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公共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一章 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效率与公平名词解释1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的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 。2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在洛伦兹曲线图中,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面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3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the basic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1)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实现。也就是说,每
2、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下达到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2)第二定理:每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都可于要素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了适当的再分配后通过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一般均衡来实现。简答论述1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最理想的经济状态吗?为什么? 帕累托最优确实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效率并不是评价经济社会的唯一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福利经济学认为存在替代关系的效率和公平是评价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方面,财富的适当转移可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增进(包括静态和动态增进),这就表明:不是所有的帕累托最优点都是最理想的经济状态。2经济效率的含义是什么?其实现的条件是什么?经济学意义上的效
3、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的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帕累托最优条件从一般均衡分析: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 产品组合的帕累托实现条件: MRTxy = MRSxy从局部均衡分析: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MSB=MSC。3为什么说可以将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作为判断经济效率是否实现的一个规范条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从需求方面来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效应曲线一致(Pd=MU=MSB);从供给方面来看,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与其边际
4、成本曲线一致(Ps=MC=MSC); 当供需均衡时,Ps=PdMC = MU 或MSC=MSB, 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故可以将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作为判断经济效率是否实现的一个规范条件。4社会福利函数有何重要的经济含义?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社会福利函数表明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效率的增进)可以可以促使社会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改变时,社会福利水平也将根据个人效用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程度而发生变化,只要社会收入差距调节适度,也可以促使社会福利的增进。(2)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水平之和,不管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
5、社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某种变化使得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只要前者的得益大于后者的损失,这种变化就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增进。罗尔斯主义(Rawlsianism):社会福利水平只取决于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在境况最差的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如果一种变化使得效用水平最低的人的境况未发生变化,而他人的效用水平增加了,即使后者增加的量很大,社会福利也不会因此而改善。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平均主义只关心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相对关系,只要人们的效用水平都相等,就达到了理想状态,社会福利水平与各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绝对高低
6、没有任何关系。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名词解释1循环投票困境(the predicament of Circulation vote ) 如果由通过主观、独断的方式选定的投票次序来决定投票的最后的结果,显然不符合民主制度的要求,因此在多数票决策制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投票悖论或循环投票困境。2阿罗的不可能定理(Arlo guthrie brought possible theorem) 满足一切民主制度的要求又不会出现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3优值品(Merit Goods)、劣值品(Dismerit Goods) 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被称为优质品(如:
7、教育);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被称为劣质品(如:香烟)。简答论述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从哪些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三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以纠正市场失灵。理由:(1)市场机制在效率方面的失灵。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不能满足,存在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2)市场机制在公平方面的失灵。即使在完全竞争市场结下,也只能保证经济效率的实现,却不能自动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符合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并不是唯一的,在有效上午资源配置状态下可
8、能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此外,市场机制下人们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而社会成员最初的要素禀赋往往是不同的,这就是得收入分配公平更加无法避免。(3)市场机制在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的失灵。由于各经济主体只考虑滋生利益、局部利益以及信息失效等原因,市场机制下也无法避免失业、通胀、经济停滞、国际收支失衡等宏观失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危机证明了这一点,虽然经济危机视为宏观失衡的调节的一种机制,但这种调节是极其痛苦的,是社会无法正常接受的。2在世界各国广泛实行的间接民主和多数投票制度下,决策结果能充分有效地反映纳税人的意愿吗?为什么? 不能。理由:间接民主制下存在偏好显示问题和偏好加总问题;多数票决策制度下投
9、票结果受税收制度的影响严重,一般平坦税导致公共品相对均衡供给不足,比例税和累进税导致公共品相对均衡供给过多。3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一方面,现实市场大多并非是完全竞争市场,帕累托状态也就很难实现,此外,现实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均和宏观经济失衡为表征的市场失灵也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本身是有成本的,体现在政策运行成本和因干扰私人部门决策的额外效率损失,此外,政府干预存在“政府失灵”的可能。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在竞争性领域政府干预让位于市场调节,在市场失灵导致效率损失大于税收成本的情况下
10、政府积极干预,实现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的协调配合,共同促使经济健康发展。4什么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执行这些职能的基本政策手段有哪些?(1)资源配置:财政支出、政府税收;(2)收入分配:税收转移支付制度;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所筹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利于低收入者;政府可对奢侈品征收高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借以加重高收入者的负担,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3)稳定经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第二部分 公共财政支出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名词解释1.林达尔均衡(Lindas equilibrium)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其讨价还价的均衡若能满足边际成
11、本等于价格的效率条件,那么这一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是在埃奇沃思箱型图图的长方形中,个人A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与个人B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社会公共产品数量与个人分别承担税金比例均衡状态。 2俱乐部产品(Club product) 经济活动中,部分居民自愿参与一定组织形式,在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原则下生产与消费的具有组织外的排他性和组织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与服务。3边际拥挤成本(Marginal congestion cost) 边际拥挤成本是随着某一产品的消费人数增加一个单位而出现或加剧拥挤现象给消费者带来的额外的成本。简答论述1如何理解纯粹
1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含义? (1)非排他性。其含义是不同于公有产品的竞争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2)非竞争性。其含义是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消费者增加,而非产量增加),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2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不同?试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分析。在私人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面对的是相同的价格,他们可以通过调整消费量来时自己的边际效应等于既定市场价格,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与私人物品的供给曲线相交,从而实现
13、有效供给;而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人都可以消费它,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即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曲线,个人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均衡量代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1)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 (2)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 3请叙述一下林达尔均衡的内容,它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假定社会中有两个成员A和B,他们分别是参加选举的两个政党的代表,每个政党的内部人们的偏好是一致的。图中表示A、B两个人协商决定各自应负担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情况,公共产品的成本就是税价。以Qa为原点的坐标系表示A的行为,B的行为由
14、Qb为原点的坐标系来描述,将两个坐标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图中纵轴表示个人A和B负担的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其长度为1,如果A负担的比例为h,则B负担的比例应为l-h。横轴表示公共产品的数量,或者是公共产品的支出的规模。AA的轴线代表个人A对公共产品的需求,BB曲线代表个人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站在A的角度看,BB曲线相当于他面对的供给曲线,因为BB线上的各点反映了若A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产品成本,那么A可以得到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同样道理,AA线也可以相当于B的供给曲线。在AA与BB的交点E,A、B两人经过协商,A、B双方愿意承担的成本的比例加起来等于1,此时公共产品的产量为G*。这一过
15、程可进一步解释如下。在纵轴上随便选一点h1表示个人A要负担h,的税收比例,于是A就只愿意要G,的公共产品数量,即只会同意Gl规模的公共开支。而在hl点,B要承担的税收比例为1h1,这种税负使B愿意要G2的公共产品数量,也就是会同意G2规模的公共开支。A和B两人要求不一致,这时实力较强的人就会取胜。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维克赛尔和林达尔假定两人实力相当,这样双方就会较量下去,直到税负分配处于h,点。AA与BB线相交在E点,这时双方都同意公共支出的规模为G,由M线、BB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均衡状态被称为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的实现是以两个假设前提为条件的:其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公布自己可以从
16、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会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其二,每个社会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十分消楚,甚至清楚地了解任何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因此不会有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第四章 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名词解释1科斯定理(the first theorem of Coase)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能通过双方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了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的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2排污收费(Emission charges) 为了
17、达到既定环境目标,想污染物的排放着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征收一定的费用(税收)。3排污权交易制度(the System of emission trade) 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环境目标,并实现污染物控制支出的最优水平,采取发放许可证并允许许可证在排污企业之间交易的办法,这就是排污权交易制度。4庇古税(Pigou tax)政府根据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外部成本,通过向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将当事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减少供给或抑制需求,以纠正经济社会的非帕累托均衡,这个税收被称为庇古税。简答论述1按照科斯定理,外部效应可如何纠正,你认为这种手段能奏效吗?为什么?明确界定产权,依法保护合法产权,并基
18、于产权对外部经济进行市场交易。这种手段一般不能奏效,其理由是:给予合理的界定产权的市场交易制度在纠正外部效应时受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能奏效。2为了实现既定的污染控制水平,政府可以选择哪些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罚款或征税:政府根据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外部成本,通过向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将当事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减少供给或抑制需求,以减少产量,最终减少污染。2补贴:政府为企业扩大治污投入提供补贴,鼓励企业自主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量。3公共管制:规定排污标准、规定生产流程,直接限制企业排污量。4法律措施:界定并保护产权,当遭到污染时,产权所有者依法向排污企
19、业索赔,从而将当事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减少供给,最终减少污染。3排污收费和庇古税治理污染的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在治污方面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减少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实现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效应,而庇古税不具有这一功能。理由:排污收费直接根据污染排放量收费,设计适当的收费水平应等于污染造成的边际成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污染控制的MR=MC,从而实现最有效率的排污量。(但在排污收费制度下,收费水平一般不能及时调整,而只要交费就可以排污,新的污染源的加入必将导致污染排放水平的提高。因此,管制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环境目标。)庇古税是向产品征税,而不是向由此引起的污染征税
20、,不利于激励厂商改进生产方法或污染控制方法来减少污染。4试比较统一标准管制政策和收费手段的利弊。 直接管制:控制污染的效果直接明确,有利于实现既定的排放数量,但不能保证污染治理成本的节省。由于政府很难获得不同企业污染控制成本的信息,因此在实践中大都对不同企业规定统一的排污标准,这样就无法实现污染控制成本的节省,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排污收费:直接根据污染排放量收费,设计适当的收费水平应等于污染造成的边际成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污染控制的MR=MC,从而实现最有效率的排污量。但在排污收费制度下,收费水平一般不能及时调整,而只要交费就可以排污,新的污染源的加入必将导致
21、污染排放水平的提高。因此,管制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环境目标。第五章 成本 收益分析名词解释1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公共部门在成本收益分析中,针对无价值可循或有价值不当的商品或劳务所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2社会贴现率(the Social discount rate)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它是社会的平均利率。简答论述1为什么在成本收益分析中要应用影子价格?它适用于哪些场合?试举例说明。 理想的影子价格应为
22、不存在市场失灵的帕累托效率的均衡价格,它是真正的社会价格。典型运用影子价格的场合有:(1)垄断市场。例如,政府购买某一产品,垄断市场价格为100万元,在竞争市场价格为90万元,这时即使政府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机会成本也只能是90万元,即影子价格为90万元,其余10万元是垄断利润。(2)税收。例如,政府为了某一公共工程购买投入品,该投入品的价格一般包含营业税或货物税,这些税在计算该项目的成本时必须加以扣除。(3)经济租金。例如,政府某项目支付工资100元,而工人从事其他劳动可取得的最高报酬为90元,那么这一项目的机会工资成本为90元,其余10元应予以扣除。(4)未使用的资源。例如,当经济处于非充
23、分就业状态时,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出现了要素供应过量的问题,这表明这些价格高估了要素的机会成本。如果公共支出项目雇佣失业者,它所利用劳动的机会成本应低于劳动的市场价格。(准确的说,如果把劳动者当人看,此时雇佣劳动者的社会机会成本为劳动者闲暇的边际效益,因为闲暇也能给人带来效益;如果不把劳动者当然看,此时雇佣劳动者的社会机会成本为0。)(5)发展中的经济。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下,传统经济部门工资低,失业率高,而发达的经济部门中,就业人数多,工资高,劳动成本高于真正的社会成本。这时工资的真正的社会成本应该低于发达的经济部门工资水平,高于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的影子工资价格。第六章 公共财政消耗
24、性支出简答论述1为什么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1)政府干预教育的重要性与私人部门提供教育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有关。富有家庭能为孩子接受教育支付更多,孩子前途越大,显然公平的社会不应以家庭的财产状况来决定下一代的前途。否则,社会发展将缺乏激励机制,社会政治局面将非常不稳定。(2)教育是一种外部件特征很强的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人力资源更丰富,社会运转更顺利,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介入成为必要。基于良好的教育投资预期,个人可以同个商业贷款获得所需资金,但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教育融资,于是资金不足
25、减少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政府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一共财政支持。 2政府教育资金应该如何配置?具体到我国应该如何选择? (1)财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 (2)坚持受益原则一个人支出为主,财政提供适当资金支持高等教育;(3)职业教育教育资金由市场机制决定,企业或个人承担全部教育资金,财政予以鼓励性支持。具体到我国:(1)我国作为一个社主义国家,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该将效率与公平原则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将公共教育支出在教育者之间均等分配。(2)我国针对近年来技术劳动者相对产业需求缺乏的状况,应加大教育资金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投入。(3
26、)第七章 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名词解释1贫困陷阱(the Poverty trap) 社会保障支出过程中,当劳动者工资收入低于一定程度时,劳动者选择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依靠社会救济维持生活。2票证补贴(Ticket subsidies) 一般由政府按户或按人发放一定量针对某些商品的票证,持票证购买商品,价格低廉,超出票证规定的数量则须按较高的价格购买。 简答论述1社会保障资金有哪些主要的筹集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1)基金制。基金制与社会经济情况的矛盾 退休后可获得稳定收入; 若发生通货膨胀,则实际生活水平下(2)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与人口数量变化的的矛盾 可保证实际生活水平不变;若人口数
27、量变化大,则将引起“代际分配不公”(3)部分基金制。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之间的矛盾,但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和人口波动仍没办法应付。2为什么社会救济可能引起“贫困陷阱”的出现?由于在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中,总收入低于贫困线时,劳动者每取得一单位收入就要减少一定比例社会救济,这相当于对劳动者劳动收入征收相应比例的税收,而大多数人并非对劳动收入极其偏好,当劳动者工作收入低于一定程度时,劳动者就会选择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依靠社会救济维持生活。 3财政补贴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明补和暗补。明补特点:(1)只产生收入效应,不改变商品相对价格,无效率损失存在。(2)明补的补贴数量
28、固定,与均衡点的商品组合无关;(3)明补针对性较弱,补贴容易转移到其他商品上;暗补特点:(1)既存在收入效应又存在替代效应,暗补改变了市场相对价格,有效率损失存在。(2)暗补的补贴量随消费者均衡点的改变而改变。暗补的补贴数量与该商品的购买量相关,购买量越多,享受的补贴越多。(3)暗补的针对性较强。暗补的补贴不容易转移到其他商品上。4试析在采用实物补贴时,受益者对补贴商品的偏好程度是如何影响补贴效果的?(1)对补贴商品偏好程度较高 ; (2)对补贴商品偏好程度较低;或实物补贴量过大。 实物补贴:补贴商品X 补贴前:AB、E1 、U1新的均衡点:E2 明补(同实物补贴):FD、 E2 、 U2新的
29、效用水平:U2(同明补) 实物补贴:CD、U3、E3;甚至:U4 实物补贴的效率损失:U2U3第三部分 公共财政收入第八章 财政收入概述简答论述1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为什么又可称为“通货膨胀税”?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指政府为了弥补其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而政府手中所能支配的资源即公共收入已经增加,实质是将私人部门占有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与税收无异,因此称为通货膨胀税。2为什么目前各国使用的累进税率主要是超额累进税率?(1)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
30、率,分别计算税额,具有很强的再分配效应,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公平分配。(2)超额累进的幅度较全额累进税缓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额累进的缺陷,有利于实现纳税公平。即超额累进的情况下,平均税率往往要低于全额累进的平均税率,反映纳税人的真实负担低于全额累进税率。3税收制度中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的规定有何区别? 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课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的量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第九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名词解释1税收的顺转(Forward Shifting) 指在交易过
31、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即用卖方向买方转嫁。2税收的逆转(Backward Shifting) 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的税款,以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成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3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Taxation) 政府如向资本品的收益征税,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品价值中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品所有者负担。实际上是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一般意义上的后转不同之处是,税
32、收资本化是专门针对资本品交易中发生的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4无关性定理(Irrelevance theorem) 税收对价格与产出的效应与对供给方征税还是对需求方征税无关。简答论述1在什么情况下,税收完全由需求方承担,为什么? 在需求完全无弹性或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税负完全由需求方负担。(1)需求完全无弹性,税前均衡D0与S0交与E0征税使S0上升至S1,价格由P0上升至P1,价格差额为T。此时,税收完全通过涨价形式向前转嫁给购买者。(2)供给完全有弹性,税前均衡S0交D0于E征税使S0上升至S1,价格由P0上升至P1,价格差额为T。此时,税收完全通过涨价形式向前转嫁给购买者。 2在劳动力
33、市场上对工资征税,雇主有时不但不承担任何税收,还会从劳动价格下降中得到好处,降低成本。试解释这一现象。(考)在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中,当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会减少劳动时间,即存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达到一定阶段后又向左上延伸。税前均衡价格:P0,若对需求方(雇主)征税:T,税后均衡价格:P1,雇主支付:P1+T=P3,雇主少支付:P0P3,劳动者接受:P1,劳动者损失:P0P1=T+P0P3这样,雇主有时不但不承担任何税收,还会从劳动价格下降中得到好处,降低成本。3土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土地收入征税的特点如何? 土地的供给基本上是完全无弹性的,无论土地租金怎样转移,土地的数量都是固定
34、的。因此决定了土地税完全由供给方承担(土地所有者)。供给曲线S与横轴垂直,表明供给完全无弹性,生产者对价格下降完全不会有反应。第十章 税收原则名词解释1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要求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2纳税能力原则(Tax ability principle)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承担的税负。(纳税能力又分为客观纳税能力和主管纳税能力:1. 客观说:认为应以能客观地观察的某种数量指标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现实中可能选择的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或称税基主要有收入、消费或财产。2
35、. 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所谓牺牲,指纳税人税前得到的满足与其税后得到满足的差量。这种说法认为,纳税人的享受与满足程度总会因纳税而减少,所以纳税能力就是忍耐和承担的能力,如果税收的课征能使每一纳税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课税数额就同各自的纳税能力相符,税收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3中性税收(Neutral tax) 人们把不改变市场中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成为中性税收。4扭曲性税收(Distortion sex tax) 人们把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称为扭
36、曲性税收。简答论述1收入、消费和财产作为税基各有哪些优越性和缺陷?(1)收入作为税基的优越性:从对人税和对物税的方面来说,对人税比对物税更显公平,因为收入是对人税的税基,所以收入税基较为优越。收入作为税基的缺陷:从收入划分标准上说,由于收入可分个人家庭、总收入和净收入、货币收入和经济收入、勤劳收入和不劳而获等,如果都看做一般收入来征税,也有失公平。(2)消费作为税基的优越性:鼓励储蓄和投资,抑制消费的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消费作为税基的缺陷:表现在消费税有一定的累退性,因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消费水平相同的存在,按消费征税,纳税就相同,显然这有失社会公平,不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3)财产作为税基的
37、优越性:财产是有形的,相对容易掌握,其意义更为显著。财产作为税基的缺陷:抑制储蓄和投资,助长社会的高消费倾向,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4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怎样形成的? 征税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从而影响个人福利水平。收入效应是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收入效应仅说明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不发生超额负担,也不导致经济无效率。替代效应是指当税收影响产品的相对价格时,导致个人以一种产品或经济行为为替代另一种而产生的效应,替代效应所产生的效用损失无法用政府税收和收益来弥补,所以是税收的超额负担。在极端情况下,纳税人可能承受损失,政府却未获得任何
38、收益。5政府设计税制为什么要尽可能不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保持中性? 税收的中性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尽可能的使税收不影响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既保持税收的中性。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外部化等市场失灵现象,则私人经济部门可自发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政府征税,经济资源将由私人经济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这是税收的正常负担,考虑到政府税收用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从全社会来讲,这种资源转移本身并不会造成损失。但是由于大部分税收往往具有选择性,税后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往往发生变
39、化,从而会导致替代效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在产品之间,劳动与闲暇之间,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将会改变,原来有效的资源配置状态随之变形,税收的额外负担随之产生。要使税收高效,必须降低乃至消除税收的额外负担,因此,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不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保持中性税收原则,减少或消除超额负担,成为政府设计税制的要求。第十一章 税 收 效 应第十二章 税制结构第四部分 政府间财政关系第十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名词解释1一般补助(General subsidies)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时,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作任何规定,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方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补助的使用方式的补助形式。2条件补助(Conditions subsidies)指中央政府在发放补助时附带着一定条件,地方政府只有满足了相关条件才能或得补助的补助形式。简答论述1政府间转移支付有哪些形式?(1) 一般补助(2) 专项补助(3) 配套补助第五部分 宏观财政理论第十四章 宏观财政政策 水平有限,内容粗陋,仅供参考,扶正感激!公元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