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84.01KB ,
资源ID:46811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6811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GSM-移动通信及协议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GSM-移动通信及协议栈.doc

1、GSM 移动通信及协议栈 基础知识讲座 通信研究院 陈浩 1. 信令基本概念 人们要通过交换机接通电话,必须通过交换机发出操作命令。图1为两个用户通过两个端局进行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 主叫 发端交换机 收端交换机 被叫 启呼(摘机) 送拨号音 拨号信令 占 用 信 令 选 择 信 令 回铃音信令 振铃信令 应答(摘机) 应答信令 通 话 复原(挂机) 后向挂机信令 复原(挂机) 前向拆线信令 拆线证实信令 用户线信令 局间信令 用户线信令 图 1 电话接续基本信令流程 以上是最基本的信令流程,当接续需经过多个交换机时,实际的信令比图1要复杂得多。这些信令的共同特点是:每一个信令都促使交换机

2、产生一个动作。如摘机信令,话机叉簧闭合,构成直流回路。在直流回路上有电流通过,可检测到摘机信令,交换机收到后,产生动作,向用户话机送拨号音,通过话机的受话器变成声音信号,送到受话人的耳朵。因此除了通信时的用户信息(包括语音信息和非话务信息)以外的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就是信令。eg 2. GSM通信系统概述 2.1 系统的组成 GSM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络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的。其系统框图如下: MS BSS NSS No.7 BSSAP No.7 MAP A No.7 MAP.TUP PLMN PSTN X.25 No.7TUP ISDN Um

3、 (Air) Abis X.25或NO.7 MS:移动台 BTS:基站收发信台 BSC:基站控制器 OMC:操作维护中心 MSC:移动交换中心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AUC:鉴权中心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EIR:设备识别寄存器 SC:短消息中心 图 2 GSM系统框图 BTS BTS BSC MSC/VLROMC HLR/AUCSC EIRMSC/VLRA接口往右是NSS系统,负责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总是通过NSS连接的;它包括MSC、VLR、HLR、AUC和EIR。A接口往左,Um接口往右是BSS系统,负责无线通道的控制,每个呼叫都通过它连接;它包括BSC和BTS。Um接口往左是移动台部

4、分,包括移动设备ME和客户识别码SIM。 2.2 交换网络子系统 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 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MS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TCH)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GMSC)。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性管理(CM)等。另外,为建立呼叫路由,每个MSC还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

5、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LA)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通常VLR是和MSC集成在一块的。VLR中,用户数据是被暂时存储的。当用户移动至另一个VLR/MSC区时,用户数据将从旧的VLR中删除,并存储到新的VLR中。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所属的HLR中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一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MS的呼叫路由,如:MSC、VLR地址等。HLR以永久的方式存储用户的基本数据。在HL

6、R中,唯一变化的数据是用户的当前位置(VLR地址)。 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的鉴权、加密三参数(RAND、SRES、Kc)的功能实体。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ME的参数。重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非法ME的使用。(注:在我国尚未启用这项功能服务) 2.3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机和无线资源(RR)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BSC、BTS和码形转换器(TC)。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

7、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TC:在Air接口,传输媒介承载的是无线频率,但是通常存在大量PSTN与PLMN之间的通话,话务信号也要通过固定网传输。为了使得数字话音信息在无线空中接口上的有效传输。数字语音信号被压缩至13kbit/s(全速率)或6.5kbit/s(半速率)。然而在PSTN中的话音的标准速率为64kbit/s,因此必须在网络中提供从一种速率到另一种的转换。这就是所谓的代码转换器(TC)。 2.4 移动台 移动台(MS)就是移动客户设备

8、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E)和客户识别卡(SIM)。 ME: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等功能。 SIM:就是“人”,存有认证客户所需的所有信息,用户的识别号码,申请的业务目录和适用的网络。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即包含鉴权和加密所需的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络。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ME才能接入进网。 2.5 操作维护子系统 GSM系统还有个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它主要是对整个GSM网路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9、 3GSM网的呼叫建立 3.1 编号规则 1. 移动用户国际ISDN码(MSISDN) MSISDN = CC + NDC + SN MSISDN号码是指主叫客户为呼叫PLMN中客户所需拨的号码。(用于查询HLR) CC: 国家代码,我国为86; NDC:国内目的代码,即网路接入号,中国移动为135 139,中国联通为130。 SN: 用户号码,指向HLR中数据库的项。中国移动的SN号码结构为:H1H2H3ABCD,其中H1H2H3为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的HLR号码,ABCD为移动客户码。中国联通的SN号码结构为H1H2ABCDE,其中H1H2是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的HLR号码,ABCDE是移动客

10、户码。 2. 国际移动客户识别码(IMSI) IMSI = MCC + MNC + MSIN 15位 为了在无线路径和整个GSM移动通信网上正确的识别某个移动客户,就必须给移动客户分配一个特定的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是IMSI号,用于GSM移动通信网所有信令中,这样用户就可以在PLMN中进行登记。IMSI号存储在SIM卡、HLR和VLR中。 MCC:移动网国家代码,3位,我国为460。 MNC:移动网代码,2位,中国移动为00,中国联通为01。 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10位。 3. 临时移动客户识别码(TMSI) 为了对IMSI保密,MSC/VLR可给来访的移动客户分配一个唯一的TMSI号码

11、,即为一个由MSC自行分配的4 bytes BCD编码,仅限在本MSC业务区内使用。 4. 移动客户漫游号码(MSRN) MSRN = CC + NDC + SN 被叫客户所归属的HLR知道该客户目前是处于哪一个MSC/VLR业务区,为了提供给入口MSC/VLR(GMSC)一个用于选路由的临时号码,HLR请求被叫所在业务区的MSC/VLR给该被叫客户分配一个MSRN,并将此号码送至HLR,HLR收到后在发给GMSC,GMSC根据此号码选路由,将呼叫接至被叫客户目前正在访问的MSC/VLR交换局。路由一旦建立此号码就可立即释放。 CC:被访国家代码。 NDC:国内目的代码(服务的网络)。 SN:

12、用户号码,是一临时与IMSI相关的内部号码,指向VLR中的数据库项。 5. 位置区识别码LAI LAI用于移动客户的位置更新,具有全球唯一性。 LAI = MCC + MNC + LAC MCC:移动客户国家代码,同IMSI中的前三位数字。 MNC:移动网号,同IMSI中的MNC。 LAC:位置区代码,为2 bytes BCD编码,表示为X1X2X3X4。在一个GSM PLMN网中可定义65536个不同的位置区。 6. 切换号码HON HON是当进行MSC间越局切换时,为选择路由,由目标MSC(即切换要转移到的MSC)临时分配给移动客户的一个号码。此号码为MSRN号码的一部分。 HON = C

13、C + NDC + SN 7. HLR号码 HLR号码代表HLR的地址。中国移动GSM网中的HLR号码结构是客户号码为全0的MSISDN号码,即:1390H1H2H30000。 8. MSC/VLR号码 MSC/VLR号码代表MSC的地址。中国移动GSM网中的MSC/VLR号码结构为1390M1M2M3,其中M1M2的分配同H1H2的分配。 9.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CGI是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LA)内的小区。 CGI = MCC + MNC + LAC + CI = LAI + CI CI:小区识别码。 10. 基站识别码BSIC BSIC是用于识别相邻国家的相邻基站的,为6 bit编码。

14、 BSIC = NCC + BCC NCC:国家色码,主要用来区分国界各侧的运营者(国内区别不同的省),为XY1Y2。 X:运营者(移动X = 1,联通X = 0) Y1、Y2:分配见下表: Y1 Y2 0 1 0 吉林、甘肃、西藏、广西、福建、湖北、北京、江苏 黑龙江、辽宁、 宁夏、四川、海南、江西、天津、山西、山东 1 新疆、广东、 河北、安徽、 上海、贵州、陕西 内蒙古、青海、云南、河南、浙江、湖南 BCC:基站色码,识别基站,由运营商设定。 11. 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码(IMEI) 唯一的识别一个移动台设备的编码,为一个15位的十进制数字。 IMEI = TAC + FAC + SNR

15、 + SP TAC:型号批准码,由欧洲型号认证中心分配,6位。 FAC:工厂装配码,由厂家编码,表示生产厂家及其装配地,2位。 SNR:序号码,由厂家分配。识别每个TAC和FAC中的某个设备的,6位。 SP: 备用,1位。 3.2 GSM网的呼叫建立 3.2.1 固定客户至MS呼叫 1. 固定网的用户拨打一个移动电话号码。拨打的号码就是MSISDN。 2. PSTN交换机分析被拨打的号码。分析的结果就是寻找被叫注册的PLMN所要求的路由信息。PSTN在NDC的基础上识别移动网,之后它通过最近的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接入移动网。 3. GMSC以PSTN交换机的同样方式分析MSISDN

16、。作为分析的结果,它获得用户永久注册的HLR地址。注意:GMSC本身并不拥有被叫的任何位置信息。用户的位置只能由HLR和VLR两个数据库确定。然而,此时,GMSC仅知道HLR地址,所以它发送一个消息(其中包含了MSISDN)给HLR。实际上,该消息就是为了建立呼叫而对被叫的位置进行查询请求,称之为“HLR Enquiry”。 4. HLR分析信息。它根据MSISDN识别被叫,然后检查它的数据库确定用户位置(结合IMSI)。注意:每次用户从一个VLR区移动至另一VLR区都会通知HLR,即HLR知道用户当前登记在哪一个VLR区。 应该指出,HLR并不处理话务。话务连接需要两个能够提供话音连接的网络

17、单元。语音连接是网路服务的一种业务,而且只能由MSC处理。因此,建立话务连接需要两个MSC,第一个MSC是与PSTN交换机相连的网关MSC。对于建立连接,HLR在GMSC和目的地MSC之间扮演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PSTN/ISDN GMSC HLR VLR MSC BSC MS LAM 发送路由信息 (MAP) 提供漫游号码 (MAP) 路由信息证实 (MAP) (MAP) LAM 漫游号码 发送信息 鉴权 寻呼 (BSSMAP) 寻呼请求 信道请求 立即分配 SCCP-CR SABM L2 (寻呼响应)(寻呼响应) (BSSMAP) (寻呼响应) L2 SCCP-CC 鉴权请求 鉴权响应 鉴

18、权响应 信息证实 加密模式命令 加密模式命令 加密模式完成 加密模式完成 TMSI再分配 TMSI再分配完成 建立 呼叫证实 PSTN/ISDN 指配请求 指配命令 指配完成 指配完成 ACM 提 醒 CEV 连 接 ANM 连接证实 数据流 图 3 MS 终结呼叫流程图 5. HLR查询当前服务于被叫的MSC/VLR。 为什么我们需要先查询而不是马上连接呢?首先,移动台的当前状态存储在VLR数据库中,我们需要知道状态以避免为一已关机的用户建立连接。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可使GMSC将呼叫路由至可能是世界上任一地方的最终MSC的这类信息。 6. 根据呼叫路由,提供服务的MSC/VLR就是呼叫的目的

19、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以下的过程将呼叫路由出去:收到来自HLR的信息后,当前服务的MSC/VLR产生一个临时的移动台漫游号(MSRN),并把它和IMSI相关起来。漫游号用于呼叫的连接。MSRN不仅识别用户,它也指向它本身的交换机。因此如果中间有多个交换机的话,它们根据MSRN知道如何把呼叫路由到哪儿去。由于漫游号是临时的,呼叫建立后,它亦可用于确立另一个呼叫连接。 7 MSC/VLR把漫游号送至HLR。 由于MSRN仅用于话务事务处理,HLR并不分析它。并且由于HLR只是一个帮助用户的定位和协调呼叫建立的数据库,并不处理话务。因此HLR只是简单地把MSRN转发给最初开始发起这个过程的GMSC

20、。 8. GMSC接收包含MSRN的消息,并分析漫游号标识被叫的位置,因此分析的结果是识别呼叫目的地,即服务的MSC/VLR的呼叫路由。 9. 路由处理的最后阶段是由服务的MSC/VLR完成的。事实上服务的MSC/VLR也要接收漫游号,它知道这不是一个新呼叫,但是一个即将在这儿结束的,即一个已经分配了MSRN的呼叫。通过检查VLR,识别出号码,找到被叫。 如何找到被叫呢?由于我们并不知道用户的确切位置,在整个VLR业务区内搜索似乎不可避免。这可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区域,显然这样搜索很费时。eg 除非这个区域被划分成较小的区域。因此,MSC/VLR区被划分成较小的区域,它们被称为位置区域(LA)并

21、由MSC/VLR管理。每个MSC/VLR包含若干个位置区。我们可以定义一个LA作为我们在其中搜索用户的区域。每个LA由LAI识别。 注意:BSC区和LA之间并没有关系。LA的目的是方便寻呼处理(寻找用户)。而BSC区与话务连接和无线资源有关。 10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用户所属的LA,可以开始对其进行搜寻。为了找到该用户,我们在位置区内启动一个寻呼过程。寻呼是由LA向所有小区发出的一个信号。LA内所有的MS都收到寻呼信号,但只有其中一个判断出识别码并作出应答。应答的结果是建立一个点到点的连接。现在两个用户连接在一起。并且可通过网络通话。 3.2.2 MS至固定客户呼叫 1. 在服务小区内,一旦移动客

22、户拨号后,MS向BS请求随机接入信道。 2. 在MS与MSC之间建立信令连接的过程。 3. 对MS的识别码进行鉴权。如果需要加密则设置加密模式等,进入呼叫建立的阶段。 4. 分配业务信道的过程。 5. 采用No.7的ISUP/TUP,建立与固定网至被叫客户的通路,并向被叫客户振铃,向移动台回送呼叫接通证实信号。 6. 被叫客户取机应答,向MS发送应答连接消息,最后进入通话阶段。 4. GSM关键技术 4.1 协议栈体系结构 下图为协议栈体系结构的一个模型: 图 4 协议栈体系结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协议栈分为三层:Physical Layer (L1),Data Link Layer (

23、L2)和网络层(L3)。这三层所提供的功能如下: L1:提供一定数量的物理信道、定义不同信道间的组合方式、数据块的组成、多址接入方式和时隙结构、跳频能力、编码和交织方式、调制解调技术、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功率控制、接收机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同步、切换和质量监测、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中的测量、语音业务信道上的自适应帧的编解码模式。 L2 : a) 在一个Dm信道(控制信道)上提供一个或多个数据链路连接,各个数据链路连接之间由DLCI(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来区别; b) 能够进行帧类型的识别; c) 能够与L3实体间透明传送L3消息单元; d) 能够进行顺序控制

24、, 以维护数据链路连接上传输的帧的有序性; e) 能够检测数据链路上发生的格式和操作错误; f) 把不可恢复的错误向L3实体报告; 下图显示了L2和L3层之间的关系以及L3的具体结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L3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实体RR (Radio Resource)、MM(Mobility Management)和 CM(Connection Management)。 RACHAGCH+PCHSACCHFACCHSDCCHSAPI 0SAPI 3 RRMMPDMMCCSSSMSMMREG-SAPMMCC-SAPMMSS-SAPMMSMS-SAPCCSSSMSMOBILENETWORKSERVIC

25、EMNCC-SAPMNSS-SAPMNSMS-SAPBCCHSDCCHSACCHRR-SAPRRLAYER 3 SIGNALLING=RRTITITIPD PD:Protocol Discriminator TI:Transaction Identifier 图 5 MS端的L3协议结构 由这张图我们还可以看出: 1. L2和L3之间有两个业务接入点标识: a) SAPI 0:它支持信令信息的传输; b) SAPI 3:它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 2. 层和层之间,以及子层和子层之间: a) 应能将上一(子)层的message传递给下一(子)层; b) 应能将下一(子)层的message传递给邻

26、近的上一(子)层,要使用到PD; 3. 路由功能要使用到PD来实现,PD是消息头的一部分。 4. 如果出现具有相同功能块的并行实体,CM子层还定义了TI,它也是消息头的一部分,在选择路由的时候同样要用到: a) RR根据message中的PD,把上一层传来的消息分配到实际的信道配置中,或合适的SAP; b) 根据PD,RR把不同SAP处的message发送到各个子层(RR、MM、CM),但发送到上层(MM、CM)要通过RR-SAP; c) MM根据PD或TI ,把message发送到MM或CM,发送到CM要通过MM-SAP; d) RR和MM的路由功能在把message传输到最近的SAP之前,

27、不会对message作任何改变。 5. 通过利用下(子)层所提供的服务,MS和网络的同一(子)层中的对等实体根据相应(子)层的协议相互交换信息。 6. RR、MM子层各有一个协议,CM子层的每一个功能实体(CC、SS、SMS)各有一个协议。 4.2 协议文档总结 GSM 技术规范: 01_serie GSM PLMN概述 02_serie 业务stage1 03_serie 网络功能&业务stage2 04_serie L3即air接口&stage3 05_serie 无线路径L1和系统 06-serie HR、FR、EFR&AMR话音处理功能 07_serie 终端适配功能 08_serie

28、 BSC-BTS、BSS-MSC接口 09_serie 交互工作&某些接口上的信令应用 10_serie 业务、计划、项目特征 11_serie 设备、型号批准规范 12_serie 运行和维护 13_serie 接入附着要求 4.3 工作频段的分配 在移动通信网内,传输连接的一部分使用无线链路,另一部分使用2Mbit/s PCM链路。无线传输被用于MS和BS 之间,并且必须通过网络的剩余部分进行调整以适于在2Mbit/s PCM上传输。无线链路是连接的最脆弱部分,并且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确保高质量和可靠运行。这将在后文中分析。 1. 工作频段 GSM 900MHz频段: 890 915 (MS

29、发、BS收,即为上行链路) 935 960 (BS发、MS收,即为下行链路) DCS 1800MHz频段: 1710 1785 (MS发、BS收,即为上行链路,) 1805 1880 (BS发、MS收,即为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不同频率的同时使用使得通信有发射(TX)和接收(RX)两个方向。无线载波频率总是成对的安排。两者(上行 下行)之间的差别称为双工频率,GSM中的双工频率为45MHz。 2 频道间隔 频率范围被分为一个个载波,相邻两载波(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个信道占用带宽200kHz/8=25

30、kHz。在GSM900和PCS1800中,最低和最高信道不使用以免与使用相邻频率的业务相互干扰。GSM 900中的总载波数为124,而PCS 1800则为374。 3. 干扰保护比 载波干扰保护比(C/I)就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此比值与MS的瞬时位置有关。这是由于地形不规则性及本地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它一些因数,如:天线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所造成的。GSM规范中规定: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 C/I 9 dB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 - 9 dB 载波偏离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 C/I - 41dB 4.4

31、空中接口上的传输 4.4.1 FDMA和TDMA GSM网的无线传输是基于数字技术的。GSM的数字传输采用两种方案实现,这就是所谓的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接入方式。 FDMA是指每个基站被分配不同的无线频率信道。在相邻小区(或相同小区)的移动电话能够同时(但根据频率被分割)操作。 TDMA是在多个用户之间,通过为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时间(称为时隙)共享资源的方法。在这种系统中,每个用户只在分配的时隙中接收或发射信息突发脉冲序列(burst),只有当用户完成呼叫的建立时,这些时隙才被分配给语音,而且有些时隙被用于提供呼叫间的信令和位置更新。 4.4.2 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32、 eg 时分多路访问(TDMA),将一无线频率信道分成连续的时间段,每个被称为“TDMA帧”。每个TDMA帧包含8个更短的时间段,就是所谓的“时隙(Timeslot)”。TDMA时隙被称为“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被用于物理的将信息从一个地方送至另一个地方。MS和BTS之间的无线载波信号被分成连续的时隙流,接下来在一连续的TDMA帧中被传送。 如果TDMA帧的时隙代表物理信道,那么有关内容是什么?物理信道的内容根据它们的性质不同(逻辑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同的逻辑信道。 在无线通道中,对应着物理信道有十二种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分为公共信道(Common Channels

33、)和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公共信道是那些用于对MS广播不同信息和在MSC/VLR与MS之间建立信令信道。 在无线通道上,不同类型的信令信道用于促进MS与BTS、BSC和MSC/VLR之间的信息交流。所有这些信令信道被称为专用控制信道。 业务信道也是专用信道,因为每个信道只被一个用户专用于传送话音或数据。 下图清楚的表示了GSM 逻辑信道的构成: Logical channel Commonchannels Dedicated channels 图 6 逻辑信道 4.4.2.1 广播信道 基站能够使用若干个TRX,但一般总有一个能持有公共信道的TRX。广播信道是点到多点

34、信道的下行链路,它们包含关于网络和广播小区的总的信息。有三种类型的广播信道: 1. 频率校正信道(FCCH) FCCH是由全“0”组成的突发脉冲序列。它们被称作为纯粹的正玄波发送。这就象给MS提供了个标志,使得它们在若干BCH CCCH FCCH SCH BCCH PCHRACH AGCH DCCHTCH SDCCHSACCHFACCH TCH/F TCH/H TCH/EFR TRX之间发现包含广播传输的TRX。MS开机后,它就搜寻这个信号,因为对于使用的频率这时还无任何信息。 2. 同步信道(SCH) SCH包含BSIC和一个简化的TDMA帧号。BSIC被用于一个来自一个特定BS的MS在测量

35、频率强度时,来识别不同小区。有时,MS也能检测到具有相同频率的远处BS。TDMA帧号是话音加密所要求的。 3. 广播控制信道(BCCH) BCCH包含详细的网络和小区特定信息,比如: 􀁺 用于特定小区和相邻小区的频率; 􀁺 跳频序列。这个被设计成减少空中接口的负面影响,如有时引起发送信息的衰落,MS在一小区内可以以不同的频率发送信息,MS依据如何改变频率的次序称为“跳频序列”(然而在一小区内实现跳频是可选的)。 􀁺 信道组合。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总共有十二个逻辑信道,除了TCH,所有的逻辑信道对应着广播TRX的TS0或TS1。信道组合通知M

36、S关于特定小区内使用的对应方法。 􀁺 寻呼组。通常在一个小区内有多个寻呼信道。为了防止MS为一个寻呼消息而侦听所有的寻呼信道,寻呼信道以只有某一组MS侦听某一特定的寻呼信道的方式分开。这些称作寻呼组。 􀁺 邻近小区信息。MS必须知道目前小区的邻近小区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广播频率,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一个用户小区启动了一个通话,并且决定移动。MS不得不测量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并将这个信息报告给BSC。 4.4.2.2 公共控制信道 公共控制信道组成了逻辑信道的第二组,它们被用于建立点到点的连接。有三种类型的CCCH: 1. 寻呼信道(PCH) PCH是一下

37、行链路信道,在被叫为移动用户的情况中,它是由LA的所有BTS广播的。 2. 随机接入信道(RACH) RACH在CCCH中是唯一的上行链路和第一个点到点信道。它由MS使用以便启动一个事务处理或作为PCH的应答。 3. 接入允许信道(AGCH) AGCH是对RACH的应答。它用于为MS指派一个SDCCH。它是一下行链路及点到点信道。 4.4.2.3 专用控制信道 DCCH组成了信道的第三组,又有三个专用信道,它们用于呼叫建立、发送测量报告和切换。它们全是双向点到点信道。有三种类型的DCCH: 1.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SDCCH用于系统信令:呼叫建立、鉴权、位置更新、TCH的分配和短

38、消息传播。 2.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一个SACCH伴随着每个SDCCH和TCH。它发送测量报告,也用于功率控制、时间校准和在一些情况下发送短消息。 3. 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FACCH用于要求切换时,它与一TCH对应,并代替20ms的语音,因此可以说工作在“偷帧”模式。 4.4.2.4 业务信道(TCH) TCH是传送用户语音和数据的逻辑信道,它能是半速率通信(5.6Kbits/s)形式,也可是全速率通信(13Kbits/s)形式。TCH的另一种形式是增强型全速率(EFR)业务信道。EFR中的语音编码仍然以13Kbits/s完成,但编码机制与用于普通全速率通信的不同。

39、TCH能够传送话音和数据,并且是一双向信道。 4.4.3 TDMA帧 在TDMA中,每个载频被定义为一个TDMA帧。每帧包括8个时隙(TS07),要有TDMA帧号,这是因为GSM的特性之一是客户保密性好,是通过在发送信息前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的。计算加密序列的算法是以TDMA帧号为输入参数,因此每一帧都必须有一个帧号。有了TDMA帧号,MS就可判断控制信道TS0上传送的是哪一类逻辑信道。 TDMA帧号是以3.5h ( 2715648 个TDMA帧)为周期循环编号的。每2715648个TDMA帧为一个超高帧,每个超高帧又可分为2048个超帧,一个超帧持续的时间为6.12s,每个超帧又是由复帧组成的

40、。复帧分为两种类型: 􀁺 26-multiframe:它包括26个TDMA帧,持续时长120ms。51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TCH(和SACCH加FACCH)。 􀁺 51-multiframe:它包括51个TDMA帧,持续时长3060/13ms。26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BCH(FCCH、SCH、BCCH)、CCCH(PCH、RACH、AGCH)、SDCCH以及其随路控制信道。 4.5 L3 4.5.1 概述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L3由RR、MM和CM三个子层组成。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子层都有些什么作用和功能。 4.

41、5.1.1 RR RR的作用是在呼叫期间建立和释放MS和MSC之间的稳定连接,不管用户如何运动,总维持连接的状态。它必须在各种需要之间动态地共享有限的无线资源。RR层的功能主要由MS和BSC完成。另外,由于切换过程的责任完全位于RR层内,因此MSC内实现的一部分功能(特别是与MSC内部切换有关的功能)也属于RR层。 RR层功能集中于在无线接口上管理传输路径,更确切地说,是在MS和有控制功能的MSC之间负责通信。这些路径的管理包括不同的方面。首先必须能建立和释放这些路径,一个连接的建立是一个接入过程,对应于MS从空闲模式转换为专用模式。与接入有关的寻呼功能能建立对空闲MS的呼叫,以及支持空闲MS

42、所需的功能。管理MS-MSC连接的另一方面是传输链主要特性的处理,如传输的是信令、话音、还是数据,是否使用了加密等。 RR功能的另一方面是切换,切换准备首先要求对服务的小区和其它邻近小区估计传输质量,这通过测量随用户运动而变化的连接特性得到。 概括起来,RR层的基本过程如下: a) system information broadcasting b) RR连接建立 进入dedicated mode: 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 paging procedure c) 专用模式下的过程: measurement report procedure intracel

43、l change of channels intercell change of channels frequency redefinition procedure channel mode change procedure ciphering mode setting procedure additional channel assignment procedure partial channel release procedure d) RR连接释放过程 4.5.1.2 MM MM子层的主要功能是支持移动用户终端,如:告知网络MS的当前位置并对用户的身份保密。更进一步,MM子层向上一层CM

44、(Connection Management)的不同实体提供连接管理服务。 所有的MM过程,都是基于RR 连接已建立这个前提的。如果RR连接没有建立的话,则MM子层首先启动RR连接建立过程。MM过程可以分为: (i)MM一般(common)过程: 这一过程的前提是:RR连接已存在。 若MM过程由网络触发,则MM过程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TMSI重分配过程; 鉴权过程; 身份识别过程; MM信息过程; 放弃(abort)过程(仅用于MM连接 正在建立或已经建立,并不适用于MM专用过程或IMSI拆离过程中); 如果MM过程由MS触发: IMSI拆离过程 (ii) MM专用过程: 当MM连接不存在或无

45、其它MM专用过程正在进行的话,MM专用过程才能启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般(normal)位置更新过程; 周期性位置更新过程; IMSI附着(attach)过程; (iii) MM 连接管理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用于建立、保持和释放MS和网络之间的MM连接。通过这一过程,CM层可以与其对等实体交换信息。MM连接管理过程只有在MM专用过程不进行时才能执行。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激活多个MM连接。 4.5.1.3 CM CM层的主要功能是,应用户的要求,在用户之间建立连接,并能维持和释放这些呼叫。它包括通过补充业务使用户能控制其发出或接收到的呼叫管理方法。呼叫管理功能的多样性使得CM可分为三个实体

46、(CC、SS、SMS),每个CC实体与自己的MM实体相连接与对等层实体通信,并用业务标识符TI加以区别。 CM的三个实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分别使用自己的MM连接与对等实体进行通信,不同的CM实体使用不同的TI来加以区分。 无论是MS还是网络的uplayer发起呼叫的建立,都包括以下两方面: a) MS和网络间CC连接的建立; b) 激活编解码; 4.5.2 各过程详细描述 4.5.2.1 idle mode and dedicated mode 处于空闲模式时,RR连接是不存在的,但上一层可以提出建立RR连接的要求对MS来说,只是监听BCCH、CCCH以及为它所属的寻呼组监听寻呼子信道。同时它还得测量信号功率,以保持同其它小区的联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小区切换。当决定进行小区切换后,MS转向监听新的小区的BCCH,通过广播消息,MS可以判定它是否被允许接入这个小区。 对网络来说,它在BCCH上有规律的广播系统信息。通过这些信息,MS能够知道如何通过当前的小区接入网络。广播消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