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摘摘 要: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关键词:关键词:古代 教育 发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 4000 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
2、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2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
3、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
4、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公元 589 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3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 606 年,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 1300年之久。科举制是选士制度的巨大进步,它不拘门第,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
5、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它调动了全社会研习儒家经典的积极性,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地主学习积极性和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兴学设教的热情,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一根具有神奇力量的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制的创立和实施,对中国的古代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明清 500 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从学校的设置,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管理,都充斥着浓郁的封建色彩。这个时期,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但在实践中日益僵化、空疏、
6、空谈,遭到进步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批判。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确立、形成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利用教育来宣传革命思想,培养4民主革命骨干,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内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改革,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颁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校制度。蔡元培是辛亥革命时期教育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一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团结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积极学习、引进西方的近代教育理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实验与教育改革。1922 年产生的新学制,即“学校系统改革案”,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