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华附奥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如图,与是同旁内角的是( )ABCD2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ABC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所在的位置是( )A轴B轴C第一象限D第四象限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能证明BECD是()AEAD=BBBAD=BCDCEAD=ADCDBCD+D=1806如图,下列各数中,数轴上点A表示的可能是( )A4的算术平方根
2、B4的立方根C8的算术平方根D8的立方根7如图,交于点,平分,则的度数为( )A60B55C50D458如图,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1,1)B(1,1)C(2,1)D(2,0)二、填空题9算术平方根是的实数是_10点(3,0)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11如图,分别作和的角平分线交于点,称为第一次操作,则_;接着作和的角平分线交于,称为第二次操作,继续作和的角平分线
3、交于,称方第三次操作,如此一直操作下去,则_12如图,AD/BC,则_度13在“妙折生平折纸与平行”的拓展课上,小潘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点D是AB边上的固定点(),请在BC上找一点E,将纸片沿DE折叠(DE为折痕),点B落在点F处,使EF与三角形ABC的一边平行,则为_度14任何实数a,可用表示不超过a的最大整数,如,现对50进行如下操作:50,这样对50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对7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那么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3),PAy轴,PA=3,则点A的坐标为_16在平面直
4、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AOB连续作图所示的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是_三、解答题17(1)已知,求x的值;(2)计算:.18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1)x26(2)(2x1)3=419如图,已知1+AFE=180,A=2,求证:A=C+AFC 证明: 1+AFE=180 CDEF( , )A=2 ( ) ( , ) ABCDEF( , ) A= ,C= ,( , ) AFE =EFC+AFC , = 20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下面各点:;(1)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2)将点向轴的负方向平移个单
5、位,则它与点_重合;(3)连接,则直线与轴是什么关系?(4)点分别到、轴的距离是多少?21大家知道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的小数部分我们不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聪用来表示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聪的表示方法吗?事实上小聪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的整数部分是1,用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它的小数部分请解答下列问题:(1)的整数部分是_,小数部分是_(2)如果的小数部分是a,的整数部分是b,求的值(3)已知,其中x是正整数,求的相反数二十二、解答题22如图,用两个面积为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1)则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2)若沿着大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个长方形,能否使裁出的长
6、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且面积为?二十三、解答题23如图,直线,一副直角三角板中,(1)若如图1摆放,当平分时,证明:平分(2)若如图2摆放时,则 (3)若图2中固定,将沿着方向平移,边与直线相交于点,作和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如图3),求的度数(4)若图2中的周长,现将固定,将沿着方向平移至点与重合,平移后的得到,点的对应点分别是,请直接写出四边形的周长(5)若图2中固定,(如图4)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分钟转半圈,旋转至与直线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与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24问题情境(1)如图1,已知,求的度数佩佩同学的思路:过点作,进而,由平行线的性质来求,求得 ;问题迁移(2)
7、图2,图3均是由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拼成的图形,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直尺的两边重合与相交于点,有一动点在边上运动,连接,记如图2,当点在两点之间运动时,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图3,当点在两点之间运动时,与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25己知:如图,直线直线,垂足为,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不与点重合),点在射线上且,过点作直线.点在点的左边且 (1)直接写出的面积 ;(2)如图,若,作的平分线交于,交于,试说明; (3)如图,若,点在射线上运动,的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点,在点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26如图所示,在三角形纸片中,将纸片的一角折
8、叠,使点落在内的点处.(1)若,_.(2)如图,若各个角度不确定,试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当点落在四边形外部时(如图),(1)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3)应用:如图: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折叠之后,且三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的和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同旁内角的概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据此可排除选项【详解】解:与是同旁内角的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旁内角的概念,熟练掌握同旁内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
9、大小,平移变换中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图案C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变换中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图案C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移变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A【分析】由于点的纵坐标为0,则可判断点在轴上【详解】解:点的纵坐标为0,故在轴上,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4B【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直线的性质、平行
10、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对顶角相等;真命题;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假命题;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才相等;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真命题;D、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真命题;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5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若EAD=B,则ADBC,故此选项错误;B、若BAD=BCD,不可能得到BECD,故此选项错误;C、若EAD=ADC,可得到BECD,故此选项正
11、确;D、若BCD+D=180,则BCAD,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C【详解】解:由题意可知4的算术平方根是2,4的立方根是 2, 8的算术平方根是, 23,8的立方根是2,故根据数轴可知,故选C7C【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角的转换,再根据平角求得,进而求得【详解】, 又,平分,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根据条件数形结合是解题切入点8A【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
12、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可得到物体甲和物体乙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点为(2,0);由此得出规律,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得: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 ,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 ,此时在BC边相遇,即第一次相遇点为(-1,1);第二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 ,物体甲运
13、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在DE边相遇,即第二次相遇点为(-1,-1);第三次相遇物体甲与物体乙运动的路程和为,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为,在A点相遇,即第三次相遇点为(2,0);此时甲乙回到原出发点,则每相遇三次,两点回到出发点, ,故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21次相遇地点的是:第二次相遇地点,即点(-1,-1)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变化规律,以及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每相遇三次,甲乙两物体同时回到原点二、填空题95【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算术平方根是的实数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
14、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知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有1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解析:5【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算术平方根是的实数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熟知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有1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算术平方根有1个是解题关键10(-3,0)【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直接用假设法设出相关点即可【详解】解:点(m,n)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m,n),所以点(3,0)关于y轴解析:(-3,0)【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直接用假设法设出相关点即可【详解】解
15、:点(m,n)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m,n),所以点(3,0)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对称性质:(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190 【分析】过P1作P1QAB,则P1Q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F+CFE=180,AEP1=EP1Q,CFP1=FP1Q,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计算E解析:90 【分析】过P1作P1QAB,则P1Q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F+CFE=180,AEP1=EP
16、1Q,CFP1=FP1Q,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计算EP1F,再同理求出P2,P3,总结规律可得【详解】解:过P1作P1QAB,则P1QCD,ABCD,AEF+CFE=180,AEP1=EP1Q,CFP1=FP1Q,和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P1F=EP1Q+FP1Q=AEP1+CFP1=(AEF+CFE)=90;同理可得:P2=(AEF+CFE)=45,P3=(AEF+CFE)=22.5,.,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规律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依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行计算求解1252【分析】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
17、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详解】,故答案为:5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52【分析】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详解】,故答案为:5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度的计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35或75或125【分析】由于EF不与BC平行,则分EFAB和EFAC,画出图形,结合折叠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DE的度数【详解】解:当EFAB时,BDE=DEF,由折解析:35或75或125【分析】由于EF不与BC平行,则分EFAB和EFAC,画出图形,结合折叠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DE的度数
18、【详解】解:当EFAB时,BDE=DEF,由折叠可知:DEF=DEB,BDE=DEB,又B=30,BDE=(180-30)=75;当EFAC时,如图,C=BEF=50,由折叠可知:BED=FED=25,BDE=180-B=BED=125;如图,EFAC,则C=CEF=50,由折叠可知:BED=FED,又BED+CED=180,则CED+50=180-CED,解得:CED=65,BDE=CED-B=65-30=35;综上:BDE的度数为35或75或12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类讨论,画图图形推理求解14255【分析】根据a的含义求出这个数的范围
19、,再求最大值【详解】解:设这个数是p,x=1.1x2121m41161p256p解析:255【分析】根据a的含义求出这个数的范围,再求最大值【详解】解:设这个数是p,x=1.1x2121m41161p256p是整数p的最大值为255故答案为:25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理解取整含义是求解本题的关键15(-2,6)或(-2,0)【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位于该点的上下,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点P(-2,3),PAy轴,PA=3,得在P点解析:(-2,6)或(-2,0)【分析】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
20、两个,位于该点的上下,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点P(-2,3),PAy轴,PA=3,得在P点上方的A点坐标(-2,6),在P点下方的A点坐标(-2,0),故答案为:(-2,6)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掌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是解题关键,注意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以防遗漏16(8052,0)【分析】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3,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到原点O的距离,然后写出坐标即可【详解解析:(8052,0)【分析】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3,根据商
21、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到原点O的距离,然后写出坐标即可【详解】解:点A(4,0),B(0,3),OA4,OB3,AB5,第(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一次循环横坐标增加12,20133671第(2013)个三角形是第671组的第三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与第671组的第三个直角三角形顶点重合,第(2013)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勾股定理的应用,观察图形,发现每3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x=3或x=-1;(2)【分析】(
22、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求解;(2)根据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求解.【详解】(1)解:; x=3或x=-1 (2)原式= ,【解析:(1)x=3或x=-1;(2)【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求解;(2)根据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求解.【详解】(1)解:; x=3或x=-1 (2)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1);(2)【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1)x26,移项得:,开方得:x,解得:;(2)(2x1)3=4,变形得:解析:(1);(2)【分析】(1)根据平方
23、根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1)x26,移项得:,开方得:x,解得:;(2)(2x1)3=4,变形得:(2x1)3=8,开立方得:,2x=1,解得:【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及平方根的应用,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1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分析】根据同旁解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
24、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分析】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CDEF,根据A=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根据平行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FE ,C=EFC,根据角的和可得 AFE =EFC+AFC 即可【详解】证明: 1+AFE=180 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2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A= AFE ,C= 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FE =EFC+AFC , A = C+AFC 故答案为同旁内角互补
25、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的和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关键20(1)3;(2)C;(3)平行;(4)7,5【分析】先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1)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点到原点O的距离;(2)找到点B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的点即为所求;(3)横坐解析:(1)3;(2)C;(3)平行;(4)7,5【分析】先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1)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点到原点O的距离;(2)找到点B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的点即为所求
26、;(3)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4)点E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等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绝对值【详解】解:(1)A(0,3),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3;(2)将点B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则坐标为(-3,-5),与点C重合;(3)如图,BD与y轴平行;(4)E(5,7),点E到x轴的距离是7,到y轴的距离是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概念、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及坐标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本题是综合题型,但难度不大21(1)3;(2)7;(3)【分析】(1)先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的整数部分,从而求出结论;(2)先估算的大小,再求出其小数部分a的值,同理估计的大小,再求出
27、其整数部分b的值,即可求解;(解析:(1)3;(2)7;(3)【分析】(1)先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的整数部分,从而求出结论;(2)先估算的大小,再求出其小数部分a的值,同理估计的大小,再求出其整数部分b的值,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先求出x,y所表示的数,再求出x-y,即可求出其相反数【详解】解:(1)34,的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故答案为:3;(2)的小数部分a=2=的整数部分b=4=4=7;(3)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2=,其中x是正整数,y=的相反数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求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掌握无理数的估算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十二、解答题22(1);(2)无法裁出这样的长
28、方形【分析】(1)先计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2)设长方形长为cm,宽为cm,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比较4x与20的大小解析:(1);(2)无法裁出这样的长方形【分析】(1)先计算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2)设长方形长为cm,宽为cm,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比较4x与20的大小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00+200=400cm2,边长为: ;根据题意设长方形长为 cm,宽为 cm,由题:则长为无法裁出这样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十三、
29、解答题23(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解析:(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平移性质可得DADF,DDEEAF5cm,再结合DEEFDF35cm,可得出答案;(5)设旋转
30、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当BCDE时,当BCEF时,当BCDF时,分别求出旋转角度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在DEF中,EDF90,DFE30,DEF60,ED平分PEF,PEF2PED2DEF260120,PQMN,MFE180PEF18012060,MFDMFEDFE603030,MFDDFE,FD平分EFM;(2)如图2,过点E作EKMN,BAC45,KEABAC45,PQMN,EKMN,PQEK,PDEDEKDEFKEA,又DEF60PDE604515,故答案为:15;(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LFABAC
31、45,RHGQGH,FLMN,HRPQ,PQMN,FLPQHR,QGFGFL180,RHFHFLHFALFA,FGQ和GFA的角平分线GH、FH相交于点H,QGHFGQ,HFAGFA,DFE30,GFA180DFE150,HFAGFA75,RHFHFLHFALFA754530,GFLGFALFA15045105,RHGQGHFGQ(180105)37.5,GHFRHGRHF37.53067.5;(4)如图4,将DEF沿着CA方向平移至点F与A重合,平移后的得到DEA,DADF,DDEEAF5cm,DEEFDF35cm,DEEFDAAFDD351045(cm),即四边形DEAD的周长为45cm;
32、(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BCDE时,如图5,此时ACDF,CAEDFE30,3t30,解得:t10;BCEF时,如图6,BCEF,BAEB45,BAMBAEEAM454590,3t90,解得:t30;BCDF时,如图7,延长BC交MN于K,延长DF交MN于R,DRMEAMDFE453075,BKADRM75,ACK180ACB90,CAK90BKA15,CAE180EAMCAK1804515120,3t120,解得:t40,综上所述,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的时间为10s或30s或40s时,线段BC与DEF的一条边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
33、行线性质及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平移的性质等,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24(1)80;(2);【分析】(1)过点P作PGAB,则P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C的度数;(2)过点P作FD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PE与,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80;(2);【分析】(1)过点P作PGAB,则P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C的度数;(2)过点P作FD的平行线,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PE与,之间的数量关系;过P作PQDF,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QPA,=QPE,即可得到APE=APQ-EPQ=-【详解】解:(1)过点P作PGAB,则P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BPG=1
34、80,C+CPG=180,又PBA=125,PCD=155,BPC=360-125-155=80,故答案为:80;(2)如图2,过点P作FD的平行线PQ,则DFPQAC,=EPQ,=APQ,APE=EPQ+APQ=+,APE与,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如图3,APE与,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E=-;理由:过P作PQDF,DFCG,PQCG,=QPA,=QPE,APE=APQ-EPQ=-【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25(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的高为OC,所以SBCD=CDOC,(2)利
35、用CFE+CBF=90,OBE+OEB=90,求出CEF=解析:(1)3; (2)见解析; (3)见解析【详解】分析:(1)因为BCD的高为OC,所以SBCD=CDOC,(2)利用CFE+CBF=90,OBE+OEB=90,求出CEF=CFE(3)由ABC+ACB=2DAC,H+HCA=DAC,ACB=2HCA,求出ABC=2H,即可得答案详解:(1)SBCD=CDOC=32=3(2)如图,ACBC,BCF=90,CFE+CBF=90直线MN直线PQ,BOC=OBE+OEB=90BF是CBA的平分线,CBF=OBECEF=OBE,CFE+CBF=CEF+OBE,CEF=CFE(3)如图,直线l
36、PQ,ADC=PADADC=DACCAP=2DACABC+ACB=CAP,ABC+ACB=2DACH+HCA=DAC,ABC+ACB=2H+2HCACH是,ACB的平分线,ACB=2HCA,ABC=2H,=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角平分线和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相等的角求解26(1)50;(2)见解析;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2)先根据折叠得:ADE=ADE,AED=A解析:(1)50;(2)见解析;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2)先根据折叠得:
37、ADE=ADE,AED=AED,由两个平角AEB和ADC得:1+2等于360与四个折叠角的差,化简得结果;利用两次外角定理得出结论;(3)由折叠可知1+2+3+4+5+6等于六边形的内角和减去(BGF+BFG)以及(CDE+CED)和(AHL+ALH),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A=A=180-(65+70)=45,AED+ADE =180-A=135,2=360-(C+B+1+AED+ADE)=360-310=50;(2),理由如下由折叠得:ADE=ADE,AED=AED,AEB+ADC=360,1+2=360-ADE-ADE-AED-AED=360-2ADE-2AED,1+2=2(180-ADE-AED)=2A;,理由如下:是的一个外角.是的一个外角又(3)如图由题意知,1+2+3+4+5+6=720-(BGF+BFG)-(CDE+CED)-(AHL+ALH)=720-(180-B)-(180-C)-(180-A)=180+(B+C+A)又B=B,C=C,A=A,A+B+C=180,1+2+3+4+5+6=360【点睛】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注意折叠前后图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