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71MB ,
资源ID:4702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70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与践行进路_杨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与践行进路_杨威.pdf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对新时代如何培育家国情怀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确提出要“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更是亟须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群体。当前,高校思政课业已成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主渠道,而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优势并发挥其功能作用,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使之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提升其责任感、使命感与担当意识,则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对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将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需的家国情

2、怀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无疑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策指向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一、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精髓要义家国情怀是连接“家”与“国”的精神纽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密码”。中华儿女应自觉认同家国情怀的思想文化价值,并拥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祖国同向同行、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一)家国情怀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家国理念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居住格局,奉行“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秉承互利共生、荣辱与共的生活理念。这种格局、模式和理念使得家成为国的具体化,国又是对家的直接扩充。它直接催生了中国人“家齐而后国治”(礼记 大学)、“国之

3、不存,何以家为”(左传僖公十四年)的伦理认同,也衍生出“以天地万物为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与践行进路杨威1,徐燕宁2(1.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2.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建筑学院,辽宁 锦州121007)摘要:新时代家国情怀传承于优秀传统家国理念,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基因,汇聚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厚培文化底蕴、实现长远目标的内生动力。因此,在现有教育体系基础上,应以理论为先导,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以凝聚力量为根本,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以课程要素为重点,优化家国情怀教学模式;统合内外因要素,加强家国情怀教育载体协

4、同能力等,以期优化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践行进路。关键词:新时代;家国情怀;高校思政课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8107202301007文章编号:16748107(2023)01005508收稿日期:2022-12-01基金项目: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海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HNMGC05)。作者简介:杨威(1970-),男,辽宁昌图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燕宁(1996-),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44卷

5、第1期2023年1月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44 No 1Jan 2023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体”(孟子 梁惠王)的思维方式和“修齐治平”(礼记 大学)的进修阶梯。尤其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三纲领”“八条目”,即“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在古人眼中,一方面个体要加强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在心性修养,以“明明德”;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己身”到“家族”再到“国”乃至

6、“天下”的家国理路,以实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亲民”。在此,“明明德”乃是“亲民”的必备前提,意味着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注重个人道德实践,才能使家庭伦理有序,社会和睦和谐,国家繁荣昌盛;而“亲民”则是“明明德”的立世实践,即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对修齐治平加以追求与践行,才能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最终境界,达到“止于至善”。由此可以看出,“修齐治平”作为中华传统家国情怀显现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方式,早已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并通过实践逐渐上升成为一个集认知、情感、价值和信念于一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二)家国情怀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基因家国情

7、怀既是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治世良方”。毛泽东同志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同侧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应聚焦于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民族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他的这一理念将我国的家国情怀推向了新的高度,使其更具国际视野和国际胸襟。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将家国情怀的重点内容由争取民族独立转向国家建设,如果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江泽民同志曾

8、多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P559)。胡锦涛同志在继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把家国情怀凝练提升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并把家国情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3(56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推崇家国情怀,多次强调我国的家国情怀并非其他政党和制度背景下的家国情怀,而是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坚定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家国情怀。正因如此,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

9、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任何将爱家、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的行为都是无视历史、抹灭现实和颠倒黑白的错误行为。因此,只有在爱国爱家的同时,永葆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才能积极投身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三)家国情怀汇聚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个体与家、国的关系是体现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习惯利用过分强调的“个体”,来离散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甚嚣尘上,从而导致各个国家、地区、组织之间利益的交织冲突和文化的交融交锋,以及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反

10、复肆虐,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众所周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P135)。因此,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其根本价值也要到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去探寻。当下,如欲解决不良社会思潮所带来的危害,真正认识“现实的人”的本质,就必须要进一步明晰和强化个人对于国与家的认识,展现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深刻的教育意义。个人、家庭和国家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紧密相连且相互作用的整体。国家、社会的发展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个56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同时也意味着无论何时,人们都要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具体的、持久的行动,并以

11、此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凝聚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这非但不会抹杀个性,而且能够让个体更加真切地了解和体认自身所处的各类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认知,激发积极的情感与正能量。”5二、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家国情怀具有厚重扎实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精神信仰,也是全体人民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作为的力量源泉。因此,将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厚培高校思政课文化底蕴、巩固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果的必由之路。(一)回应现实之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力军,他们身负艰巨重任和光荣使命

12、。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外环境的急遽变化,整个社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不良社会思潮也不断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6在高校思政课中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一种文化传承,同时也为在高校思政课中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譬如,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家国情怀强调个人为社会做贡献、为集体尽责的精神。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贵和尚中”与“仁者爱人

13、”,强调“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礼记 儒行),并以从容宽厚为准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上,认为和衷共济与协和万邦是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内驱力。在诸多文明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以“和而不同”的观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为此,将上述核心内容贯穿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之中,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理解的完整性,从而启发大学生树立尽职爱国、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也能形成守望相助、友善乐群的处世之道;更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承续优秀文化:

14、厚培高校思政课的文化底蕴家、国并用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教规范则德法兼修,家风淳朴则社风纯正,家训守道则国治有序。”7具体而言,“家国情怀源于家国一体思想”8,“系统阐述家国一体思想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但其渊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9。通过今人重新审视“家国一体”思想,虽会呈现出家与国概念、形式、属性和界线的模糊、个体利益遭受忽视等局限性与弊端,但其所蕴含的家国共兴、家国同运、保家卫国、济世救民等力求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价值高度统一的宏大格局,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与价值取向,成为厚培高校思政课文化底蕴的“阳光”和“雨露”。环顾当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严峻形

15、势,面对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大学生懂得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国家繁荣富强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前提,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个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保障,须将视线焦点从仅关注自身转换到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及其相互关系上,把对国和家的热爱与认同深化为投身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的行动自觉,从而做到政治上登高望远,思想上不畏浮云,行动上咬定青山,始终致力于家国共兴,形成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集体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杨 威,徐燕宁: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

16、与践行进路57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增进国家认同:巩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对家国的认同程度无疑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随着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加速变革,西方发达国家更以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先发”优势,通过军事制衡、意识形态渗透、贸易争端等手段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渗透。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否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事关未来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但家国认同的形成并非一个自然过程,它体现着历史文化传统的演变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化育,反映着个体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并作出彰显自身价值、信念的实际认同行为。作为家国认同中的重要内

17、容,家国情怀呈现为个体与国家之间最质朴的情感联系,是影响社会成员家国认同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积极发挥家国情怀的重要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转化认知,将个体对家的眷恋与对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协调大学生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将“小我”融入于“大我”之中。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三、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践行进路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须从课程内部建设的重要环节着手,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优化家国情怀教学模式,以此激发高校思政课的内生动力。同时,还须整合外

18、部环境资源,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加强家国情怀教育载体协同能力,切实推进家国情怀教育提质增效与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 夯实其融入思政课的实践制度基础新时代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的构建,必须以完备的实践制度为基础。当前,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够重视、配套不全等问题。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是内在动力与外力支持的有机统一,须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宏观指导与统筹规划,着力构建架构科学、内容完备、程序规范、运转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首先,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离不开严格的

19、制度标准,管人管事管权等各方面的标准要严格,选人用人的标准尤其要明确。一方面,各高校须坚持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总体部署,由学校领导组织思政课教学部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科学地规划课程的教育目标、内容与具体教育实践,补齐家国情怀教育的短板与弱项,螺旋上升地开展和实施课程教育,推进家国情怀教育朝着全面均衡与特色发展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家国情怀教育的施教主体,同时也是家国情怀理论的灌输者、精神的弘扬者、意识的培养者和行为的示范者,因此,思政课教师须增强对家国情怀的思想认同,提升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以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丰富的家国情怀知识储备、较强的家国情怀教学

20、能力,协同一致、精诚合作,共同打造出吸引力与针对性兼备的家国情怀课程。其次,健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要有严密的运行体系。一方面,要建立畅通有序的运作机制。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统筹机制、物资供给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动力激发机制等,在经费投入、监督管控、人员安排、考核奖励等方面层层抓好责任落实,实现相关部门与受众主体之间在方向上同向同行、在节奏上同频共振,切实为大学生营造明德精业、崇德尚学的育人氛围,确保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机制体制构建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还要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家国情怀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方法、内容和标准进行分析与界定,明晰家国情怀教育质量评价的

21、结构框架和基本流程。如欲确保58其实现规范运作和科学展开,应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多元主体和多样方式相结合、内容指标与运行程序相协调的家国情怀教育评价机制。由此,全面检视、深刻剖析家国情怀教育的质量及成效,须以权重划分后的各项指标为依托,根据各类指标分值总和,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合理评级。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整改和不断完善,着力健全具备持续性和时效性的家国情怀教育评价机制。(二)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扩展其融入思政课的实践内涵家国情怀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予以展现。因此,在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应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加以对待,有鉴别地予以继承和弘扬,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2、:第一,开掘思想深度,完善家国情怀资源体系。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家国情怀内蕴深厚,其中还包含一些封建糟粕,需要进行深入梳理辨别。同时,家国情怀的资源体系研究不单单是古文译注或经典语句摘录,关键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其符合时代的内涵底蕴、根本特质、价值取向等理论精髓,从而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资源和教育方法资源。研究者须注重引导学生用家国情怀智慧破解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个体自我发展问题,并在“由浅入深”的科学研究和“深入浅出”的教学输出相结合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对课程的反哺作用,从而实现家国情怀从资源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变。第二,拓展研究广度,丰富家国情怀理论成果。

23、随着新时代家国情怀与高校思政课的渐趋融合,不断昭示着当下应继续拓展家国情怀的研究广度。一方面,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既需要借助家国情怀在高校其他学科中的育人力量,从伦理学、历史文献学、文化社会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学科中汲取养分,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形成多学科共同关注、相互合作的局面,并须以点带面逐渐形成研究气候,不断拓展家国情怀研究广度。同时,家国情怀研究者要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中蕴含着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因而要以“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气度与胸怀,以“大历史观”的视野与情怀,以推动文化交融互鉴与实现民族复兴的担当与使命扎实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

24、家国情怀还须紧扣大学生的专业属性,例如医科专业的大学生应在思政课上重点厚植大学生“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商科专业的大学生应在思政课上重点涵养学生“经邦济民、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应在思政课上重点学习“繁荣文化、使命至上”的家国情怀,使得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始终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第三,加强开发力度,创新家国情怀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人类创造的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从根本上给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念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国情怀文化产品,包括各级各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物质文化产品,或常态化宣传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当代家国共同体建设理念的精神文化产品。家

25、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是面向未来的。在具体开展研究时,研究者须立足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善于在虚拟空间中创造可借助的资源和平台,以此增强家国情怀对大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并将家国情怀文化产品创作成大学生喜爱且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创新家国情怀文化产品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关注国家时事和社会变化,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保护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制定详细规划和评估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高校思政课和家国情怀文化产品之间存在的融入问题,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无序开发利用。(三)优化家国情怀教学模式 增强其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能

26、力家国情怀教学模式是指特定的教师、学生、媒体、社会环境按照一定的程序,整合家国情怀教学资源,围绕家国情怀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以实杨 威,徐燕宁: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与践行进路59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家国情怀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范式。家国情怀教学模式的建构和运用受思政课教学的特殊规律支配。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层面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加以实施和运用。首先,发挥主导作用,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方案设计上,任课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雨课堂、智慧课堂,以及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积极营造主动参与、思维活跃、热情饱满、井然

27、有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课程体系为融入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入手,体现家国情怀所内蕴的理论逻辑;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斗争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入手,体现家国情怀所内蕴的历史逻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弘扬家国情怀所内蕴的价值逻辑。以此探索并建构家国情怀与课程教学融合贯通、运行顺畅、效果最佳的组合方式,从而不断推进家国情怀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

28、头脑。其次,发挥熏陶作用,将家国情怀融入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延展到实践场域的教学样态,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纽带”10。因此,在家国情怀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着力建立多元立体的实践机制,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依托,使大学生在不同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家国情怀践行习惯,营造培育家国情怀的社会氛围,进而不断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与水平。具体而言:第一,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设施,组织学生开展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随堂实践教学活动。譬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课堂辩论、国

29、学经典诵读等,使得大学生感同身受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并触发其产生情感共鸣。第二,须充分借助校园文化资源,创建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校内实践场所,并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家国情怀进行多维度、个性化的宣传,以强化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培育意识,促使其传播正能量。第三,可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以家国情怀培育为主旨的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外实践基地,诸如文化馆、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及名人故居等生动的“活化石”。在确证理论与在场感悟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对家国情怀从“知”到“行”的转化,并使高校思政课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更具针对性和实

30、效性。最后,发挥导向作用,将家国情怀融入网络教学。在以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为显著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已成为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全域教学资源。任课教师可借助各类有效整合和普遍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设计,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即AI)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线上线下课程功能发挥,以此提高课程吸引力与知识传播效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偏好,完善配套服务的开发建设。可利用各种教育服务平台,通过统计数据与分析结果等方式,健全课程监督与评价体系,优化课程建设与管理,从而展

31、现家国情怀立体化的教学形态。(四)加强家国情怀教育载体协同能力 提升其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水平家国情怀教育是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宏观和微观因素。因此,为避免新时代家国情怀在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产生“教育孤岛”效应,须有效协调家国情怀教育载体之间的互通与合作,使其共同为培养时代新人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第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营造家国情怀60育人环境。高校思政课既是一门注重主客体互动的重要课程,同时亦是一个平等民主的交往交流平台。一方面,居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须秉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1的“六要”标准,履行教

32、书育人的职责,讲透、讲新、讲实家国情怀教学内容,并及时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导作用,赢得家国情怀教育主动权。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结合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明确自身定位,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对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将自身对故土家园、祖国同胞、祖国大好河山、中华灿烂文化的热爱,转化到实际的爱国行动之中,成长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施教与大学生受教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二者应平等地享有进行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注重表达心声、交换己见,共同为推进新时代家国情怀

33、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言献策。第二,拓展家庭核心育人功能,树立家国情怀教育理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和进步,家庭作为个体精神塑造的摇篮,其所承载的教化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在运用新时代家国情怀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大力拓展家庭的核心育人功能,也需要与学校教育协同配合,以此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一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在家庭中利用“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法、“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法、“耳濡目染”的环境熏染法,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教育、“为国尽忠,为家尽责”的情感教育、“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的品德教育和自觉遵守忠诚、责任、公益、合作、诚信的行为教育。

34、引导大学生自觉将“大家”与“小家”统一起来,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废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各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的多种联系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意见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第三,彰显社会外在教化力量,构建家国情怀教育格局。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社会环境会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对增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认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家国责任担当需要家国情怀的引领。因此,各高校需把正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推进家国情怀的

35、社会宣传与思想认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的有利氛围,以此增强家国情怀课程建设的信心与决心,提升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积极性与获得感。另一方面,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联合高校挖掘和锻炼人才,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才华与技能的平台,增加大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焕发内心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还要在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文物保护单位和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体现时代创新精神的企事业单位中,运用其独特的教育素材和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校外实践平台,以及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培训考察等学习机会,以此保证高校思政课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家国

36、情怀作为中华儿女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民族心理,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与历史、时代齐头并进。当前,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家国情怀、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究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精髓要义,就是在找寻其贯通古今的精神动能。而分析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就是在寻求二者融合的合理内核。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究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践行进路,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中家国情怀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而助力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满足新时代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杨 威,徐燕宁:新时代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内蕴与践行进

37、路61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高昕,杨威.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现实基础、价值内蕴与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4).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1).7骆郁廷,任光辉.时代新人与家国情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8蔡扬波,徐承英

38、.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9刘紫春,汪红亮.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5,(7).10蔡文成,张艳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7).1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The Valu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Education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toHo

39、me and Countr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YANG Wei1,XU Yan-ning2(1.College of Marx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2.College of Architecture,Liaon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u 121007,China)Abstract:The family-nation sentiment in

40、 the new era comes from the idea of home and country in Chinese tradition as well asthe Chinese Communists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It i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to foster virtue,inherittraditional culture,and achieve long-term goals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

41、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ory as the guide to enrich the education of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to take the cohesion of strength as the found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mechanism of emotion

42、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to concentrate on curriculum elements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mode of the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to integr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strengthen the cooperativecapability of the educational carriers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43、 country,etc.Its aimed at optimizing the practicalapproach of integrating education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New Era;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 and count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责任编辑:马建珠)62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