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X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人: 审核人:编制时间:2012年1月目录一、编制依据41.施工合同42.施工组织设计43.图纸依据44.测绘报告45.主要规范、规程46.主要法规4二、工程概况41.基本概况42.设计概况5三、测量放线61.对定位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62.定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63.测量放线精度要求74.原始基准标桩的交接及校测85.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9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9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96.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1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1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17.0.000以下施工测量14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42)标高控制1
2、43)基坑标高传递158.0.000以上施工测量151)平面控制测量152)高程的传递209.施工变形监测221)主体建筑沉降监测222)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质量技术保证措施和手段253)塔吊变形观察31一、 编制依据1. 施工合同XXXXX施工合同,编号:XXXX。2. 施工组织设计XXXXX施工组织设计。3. 图纸依据XXXXX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电气施工图、弱电施工图。4. 测绘报告XXXXX建设工程测量成果表-2011验测XXXX号。5. 主要规范、规程类 别名 称编 号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3、20016. 主要法规类 别名 称编 号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91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2号主席令二、 工程概况1. 基本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XXXXXX2工程地址XXXXXX3建设单位XXXXXX4设计单位XXXXXX5监理公司XXXXXX6施工单位XXXXX7合同性质总承包合同8投资性质自筹9合同工期2011年8月10日2012年12月11日 共490天10质量目标合格2. 设计概况1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7952m2占地面积719.0 m2地下总面积719.0 m2地上总面积7265.4 m22层数地下1地上103层高地下1层4.00m首层5.00m二-九层4.0
4、0m顶层4.90m设备层2.18m4建筑分类建筑类别公用建筑耐火等级一级耐久年限50年抗震烈度8度抗震类别丙类剪力墙抗震一级安全等级二级5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筏板基础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地下框架-剪力墙结构6防水地下结构防水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C30S6屋面防水2厚PET湿铺自粘防水卷材卫生间防水1.0厚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7外墙保温砼外墙保温30厚膨胀聚苯板砌块外墙保温30厚膨胀聚苯板8外装修外墙装修涂料+面砖+玻璃幕墙主入口玻璃幕墙9内装修顶棚刷乳胶漆地面磁砖地面+混凝土地面内墙乳胶漆墙面+磁砖墙面楼梯台阶地砖面层公共部位地砖楼面+纸面石膏板吊顶三、 测量放线1. 对定位测量工作的
5、基本要求定位和测量工作是为工程服务的,按图施工,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测法要科学,精度要合格;要严格审查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主管部门验线的制度。2. 定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资源配置:施工测量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负责,项目部设专职测量人员2名,施工队设测量班组;配备全站仪1台、TDJ2E经纬仪1台、精密水准仪1台、DZS3水准仪1台、铅垂仪1台、50m钢尺2把和钢卷尺5把,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全部通过年检和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认真审核施工图和有关资料,按科学的定位和测量方法进行内业计算;定位测量计算做
6、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外业观测成果是计算工作的依据,计算成果要经两人独立核算后方可实施。认真熟悉图纸,应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校核各部尺寸,建筑坐标、设计高程、总平面图上的位置。确定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平面图上有三种尺寸线,即外轮廓线、轴线、墙中心线,为了便于施工放线,建筑物均以轴线作为定位轴线,以外墙作为主轴线,为了施工的需要将定位轴线桩引测到基槽开挖边界线以外。校核红线桩、水准点:作为建筑物定位依据的红线桩与水准点,往往会因其有误,在定位放线工作中产生
7、误差或错误,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物定位和标高依据的正确,红线桩与水准点必须进行严格的校核。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附有标桩示意图,标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并应附文字说明。桩位校核及保护:组织测量人员对建筑红线桩和水准点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对于红线点,应进行全站仪导线测量,复核红线点的点位坐标,相对尺寸及角度关系。对于高程点要采用附合测法,检测各高程点之间的误差,无误后方可使用。3. 测量放线精度要求对于砼结构工程部分,各部位的放线的允许误差如下表:项目允许误差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mm30mL60m10mm60mL90m15mm90mL20mm细部轴线2mm墙、柱、梁边线3m
8、m门、窗、洞口线3mm层高3mm4. 原始基准标桩的交接及校测本工程在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中在平面位置控制上给出了三个定位桩分别为1、3、4点定位桩,在标高控制上给出了两个水准点分别是BM1、BM2点。在工程开工前,进行现场原始永久性的基准标桩的交接。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附有标桩示意图,标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并应附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并签字。同时,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对业主提供的基准标桩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并在15天内将复测结果书面提交给业主。无误后方可使用,如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5.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9、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 米、高0.3 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示意图:控制桩示意图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两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首级控制采用建筑方格网;再根据建筑方格网加密成各单体的建筑物
10、平面控制网,作为二级控制。两控制网等级均确定为二级。(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筑物定位桩必须由测绘院测定。因此,首级控制网由测绘院所定桩位组成。经测量人员对建筑物定位桩的角度、距离关系进行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2)主轴线控制网测设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控制网以首级精密控制为依据,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进行。在控制网中应包含重要点位和重要轴线;为了使用方便,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施工轴线控制网,形成一个相对的直角坐标系统。主控点按四等导线2级仪器进行导线复测,精度符合要求后,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测放出各圆心点等多个次级控制点进行轴线控制。(3)平面控制网精度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
11、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121/150006.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两个),地下车库进口东侧路缘石上有BM1点,8号楼西北角电线杆底座部位有BM2点。采用0.3mm级精度的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
12、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4)场区内布设三个水准点,西侧建筑外墙上布设一个BM1,东侧地埋布设一个BM2,北侧方砖路面上布设一个BM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 线长 度(km)仪器型号水准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50DS1DS3铟瓦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m)
13、前后视累积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辅或红黑读数差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三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b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总承包人将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场区平面控制网
14、,第二级为各分项工程施工的施工控制网。面层控制施工标高。水准路线的两端用全站仪链接到基坑上的现场水准点上。每施工段不得少于2点。在作业面做临时控制点,每70m做一点。为减少建筑沉降对建筑物标高的影响,在0.000处重新确定建筑物的标高基准。0.000以上标高用钢尺沿结构外皮或塔身垂直向上传递。用钢尺传递标高时,每个施测面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c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附合误差小于12,钢尺竖向传递标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每30天水准基点与混凝土底板上的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a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
15、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b对于平面控制网、高程网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误差调整,对细部轴线等碎部区域测量误差采用现场直接平差进行调整。c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涂改、转抄。细部平面位置线包括:轴线;柱(墙)结构边线;柱(墙)控制线(借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控制线距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500mm。d细部高程控制包括:一米标高线或整米数标高线;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点。e墨线的宽度小于1.5 mm,墨线的挠度小于1mm。对控制点、控制线及其它关键点线用油漆进行标识。7. 0.000以下施工测量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在建筑物基础
16、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2)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2) 标高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
17、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外侧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a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 或+1000mm 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b模板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6)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
18、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7)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主轴线兼具允许偏差(mm)L30m530mL60m1060m90m203) 基坑标高传递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8. 0.000以上施工测量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1) 平面控制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小流水施工作业,又兼顾整体平面测
19、量布局,本工程在首层流水段内设置控制点,每个流水段轴线控制点不少于4个(在浇筑首层顶板时在轴线方向预埋1010cm、8mm厚钢板,控制点设置在钢板上),首层以上轴线控制线使用铅垂仪向上引测;每层必须闭合一次。平面控制网见下图:1)预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 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2)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钢筋,且与楼板焊接浇筑。预埋件示意图如下:内控点预埋件示意图3)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
20、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内控点如下图: 内控点定位示意图4)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接收靶示意图如下:激光接收靶示意图(2)轴线竖向投测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控制点投测后将经
21、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J2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表高 度(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m5 30m H60m1060m H90m1590mH20(4)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a轴线控制点投测到
22、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b支立模板时的测量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高使用。柱子垂直度检测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
23、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2) 高程的传递(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高程传递标示示意图(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
24、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4)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5)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90m209. 施工变形监测1) 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本工程为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将对本工程进行沉降监测,按二等变形等级的精度要求,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沉降监测布点位置布设于底板,施工至首层后,在首层楼板或墙、柱上
25、再布点继续观测。沉降监测委托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专业测绘单位进行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编制和实施,及时将观测成果报送给业主及总包单位。针对本工程基础土质情况,根据测量规范的要求,设置长期沉降观测系统,以确保本工程在上部结构施工及使用期间的安全。通过监测结果指导施工,合理组织施工,并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对其及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1)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沉降观测网应布设附和或闭合线路,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表9.5.3规定的二等沉降观测要求(注:N为测站数)。(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和观测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的精度
26、等级和观测方法应符合下表。等级变形点的高程误差(mm)相邻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观测方法二等0.50.30.3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3)基准点的布设由于本工程场地建筑物布置比较紧凑,现设置4个深埋式基准点。主要布置在场地拟建建筑物的东侧和北侧,不易被损坏且易于观测的地方。基准点设置的位置必须保证满足建筑物基础、结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同时基准点间组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以便进行基准点检测校核。基准点埋设:本工程设置深埋式基准点做法,见下图。基准点埋设示意图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
27、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地下一层基础。埋设详见下图。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4)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荷载变化期间,其观测周期应满足下列要求:基础混凝土浇筑、回填土及结构安装增加较大荷载前后应进行观测;地下结构施工每增加1层应进行观测;地上结构每2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及暴雨后应进行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视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竣工,沉降观测周期应满足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28、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交工前进行一次观测,交工后建议建设单位每六个月观测一次,至基本稳定(1 mm/100d)止。(5)仪器与观测沉降观测应由专业测量人员选用检定合格的仪器进行。观测仪器选用德国蔡司DiNi12型数字式精密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b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每次观测前,首先将基准点组
29、成闭合环进行基准点检测,再由基准点往返引测至沉降观测点,同时将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线路进行沉降观测。 (6)沉降观测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数据采用Excell进行处理。2)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质量技术保证措施和手段(1)为了确保围护体系自身的安全稳定,为信息化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a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变形;b周围地下管线变形(西南侧热力管线);c桩顶沉降(护坡桩、抗拔桩);d护坡桩水平位移;e锚杆内力(支撑轴力);f立柱沉降;g地下水位(可视水位情况进行监测);h坑底隆起。(2)监测的方法a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变形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精密水准
30、仪、铟瓦尺。(B)监测点布置:建筑物的墙角、大转角处,建筑物主承重墙外面上每间隔10m布置一个监测点。(C)测量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周围设立一个工作点,所有的工作点与高程控制点组成闭合(或附和)水准线路,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测工作点的高程,工作点距离建筑物20m40m。(D)监测频率:基坑施工之前,利用工作点测设各个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初始高程,观测独立进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在基坑和结构工程施工期间,监测频率按设计要求进行。b周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精密水准仪、铟瓦尺。(B)监测点布置:对基坑周围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布设地表变形监测点。监
31、测断面布置在基坑的四周,南、北和东、西相对应。监测断面之间间距为20m。(C)观测频率:监测点埋设后,土方开挖之前,测量各个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及坐标。结构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两次。c桩顶沉降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精密水准仪、铟瓦尺。(B)监测点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同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帽梁预埋钢直尺的位置处,埋设竖向位移监测点。(C)测量方法:同周边建筑物沉降测量。(D)监测频率:同墙顶水平位移监测频率。当沉降相邻两次位移量大于3mm或总变形量达20mm时,缩短观测周期至2次/1日。d护坡桩水平位移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测斜管、测斜仪和数字测读仪。(B)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埋
32、测斜管,具体根数根据现有情况制定。(C)测量方法:数字测读仪读数。(D)监测频率:同墙顶水平位移监测频率。当沉降相邻两次位移量大于3mm或总变形量达20mm时,缩短观测周期至2次/1日。e锚杆内力(支撑轴力)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轴力计和钢弦式频率仪。(B)监测点布置:在主体结构段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东侧和西侧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在每道钢管支撑的端部设置监测点。(C)测量方法:通过专用仪表读取数据,记录数值并进行换算为轴力值并做好记录。(D)观测频率: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稳定后每25天观测一次。f立柱沉降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精密水准仪、铟瓦尺。(B)测量方法:
33、用水准仪测量出立柱观测点的高程,并形成数据曲线。(C)监测点布置:立柱根部。(D)监测频率:正常情况下每13天观测1次。g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可视水位情况灵活安排)(A)测量仪器、设备:电测水位计、PVC塑料软管。(B)测量方法:用水准仪测量出观测口的高程。观测时,将电测水位仪的触头沿测管缓慢下放,记录蜂鸣器响时测尺的读数。(C)监测点布置:每3井设置一个观测井。(D)监测频率:正常情况下每天1次。h坑底隆起监测方法(A)测量仪器、设备:分层沉降仪(B)测量方法:用分层沉降仪测量出地层不同标高处的沉降变化情况。(C)监测点布置:基坑底部。(D)监测频率:正常情况下每13天观测1次。(3)现场监测
34、控制标准各监测项目控制基准值表序号类别控制基准值1地表沉降沉降30mm,位移速率2mm/d2支撑轴力监测值80%设计轴力3墙顶沉降沉降25mm,位移速率2mm/d4地下水位1000mm5墙身最大水平位移水平位移40mm,位移速率3mm/d(4)监测工作施工组织监测工作开展后可遵循以下施工顺序:a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结构设计单位等征求对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根据要求对监测方案调整。b桩身监测点在墙体施工过程中预埋,沉降监测点、坑外水位管、测斜管及支撑轴力等在围护施工完毕后土方开挖之前埋设。c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规定进行监测并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监测数据。d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并提供监测
35、总结报告。实际施工顺序可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5)成果提交形式依照监测工作相关程序和本工程特点,拟对本工程监测成果采用如下提交形式:a原始数据:监测开始前,全面调查监测对象现状,记录初始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依照监测频率专人负责采集原始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如有要求,可随时提供原始数据。待工程结束时,原始数据装订成册与监测总报告一同提交给建设单位。b监测日报:资料以简报形式提交。一般情况下,当天监测数据当天提交,特殊情况下(监测值达到警戒值或监测数据出现急剧变化时),根据情况的严重性进行加密监测(最少2次/天),并且及时提供加密监测报告,以便各方及时采取安全措施。简报内容:施工简况、各监测项目数
36、据、曲线、简要分析、对施工建议等。c监测总报告:工程结束后15天内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项目和各测点布置图;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测试资料整理的计算方法;监测值全部过程变化曲线;监测最终结果及评述。d资料报送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e工程例会:每周参与工程例会,特殊情况下随叫随到。(6)监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接到任务后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专业监测小组进场开展监测准备工作。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一次(若监测数据比较稳定,经协商后可降低监测频率),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监测数据。将与建设单位、监理和施工单位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体到以下措施:a测量组与
37、监测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b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c测量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d测量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e测量设备、元器件等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f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g测量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校、复合后方可上报。h测量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i测量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应设专人负责。j严格执行ISO9000管理模式,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 塔吊变形观察塔吊在未投入使用之前,先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以后每周进行一次观测,在大风雨过后必须进行一次观测,做好记录,若发现问题即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确保塔吊安全使用通过对本工程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各区域的沉降状况,对装修阶段统一装修标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保证各区域地面装修标高一致,将根据各区域的沉降情况适当的提高标高,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沉降量确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