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节 杠杆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结合本节课杠杆的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杠杆入手,轻松进入课程,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本节主要设计了两个重要的考点:1. 画杠杆力臂!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特别是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和重力、浮力压强、电学等知识相联系,出现高难度的题目!因此一定让学生吃透力臂的确定方法和画法,特别是领会透平衡的含义! [三维目标]
2、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
3、问题。 (2)能准确找出并画出力臂。 难点:力臂的寻找与绘画。 [教学方法] 杠杆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建议教学时从学生的对杠杆的感性认识入手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科学探究的运用及数据归纳的练习运用。 [仪器材料] 每组学生配备:杠杆和支架及钩码(5个),羊角锤、钉子、木板。 [教学流程设计] 一、 引入新课 我们人类的肌肉力量是有限的、渺小的,如何产生巨大的力来改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如何用较小的力产生巨大的力呢?阿基米德曾发下豪言壮语:“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又是如何产生巨大的力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学习§12.1杠杆 (设
4、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认识杠杆并建立杠杆的概念 1、让学生用羊角锤拔钉子,感受杠杆可以实现由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并结合插图认识杠杆并发现杠杆的特征,从而建立起杠杆的概念。 2、通过插图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能依据杠杆的定义判定是否是杠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羊角锤拔钉子感受杠杆的存在和作用,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杠杆概念的深度理解,特别是变异杠杆。同时提升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 三、认识有关杠杆的五个要素 1、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上的有关杠杆的名词,体会他们对杠杆作用的影响,切身明白影响杠杆平衡的五要素。 2、针对杠杆五要素结合课件示例进行深度剖
5、析。 3、重点进行力臂的确定与画法的解析,夯实学生对力臂考点的掌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识了所学知识,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力臂的重点讲解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 由课前导学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游戏,猜想杠杆平衡时就是可以用来计算产生的力的大小的时候,进而提出问题: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 根据跷跷板游戏让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学生的猜想出初步确立要研究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四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数量关系。 3.设计实验方案 j怎样确定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数量关系?以小组为单位
6、参照课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其它组交流。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兼顾研究其它问题,确定最佳方案。 k老师利用课件强调注意事项。(杠杆要维持水平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3.进行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完成: A.在杠杆两边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并让学生组内记录好数据。 B.将数据填写在实验数据表内。 C.组内分析数据内的逻辑关系,争取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交流各组得到的杠杆平衡条件 交流展示实验数据与实验成果,最后在全班内形成共识,确认杠杆的平衡条件。 并说明这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并呼应开头的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 (
7、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数据发现内在规律的意识和与其他同学协同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5.杠杆平衡条件的简单运用练习。 通过展示几个简单的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练习来加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为三类杠杆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为后续知识埋下伏笔。) 五、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不省不费) (设计意图:添加三类杠杆的优缺点,让学生意识到有利必有弊的哲学原理。学会发挥长处,克制不足。) 六、典型
8、例题: 出示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分析这个实际的杠杆问题 1. 这是个杠杆问题吗? 2. 这个杠杆中的支点在那?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是怎么确定的? 3. 尝试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观察密度表找出其中的规律。回扣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问题,建立起物理模型来。) 七、小结知识,完成达标练习。 由课件展示所学知识和相应练习 (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杠杆 定义 平衡条件 F1L1=F2L2 支点 O 动力 F1 阻
9、力 F2
动力臂 L1
阻力臂L2
分类
L1>L2 省力杠杆
L1 10、生的学习欲望,又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进一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的冲动,相信好的开头已经成功了一半。
2.杠杆力臂的画法。能否找出力臂,画出力臂,计算出力臂的大小是杠杆平衡条件运用的前提,因此在这一块上还是舍得耗费时间的。
3.杠杆的平衡条件。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所有杠杆问题的核心。本节课利用科学探究实验进行研究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平衡条件的重要性和核心性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平衡条件上是正确而合理的。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内容相对较难,特别是五个杠杆要素,为什么要有五个要素,他们是干什么的?对初学者而言,来的太突然,再加上后面的实验探究,整节课显的很紧张,时间不够用!建议本节课设计成两节课来来学习。
以上是我对执教《杠杆》这节课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上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驾驭自如。
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