问题。通过与苏联对比,毛泽东认识到:“苏联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现在还没有超过美国,我们则差得更远。”10 124如何选择新的现代化战略,关键在于科学判断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阶段,这是我国制定政策的现实基础。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述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0 116毛泽东对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认知为重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17、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批判继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经典命题,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顺利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模式”转换。这一模式在江泽民、胡锦涛执政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道路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背景。20世纪80年代世界形势已发生显著变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8、”之判断,为我国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了有利契机。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企业或个人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整个社会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加之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社会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如果将 1978年的贫困线划定在人均年收入100元以内,按照这一标准测算,当时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为 2.5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25.97%,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0.7%,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的1/411。如何摆脱中国贫困落后面貌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终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

19、”,创造性地确立了衡量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12。至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在现代化模式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谈及现代化问题,邓小平解释道:“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3 237由此可见,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就其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逻辑,“我们要实现工

20、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 社会主义 四个字,叫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14 138。邓小平提出孙振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27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现代化、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统一起来并形成独特性体系,指明了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为社会主义发展增加了内在驱动力。二是在现代化发展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从现代化进程看,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发展过程。从现代化目标讲,党对其认识经历了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历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将现代化目标正式确立为“四个现代化”。与之前相比,此目标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它仍偏重于社会经

21、济层面,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观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5 362至此,“富强、民主、文明”正式被确立为我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是在现代化发展战略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现代化目标确立后,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成为一个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初,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遵循“两步走”战略,认为可在 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随着对国情的认识,党的领导集体对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有了较准确的判断。党的十三大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战略构想,并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这就为我国现代化目标制定了科学的时间表、路线图。相较“两步走”

22、,“三步走”战略有许多突出特点:一是具体化,将“三步走”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等加以量化,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切合中国实际,注重发展渐进性。将现代化目标划分为温饱、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三个阶段,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度把控。四是在现代化实现路径上实行了“改革”+“开放”双向驱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开放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关于改革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对其性质的确定和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两个方面。即革命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经济基础,改革同样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三个有利于”

23、标准排除了“左”的干扰,增强了改革信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了思想阻碍。开放是基于历史教训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球两制”共存的环境下,我们要谨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图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现代化步伐。总之,“改革”与“开放”如车之两辙、鸟之双翼,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准确回答了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形成。(二)“三个代表”

24、与现代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就国际形势而言,一是 20世纪末东欧剧变使得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二是随着冷战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和平民主力量发展壮大。三是美国依靠其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意图称霸世界。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炒作“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意图以此达到“分化”中国的目的。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如何利用外部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挑战。1.现代化发展主体:以党的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现代化主体对现代

25、化目标、过程与结果意义重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党是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关乎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现代化理论。一方面明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282023年第3期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6 45。另一方面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作为立党之本。“三个代表

26、”重要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其中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前提条件,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2.现代化目标:从“小康”到“全面小康”。20世纪 90年代中期,我国顺利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面对新形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虽然当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人均水平还较低,我们的小康还仅限于物质领域,精神文明还有待提高,最重要的是地区、城乡等各个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党的十六大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被确立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发展,强调了

27、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了新境界。3.现代化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首次全面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7 294。“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理论上讲,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未得到重视,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内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内容。从现实情况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各种资本主义腐朽

28、思想日益凸显,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显得尤为迫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同向发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17 295。综上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一系列现代化新成果,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三)“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化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发展不平衡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建设滞后加剧了

29、社会矛盾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新的现实课题作出正确回答。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由经济发展为核心向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转变。1.现代化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对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价值超越。凸显以人为本,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这一现代化根本性问题。全面指的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满足全体人民需要。协调指的是统筹区域、城乡等各个方面,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营造稳定环境。可持续发

30、展是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统一,在实现现时利益时谋求民族长远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统筹各方利益和关系,使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2.现代化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长期追求的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18 286。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孙振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29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治命题。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31、会”理论,并将其归类于“社会建设”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基于中国现代化总体战略布局提出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现代化战略:“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将“社会和谐”与经济更加发展等共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7 542,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布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转变。2005年2月,胡锦涛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位一体”概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 671。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将现代化战略目标由“三位一体”发展至“四位一体”,并把“和谐”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党的十七

32、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 9。这就将“四位一体”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来,并对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现代化思想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化发展核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自身现代化问题方面进入了新的阶段。四、新时代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把握现阶段

33、国情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前提。一是世情“新”变化。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大变局的首要动向。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力量相比,新兴国家崛起使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曾经的“西升东降”发生逆转。二是国情“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代,就是中国实现强起来的时代”21 33。我们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开启新的征程。三是党情“新”变化,党面临“新”的赶考路。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使党走在时代前列,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是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重大现实课题。(一)现代化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

34、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政党在一个时期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一代领导人在一个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都是由当时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决定的”21 15。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醒过来”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一伟大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

35、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2等时代课题。这一科学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也必将引领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二)现代化总任务:中国梦与“两步走”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统一起来,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3“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历史、理论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302023年第3期和现实依据。就历史而言,中华民族

36、曾对世界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中华民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理论而言,中国梦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中国梦作为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延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现实而言,以中国梦这一通俗易懂概念向国内外阐述中国现代化目标具有一定现实性。从世界话语体系看,可向世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从大众话语体系讲,可让人民更好理解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自觉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新时代,我国在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环境治理、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

37、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党的二十大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后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两步走”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有两个方面特征:一是将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前15年完成;二是明确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作为 2050年新的目标。从现代化一般经验看,已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多数经历了工业革命以来的近300年时间才渐次实现。对中国而言,我们要用较短时间走完发达国家

38、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难度可想而知。(三)现代化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一个有序、健康的社会有其自身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我们所建设的国家是一个包含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的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方式、布局进行了探索,但主要偏重于重工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起初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是“一维”的。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两个文明”理论。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全新概念,并初步确立了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至此,“三位

39、一体”新布局正式形成。党的十六大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相结合,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社会建设”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至此“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从“一维”发展至“五维”,主要在于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社会有机体及其运行机制有了深层次提升,也反映出党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方面逐渐完成了“革命”“建设”到“现代”的转型,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

40、了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依靠。“五位一体”是从总体性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布局问题,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宏观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针对总布局中主要矛盾提出的。2014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依法治国在全局中重要性时,首次将“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2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此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民族复兴向着

41、更高层次迈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通过改革破孙振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31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可使国家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在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和水平,才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42、会主义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含着这一主题,并注入新的内涵。当前我们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5。因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所替代,并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布局进行了系统、全面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课题,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

43、道路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五、结语党的一百年,是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一百年。党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的历史主题,历经四个时期,在坎坷与曲折中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多重维度力量在实践中的非线性耦合”26的“并联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由后发被动外源向后发主动内源的转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可以“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22,而且还可以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道路走得对、走得通,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党带领中国

44、人民成功走出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2。参考文献1 岳奎,郝国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要求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发展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之三J.决策与信息,2023,(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 张波,孙振威.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逻辑及世界意蕴J.贵州社会科学,2022,(

45、2).5 西蒙波娃.长征M.秦悦,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6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7 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 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J.管理世界,2020,(4).12 杨耕.在实践中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纪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发表40周年

46、N.光明日报,2018-05-11.1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322023年第3期1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

47、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人民网,2021-11-16.http:/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https:/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人民网,2015-02-03.http:

4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M/OL.央 视 网,2021-07-15.https:/ 王立胜.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与中国道路的形成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3).责任编辑:李利林孙振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 Century-old Exploration of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SUN ZhenweiAbstract: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

49、tion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s century-long struggle,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core partforcompletingthishistoricalmission.Specifically,thisone-hundred-yearexplorationincludestheindustrialization that sprouted during the new-democ

50、ratic revolution period,the four modernizations explored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of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and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practiced in the newera.The industrializatio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