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 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 连接是否正确, 调节负压, ( 一般压力成人300~400mmHg;儿童﹤300 mmHg) 。生理盐水试吸, 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一手折叠导管末端, 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 或用戴手套的手) 持吸痰管前端, 轻轻插入口腔/鼻腔至咽喉部, 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将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净, 更换吸痰管再深插至气管然后吸引; 检查病人口、 鼻腔, 取下活动义齿。评估患者病情, 痰液的粘稠度等, 使病人头部转向一侧, 面向操作者, 清醒病人嘱其张口
2、 昏迷病人用压舌板、 开口器或口咽气道帮助张口 吸痰时动作轻柔, 从深部向上提拉, 左右旋转边吸边退, 吸净痰液, 痰液粘稠时可拍胸背或配合雾化吸入 整理床单位, 病人取舒适卧位,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用纱布擦净面部, 连同手套、 吸痰管置于医用垃圾袋内 吸痰完毕, 关吸引器开关, 分离吸痰管,将玻璃接管置于床旁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 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 并要观察气道是否通畅及病人的面色、 呼吸、 心率、 血压等, 吸出痰液的性状、 量、 颜色、 并记录。痰液带新鲜血液提示黏膜破损, 应暂停吸痰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3、过15s, 以免加重缺氧及损伤粘膜 吸痰管退出后, 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防止痰液堵塞导管 输液泵的操作流程 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 血管情况, 洗手; 将输液泵垂直固定在输液架上, 接通输液泵电源, 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再次核对, 排气, 关紧调节器; 打开输液泵电源开关, 将输液器莫菲式滴管下段输液管部分正确安装在输液泵的槽内; 再次核对治疗卡, 检查输液器管道 根据医嘱设定输液量、 输液速度及其它需要的参数 按静脉输液操作程
4、序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观察输液情况,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整理病人床单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 打开泵入开关, 按设定速度泵入; 再次查对, 填写输液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右手持氧气流量表, 使其插头对准设备带上的氧气出口插孔用力推入; 连接管道, 检查有无漏气; 连接鼻导管或鼻塞, 检查是否通畅 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 核对床号、 姓
5、名,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向患者说明用氧目的、 方法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手消毒; 以湿棉签清洁鼻腔, 必要时备胶布 观察患者无呛咳后, 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 面颊部, 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手消毒, 记录吸氧时间及氧流量; 根据医嘱或病情调节氧气流量; 测量插入长度( 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 ; 将鼻导管轻轻插至所需长度; 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改进情况, 记护理记录单; 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停止吸氧: 向患者说明原因,
6、取得配合; 取下鼻导管( 或鼻塞) , 将流量表调至”0”, 一手持表, 另一手将氧气出口座外环顺时针方向旋转取下; 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及吸氧效果;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 规范洗手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开启监护仪, 根据医嘱或病情调整各参数( 保证监测波形清晰、 无干扰) , 设置合理的心电指标报警界限, 出现正常心电示波信号后开始监护 连接导联线: RA右侧锁骨中点外下方, LA左侧锁骨中
7、点外下方, V剑突下偏左心前区处, RL右侧腋前线第六肋间, LL左侧腋前线第六肋间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暴露胸部, 有胸毛者剃除; 选择并清洁左、 右两侧锁骨中点外下方, 左、 右两侧腋前线第六肋间及剑突下偏左心前区处皮肤, 干燥后粘贴电极片( 避开伤口) 污纱布置弯盘内移至治疗车下层; 接通电源, 再次检查监护仪, 将电极片连接在监护导联线上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核对床号、 姓名, 说明目的、 方法及配合 评估周围环境、 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评估患者意识及皮肤情况, 询问患者要求并协助解决
8、 停止心电监护: ① 查对, 告知患者原因, 关闭机器开关; ② 分离导联线, 摘除电极片, 用干纱布擦拭粘贴电极片处皮肤; ③ 协助患者穿好衣服, 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 ④ 拔下电源线, 清洁机器、 整理用物; 规范洗手、 记录。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交待注意事项; 规范洗手、 记录 简易呼吸器应用技术操作流程 疏通气道: 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肩部,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清除口鼻咽污
9、物, 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 评估患者: ⑴意识、 脉搏、 血压、 血气分析等情况; ⑵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呼吸形态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 将连接好简易呼吸器的面罩完全覆盖患者的口鼻, 一手用力将面罩贴近患者口鼻周围皮肤使之密闭( 用力适度, 以不漏气为宜) , 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将气体送入500~1000ml/次( 接氧气者400~600ml/次) ; 然后松开, 重复进行6次, 频率16~20次/min 打开气道: 仰头举颏法: 左手置于患者的前额, 掌根向后方施加压力, 右手中指, 食指向上向前提起下颌, 使患者口张开 检查用物, 打开面罩冲气, 迅速连接呼吸囊 整理患者床单位及用物, 规范洗手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