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经济研究【作者简介】郭新梅(1981),女,副研究员,硕士,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JYH043)。【项目类别】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项目。新时期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特征郭新梅(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黑龙江省也与全国同步进入了新时代,走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粮食“压舱石”地位更加牢固、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步伐持续深入、生态保护屏障作用凸显、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等新特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崭新面貌。【关键词】
2、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特征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一)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GDP)达到14879.2亿元,居全国第25位,经济总量比2016年增加2984.2亿元。2021年全省GDP增速为6.1%,居全国第29位,较2019年进步1位。2016-2021年,全省GDP年均增长4.3%。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服务业拉动强劲,2022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拉动全省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1%。(二)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省拥有高
3、新技术企业数量27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4044家,科研院所124家,重点实验室297家,技术转移机构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49家,两院院士41人。2021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31%,比2016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352.9亿元,占GDP比重2.37%,比2016年提高1.26个百分点;2021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2个。(三)投资有效拉动作用增强近年来,全省投资仍呈现较快增长,2019、2020、2021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6.3%、3.6%、6.4%,均高于2016年。2019年全省
4、开展重点项目大会战以来,省市县三级建设重点项目超万个,其中省级1340个,累计完成总投资6988亿元。产业项目占比大幅提升,由2019年的36.4%提高到2022年的60%,其中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项目189个,占全省产业项目总数的63%。(四)消费市场活力加快释放202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2.9亿元,比2016年增加748.8亿元。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2021年全省拥有电商产业园区113个,示范县网店数量9.9万个。新型消费迅速发展,2021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7
5、%、11.2%和160%。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度市场主体个数达到291.23万户,比2016年增加97.7万户。二、粮食“压舱石”地位牢固,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农业振兴计划,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全省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7565.7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全省28农场经济管理 (2023/1)Nongchang Jingji Guanli实现粮食总产量1573.5亿斤,保持“十八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11.5%,比20
6、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比2020年增加65.4亿斤,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24.5%。(二)农业科技绿色发展趋势明显近年来,全省不断优化农业供给结构,农业生产逐渐向科技、绿色、高效、优质、品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2021年全省蔬菜、食用菌、油料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771万亩,比上年增加63万亩。2021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8816.8万亩,比2016年增加141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98%,比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69%,比2016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三)农业“三产”融合度不断提升近年来,
7、全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逐步提升。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961.3亿元,实现利润199.6亿元。2020年全省国家级一品村镇达82个;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7家;农民合作社达9.5万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县25个。2021年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7万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5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5%。三、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一)传统优势产业动能加快释放2021年全省“原字号”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0.1亿元,比2018年增长16.8%;13
8、6家“老字号”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9.1亿元,比2018年增长18.2%。2021年全省四大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为83.7%,从增速看,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9.8%、6.3%、6.1%,分别比2016年提高11.4、4.1、7.1、3.5个百分点。(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东轻公司高端合金订单喜人,截至6月底,东轻公司高端合金产量同比提高28.7%,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27.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5%、净利润同比增长131.9%,圆满实现“双过半”经营目标。全省加快推进“百千亿级”园区培育行
9、动计划,目前全省拥有“百千亿级”园区21家,其中百亿级园区19家、千亿级园区2家,正在向2025年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以上目标不断奋进。(三)现代服务业加快提质增效2021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440.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0%,比2016年提高4.1个百分点。2016-2021年,全省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科学研发和技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占比由42.5%提高至48.1%,五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全省科技、信息、商贸、会展、康养等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
10、服务业正在迅速发展。(四)新兴产业蓄势待发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2%,数字经济企业门类覆盖率达81.3%。全省充分挖掘生物经济发展潜力,力争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规模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0%。多措并举支持冰雪经济快速发展,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2019年全省创意设计企业达1144家,实现营业收入10.36亿元,创意设计产业日益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四、改革开放步伐持续深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不断涌现(一)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全省成功组建了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结束了长期政企合一体制,
11、进一步激活了企业发展活力。强力支持龙煤集团做优做强煤炭主业、稳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老字号”国企焕发活力。组建7个省属产业投资集团,释放国企29经济研究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页岩油开发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新体制。(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省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难点堵点,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直面市场主体需求,落实好国家政策,积极推行“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办理方式。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入推广应用“码上诚信”。加大稳企金融支持,开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用好“百行进万企平台”数据,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等。(三)要素市场改革顺畅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
12、置,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全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实施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如土地要素方面,工业用地实行长期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资本要素方面,实施“紫丁香计划”,中国飞鹤等6家企业实现上市,成立东北“三省一区”产权交易机构联盟;人才要素方面,出台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措施,实施头雁计划、英才春雁计划等。五、生态保护屏障作用凸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靓丽(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全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战略,实施原生态“五大保卫战”战略。2021年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8%,比2016年提高3.3个百分点,达到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以来最好
13、水平。全省22个地级市及24个县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及水量达标率均为100%。(二)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据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拥有耕地面积2.579亿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2.08亿亩)。全省拥有林地面积3.24亿亩,其中乔木林地占97.1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0以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个,国际重要湿地10个。目前,全省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514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2。(三)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健全全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快生态价值转换,生态经济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全省实施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产
14、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试点、伊春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试点、龙江森工集团林业碳汇试点等。构建“兴安岭生态银行”运行机制,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绿色生态资本价值不断释放。六、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接近(一)高质量就业步伐坚实全省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落实“六稳”“六保”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稳定并扩大就业。全省聚焦“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建设与就业培训联动机制,加大项目带动就业。强化就业保障,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发挥好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能力。强化供需对接,启动省级零工市场信息平台,依托公关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保障服务站,加强技能培训。(二)人民生活质量
15、不断改善全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1年全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6元,比2016年增加7910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9元,比2016年增加6057元。2021年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43.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02万户。(三)社会保障网织密扎牢全省千方百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2021年全省实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比2016年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9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88.8万人,分别比2016年增加348.1万人、168.5万人。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标准为879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6606元,分别比2016年提高598元、3106元。(责任编辑:朱晓雨)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