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特点:传子(家天下)2、分封制含义:封邦建国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前期作用: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政权严密后期影响: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宗法制含义: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分封制关系
2、: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后世影响:重视家庭、强调血缘关系、尊卑有序,倡导内部凝聚力 体现:传统节假日(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祭祖、家谱4、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利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原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中央集权措施: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
3、责监察,太尉负责军务(虚设),三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保证皇帝大权独揽推行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3、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4、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2)不同点:分封制的诸侯世袭,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分封制的性质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性质是官僚政治三、从汉至元
4、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并行制,爆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唐:节度使,政治、经济、军事权利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爆发安史之乱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经济上控制地方财政、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元:行省制度 a.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作用: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进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设三省制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与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中书门下,最高长
5、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隋:科举制(标准:才学)a.方式:礼部主持的至上而下的选拔考试b.过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c.作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明太祖废丞相 a.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b.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c.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设内阁a.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
6、多,难以应付b.过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正式形成;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c.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d.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清清初:内阁、六部(仿明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康熙设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雍正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a.最初目的:用兵西北 b.军机大臣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d.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